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孔繁明:美是一种境界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铮铮 点击 :

《美术报》创刊15周年时,我写了一篇文章《把读者放在心上的报纸》发表在副刊上。似乎是不经意间,一晃又是5年的时光流逝而过,《美术报》则走过了它的20年历程,并且已经出满1000期。作为一个读者,我感受到的是它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我自小喜欢画画,在上大学前,基本是自学美术,所以对有关美术的报刊尤为留意,《美术报》创刊后的第二年我订阅了这份报纸,我的书橱里保存最早的《美术报》是1994年7月18日的那一期,它的纸张已经泛黄,色彩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那时的我刚从乡镇中学调到城里工作,尚未成家,学校里只有我一名专职美术教师。20年,也许只是历史的一瞬间,但对一个人、一份报纸而言,其成长与变化却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够简单记述的,这期间,我的住所和工作单位搬迁到了新的地方,我的孩子过几个月也要参加高考了。但不变的是我与《美术报》牵手结缘后的一直相伴。

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学任教,《美术报》为我打开了一扇可以望见美丽风景的窗口,让我能够聆听窗外的声音。《美术报》报道的一些重要美术展览的相关资讯,也成为了我和本地画友们走出县城去到大城市欣赏美术名作的引导。2004年,我在本地博物馆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美术报》也刊发了一篇关于展览的短讯。

阅读《美术报》10余载后,2006年,我的一篇散文和一幅油画作品发表在了副刊上,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美术报》上发表作品。之后,承蒙各位编辑厚爱,我的文章和绘画作品在《美术报》的多个版面刊发。我大学里学的专业是绘画,同时也爱好文学创作,学生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也可算得上笔耕不辍了。2008年,《美术报》刊登的一篇征稿启事让我开始了美术理论的研究与写作,后来我的美术理论文章之所以能够入选一些重要学术论坛、在有关赛事中获奖,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近20年来对《美术报》的认真阅读。如今,阅读《美术报》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虽然现在有海量的网络资讯,但报纸的原创、整体、深入却不是网络可以轻易替代的,这个时代的网络与纸媒体是一种相互依存与补充的关系,前段时间我就发现我有几篇发表在《美术报》的文章被好多家网站转载。《美术报》网络版也做得挺好,体现了它资源共享的办报精神。可我还是更喜欢静静地去翻看一张张印刷精美的纸页,现在报纸的版面多了,我就如品茶般每天看一点,一份报纸可以看上一周。新出版的报纸要到周二才能邮递到我的单位,单位订阅的报纸多,但我每次都能很快从那么多报纸中找到它,因为它的衣服质地好而且漂亮呀!

作为一名资深读者,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美术报》这些年来在我心目中的总体印象。

见证。它用文字与图片见证了中国美术事业在新时代的繁荣与发展,不断记录与呈现的是当代美术的整体图景。

传播。它与美同行,向大众传递的是精神世界里富有美感的正能量。它为美术事业鼓与呼,向社会大众发出的是美术界的好声音。

团结。它以一种兼收并蓄的姿态团结了广大美术工作者与美术爱好者,让编者与读者、作者成为了一个成长与发展的共同体。

进步。无论是版面内容还是设计装帧,它都在提高完善中。

创新。它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以报纸为平台,“年度人物评选”、“美术报艺术节”、拍卖等活动都彰显一份报纸的卓见和胆识,并且开展得有声有色,很了不起。

专业。它不无聊不花边不走调,也不靠东转西摘拼凑版面,就连广告也是那么专业。更为可贵的是,它的专业能够做到雅俗共赏。

现实。它关注现实,从专业的角度关注这个时代有关美的命题,或记述、阐释或呼吁、引导,担当起的是一份专业媒体的社会责任。

以上这段文字貌似我在为《美术报》做广告,其实是想要好东西让大家一起分享。我以为即便是一位非专业人士,只要他有美术欣赏的兴趣,这份报纸就会成为他的所爱。因为这是一份性价比高、值得阅读和收藏的报纸。

美术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年暑假我参观北京的某艺术区时,流连于那些展厅之中,忽然悟到:美术的作用本质上在于它能引导人们进入一种艺术的境界,能让人停下匆忙与疲惫的脚步,去静心欣赏一种别样的风景,感受它的美妙。我想,《美术报》的作用本质上也大抵如此吧!

相关文章

  • 摄影传奇威廉·克莱因谈他的巴黎血统[图文]
    摄影传奇威廉·克莱因谈他的巴黎血统[图文]

    威廉·克莱因和儿子皮埃尔,1965年威廉·克莱因(WilliamKlein)的艺术生涯是要写进艺术史的:他的粗粝的城市肖像——纽约(1956)、罗马(1959)、莫斯科和东京(1964)——一直是街头摄影的地标,他的时尚摄影对这一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有那些灼人眼球的电影:《你是谁,珀莉·麻古?》(196...

    153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图片资料“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的顽皮之举,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不过,您别误会,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涂鸦”并非上述的“乱涂乱画”,而是舶来品。城市涂鸦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这是纽约最穷的街区,当时这个区域的年轻人喜欢在墙上涂画各自帮派的...

    6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参禅体道 以书修行——张德林其人其书[图文]
    参禅体道 以书修行——张德林其人其书[图文]

    张德林近影我认识德林兄是前几年。那时我在中国书法院读研究生课程班,他过来听课,顺便给同学们带了一些他的作品集。让人意外的是,全是给的精装本,我心里直嘀咕:这得多少钱呐!觉得这人还挺大气的。我的同桌陆振永兄仔细翻看作品集后说了两个字:“高手”。陆兄在学员中也是公认的高手,能让他佩服的人不多。我俩翻着德林兄的作品集,都很激动。下课后,我和陆兄就在走道里堵住德林兄交谈。这算是...

    79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已极度虚荣[图文]
    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已极度虚荣[图文]

    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看似很繁荣,实际上已经变得越来越扭曲和虚伪,这种演变的推动力就是人们的虚荣。字画变成了商品,计价按平方尺,为了提高书画家的名气,各种炒作千奇百怪,各种各样头衔花样百出,各种拍卖弄虚作假,各种展览虚张声势,各种富有创意的骗术应运而生。字画的价格不按艺术水平的高低,而按画家的官衔而定。一时间人们买的好像已经不是艺术品,买的是头衔,买的是名气,买的是虚荣…&hellip...

    107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漫画家寄语年轻漫画人:坚持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图文]
    漫画家寄语年轻漫画人:坚持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图文]

    就在前几天,袁伟江的《豌豆笑传》第十七集面世,《豌豆笑传》的总发行量已超四百万册,几乎是出版界的奇迹。除了袁伟江,像天朝羽、勾犇、南靖北玲、阿酸、冥王星精灵、章珉等,均是本土著名年轻漫画原创作家,他们的平均读者超过千万,像天朝羽的《黑白奇境》总点击率达4亿。记者安文联好的漫画中都有作者的影子就在前几天,由云南出版集团出版的《豌豆笑传》第十七集面世,《豌豆笑传》几乎是在国内任意一家书刊亭都可...

    93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78岁虫雕创始人的惆怅:朽木还有谁来雕[图文]
    78岁虫雕创始人的惆怅:朽木还有谁来雕[图文]

    11月22日,忠县,范远万老人独自坐在自己的朽木虫雕作品前沉思。本组图片由记者吴珊摄传承之惑——走近“非遗”的守护者开栏语:近日,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公布了我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78个市级项目,1852个区县级项目,441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147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贾雨的诗性语言[图文]
    贾雨的诗性语言[图文]

    春雨空濛贾雨的画我一直放在“读”的层面,而不是“赏”的层面。我私下以为,“赏”只注意了形式,即一些表面的东西、一些外化的、很多人都能发现的普遍性。多年来,我立于“读”的思考和探究,这是视角关照和心灵感知的一种结合。“读”能让我沉淀、厘清、发现表层下深藏的内核。“读...

    108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南京国际美术展征集作品复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由组委会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强大的复评评委团队参与了此次复评,其中部分专家评委对本次美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们将为大家逐一呈现。在南京国际美术展复评现场,当谈到在艺术品收藏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再三强调,“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面对近1000件的复评...

    164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涂鸦艺术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图文]
    涂鸦艺术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图文]

    校园涂鸦近日涂鸦艺术在各大校园创新、漫延,甚至向世人发出一种声音:涂鸦也是一种艺术!据说各大校园涂鸦的起因是,因为两位同学在校园合影,其背景是三得利沁柠水部分海报。第二天他走过拍照的地方,发现海报上被涂成复仇者联盟的形象。于是他拿来自己前一晚的合影VS涂鸦海报,并传到社交网站上。没多久又有大学生在自己的校园里发现了,被涂鸦成柠檬家族并带有会话的三得利沁柠水海报。一下子各大校园以及社区出现了涂...

    177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文]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文]

    汪曾祺画作,题画中的“煮面条等水开作此”极有趣味。文学与书画自古相通,中国历史上的大文人如王维、苏东坡等同时也是一代书画大家,现当代作家鲁迅、沈从文、台静农、汪曾祺等也有深厚的书画修养,而在当下,也有一些擅长丹青的文人,前不久在京成立的中国作家书画院便汇集了不少诗文书画兼长的文人与作家。中国作家书院副院长张瑞田、斯舜威前不久就“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

    63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齐白石艺术新论[图文]
    齐白石艺术新论[图文]

    齐白石的艺术是在古今之交、中西之汇的时空背景下中国本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齐白石的艺术属于古代又属于现当代。齐白石首先是传统的继承者,他学习以及从事绘画职业的方式发生在清末,他的诗书画印的艺术修为模式属于传统文人画范畴,而且他的作品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确是在延续传统,他的人物画里有一大批儒道仙佛,花鸟画里也有一批梅兰竹菊,这些都证明齐白石首先是一位传统的承继者。但是对于传统的继承并不是齐...

    168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黄永玉: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图文]
    黄永玉: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图文]

    黄永玉曾经自认为是左派,讽刺过张大千。多年之后,他对张大千的感觉是佩服:张大千像钢琴,完美、全面,而别人像小提琴、大提琴。(南方周末记者蒋彬/图)原标题:“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黄永玉九十说生说死黄永玉在万荷堂养了十来只狗,近十只猫,各自有名。一只叫“科学”的川东猎犬满院跑,另一只叫“民主”,因为好斗、爱咬同类,关进...

    11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十年磨一剑——陈鸣楼和他的《南宋皇城图》[图文]
    十年磨一剑——陈鸣楼和他的《南宋皇城图》[图文]

    陈鸣楼南宋皇城图日前得见陈鸣楼先生和他刚刚创作完成的《南宋皇城图》,这是一幅纵0.5m,横38.0m的长卷,进一步得知是画家耗时10年之作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北宋有张择端为汴梁(今开封)绘制了闻名海内外的《清明上河图》,为世人还原了一派热闹繁荣的北宋都城汴梁景象,也给后人留下了可供研究宋朝民居、民风、民俗的图像资料,文献价值不言而喻。而至于南宋,因偏安等历史原因总是与国力的衰落、颓败交织在...

    77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雅尼斯·库奈里斯:用艺术表达态度[图文]
    雅尼斯·库奈里斯:用艺术表达态度[图文]

    雅尼斯·库奈里斯采访者:包昕蕴被访者:雅尼斯·库奈里斯记者:请问在中国举办这次展览,对您本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库奈里斯:对我来讲,这次展览最大的意义是一种交流和对话。作为西方艺术家,我来到中国,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产生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像我在其他地方,比如美国、德国做的展览一样,都是在做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在中国也是一样,而且比较特殊的是我在中国找的一些材料...

    107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评王浩山水艺术[图文]
    评王浩山水艺术[图文]

    因为习画与王浩先生相识于中央美院,他有着同龄人似火般的激情,同时又有超越这个年龄的持重,在央美研究生的光环下蕴含着些许内敛,在当下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流露着常人不多见的温和与从容。其画亦如其人,雄强不失秀润,浑厚不失灵动,质朴不失文雅。王浩的山水画在中央美院四年本科学习阶段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间他深究古法,精研画理,大量写生,细推物理。同时不断丰富学养,以求师古而能化。进入央美研究生阶段后,王...

    7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