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今天的新水墨新在哪里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苹儿 点击 :

从20世纪80年代现代水墨反传统的喧嚣,到90年代重构水墨的审美空间,乃至当下“新水墨”的当代性衍变,水墨形态、笔墨秩序、表现力度、品评标准、审美原则、艺术旨趣诸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通常用以怡养性情、移情卧游的墨戏,在现代化进程中,难以摆脱其日益单一性、概念化的僵化模式。时代的紧迫感促使水墨理念必然进行现代性转换,从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程式、绘画主题、品评标准诸等条条框框中逃逸而出,重新获得时间的秩序与新生。

八九十年代的现代水墨历程是受到西方思想冲击的艺术家,以“反传统”为旗帜,对传统水墨进行质疑与扬弃。很多水墨艺术家开始一种反叛姿态的西方解构主义传统,从笔墨语言、绘画结构、视觉元素诸等方面,对传统水墨进行充满激情而颇具探索意味的消解。水墨在遭遇异质性文化冲击下被迫进行的自我调整与转化,以期打破中国画穷途末路的危机。

通常而言,这是在两重力量的攻歼之下所产生的变革趋势。一方面,传统水墨日益衍化为一种封闭、僵化的类型化语言和手工技艺;一方面,西方现代艺术风格的轮番轰炸,打开了中国本土艺术家的视野。水墨的现代历程就是在异质性文化的撞击与传统自我反思的纠葛中,寻求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化的表达。

现代水墨重要的变革是艺术形态与品评标准的嬗变。传统书画品评受人物品藻的影响,通常在审美意境品鉴范畴内进行。从南朝谢赫、庾肩吾到唐代张彦远,至北宋黄休复,从三品九等到“逸神妙能”,品鉴落脚点基本都是气韵与风骨。这种品评标准与古代诗词的品评方式别无二致,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同样是以某种气韵类型为依托进行审美活动。换句话说,水墨语言自身的品评标准并未独立,而是囊括于整个传统语境中,属于气韵审美范畴。

现代水墨的品评标准基本上照搬西方现代审美范畴,引入诸如“抽象”、“表现”、“超现实”、“抽象表现”、“观念”等风格学的分类界定。彼时,重提“艺术终结论”的美国分析派哲学家阿瑟•丹托名声大噪。他在《艺术世界》中提出“风格矩阵”的观点,很快被套用在水墨审美领域。随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墨实验的主流样态被描述为“抽象水墨”“表现水墨”与“意象水墨”的交互嫁接,譬如“抽象意象水墨”、“表现意象水墨”等等,不一而足。

此种用西方文化历史所产生的“风格审美范畴”取代中国本土化的“气韵”品评模式: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笔墨牢笼,推进了水墨的现代历程,使得水墨的视觉呈现更为多元化;另一方面,对西方审美标准与创作模式的直接套用、嫁接、转化,掐断了水墨本体性的发展逻辑,使得水墨所面临的危机更加紧迫。水墨的现代历程无疑是从中国传统移情模式转移到西方现代风格叙事。这是为何现代水墨通常都在“现代感”、“现代风格”的表象层面进行摸索,却总是将自身悬置、封闭在“新奇主义”的牢笼里,无法走向当代性的症结所在。

时下,“新水墨”成为“当代水墨”的新名头,与“现代水墨”、“传统水墨”大有三足鼎立之势。所谓当代水墨突出其当代性,即以国际一体化的全球性视野,根植于当代语境所产生的具有现实指涉性的艺术形态,意即强调艺术的此时、此地、此在及其生成性。

遗憾的是当代艺术界对于现代水墨与当代水墨的分野,总带有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嫌疑,而“新水墨”的提法完全是更为笼统的规避根本问题的策略。貌似“新”与“当代性”之间有内在性的逻辑联系,却相反以舍本逐末地方式引爆了效果层面花样迭出的求新求变,冲淡了对当代处境真实性的终极追求。这在客观上也就消弭了“现代水墨”与“当代水墨”的根本分界。

所谓的“新”,是新在哪里?笔者认为,“新”并不在于能指层面的求新求变,而在于此“新”是否合乎“当代意识”。所谓当代意识并非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思维模式上去求新;也不是出于策略性手段,从传统中提取当代元素,突兀地拼凑出当代意识;更不是从狭隘的民族文化身份的区隔性观念出发,寻求集体性的身份认同。这些思维模式均以一种强烈的“界域性”封闭模式看待水墨的再生,无法带给水墨以真正的自由。

从文化身份而言,当代艺术家正处于中西异质性文化碰撞的临界点,其文化语境具有双重性:异质性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峙。位于两重界域之间的艺术家极易被双重界域所围困。这使得水墨表达易于陷入两重叙事牢笼:一是传统水墨叙事,一是西方现代主义叙事。它们构成封闭性、难以逾越的空间。这就是为何,很多艺术家一画就是宋元山水、传统花鸟的笔墨传统,抑或一画就是西方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的异域风格。这两重文化总是不断地将画家拉回到它们的囚笼,同时画家需要不断抗争、不断逃逸,这两股力量激烈地进行博弈、撕扯,此消彼长。正是由于双重的视觉经验使得水墨表达位于双重界域的临界点,艺术家的使命便是冲破文化界域,构成一种异质性的潜在交流。

相信交流的可能性,同样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所叩问的“自由的可能性条件”。自由的前提条件就是一切都必须交流,从有限“界域”的规定性中,从传统风格、艺术史叙事的封闭性中,从地域性文化的异质性中逃逸而出。并且彻底从“笔墨中心”与“非笔墨中心”、“具象”与“抽象”、“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模式中逃逸而出,穿透表象,深入生命的真实在场。更加强调个体经验、直觉情感的处境化表达。所以说当代水墨所强调的重点,并非是在水墨现代实验后,继而转向回归传统的界域化道路。当代艺术家并不需要遵循“反传统——回归传统”的水墨历程,而更需要以逃逸、游牧的姿态去不停寻求、叩问。

艺术家有必要清晰地看待水墨传统。理论界所说的“传统”应该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水墨语言层面,外化为笔墨,即传统作为笔墨师承关系、典范程式,这是必须要开放的层面;二、文化传统的脉络与根性,倘若落在身份认同问题上,则又归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三、为水墨内在性的精神性指向,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要说回归就是回到当下个体的真实性体验,回到终极的生命内涵。前两个维度皆为辖域化的伪命题,唯有内在性的精神指向可以超越时间,传达此时此地此在的真实在场,这便是梁启超历史哲学所推崇的“使一切恰如其本质”。

所以说,当代水墨绝非出于策略性需要对传统回归,而是在面对两种力量——对传统的解构力量与当下的建构性力量时,融入个体身处当代的情感体验。在笔墨结构、符号形态、画面构成等层面发生处境化隐喻,强调个人精神、体验在画面中的投射与观照,寻找个人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契合点。所谓的“回归”实则是面对中国本土处境,对个体生命历程与终极追问的回归。回到水墨审视自身的内在视觉,这种视觉绝不是已故的传统文人观看世界的历史眼光,也绝非西方所谓“再现”、“表现”、“超现实”一系列逻辑性、界域性明显的逻各斯视觉。

当代水墨的基本命题是当代个体存在、生命意义层面的忖度。这种个体性的表达,已然从现代水墨群体性的审美意识,蜕变为个体生命、精神状态、心理层面的真实表达。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当代性,“新”之所以为“新”,是因为个体对生命状态、生存空间、现实世界真实在场感的观照与审度,要求艺术家拥有清醒的具有批判性的视野。

相关文章

  • 颁奖前,这些好莱坞红人围坐在一起谈什么[图文]
    颁奖前,这些好莱坞红人围坐在一起谈什么[图文]

    男星组左起:阿伦·阿金、杰米·福克斯、理查德·基尔、丹泽尔·华盛顿、约翰·霍克斯、马特·达蒙每一年,好莱坞的权威媒体《好莱坞报道》都会在年末分门别类地推出一系列的圆桌高峰会谈。从导演、编剧、男女演员到制片人、制片厂负责人,甚至到作曲者、化妆师、明星经纪人,每个类别都会有六七位幸运儿在镜头前排排坐、为杂志拍摄封面...

    60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只重文凭难让艺术与时代同行[图文]
    只重文凭难让艺术与时代同行[图文]

    2月4日,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本科招生考试拉开大幕,象山校区内,色彩科目考试现场。一年一度的“艺术招生热潮”引来多方瞩目,庞大的报名人群似乎让杜尚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理论在东方得到了响应。有高校美术学院的院领导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就直言不讳:我们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技术工人的。2月10日晚一名从山东到北京参加艺术考试的男生猝死,正在济南参...

    5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曾梵志成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图文]
    曾梵志成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图文]

    曾梵志面具系列作品近日,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Price发布了香港当代艺术拍卖排行榜,这个涵盖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香港当代艺术十佳拍卖的榜单显示,今年风头正健的武汉籍画家曾梵志稳居第一。昨日,记者根据榜单统计,香港当代艺术十佳拍卖总收入超过3000万美元,曾梵志成为最大赢家。他创作于2001年的作品《江湖》(Society),以334.88万美元位居榜首,另外两件1999年创作...

    11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图文]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图文]

    启功先生是我所崇拜的一位长者,而且我从不讳言这种崇拜。“崇拜”这个词的分量很重,在我到了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年纪之后,我几乎没有用过它,但用在启功先生身上我却毫不犹豫。是因为他那卓尔不群、隽永洒脱的法书吗?还是因为他那无所不容、博大精深的学问?要我说,这些都是令人钦佩甚至尊敬的,但还不足以构成崇拜的理由。我之崇拜启功先生,完全是因为他特有的人格魅力:谦和慈祥、淡泊名利、...

    10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西画中的光影:上帝说要有光[图文]
    西画中的光影:上帝说要有光[图文]

    图片资料《圣经》第一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幅画是伦勃朗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也说过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但最著名的还是爱迪生,我们现在都享受他说的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按一下电灯开关就知道了,我上课就是这样讲和这样做滴。西方人写他们的美术史,不会这样看,因为距离太近了。于是建立在编译基础上的汉语西方美术史读物自然也不会这样看。所以,谈任何其他区域的文化,都要有本...

    146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可以确切的说,任何一位画家都是从临摹他人开始进入画坛的。看来临摹他人,或说临摹前辈画作对任何一位画家都是必要的。齐白石的绘画生涯中也临摹了许多其他画家的作品。那么临摹对于画家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说临摹大抵分为初学临摹和成为职业画家后临摹两类。它们的目的和意义显然也不同。前者目的在于学习,而且是技法性的学习;后者目的虽然也在于学习,但显然其目的并非局限在技法上,主要在于拓展自己技法,用某种风格丰富...

    13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中国“胖女”雕塑“行走”、“运动”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感染了以拘谨与冷幽默著称的英国民众。曾雨林图当融合了中国普通平民朴实、幽默、乐观风格的雕塑作品与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碰撞会产生什么?这些天来,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都灵市皇宫广场、米兰水上世界等欧洲城市公共空间不约而同成为中国平民雕塑的展示场所。广州雕塑院院长...

    28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祝帅:现代设计中的书法资源[图文]
    祝帅:现代设计中的书法资源[图文]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今天提出“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这样一个论断,大概已不会引起多大的争议。但在强劲的西风吹袭之下,书法在20世纪曾经一度成为最令中国人感到“两难”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方面,在整理国故的运动中唯独“书法”这种东西在西方的范畴中没有恰当的对应物,因而并没有像“国画”&ldquo...

    9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美国新抽象与中国极多主义[图文]
    美国新抽象与中国极多主义[图文]

    图片资料中国新文化正处于一个多重进路的路口,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多重进路的路口。正如马克思晚年和恩格斯郑重指出的那样:过去的手法,过去的方式已经不再有用了。如此,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伯恩施坦创立了修正主义。时代的新课题,或用我们现在几乎滥用的词,新“挑战”,不断地、不得不修正着过去的理论和实践。中国80年代末和90年代对伯恩施坦的着重翻译和介绍,就是一个极受马克...

    160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钦松:吞吐大荒,水墨革新[图文]
    许钦松:吞吐大荒,水墨革新[图文]

    ■《浮云随风》■《高原甘露》■新快报记者陈煜堃/文孟祝斌/图4月17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出了许钦松自2000年以来的60多件山水画新作,其中更有十数件8尺整纸以上的巨幅精品。值得一提是,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

    106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图文]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图文]

    蛋雕刘刘会群蛋雕刘,本名刘会群,号品蛋居主人,中国著名蛋雕艺术大师,现居辽宁省本溪市,中国多种蛋雕艺术形式的开先河者,其工作室品蛋居,为世界鸸鹋蛋雕,鸵鸟蛋雕等精品蛋雕艺术的创作源地。雕刻刀磨出的茧1998年11月28日,随着辽宁电视台国际部《中国辽宁》节目在国内外的播出,本溪的蛋雕大师刘会群,以精湛的蛋雕技艺被国内外蛋雕欣赏者所认识。二十分钟的专题报道中,观众无不为其精彩的蛋雕作品所感染,在...

    6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美术馆是否变成出租空间“停车场”?[图文]
    中国美术馆是否变成出租空间“停车场”?[图文]

    佛头像(关山月美术馆展览图)近日,有美术批评家称,中国的美术馆缺乏健全的策展人制度,变成了租场地的空间,“没有自己美术史描述和陈列!没能见到经典作品!没有强大的藏品体系和资金、政策、社会支持!没有美术馆专业道德和规范标准!没有公众自觉参与和文化认同感!总之中国没有美术馆文化!”一时间,这番犀利的言辞引发了公众的热议。那么,中国的美术馆真的变成出租空间的“艺术...

    52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必须承认,目前我们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市场与学术的网络娱乐化问题。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还没有现在这么突出。由《功甫帖》引发的网络大战,将纸媒也卷入其中。收藏家、学者、鉴定家、投资人、经纪人、爱好者和普通观众都纷纷现身网络。微博和微信成为最快的传播载体。在书画鉴定领域,以前学术和市场泾渭分明,互不相扰。即使像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关于董源《溪岸图》的大型研讨及其辩难也是在学术界内部...

    118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徐恩存:读范建宇的写意花鸟画[图文]
    徐恩存:读范建宇的写意花鸟画[图文]

    画家范建宇百年来的新中国画运动,在客观上正改变着以传统中庸平和审美意识为心理基础的中国画,这一切预示和说明着中国画以感性为特征,向艺术自觉的复归,因此,当代中国画创作日益体现为更为舒展的审美形态。我们正是从这一背景和角度,去审视并读解范建宇的花鸟画作品的。范建宇作品在传统与创新互动,交织并行的时代,范建宇的创作显然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回感性生动的审美意向和形式的,在一丝怀旧的情绪中,可以看到画家...

    19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文]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文]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在津城书法界,将近古稀之年的李泽润可谓“书印全能”,因为他既擅书法又长于篆刻,创作诗词、撰写书法评论更是不在话下。虽然毕业于天津师大化学系,但出自名师门下的李泽润从少年时便开始博览群书,此后一直刻苦钻研,临池不辍,终成天津书坛诗、文、书、印俱佳的名家。篆隶皆擅懂“天书”李泽润的启蒙老师陈心农是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弟子...

    11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