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熊顿:笑对生活[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雄雄 点击 :

生病了

“2011年8月21日清晨,我病了。刚起床走到房门口就轰然倒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完全不省人事,并且……全裸。”《滚蛋吧,肿瘤君!》开篇,熊顿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淡定而诙谐地描画了生病、就医的过程。事实上,病情来势汹汹,远不像她描述得这么轻松。

熊顿:笑对生活 | 艺术理论(左起)艾米、VIVI、熊顿、老正快乐的相聚(摄于2011年12月)

熊顿曾经的主治医生、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的郭大夫在接受采访时说,熊顿刚入院时,有两个方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病情很特殊。一般来说,霍奇金式淋巴瘤和非血液性淋巴瘤比较好治,愈后效果特别好。但是熊顿得的是纵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易复发、难治愈型,像这种病例在我们血液科两三年才收治一个。而熊顿确诊的时候,肿块特别大,通常直径达到5厘米就算大肿块,她的肿瘤接近10厘米。其次是她的性格特别开朗,乐观,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得病后熊顿曾经说过:“我的人生被这场大病割成了两个时空。病前的我一直是头彪悍的女子,仗着自己壮汉型的体格晨昏颠倒,三餐不定。冬天衣不过三件,夏天睡不盖毛毯。从来没有为健康操过心。所以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刨去加班的苦逼时光,生活的确五光十色。”

熊顿出生于浙江丽水松阳县,爸爸是公务员,妈妈是电影院职工。熊顿生性顽皮,偷喝爸爸的酒醉倒,往外婆的茶里猛加白糖,手持板凳追打男生,这些儿时的糗事,都被她自我揭露在漫画中。因为经常泡在妈妈工作的电影院看电影,熊顿曾经梦想未来能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之所以没有圆这个梦,熊顿说:“是在应该坚持的时候没有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过,爱电影的小女孩后来因为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的《七龙珠》而不可救药地迷上了漫画。

熊顿:笑对生活 | 艺术理论熊顿的漫画作品《滚蛋吧,肿瘤君!》系列

迷上漫画的小女生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涂鸦。除了作业本(因为要上交,不敢乱涂),她的课本没一本是干净的,全被她画满了。家里的墙壁也成了她的涂鸦之地。甚至写信,她都经常用漫画来表达。她已经把涂鸦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乐趣。每天,每时,每刻,那双小手,不在哪里涂上几笔就会不知所措。好在熊顿有宽容的父母,任由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熊顿从小学一直画到了高中毕业。她想考北影,学动漫,但她又觉得自己有点好高骛远。最终,她进了嘉兴学院读服装设计专业。在大学里,她基本上没画过漫画,除了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在玩。她能记起来的就是给寝室的各位设计了漫画形象,画了T恤衫作为“寝室衫”,当时也引来了阵阵好奇。

由于熊顿对服装设计超凡的领悟能力,大学没毕业就“定向”到了上海的一个服装设计公司。在服装设计公司干了一段时间后,她改行做工艺品、玩具设计,画画的机会也较以前多了起来。

作为前同事加曾经的合租好友,来自杭州的女孩“盹猪”见证了熊顿漫画家生涯的起点,她说:“有一天上班的时候,她随手画了只很Q的小熊,说那是她,还画了个我,然后说,她要开始画东西了。这之后,她画四格漫画,放到‘天涯’上,并因此有了‘粉丝’,收到出版社出书的邀约。”

熊顿本名叫项瑶,因为自嘲自己像只熊,胖乎乎的,同时认为自己像牛顿一样,是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中有了绘画灵感,所以给自己起了“熊顿”的笔名。在出了第一本漫画书后,原本就向往Soho一族生活方式的她辞职,在2010年7月来到北京,梦想做个“窝里蹲”漫画家。她说:“当我决定全职的时候,真的是抱着穷死也不要再朝九晚五的想法。结果呢,真的穷死……且一天工作N小时,日夜颠倒,颈椎酸痛……总之,如果想投身中国全职漫画人这个悲惨的职业,就要做好挨饿受累的打算……”

熊顿:笑对生活 | 艺术理论熊顿

在熊顿确诊住院一个月后的中秋节,盹猪特意从上海坐火车来北京看望她。“她剃了个光头,穿着病号服,声音响亮,拉着我就到走廊尽头聊八卦去了。因为病情恢复得比医生想象中好,她被准许跟我们出去吃一顿饭。我和熊妈按她的嘱咐特意去商场给她买了新衣服,好朋友艾米带来了化妆盒和假发。她化了妆,戴上假发,穿上新衣服,和我们手挽着手出去吃饭。经过贴着医生照片的走廊时,艾米还特意指着主任的照片说:‘看,熊顿说主任像海龙王,你觉得像不像?’”

2012年中秋节,盹猪第二次来北京看望熊顿,这时情况已经不容乐观。“她做完6次化疗后曾给我发过一次短信,说肿块消失了。我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觉得看到了希望,这应该也是她的感觉。她在电话里说等病好了要去西藏旅游,去美国看MJ的展览,还说一定要减肥,要在喜欢的人面前瘦瘦的,漂漂亮亮的。连医生都没想到,她的病情会复发得这么快。”

盹猪说,这次到医院的时候,熊顿刚做完一个疗程的化疗,因为食道被灼伤,不能吃东西,她只能喝医院配好的营养液,但依然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你根本看不出她有多痛,有多难受。只是到了要喝营养液的时候,她会跟妈妈撒娇,‘再放一会’。实在不能拖延了,她才不那么情愿地慢慢喝下去,你能感觉到她喝的时候整个人都在发抖。但是喝完了,她又开始谈笑风生。”

在郭医生看来,熊顿是一个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的病人。“我们经常就病情的发展情况进行沟通,她属于自我感觉良好的那种人,不会往深里去想,病情可能要进展了,才开始担心。但很快她就能找到乐观的一面,忽略那些她不想了解、不想知道的。”

老正还记得,从确诊到去世,熊顿只哭过两次。“第一次是刚确诊后,同病房另一个病人家属请来了一个剃头师傅,他们说化疗后掉头发很麻烦,不如提前剃光头。熊顿觉得有道理,说那顺便她也剃一个,还让我用视频把过程拍下来。她上大学的时候剃过光头,一是觉得酷,二是嫌头发少,希望剃完头发能长得浓密些。所以刚开始剃的时候还跟我们嘻嘻哈哈的,我拍着拍着,她突然就开始掉眼泪了;第二次就是复发后看到最新‘化疗同意书’后,她抱着爸爸狠狠大哭了一场。但只哭了5分钟。之后又开始跟没事人一样该干嘛干嘛。”

熊顿:笑对生活 | 艺术理论11月18日,熊顿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数百网友自发从各地赶来送别熊顿

漫画和朋友

“红色裙式大衣,黑色长发,很精致的妆容,印象最深的就是高跟鞋。那真是恨天高啊,足足有这么高。”老正一边用手比画出近10厘米的长度,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和熊顿的第一次见面。“我们约在永安里的贵友大厦顶楼巴贝拉餐厅,我和熊顿到的时候,艾米还没到。我给熊顿打电话,听她描述完所处的方位,我扭头往北一看,一眼就认出她了。我说,‘你回头!’然后,隔着很多人,我们朝对方走过去,她给了我很大一个拥抱。”

那是2011年4月份,北京的早春。熊顿来京半年多,已经和同混“天涯MJ”(麦克·杰克逊)论坛的艾米、VIVI结成死党。“熊顿是MJ的超级‘粉丝’,画过很多杰克逊的漫画,再加上她性格活泼,在论坛很受追捧。我们三个都是通过这个论坛认识的,见面之前已经无话不谈。那时候,我在北京,熊顿在上海,艾米在石家庄,2010年7月份,北京有一个‘颤栗现场’的活动,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模仿秀,我们约好这个时候见面。”憨厚的VIVI先于艾米见到熊顿,“在蓝港的Costa咖啡厅,我先到,她进来后直奔我这桌,张开双臂就是一个拥抱。”坐在“蓝色港湾[微博]”星巴克咖啡厅里回忆起往事,VIVI忍不住环顾四周:“她就是这样,如果她现在过来跟你打招呼,那种热情和气场绝对会让周围所有人侧目。”

参加完这个活动,熊顿就留在了北京。11月底,在熊顿的忽悠下,从没想过要离开父母身边的乖乖女艾米来到北京,正式北漂。“那时候喜欢健身的熊顿正在参加一个健身教练培训项目,VIVI属于自由职业者,我刚来也不急着找工作,我们仨整天厮混在一起。”艾米说,“住处附近有家书吧,楼上可以看书,下面是咖啡厅,三个人经常猫在这里,看看书,商量怎么开个卖宠物用品的淘宝店赚钱,然后可以彻底变成Soho一族。”

这种自由惬意的生活过了一个月,淘宝店没开起来,三个人已经弹尽粮绝,“都快饿死了”。这才分头找工作,又重新回归主流人群的生活。这段被老正笑称从“Soho族沦落为屌丝族”的生活被熊顿画成漫画,以《熊顿帝都流窜记》为名发在微博上。

老正是最晚加入这个姐妹淘组合的。“我是抱着见名人的心态去的。那时熊顿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漫画家。”老正说,她特意穿上了拿破仑军装款大衣和高跟鞋,“就是为了撑气场,虽然是见名人,咱也不能跌份,对吧?”

这场初衷为“见名人见网友”的会面最后演变成“相见恨晚”的闺密聚会。“我是‘70后’,典型传统的北京人:在北京出生、长大、读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谈了一次恋爱就结婚、生孩子,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熊顿是‘80后’,来自浙江小镇爱画画的姑娘,沪漂之后再北漂,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一直处在变动之中。按理我们不会有交集,但奇怪的是,我们一见如故。”老正说,聊了没几句,熊顿就特真诚地开始自报家门。“她就像我身边那些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直接,坦诚,大大咧咧,没心眼。但与此同时,她细腻敏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和小趣味。我们从MJ开聊,一直聊到餐厅打烊,分手的时候还依依不舍。”

从不看漫画的老正和VIVI很喜欢熊顿的漫画系列。老正说:“她的题材就来自自己和周围朋友的真实生活,所有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她的漫画是一扇窗,能让你了解她和她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乐观豁达是她漫画一贯的基调,无论是沪漂、北漂时期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还是情感上的困惑纠结,她都能用自嘲或者诙谐的方式化解并引起有过同样经历人的共鸣,产生会心一笑、心有戚戚焉的效果。由于专爱画糗事,到处丢人现眼,她经常被朋友狠K,经常接到‘不请吃饭就翻脸哦’这样的恐吓电话!她的回应是:‘我艺高人胆大,统统置之不理……’”

2007年,熊顿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她的系列漫画《熟女养成日志》,因其受欢迎程度而被推到了头条。那时候她可以一天8小时淌着口水猴着背在电脑前,每5分钟刷新一次帖子,看网友的回帖……

《熟女养成日志》被称为是漫画家“涂老鸦”在天涯网发表的《小老爷们那点事儿》的姐妹篇。在此之前,系列漫画《小老爷们那点事儿》在天涯论坛开始连载,并且迅速蹿红。

受到涂老鸦的感召,熊顿也萌发了画同类题材的女生成长经历。

“这是我平生第一幅成人漫画。因为实在是喜欢他(涂老鸦)的风格,所以开始的时候着意模仿。后来在老鸦和老鸦官方网站站长‘一点水’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画女孩子的故事。由于叙事水平和绘画风格与老鸦相去甚远,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女生来说,敏感话题尺度难以把握,所以画的时候还是很费了点工夫,不像绘画‘熊顿系列’那么随兴。”

接着熊顿又画出了《熟女恋爱事件簿》和《熟女“房”事心经》、《熟女单身日志》、《减肥侠》、《迈克尔·杰克逊Foreverland》等多个系列的漫画作品。《熟女恋爱事件簿》讲一个女孩从2岁到28岁恋爱心事全记录,讲述小女生求爱的爆笑事。《熟女“房”事心经》也是从自身出发,讲一个“80后”熟女们都不陌生的房子的故事。当年,年轻的熊顿大学毕业出校门,揣着画笔与梦想,千里独行到上海闯荡。作为一名资深熟女+剩女+沪漂,她不停地找房,不停地搬家,经历过噩梦一样的合租伙伴,也在租房中体味难得的甜蜜友情,还曾有过被房东扫地出门、连夜找房的酸楚与无奈。当她攥紧拳头终于存够首付的时候,房价却已蹭蹭地蹿高,抛下了迷茫的熊顿……

《滚蛋吧,肿瘤君!》讲述了熊顿从病发到住院的故事,也只有她才可以将苦闷的医院生活变得流光溢彩。在漫画里,熊顿是一个头上有熊耳朵、身后有熊尾巴的“熊姑娘”。在《滚蛋吧,肿瘤君!》里,熊顿没有一丁点儿的淑女形象,先是一丝不挂地昏倒在地,口吐白沫,接着又是对着帅气的主治医师“发花痴”,再是偷偷溜到宾馆去接待她的“亲友团”,然后一干人等浩浩荡荡杀回病房,惊呆了医生护士……不仅毫无顾忌地“自毁形象”,还不忘调侃三个闺密:艾米的黄皮肤,以男人婆形象登场的老正,VIVI的忠厚老实……许多人被《滚蛋吧,肿瘤君!》看得笑中带泪!

熊顿说,她画这个漫画只是为了记录一下她的住院生活。“病后几乎都在医院,睁眼就是灰白的天花板,入耳就是化疗、吃药、体温、白细胞增减……日子的无聊可想而知。但对于一个画漫画的来说,生活给予我的,不管是幸运还是坎坷,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喜是忧是笑是哭……这所有情绪与经历通通可以成为付诸笔尖的素材。”带着这样的信念,在漫长而繁琐的检查、治疗中,靠着一支笔和一本速写簿,熊顿开始了《滚蛋吧,肿瘤君!》的创作。“画画能打发时间,又好像能给我带来力量一样”,而“不舒服的时候,忍忍就过去啦”。她说得轻描淡写,仿佛这不是令人生畏的癌症,只是一场小小的感冒。

“被网友树立成抗癌偶像‘励志姐’并不是她画这个漫画的初衷。”老正说,熊顿或许比其他人活得更浓墨重彩,不为生活琐事所累,但本质上还是个简单的“80后”,爱美,爱画画,热爱生活,渴望一份美好的爱情和一个安稳的家庭。只是不期而至的绝症,打乱了她对生活的全盘计划和美好想象。

不过,在朋友们看来,熊顿还有着“真诚,对朋友无限付出”的一面。2012年11月,熊顿的病情一直在恶化,为了鼓励熊顿坚持下去,有一天艾米一边帮熊顿按摩一边故意对熊顿说:“12月份我马上要过生日了,你会送我什么礼物啊?”熊顿头也不抬,脱口而出:“我他妈的都病成这样了,你还想着过生日呢!”老正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葬礼过后,熊妈给了她一个红包,叮嘱说是熊顿留给艾米的生日礼物,熊妈托老正在艾米生日那天送给艾米。“她其实特别想我们去医院陪她,但又怕影响我们的生活。”艾米说,有一次,老正没在约定的时间去医院,熊顿对艾米抱怨说:“这个没良心的,说不让她来她真不来!”等老正来了后,熊顿又取笑她,“你这个没骨气的,不是说不来么?怎么又来了?”

2012年11月14日,盹猪突然在QQ上收到熊顿久已停用的“ELLA”账号发来的信息:“你在吗?”得到盹猪的回复后,熊顿打出“你过来看看我吧!”的语句。不祥的预感笼罩了盹猪。11月16日一早盹猪和另一个朋友从上海坐火车赶到北京。“下午15点多到的医院,熊顿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因为药物的作用不停地说话,一直在叫嚷着‘滚蛋吧,肿瘤君’……”盹猪说,葬礼前再见到熊顿时,化好妆的熊顿和健康时没什么两样,只是睡着了,“看了太多她睡着的样子,都想不起她健康时的模样了”。“至少她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完了生命最后的一程。”老正说。

参加完葬礼,在去北京站的地铁上,迎面走过来一个帅哥,盹猪和朋友下意识地对了一下眼,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这是ELLA喜欢的型!”盹猪说,这会是熊顿喜欢的怀念她的方式,就好像她还存在,只是去了一个我们将来都会去的地方。

相关文章

  • 写生随行随感[图文]
    写生随行随感[图文]

    上师大美院冯祥云的写生作品上师大美院程璐的太行山写生作品张振兴:早在1990年代就跟随萧海春老师写生,通过写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能够发现古人的画法与表达,更重要的是体会到自然的山林之气,与书本互参,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就有更多的深度,画出的山林之气就会更显得到位。画山水画,没有山林之气可以说是失败或不到位的。还有,住在山村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含义所在,太行山的苍茫、野趣,包括杂...

    53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一种超越前人的胆魄——邱汉桥的水墨世界
    一种超越前人的胆魄——邱汉桥的水墨世界

    邱汉桥苍穹回响405×195cm■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宝林早在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便一举成名的国画家邱汉桥,是在最近经又一位我视为奇才的画家杜月涛介绍认识的,而最初的交谈也是在电话中:“……我都快60岁了。”画家正在武汉办个展——他于1958年出生在湖北孝感——他把这次...

    145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溥心畬是画家吗[图文]
    溥心畬是画家吗[图文]

    张大千与溥心畬(右)的合影薛仁明1930年代中期,张大千与溥心畬分峙中国南北画坛,时人称“南张北溥”。1949年之后,二人相继渡海,又多年,先后病逝于台北。溥心畬逝世至今,五十年矣,台北市历史博物馆特别举办了纪念书画展。我看了其中一段介绍文字,颇生感慨。溥心畬逝世五十年,台北市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逸笔儒风”纪念书画展。左为《洛神图》,右为《仕女...

    173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开始招人讨厌了[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开始招人讨厌了[图文]

    方力钧作品2月14日,朱其把自己置换为一位“局外人”写的一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不小反响。近两年来,上海理论研究者陆兴华也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应有的定义以及其中的意识形态做出了诸多诠释与批判。除此以外,还有朱青生、高名潞、吕澎、杨小彦等人也在通过策展实践探寻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而现在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广州三年展首个项...

    9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董庆伟:用写实语言来演绎精致与唯美[图文]
    董庆伟:用写实语言来演绎精致与唯美[图文]

    人物肖像,布面油画,2014年作伴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油画艺术也呈现出异常繁盛的发展趋势,油画题材的开拓,色彩的延伸以及独属于个人的情感积淀都呈现了不一样的感觉。而其中的写实语言的运用,则体现为一种细微变化的“素描”语言,其色彩的变化让位于素描层次的明暗变化和虚实变化。当然这种处理丝毫也不同于照片似的细致和周到,它潜在地沿着一条合理的视觉通道将观者的视觉指引,从而施展...

    4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字画价格差距悬殊 书法家王贵忱:字好的人太少[图文]
    字画价格差距悬殊 书法家王贵忱:字好的人太少[图文]

    明崔子忠《伏生授经图》宋李迪《雪树寒禽图轴》近日,有评论家指出,艺术市场上字画价格差距悬殊,坊间一直流传着“好字不如烂画”的说法。譬如,明代书画家陈继儒的画作,单件最高价已达5040万元,而其书法(长手卷)不过两百多万元,现当代字画之间的价格,差异尤甚。那么,在书画本同源的中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藏家对国画青眼有加,对书法冷眼相待?书法和国画在创作及审美上到底有没有高下之...

    18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从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从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宋文治是新金陵画派重要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大收藏家。宋文治先生曾经收藏了百件陆俨少先生的精品。这些作品不仅精彩,而且其中多件甚至未收入2008年出版的《陆俨少全集》。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展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或许就是陆俨少与宋文治的关系以及宋文治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陆俨少的精品。陆俨少《双清图·梅竹》北京画院美术馆自2007年以来推出的“20世纪中国...

    152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璜生:水墨的光晕和两难[图文]
    王璜生:水墨的光晕和两难[图文]

    从事水墨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王璜生跟我打了一个比方,我们现在看水墨,好比西方人看油画。他说现在西方也有人在画油画,而且画的还不错,但是西方整个文化的主流是当代艺术。就像人们看弗洛伊德的展览,在谈油画表达的同时更会说他是具有文化意义艺术大师。所以王璜生看来,新水墨所面临的正是如何在当代艺术这个开放体系中找位置,而又不抛弃传统所赋予的光晕的两难问题。水墨是一种情节Hi:你怎么看待新水墨这个提法?王...

    145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访文化部部长蔡武记者张贺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基本完成,各地各相关单位对接下来是否继续推进改革,以及改革的走向等问题非常关注,相关政策措施也有待明确。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文化部部长蔡武,请他对有关问题作出解答。——编者记者:在今年的两会上,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代...

    11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许江:要让艺术家甲和艺术家乙拍桌子[图文]
    许江:要让艺术家甲和艺术家乙拍桌子[图文]

    许江与自己画笔下的《葵园》。作为中国美院院长,他能够“招安”体制外的人,允许学生在“试错”中进步,却始终为“体制”感到头疼。(许江供图/图)王澍的界面有挑战性,我觉得王澍真正的价值在这里。尽管王澍说自己是传统的守卫者,但我觉得这是王澍今天重新包装自己。他骨子里其实有一种反叛的精神。——许江许江是中...

    90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图文]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图文]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不要将阿瑟·丹托(ArthurC.Danto)称为美学家,即使该词前会限定为“美国最重要的”。就像丹托在他的最新著作《WhatArtIs(艺术是什么)》(耶鲁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中解释的那样,他的探索最好不要被分类为美学,而是艺术哲学。虽然许多人将美学(aesthetics)和艺术哲学(philosophyo...

    6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12年致敬摄影艺术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带来了什么[图文]
    12年致敬摄影艺术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带来了什么[图文]

    201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海报中广网平遥9月23日消息(记者徐江帆李楠)第12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9月19日至25日在平遥古城开展,2012年第十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围绕“回归·超越”的主题,分学术展、汇报展、邀请展、机构展、院校展、影像短片展、致敬展七大部分,精彩呈现332个展览,其中国内展览304个,国外展览28个;参展摄影师1700余人,国外摄影师...

    7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图文]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图文]

    图1吴石仙从理论上讲,书画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大都明白要根据这门艺术本身的美学品位去进行创造,以及要通晓这门艺术的语言形式和艺术程序,在此框架上进行的创作才能符合这门艺术的规则和审美要求。所以遵从这门艺术创作的法度对于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说对于书画者来说虽然明确不过了,但并非所有的搞书画的人就真的明白了。因为在现实中,许多搞书画的人在谈论起书画时大都言之凿凿胸有成竹,似乎已经清晰的...

    113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图文]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图文]

    徐冰的“木林森计划:台湾”,图为在屏东县三地门乡的教课活动。2008年回到母校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重新又回到中国。在徐冰眼中,中国是现今最具实验性、是有可能找到新的文化方式的地方。为此他开始更深入地探讨传统中国与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凤凰项目的出炉便是一大印证。当然更重要的或许还在于,当今中国当代艺术与经济、资本也发生了更多的关系。为此,此时的艺术家面临的挑战或诱惑更多...

    32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水墨画家李小可:我与西藏的缘分[图文]
    水墨画家李小可:我与西藏的缘分[图文]

    耳濡目染受父熏陶李小可画画,似乎是命里注定的事。他的父亲大名鼎鼎,水墨大师李可染。1岁多,李小可头回提笔,画了个圈;12岁,已经会画画的李小可画了一张水墨《千帆图》,在英国举办的一次国际儿童画展上得了奖;18岁,李小可参军入伍,开始画军史、师史题材的油画,画连队生活的黑板报、幻灯片;35岁,李小可进入北京画院成为职业画家,那时候他更多还是在给父亲做帮手。父亲,在李小可的眼中是“...

    48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