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小双 点击 :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 | 美术文摘

图1出自《张大千作品选集》

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金钱有时会在相对短的时期内,随心所欲地左右着某位、某些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状态与社会评价,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上的人们对事物追求客观性评价和真理。再则,上世纪那些已故名家的所有存世作品与诸名家之间创作格局的原始生态业已成为了“历史积淀”。因此,评价历史上某位书画家艺术成就如何的客观标准,我个人感觉它不论是在以往还是在当前,或是将来都是实实在在,若明镜高悬,可资我们去慢慢地推敲,这对当下及未来意义不凡。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 | 美术文摘

图2出自《张大千作品选集》

不可否认,作为生活、创作于上个世纪的画家张大千(1899年—1983年),现在已被社会上的许多人,包括不少的书画界专家学者们认定是一位超级艺术大师,甚至于有专家还总结说张大千是“(书画界)五百年来第一家”,可我却以自己20多年来的所见及认识,从不苟同上述观点,我并不以为张大千的艺术“高”于众名家。

说到书画鉴赏,评价某位作者或某件书画作品艺术优劣的客观标准无可置疑就是“美”的程度如何、在艺术上是否承前启后地创新?用现在专业界较统一较通俗的创作准则就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推陈出新”。还要特别指出,“新”并非仅仅是说与人不同,而应是让书画这一国粹艺术锦上添花,经得起历史检验。

衡量张大千一生的艺术创作,我们可以看出其作品不外乎有两种面目:一种是摹古型,另一种是求新型。先说说前者——“摹古型”。张大千自20多岁起至此后的30多年时间里完全是仿效了隋、唐(壁画)、宋、元、明、清各时期书画的经典技法作画。这些摹古类型的“作品”,包括复制古代名家的作品,可以说受到当年及当今专业界人士的一致推崇,曾被以往许多书画行家认为是可以“乱真”。基于现代社会资讯发达,要浏览历代名家作品变得很容易了,当我们对照相应的资源,便会发现其实张大千临仿古法有些照本宣科的意味,甚至于还有为“像”而“像”的人为的“制”、“做”的成份。这样的作品表面上确实“像”原作,但是这仅是直观感性层面上的“像”,距中国书画最强调的“精神层面”的理性领悟的传神达意要求还是有些许差距的。而处于相近时期的画家如陆俨少、吴湖帆似乎在再现古代名家技法上做得还略好一些。将他们三者之间同类型手笔作一下比较,我认为陆俨少和吴湖帆所画的作品相对更自如一些,更放得开,画面状态显得更通透灵动一些,艺术性当然更高一些。但不论摹古水平孰高孰低,摹古充其量尚只是一个中国书画家的“基础”和基本素质之一,不能算真正的“成就”。

接下来再说一下张大千作品的另一种面目——“求新型”,这方面的成就如何才是关键。众所周知,张大千在晚年发明了泼墨、泼彩笔法,并将其付诸应用到山水、花鸟画中。这一类型的作品被不少专家认定是最能代表他艺术的“高”成就。张大千这种技法的来由原理,作画时是先“泼”后“画”:所谓“泼”,即有时用笔,有时直接用杯盘盛大量墨汁或色彩直接泼到半生熟(吸水性弱些的宣纸)或全熟的宣纸上,旨意是追求一种流动、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的画面肌理效果。待墨汁或色彩半干后,顺势接着“画”,根据画面上肌理纹路的状态再做进一步的加工。若是画山水画,画者通常会在肌理边缘地带的衔接上用线来表现山坡、山峰、桥、树、楼宇等,局部还要补充一些皴与点。若是画荷花,就可以在画面泼出墨块的空隙处添加上花、茎、水草等。因此说,张大千的这种作画理法,运用较多的是工艺的元素,笔意上相对缺失。且这种工艺的元素在艺术风格取向上是偏向“洋”味的,是所谓“新”的。赵无极画油画用这样的技法是适合的,而张大千作品中的笔墨与肌理则显得不那么和谐统一,好比现代人身上穿了件长袍马褂,而脚上却配了一双皮鞋。由此可见,张大千的“求新型”作品画面上的墨和彩往往过于“自流”,视感较为轻浮,不是严格意义上由高妙的笔法墨法成就的深沉博大的韵致,总体艺术上称不上为完美。附带一提,他的书法水准即使在现代名家之林,也属平常,笔法与结体较“平”,表现力较一般,要是用笔能增强一些“魄”与力,结体能”拙”起来,艺术高度必定就大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在此不能不说,张大千因他年纪较轻时就声名远播,或许是疲于各种应酬的缘故,在他一生创作中那种下笔率意、带有极强商业性的作品为数极多。有好多画作笔墨浮躁,造型格调不高,真的说不上有美感。像类似刊载于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的《张大千作品选集》中的画册封面作品(图1),图2这样思想深度不够,品味不高,视感较庸俗的作品,在同一部画册中有好多,据说该画册中的画不少还是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而作为同时代画家的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等人的笔下是绝无这般艺术指数在“零”(本人认为书画若显示出庸俗气比应酬画性质更严重,那就与美感绝缘了,比不会创作还不如)以下的作品。那么,如果说张大千是“五百年来第一家”的话,上述那些创新成就卓著、在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极致完美境界的书画名家,他们的座次该排第几呢?

相关文章

  • 苏立文:抛开理论直面20世纪中国艺术[图文]
    苏立文:抛开理论直面20世纪中国艺术[图文]

    封面用图:2010年11月24日,苏立文于杭州97岁高龄的苏立文先生是20世纪第一个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中国艺术的西方人。他因为偶然的机会来到中国,也因偶然的机会接触中国艺术,两个偶然造就了这位杰出的中国艺术史家。他曾说:“我没有理论……艺术中的理论如同一连串的有色镜,我们戴着有色镜去看现实,不会看到我们原来要看到的问题。他们模糊了许多东西,以致无法看清整幅...

    46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薛国泰书法在中国书法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书法艺术经历了文化生态的深刻变化与书法主流群体身份的专业化嬗变。伴随着传统文化生态的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古典书法文化的式微。然而,在现代化书法运动的底层,有这么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乡贤群体,他们的身上有着浓郁的怀古情节与传统底蕴,他们的书法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心素似简,根底里却充盈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们延续着古典书法的生长机制,虽然在当代书坛是非主流的...

    19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图文]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图文]

    广州艺博院馆藏高剑父《南瓜》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实习生陈宇强对于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高剑父,我们往往只知道他将西洋画、日本画融进中国画里,折衷中西,是个“画坛革命派”,对时代审美的丰富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他与宋院体画的深刻关系以及晚年提倡“新文人画”的这段历史却知之不详。甚至,有些论者还将他晚年移居澳门之后相对回归传统的那批作品看作“...

    21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胡永凯酒会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

    5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李珍新:研习书法如妙功[图文]
    李珍新:研习书法如妙功[图文]

    制图冯晨清H126李珍新人在研习书法时,会进入动静结合、心身双修的气功状态,故古今书法家大多高寿。练习书法首先要有正确的姿势。如头部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足平放。这种架势与练习气功很相似。它能使人体肌肉保持舒适状态。书法的执笔,要求指实、掌虚、腕平。虽然执笔用的是手指,但书写时还必须运全身之气到五指而达笔端,才能“万毫齐力”。写大字时,必须提肘悬腕,更要调动腰背...

    159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图文]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图文]

    朱新昌作品《劳山道士》知名人物画家朱新昌历时两年潜心为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造像”终于告竣,120幅画作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聊斋绘本》,传神地勾勒出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狐魅世界。这些画作近期将先后于上海中国画院和蒲松龄家乡山东淄博博物馆亮相。这也是国内画家首次系统地将《聊斋志异》的故事以中国画方式呈现。近日,朱新昌就这一题材的创作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进行...

    185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图文]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图文]

    图片资料文_谢湘南在今天,神奇的PS技术让照片离真实的图像越来越远,人们看到的照片更接近于欲望本身。照片的语法,从未像现在这样混乱。然而,亚历山大·科耶夫的照片不会有这种感觉,那是一个静默的世界,一个由各种遗迹与名胜现场、风物景观组成的世界图景。它是未被PS过的历史与风景的集合,是哲学家思想的余温。从明信片开始用照片的沉默,抵制噪音,话语和谣言。用照片的静止,抵制运动,变...

    149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十年磨一剑——陈鸣楼和他的《南宋皇城图》[图文]
    十年磨一剑——陈鸣楼和他的《南宋皇城图》[图文]

    陈鸣楼南宋皇城图日前得见陈鸣楼先生和他刚刚创作完成的《南宋皇城图》,这是一幅纵0.5m,横38.0m的长卷,进一步得知是画家耗时10年之作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北宋有张择端为汴梁(今开封)绘制了闻名海内外的《清明上河图》,为世人还原了一派热闹繁荣的北宋都城汴梁景象,也给后人留下了可供研究宋朝民居、民风、民俗的图像资料,文献价值不言而喻。而至于南宋,因偏安等历史原因总是与国力的衰落、颓败交织在...

    77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文]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文]

    中国是漆树原生地、大漆的故乡,也是大漆髹饰工艺的发祥地。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漆器,曾经遍布先民生活的角角落落,以其千文万华的瑰丽,与丝绸、瓷器一样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名闻天下。漆艺,更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胶着融会,不但在中国的音乐、建筑、文学、宗教、绘画等领域留下了文明的记忆,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大红大黑的髹饰,引领中国审美趋向数千年,绵亘至今。深植于远古历史文脉的大漆...

    105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现代书法[图文]
    现代书法[图文]

    魏立刚魔块·蓝潭(现代书法)长篇文字全篇章法美,书体趋于自由性,其大小、行列、疏密的变化大,常空格留白,形成美的节奏,多见于书札。现代书法已经不是功用性,进入艺术领域,书体的形式感被加强了,向绘画方面靠近,注重浓、淡、干、湿的变化美,审美也趋向绘画,书法变得更加自由,强调个性的抒发。然而,当今的书法多草率,对单个字的传统训练往往缺少,抑或有强烈的个性抒发,但少深沉、多粗俗,或追...

    175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关于《兰亭序》的若干问题[图文]
    关于《兰亭序》的若干问题[图文]

    1965年起,郭沫若先生先后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等文章,以南京出土的东晋墓志、墓砖、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来否定王羲之《兰亭序》,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兰亭论辩……“文革”过后,国家拨乱反正,实事求是之风回归,国家更加重视民族的文化传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岂能不“感慨系之”!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墓志(...

    8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公共艺术,如何更贴近公众[图文]
    公共艺术,如何更贴近公众[图文]

    3月19日,广西南宁的首幅公共地面3D彩绘《荷塘月色》创作完成。尽管公共艺术在我国已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但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对于公共艺术的认知,起源于北京奥运会。奥运期间,无论是鸟巢、水立方、机场第三航站楼等建筑设计,还是奥林匹克公园内以“奔向未来”为主题的大型景观设计,或是北京奥运地铁支线体现出的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艺术设计理念,都让公众对公共艺术有了直观的感受。...

    165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善本题跋真迹见古风[图文]
    善本题跋真迹见古风[图文]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宋刻本宋周必大撰清翁同龢、潘祖荫跋)题跋书法纤毫毕现,版刻书影不失其真,总数达17册的《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既有书版书影的呈现,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书法文献鉴赏宝库。前不久,这套编纂多年的丛书在上海图书馆首发。以如此形式大规模地编纂出版一馆古籍题跋在大陆图书馆尚属首次。庐江刘氏远碧楼、吴江柳氏磨剑室、常熟翁氏等的藏书及各家精品几乎尽现其中。《會昌一品制集二十卷》(宋刻...

    92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艺术家王鑫聊艺术,扒八卦,揭秘王鑫成长中的一些小趣事。以下这些文字摘自王鑫接受采访的聊天内容,每段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撷取一些片段,方便读者通过这些小事,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他创作背后的故事。(一)童年的记忆我对小时候的记忆非常不好,最深的记忆就是爱哭。生气哭,受委屈哭,挨打哭,哭到最后人家打都懒得打我了。就是男孩子都不理我,女生呢,我又不爱跟人家聊天,所以经常感觉很孤立,应该说一直都...

    163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用科学来解释经典艺术品[图文]
    用科学来解释经典艺术品[图文]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达·芬奇名作《贤士朝拜》,246x243厘米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谭薇/编译艺术史家在达·芬奇名作《贤士朝拜》中看到的是哲人对宗教的怀疑与冥思,诊断专家莫里吉奥·塞拉奇尼看到的却是一头大象!没错,在层层油彩之下潜伏着一只“孤独的大象”,平常人肉眼不可见,在红外镜头之下却是无所遁形。X-射线告诉我们的真相还包...

    88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