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访当代油画大家俞晓夫:画幅外的独白者[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小麟 点击 :

访当代油画大家俞晓夫:画幅外的独白者 | 美术科普

外白渡桥不远处的秦皇岛路,是浦江轮渡的所在地。此岸彼岸的过往中,黄浦江静静见证着这座东方都市的沧海桑田。旧时英国人“棉花码头”旁,由一座老仓库改建成的庞大画室里,俞晓夫和他的学生们用画笔和历史进行着时空逆反中的对话。

经旅居沪上的常州籍油画家刘伟光先生介绍,当代著名油画大家俞晓夫在这里接待了来自家乡的记者。

一个半月时间里,临摹了600张《星火》插图

俞晓夫的祖父是位常州裁缝,父亲是海军某厂的工程技术员,母亲是一家设计院的技术员。

上幼儿园时,正值中苏友好时期,一次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斯大林侧面头像,老师赞叹:“你将来一定是个很好的画家。”

在孩子随意的乱涂乱抹中,俞晓夫的父母发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他们不仅为俞晓夫准备了绘画的纸笔,还在适当的年龄时,将他送到了上海著名的哈定画室,去接受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于是,在此后的几年间,俞晓夫就有了每月2.8元钱的学画经费。

“2.8元钱,每个月要交钱,另外我还有车费。我父亲这个时候规定我,你乘车了你就不能吃零食,你要吃零食,你就自己走路。那我一般基本上是不乘车,买零食。另外呢,就是每个月可以购买两到四本美术资料,或者连环画等和美术有关的一些资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花费。”高中毕业后,俞晓夫被分配到上海客车厂工作。在那个年月里,上班其实也无所事事,于是俞晓夫开始拼命阅读,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到处去借,如饥似渴地读,一边读一边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就在这段打发时光的日子里,他从一位同学那借到一叠前苏联《星火》杂志的插图。俞晓夫立马躲到工厂的小阁楼上没日没夜临摹,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竟整整临摹了600张。就在临摹完最后一张插图的时候,已虚脱的他突然从阁楼上摔了下来,腿骨骨折、脑震荡。但他却依然欣喜:“正好就是在那一天,我已经把所有的画全部画结束了。”600张画里的人物形象,从此鲜活地存放在他脑海里,随时可以唤出来派上用场。

“1984年,一阵轻微的敲门声,震动了整个美术界”

1975年,俞晓夫开始动笔创作连环画《与锷鱼搏斗的人们》,就在这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机遇降临了。怀揣着这本连环画,俞晓夫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他的班主任和油画老师,就是后来旅居法国的画家方思聪。

方思聪记得,“每当课堂作业、野外写生,他总是躲在我后面看我怎么画。他是一个非常勤奋,又好学的年轻人。当时他性格像孩子一样,有时候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经常引大家发笑。他看的书也比较多,他特别喜欢文学,还有欧洲的古典文学,像巴尔扎克的东西,莫泊桑的东西,他能够倒背如流。”毕业分配时,他被招进了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当起了职业画家。

在俞晓夫学画的过程中,他遇上了两个好老师,一个是中学美术教师陈宗谦,“他是徐悲鸿的同学,注重基本功,总是一丝不苟地训练我们;还有一个是在戏剧学院担任油画课的方思聪,他的油画很放纵,有大写意的感觉。”他们的教学使他得益匪浅,明白了“画画是谋略”,是一种想法、一种意义;明白了“功夫在画外”的含义。

1984年,一阵轻微但又自信的敲门声,震动了整个美术界。很多年后,一些评论家说,《我轻轻地敲门》——这幅意味深远、充满人文精神的油画,敲开了中国新时代美术的大门。这幅油画的作者,就是俞晓夫。“我想从知识分子的良知出发,表达自己对他们的一种纪念。”画面上:任伯年、吴昌硕等四位海派画家姿态、面容各异,却有着相同的落寞寂寥的神情。他们四人以及那只耳朵竖起的小猫,目光都投向同一个方向。“敲门者是谁?正是躲在画外的画家‘我’。”

然而这件充满人文精神的作品,却在那届全国美展中落选了。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认为:“因为当时我们国家美术的开放度,还比较窄。大家对艺术的要求、看法,他所关注艺术的更多的角度,跟当下有很大的不同。”

《我轻轻地敲门》的落选,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后,这幅画几乎成为所有全国性大型画册的必选之作。因为落选而声名迭起,《我轻轻地敲门》,成为俞晓夫向外界坦露的第一句内心“独白”。

1987年,俞晓夫又创作出一幅让美术界眼睛一亮的作品《一次义演》。画面上,毕加索和俞晓夫带着一名绑着绷带的孩子在募捐义演,画面的右半部是战争留下的碎片和废墟。流动着的意念与人道精神的完美结合,让这幅油画获得了首届中国油画展的大奖,再一次奠定了俞晓夫在中国油画界的地位。

“坚持以独白的方式,倾诉着自己的想象”

“画面人物,其实是人物在其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规定动作。”做画之余,俞晓夫最大的爱好是阅读和写作。

他喜欢把某段经典的文化大餐“切一段下来嚼一嚼,品一品,重新组装一下。”俞晓夫觉得,如果中国艺术家“在历史层面没有太大的作为,这是很可怜的。”他尝试着把当代人和古代人组合在一起,“把汉朝司马迁移进现代生活中,让他占有很大的比重。”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人们“要有一种责任感,如霍去病死在路上时年纪很轻,很多人扛着他在荒原上行走非常悲壮,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东西。”

有评论家对俞晓夫下的“定义”是:“俞晓夫不是那种以艺术谋生却没有一点艺术气质的艺术家;俞晓夫不是那种以利益为内驱动力随波逐流的艺术家;俞晓夫不是那种不会走就想跑,不会画画却胡涂乱抹、穿着皇帝的新装满世界乱跑,糊弄人的艺术家;俞晓夫不是那种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只有技巧没有思想的艺术家;俞晓夫不是那种满嘴‘主义’,拿起画笔面对画布就不辨东西的画家。”

“一切应是寻常事。”在他的历史画作中,俞晓夫常常超越现实的空间,与他崇拜的大师们,一起共餐、聊天、舞蹈、嬉戏。

俞晓夫作画没有草图、色彩小稿这一步骤,而是挑一个心情好的日子直接上画布。当然也要热身,比如先画习作写生,熟熟手;或者东翻西翻,主要是翻摄影画册,希望在里面能够找到可供提示的东西,譬如光影、气氛、质感、人物或动物在灵动状态下的一种神情和结构。这样想想翻翻看看几天,其间顺便在画布上做做颜色底子,等到稍干后便开始他“梦游一般的工作。”这时他往往画得飞快,涂改得也非常厉害,像是个建筑工地,凹凸不平,烽烟四起。“但我喜欢这个局面,一直到我找到所需要的感觉为止。”

在俞晓夫看来,好的用笔都是自然流露,兴致所至。“我喜欢抒发,自然就流畅;我喜欢随意,自然就天趣;我喜欢豪放,自然就爽快;我喜欢内敛,自然就收得住。”俞晓夫认为,“在一个画面里,好的用笔不必笔笔皆拾,只要能够‘下酒’,有点菜也就够了。”

倚靠人文底蕴和对当时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之后,俞晓夫试图用画笔重新穿越时间隧道。在一幅讲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作品《尘埃》中,俞晓夫没有表现战争,却表现了近似战场的围猎景象。有意思的是,他把自己也“穿越”进画幅中,跌落在草原上。俞晓夫笔下,这些历史画已经不是再现历史,而是穿越历史,是在历史题材、事件、人物上重建的一种意境。他试图以他个人的话语方式,建构一个沧海倒流,时间凝固,黑白混淆的可触摸的世界。

俞晓夫坚持以独白的方式,倾诉着自己的想象。

有人评价,俞晓夫是穿着“具象衣服”从上游时代飘过来的人,但他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艺术家应有的品性,在似乎已穷尽意义的当口,又揭示着可能发生的意义。画幅里有他的寄托、信奉、缅怀和希望,更是他精神的栖身地。

搁下画笔,俞晓夫轻松地倚在椅子上,微笑着对记者说:“我想要的,是一种手不释卷的生活。”(沈向阳)

人物简介

俞晓夫,常州人。1950年生。当代著名油画大家。

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教授。1975年至1978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1988年赴英国留学。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84年以油画《我轻轻地敲门》震动美术界。

相关文章

  •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詹建俊,满族,1931生于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京。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作为中国油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派”的力行者、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詹建俊于2013年1月荣获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颁发的“中国美术奖&middo...

    123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梁依云:当杜尚成为经典 有谁能来突破[图文]
    梁依云:当杜尚成为经典 有谁能来突破[图文]

    杜尚《泉》7月28日,恰逢“现代主义的守护神”杜尚第127个诞辰,曾经以打破传统经典为旗帜的杜尚却在当今被奉为“经典”;杜尚的作品在不断的抨击中渐显锋芒,而如今的年轻艺术家们在相对宽容的氛围中却大多缺少含金量。7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2014北京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上,青年艺术家们正面临资源过于重复、缺乏持续影响力的质疑,在...

    5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何红舟《桥上的风景》获全国美展金奖提名,画面描绘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三位先贤青年时代在塞纳河边驻足的情景九月末的杭州,一场体量宏大的架上绘画展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在浙江美术馆启幕。油画展区素来是全国美展的重头戏,也被许多青年画家看作“进身之阶”,因而异常主流而热闹,从中不难一窥架上绘画在当今的流变趋势。近600张油画覆盖展馆接近6...

    135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当代艺术何时羽翼丰满[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何时羽翼丰满[图文]

    图片说明:方力钧创作于1991年的油画《第二组,NO.2》。光头的艺术家本人以及“光头”人像系列,成了方力钧的艺术标识。他笔下的光头形象往往多选择自己或自己的朋友作为模特,使这种嘲讽成为自我嘲讽的形象。以蓝天、白云等空阔场景作为人物背景,则表达了一种从内心压力中自我解脱的感觉,应了一句中国俗语“退一步海阔天空”。迈入“硬件时代&rdq...

    35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味:出走的精神与方法[图文]
    吴味:出走的精神与方法[图文]

    图片资料在“漂移·当代艺术展”座谈会上的发言首先祝贺这个展览,酝酿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从去年底我们就谈论过,要做一个真正的,撇开架上的一个专题展,我们中间也交流了很多次,有一次还专门叫我一起去讨论作品方案。首先表示祝贺!起码来说,它呈现出来了,这个不简单,你想想,我们深圳有多少这样的展览呢?F518(艺术区)你看得到吗?这个老王(王志忠)最清楚的,最后大...

    81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用朴素与本真写意山水[图文]
    用朴素与本真写意山水[图文]

    李红林在悄然崛起,他在属于自己的岁月里,已经呈现出了一种青春的风貌。这是一棵树在不断向上升高的树,它的长成固然还需要足够的时间,然而,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水分,我敢断言,这棵壮硕的树总有一天会成为艺术森林中一道独特的、风姿卓然的景观!李红林的山水画扑入我眼帘的那一刻,我其实就有一种走进他的冲动。那种感觉是强烈的,丝毫不掺假的。我曾反复咀嚼他的画,我竟然品出了一种亲切的味道...

    32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在接受采访。本报记者任峰涛摄“国家队”的加盟是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总策划,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艺博会的更多亮点都将在策划者预料之外,艺博会效力将在展览期间和展览后持续发生。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分家记者:作为总策划,策展背景是什么?杨晓阳: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艺术和产业和社会的对接,也有各种博览会举行...

    4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方维仪《蕉石罗汉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李湜从成书于唐代大中元年(847),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始,至20世纪初的清代末期,在千余年的岁月里,以男性为主体的画史、画传不下百余部,而专门介绍女性画家的书籍却仅有一部,即1831年,汤漱玉在丈夫汪小米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的《玉台画史》。从自然人口上看,女性与男性大体应该是比例相当的,而画史上性别比例的失衡,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画家被表述的...

    82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广州三年展\调整大小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姜节泓2012年9月17日下午3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举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策展人姜节泓、乔纳森·沃金斯,艺术家代表萧昱、庄辉等人到场。策展人姜节泓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纬度和策展的理念做了阐述,“见所未见”这个主题的来源和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尤其是今年的广州三年展与正佳广场的合作...

    191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艺术跟金钱挂钩就变味[图文]
    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艺术跟金钱挂钩就变味[图文]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冯杰正在创作。刘占昆摄作者:刘占昆范文娟8日是中国第8个“文化遗产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冯杰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艺术一旦跟金钱挂钩,就变了味道。真正想学瓷板画,十年之内不要考虑钱的事情。”南昌瓷板画是一种...

    147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盘点十类国际艺术大事件[图文]
    盘点十类国际艺术大事件[图文]

    回首2012,国际艺术圈经历了很多意外:多家博物馆被盗;名家画作惨遭破坏;各种赝品丑闻频频曝出;纽约艺术圈遭遇飓风“桑迪”;多位艺术圈名流相继离世;但同时,多个重量级个展与回顾展,以及精彩纷呈的艺博会,以及拍卖市场被刷新的多个纪录,还是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惊喜。另外,多家画廊和艺术机构也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即将跨入2013之际,99艺术...

    111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艺术家威尼斯披麻戴孝哭孔子[图文]
    中国艺术家威尼斯披麻戴孝哭孔子[图文]

    中国艺术家威尼斯披麻戴孝哭孔子第55届威尼斯艺术节今年6月1日至11月24日在威尼斯举行,此前,各种预展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5月30日,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项目因为出现了几场惹争议的行为艺术一度引爆网络议论高潮。当代艺术家原弓的《空袭全世界》计划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还未表演完,其助手就被警察带进了警局。而在艺术家金锋《哭孔子》作品中,在孔子雕塑前有一男一女,...

    167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意精神”——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审美标尺
    “写意精神”——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审美标尺

    面对世界地球村的现状,如何形成“和而不同”的多元格局,并在多元化格局中时刻保持本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先进性,一个核心思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此种论点,不独在国家科技发展中极为重视,就是在文化发展中,同样要以此为根本要义。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

    6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用艺术的眼光看裸体艺术品[图文]
    用艺术的眼光看裸体艺术品[图文]

    图片资料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道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时,将米开朗基罗(1475—1564)所作的大卫·阿波罗雕像的下身打上马赛克遮挡,在重播时又将马赛克抹去。这一挡一抹引起敏感的观众的强烈反响,去年在湖北美术学院门口悬挂何家英画展广告选用的全裸女作品也引发一场社会争论。关于裸体艺术品面世是一个永远会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争...

    161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安迪·沃霍尔的生活与艺术[图文]
    安迪·沃霍尔的生活与艺术[图文]

    近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开幕之际,美国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出版部主任艾比•佛兰森-希恩女士远道而来,在小剧场旁的会议室里进行了展览的开幕讲座。艾比•佛兰森-希恩女士通过对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介绍,分别从安迪•沃霍尔的成长经历、职业生涯以及他从生意人到画家各种身份的跨...

    9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