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沙驼:写书法要先学后叛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嘉嘉 点击 :

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国学家是沙驼先生的三种不同身份,这位自学成才的文化大家不仅是昆仑诗社的创办人,还兼任过《昆仑诗选》和《昆仑诗丛》两刊主编。沙驼在进行诗歌创作的同时,还潜心研究书法,至今已经收集了8万多个不同笔画的篆体“寿”字。他说:“我一直收藏并书写‘寿’字,是希望通过吉祥文字祝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益寿延年。”

沙驼简介

沙驼,原名赵朝谷,河北省隆尧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国学家。现为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翰墨缘书画院副院长、苏东坡诗书画院艺术顾问等。他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尤擅篆隶,他的隶书刚劲隽秀,笔道粗细相间、大胆夸张、极富变化,风貌独具;所作篆书,更是功夫深厚,笔笔到位,力透纸背。

他的书法作品代表作为《福禄寿喜》系列之《百福图》、《百寿图》、《百喜图》、《百禄图》与《百龙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和艺术收藏者的欢迎。他的书法作品曾被甘肃省泾川“西王母万碑林”、山东省临清市“张自忠将军碑林”、重庆市北碚“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纪念堂”、天津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处勒石供展。

醉心书法收藏8万个“寿”字

沙驼幼年因抗日战争爆发,生活动荡不安,该念书的时候没有念上书,在烽火中断断续续读过三年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中庸》。沙驼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书法家,受到父亲的熏陶,他在6岁至12岁自学的阶段,除了看书之外就是写毛笔字,也因此与书法结缘。沙驼每次临帖后,都会请父亲指点,父亲经常鼓励他“不错不错,接着写接着练”,但是从来没有系统地指点过,他的书法属于无师自通。

沙驼写的最多的四个字是“福”、“禄”、“寿”、“喜”,因为这四个字属于传统吉祥文字,蕴含祝愿他人吉祥之意,能给他人送去祝福。“我有一幅家传的《百寿图》,它给了我创作《百寿图》、《百福图》、《百喜图》的灵感,我意识到‘福’、‘禄’、‘寿’、‘喜’不能只写一个或一种,于是便开始收集这四个字的异体字,加上从父亲手中流传下来一些‘寿’字和‘福’字,我收集掌握的异体字越来越多。”

沙驼对“寿”字情有独钟,外出吃饭、购物、办事、上下班、旅游途中只要看到相关的“寿”字,他都用纸笔或照相机留存下来,平时也会翻阅大量资料,查阅欧阳修、苏轼等古代名人的《百寿图》。

凭借这股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用几十年集齐了8万多个“寿”字。“‘寿’字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光字体就有三四十种,包括甲骨、钟鼎、商帛、蝌蚪、葫芦篆、龙爪篆、新斗文、柳叶文,写法五花八门,蕴藏了丰厚的文化,而媒体的每一次报道对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沙驼说。

沙驼幼年因抗日战争爆发,生活动荡不安,该念书的时候没有念上书,在烽火中断断续续读过三年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中庸》。沙驼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书法家,受到父亲的熏陶,他在6岁至12岁自学的阶段,除了看书之外就是写毛笔字,也因此与书法结缘。沙驼每次临帖后,都会请父亲指点,父亲经常鼓励他“不错不错,接着写接着练”,但是从来没有系统地指点过,他的书法属于无师自通。

沙驼写的最多的四个字是“福”、“禄”、“寿”、“喜”,因为这四个字属于传统吉祥文字,蕴含祝愿他人吉祥之意,能给他人送去祝福。“我有一幅家传的《百寿图》,它给了我创作《百寿图》、《百福图》、《百喜图》的灵感,我意识到‘福’、‘禄’、‘寿’、‘喜’不能只写一个或一种,于是便开始收集这四个字的异体字,加上从父亲手中流传下来一些‘寿’字和‘福’字,我收集掌握的异体字越来越多。”

沙驼对“寿”字情有独钟,外出吃饭、购物、办事、上下班、旅游途中只要看到相关的“寿”字,他都用纸笔或照相机留存下来,平时也会翻阅大量资料,查阅欧阳修、苏轼等古代名人的《百寿图》。

凭借这股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用几十年集齐了8万多个“寿”字。“‘寿’字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光字体就有三四十种,包括甲骨、钟鼎、商帛、蝌蚪、葫芦篆、龙爪篆、新斗文、柳叶文,写法五花八门,蕴藏了丰厚的文化,而媒体的每一次报道对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沙驼说。

书法不“叛”只能做写字匠

在沙驼家的墙上,挂着一幅名为《昂首阔步》的版画,画上的骆驼高昂着头,骄傲、刚毅而坚韧,远处是弯弯曲曲、无边无尽的沙线、沙脊,画面下方,一支驼队跋涉在茫茫沙海中,铿锵有力的驼铃声似乎正在响起。版画的作者沙清泉,是第一个跟鲁迅学习版画的人,1932年他与马达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个版画讲习班,也算是画坛奇人。沙驼说:“我的笔名就是源于这幅画,我喜欢骆驼,喜欢它永不停歇的步伐和坚韧的精神,我在艺术创作上也要做一头骆驼。”

沙驼最开始临的是曹全碑,后来改临张迁碑,再到后来,按照沙驼自己的话说就是“全乱了”。“父亲跟我说,不管你临谁的帖,当你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从他的字中退出来,从书法的角度讲叫‘叛’;你要是不‘叛’,不管将来写得多好,都只是个写字匠。你临柳公权的字帖,写得再好也超不过柳公权,所以必须‘叛’出来。”于是沙驼彻底“叛”了出来,见到喜欢的字就练,又先后临了郑板桥的帖、李国治的帖,在临摹众多大家的基础上奠定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叛”的过程中,沙驼也遇到了瓶颈,刚开始变化时写出的字根本不能入眼,慢慢地才找到了创作灵感。“我原来的书法笔道比较粗,后来我改成了粗的特别粗、细的特别细,粗细十分明显,这种方式在美术字中经常应用,我把它用在了书法中。”

在沙驼家的墙上,挂着一幅名为《昂首阔步》的版画,画上的骆驼高昂着头,骄傲、刚毅而坚韧,远处是弯弯曲曲、无边无尽的沙线、沙脊,画面下方,一支驼队跋涉在茫茫沙海中,铿锵有力的驼铃声似乎正在响起。版画的作者沙清泉,是第一个跟鲁迅学习版画的人,1932年他与马达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个版画讲习班,也算是画坛奇人。沙驼说:“我的笔名就是源于这幅画,我喜欢骆驼,喜欢它永不停歇的步伐和坚韧的精神,我在艺术创作上也要做一头骆驼。”

沙驼最开始临的是曹全碑,后来改临张迁碑,再到后来,按照沙驼自己的话说就是“全乱了”。“父亲跟我说,不管你临谁的帖,当你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从他的字中退出来,从书法的角度讲叫‘叛’;你要是不‘叛’,不管将来写得多好,都只是个写字匠。你临柳公权的字帖,写得再好也超不过柳公权,所以必须‘叛’出来。”于是沙驼彻底“叛”了出来,见到喜欢的字就练,又先后临了郑板桥的帖、李国治的帖,在临摹众多大家的基础上奠定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叛”的过程中,沙驼也遇到了瓶颈,刚开始变化时写出的字根本不能入眼,慢慢地才找到了创作灵感。“我原来的书法笔道比较粗,后来我改成了粗的特别粗、细的特别细,粗细十分明显,这种方式在美术字中经常应用,我把它用在了书法中。”

写书法要一心扎到底

由于书法功底深厚,沙驼写出来的作品风格独特,无论哪种文字的“福”字、“寿”字,他都统一用篆书体书写,作品整体显得美观整齐,古色古香。在写了多幅《百寿图》后,书写“万寿长卷”成为了沙驼的新目标,他选出了12000多个异体“寿”字,经过精心设计,用3年时间写成了一套由128个条幅组成的《万寿图集》。2008年,他又创作了一幅由2008个字体各异的“寿”字组成的长卷献给北京奥运会。

书法从中国兴起,但是现在书法在中国却不被重视。对于这个现象,沙驼认为应该提倡学书法,中国的汉字文化不能丢。“现在人们都用电脑打字,连钢笔字都不写,更别说毛笔字了。应该把书法拾起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不能丢。”

对于学书法的年轻人,沙驼的建议是写书法不要乱写,临帖很重要,要有一心扎到底的精神,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进步不能图快,有些年轻人不踏实,写到一个阶段看不到进步,觉得没意思就不写了,书法不是用十年八年的功夫就能练出来的。”沙驼说。

相关文章

  • 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图文]
    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图文]

    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用一块小小的石头,刻出一份永久保存的美好。曾安听正在试图将一门从传统石雕中演变而来的现代创新石刻艺术发扬光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块经过数十万次敲击而成的石刻艺术品,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收藏之一。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令人惊奇的石刻艺术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一家并不算大的门店外,摆放出的展品吸引着几乎每一个过往人们的视线。这些展品由一块块造型精致的石头为载体,刻...

    12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图文]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图文]

    姜宝林早春249×125cm2013年姜宝林是当今画坛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他在不同艺术时期所创造的山水风貌与大写花卉,都秉承着“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艺术理念,由此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面貌与鲜明的个性特征,获得了东西方观众广泛的关注与认同。特别是,在他的艺术成长、转型、成熟的30多年间,姜宝林始终没有脱离创新的精神主线,他创作的泼墨山水、积墨山水、白描山水、大...

    133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文]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文]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代表钱晓鸣摄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代表认为要繁荣当代美术事业,催生精品力作首先要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加强自身的修养,忠于时代,明确为民众服务的方向。马书林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办展的实践,谈了看法。艺术忠于时代不受制市场、不跟风马书林认为,中国画创作的根本问题还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必须注入...

    114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马奈画中走出的裸女[图文]
    从马奈画中走出的裸女[图文]

    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化名奥林匹亚:一段女人寻找女人的旅程》[美]尤妮斯·利普顿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8月版,16元维多琳·默兰,作为印象派画家马奈及其同时代画家的模特,也许是19世纪最著名的面孔和身体。在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草地上的午餐》中,默兰或裸身躺在床上,或裸身坐在两个男人之间,目光坚毅、淡定还夹杂着些许傲慢,俨然不是被看者,而是一个以反维纳斯...

    79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用艺术的眼光看裸体艺术品[图文]
    用艺术的眼光看裸体艺术品[图文]

    图片资料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道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时,将米开朗基罗(1475—1564)所作的大卫·阿波罗雕像的下身打上马赛克遮挡,在重播时又将马赛克抹去。这一挡一抹引起敏感的观众的强烈反响,去年在湖北美术学院门口悬挂何家英画展广告选用的全裸女作品也引发一场社会争论。关于裸体艺术品面世是一个永远会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争...

    161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发明抽象:艺术创世纪中芸芸众生相[图文]
    发明抽象:艺术创世纪中芸芸众生相[图文]

    康定斯基作品《印象Ⅲ》(1911)库普卡作品《图形主题的本土化Ⅱ》抽象也许是现代主义最伟大的创新。而今,它已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概念。大约100年前,当第一批抽象作品诞生时,它让很多人大吃一惊。1911年至1912年,瓦西里·康定斯基、费尔南·莱热、罗伯特·德劳内、弗朗齐歇克·库普卡、弗朗西斯·毕卡比亚等艺术家纷纷向世界展示...

    46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记者刘婷)昨天,由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新浪文化读书举办的“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举行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李敬泽、陆建德、陈众议、雷达、梁鸿鹰、陈晓明等众多评论家对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对目前的舆论热潮进行了较为冷静的思考。对于莫言的写作特点,梁鸿鹰表示,他的特质在于扎根中国现实,进行无拘无束的文学创造。作家的写作还是要注重自己的...

    6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参观者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图文]
    参观者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图文]

    ■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博士林蕙玟谈博物馆场域空间与展示诠释位于柏林的欧洲犹太人受难纪念地是一个位于地底下的博物馆,地面上是由一块块棺木状大理石组成的场域。从中华艺术宫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地标性的博物馆怎样代表这座城市?从提篮桥监狱博物馆到淞沪抗战纪念馆,博物馆对历史的展示与诠释如何做到客观公允?近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邀请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博士、创意产业设计研究院助理教授林蕙玟主持讲座&l...

    60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图文]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图文]

    记者王苡萱摄昨天,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右图)在中国记协就“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所作学术讲座中指出,书法的学习不能偏信下苦功,应该“学得少,抱得紧,以少胜多”。在欧阳中石看来,学习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倘若领会有误,再下苦功去重复,久而久之会将毛病巩固,反而有害无益”。他主张尽可能地理解学习对象的规律,多方面地理...

    45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跻身于世界大馆行列[图文]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跻身于世界大馆行列[图文]

    自从去年4月1日,与德国三大博物馆合作举办《启蒙艺术》展览以来,我馆在欧洲各个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可以这么说:国家博物馆目前已经跻身于世界大馆的行列当中。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比如去年试运行期间开展了潘天寿、李可染和黄胄大型艺术展,同时我们做了三个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通过网络进行了全面直播,这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也是没有先例的。今年,我们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116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随心所欲不逾规——彭贵军书法艺术散论[图文]
    随心所欲不逾规——彭贵军书法艺术散论[图文]

    彭贵军《行草贡性之诗》作品尺寸:46cm×74cm“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意味着在积累了很多经验之后,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时,也要合乎规矩(不逾矩)。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也有相似的观点,他的美学理论建立在其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康德对艺术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句话:艺术是天才凭借创造性想象力建构审美意象或审美理念的一种&ld...

    4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丁启阵:书法艺术的三大伤害[图文]
    丁启阵:书法艺术的三大伤害[图文]

    临习过一些古代书法字帖,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感到失望,痛苦,乃至愤怒。因为,无比美好的书法艺术,总是会受到种种伤害。据我观察,至少有如下三大伤害现象:其一是,来自粗人的技术伤害。汉字书法,是线条和结构的艺术。卫夫人论笔画之美,有千里阵云、高峰坠石、陆断犀象、百钧弩发、万岁枯藤、崩浪雷奔、劲弩筋节等讲究;王羲之论整字结体之美,有如虫食木叶、如水中科斗、如壮士佩...

    178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图文]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图文]

    上世纪30年代的张伯驹◎杨沛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微博]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我二十出头时,有幸拜张伯驹先生为师。上世纪70年代,张伯驹先生从吉林回北京后,有一次在昆曲...

    19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复活的青铜[图文]
    复活的青铜[图文]

    李慎让我刮目相看。这在一个大师、泰斗、学者犹如芳草一样疯长的年代,李慎让我感到了一种真实、一种扎根在土里,有着自身的强壮的真实。李慎让我刮目,不是他头上的“画家”头衔,这个头衔在时下,似乎正在泛滥和贬值。我是在他的画中,发现和找到了李慎这个人:他在敲打着他的青铜,那是有节奏的敲打。他神情专注、陶醉乃至迷恋,嘤嘤嗡嗡的叩响,仿佛从远古传递而来,带着强劲的精神召唤&helli...

    145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湖边少女(油画)张华清上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诞生之初面临西方诸国的封锁,只有苏联接受我国派遣的学生。至1965年,国家共派出留学生1.5万人左右,其中大多是理工科人才,美术类一共30余人(包括美术史论、绘画、雕塑、舞台和电影美术),攻读油画专业者有11人。我记得,1956年出国前中央首长在报告中指示,留学生的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好外国的油画艺术,把好的经验带回来,提高我国艺术教育水平。...

    11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