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如何看儿童美术活动中的表达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虫虫 点击 :

僧肇在《不真空论》中说:“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之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由此段论述看,物的存在是一个幻在。儿童在涂鸦活动中,时常以自言自语的内心表达状态自乐,儿童笔下的痕迹,无论线条如何游动,其表达在画纸上的痕迹都是一种“是以名之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的精神境界,可以看出,儿童在其绘画活动中的精神哲学里,始终存在着“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的心理追求。虽然儿童此刻将这个笔下的痕迹命名为“杯子”或其他物象的名字,但此刻的状态确是孩子以笔下痕迹之“物”,求某种生活经验中某物象之名。因此,儿童绘画活动的真实心理状态是一种艺术的方式。

物象存在的“幻化”,在儿童美术活动中广泛存在,世界万物的一切都是“善化”的,画的是成人看不出的墨迹、线条构成的圆圈,却命名为他物,这就是儿童对于社会生活世界的主观认识与理解。在儿童涂鸦活动以及大量的美术活动里,万物皆处于大化流转之中,没有一个定在,成人又何能言其写实或写真呢?在儿童的画面里,形虽有而无其质,名虽名而等于未名,因此,“名实皆不能定,故而为妄”所描绘的就是一个空灵、虚幻世界。

中国艺术史上八大山人、徐渭等均喜欢在幻化的世界中追求真实的意义。例如,徐渭在青藤《仿梅花道人竹画》中这样吟唱“唤他是竹不应承,若唤为芦我不应。俗眼相逢莫评品,去问梅花吴道人”。此诗句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而,看不懂儿童美术作品的成人之眼睛实为徐渭所称的“俗眼”,此刻请成人们不要乱品评儿童画,如果要明白儿童究竟画的是什么,去问儿童美术专门家“吴道人”。

新疆教育学院韩思菊老师的3岁宝宝“美美”之水墨表现的视频,在不明白的成人们看来,是儿童涂鸦的连续荒诞剧,实际上,美美小朋友的水墨表达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精神世界涌动,是她对生活感悟的自主表达。徐渭有著名的青藤“墨戏”,青藤有诗云:“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彀差池。”青藤先生说自己是“墨戏”,别有深意。这并不是先生耍弄笔墨技巧的游戏,而是在水墨淋漓中表达人生如幻化的境界。美美小朋友的水墨是“美美游戏墨挥洒,万物都将落笔端。莫说画面无章法,童心堪比天造化。”

按照朱良志先生对徐渭“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彀差池。”的解析:意思是说,“别怪我画乱了,没有了规矩,其实世事的运转就是混乱,人们所经验的只是一种表面的秩序,是一种虚幻景象。”

因此,在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观察、思考中,要反思佛学中“言教不真”的思想。因为,这一思想对中国艺术深有影响。我们知道,中国艺术进入两宋之后,渐渐形成“形式即幻象”的思想,也就是说,艺术形式是幻象,没有实在的意义。如画家画山水,并不是为了表现这山水,因为,虽然画面里有山水之形态,但又可以说不是某地的山水,因为,画家此刻根本不是要将它们当做山水来看,而只是借助于山水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觉。儿童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表达也是如此,成人如果要想看明白儿童所画,如果成人仅停留在对画面物象真实性形态的辨别视角,你就不可能懂得儿童之精神世界,就不可能懂得儿童美术活动当下的心境是何种状态。这样的例子就如同在小学、初中、高中美术课里鉴赏八大山人作品的意义一样,如果美术教师着力引导学生们的眼睛去分辨八大究竟画的什么鱼,什么“翻白眼的”鸟,什么花的话,学生们就不可能懂得八大,更不可能理解八大作品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画家笔下的一切都是幻象。同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其笔下的所有痕迹也是他们对生活世界感悟后的幻象。

研读中国古代美学以及中国艺术(绘画)理论,思考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反思的问题很多、很多。

相关文章

  • 萧海春:当代水墨画传承需具中华传统文化根基[图文]
    萧海春:当代水墨画传承需具中华传统文化根基[图文]

    图为萧海春今年初创作的大型水墨画《锦绣石壁》,该画长2.37米、高9.65米。由上海美术馆主办的“烟云自在——萧海春水墨艺术展”1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105幅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的画作引起了2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关注和赞誉。展览将持续至9月11日。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下午特意在开幕式前自带相机来现场一睹画作真容。走进上海美...

    79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误读“程式化”[图文]
    误读“程式化”[图文]

    贾廷峰中国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审美内核,更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修内质、养德操、怡性情的精神托付。世间万象,物态物情,山水之跌宕,草木之枯荣,日月之盈亏,皆赖笔墨得以外现。囿于封建帝制的思想束缚,古代社会很少出现对个人风格的极端推崇,加之师徒承传的教育模式,以致程式化难以避免。古人讲求“师自然,师造化”,强调绘...

    16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艺术家张晓刚家住北京的张晓刚(微博)现年54岁,他那面无表情的人物肖像画拍卖价已经超过了1000万美元。最近两次心脏病发作之后,医生要求他休息──这是他30年画家生涯中的第一次。很少有画家能比张晓刚更好地代表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他创作了给人深刻印象的身着中山装、头戴旧军帽的全家福画像而一举成名。然而,他意欲紧跟中国美术界发展的愿望也让他付出了代价。张晓刚现在还是生活在北京郊外一个传统村庄里一...

    4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文物变身豪宅并不出人意料[图文]
    文物变身豪宅并不出人意料[图文]

    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变身豪宅。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曾因2007年被屋主“非法拆除”、2008年被违规重建而颇受公众关注。近日,有媒体报道,开发商将新建的两幢小楼,正在打广告以6400万元的高价挂牌出售。在2007年,该文物未毁损之前,曾被叫价3000万元。(6月24日《中国青年报》)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被产权所有人“拆除&rd...

    9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1995年,吉洛特在她的纽约工作室内在毕加索的妻子和情人们痴缠、发疯、自杀的故事堆里,吉洛特幸存了下来。在离开毕加索的60年里,吉洛特不怕回忆,但不愿过多回忆,也不只有回忆,而是活出自己,活在当下。吉洛特活在当下,从来都活在当下一个人,如果有幸(或者不幸)活上90岁,会在干吗?回忆,枯坐,枯萎?不,不,不,至少弗朗索瓦斯·吉洛特(FrancoiseGilot)不是这样,已过91岁...

    18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曲磊磊:横跨东西文化 墨写光影年华[图文]
    曲磊磊:横跨东西文化 墨写光影年华[图文]

    曲磊磊作品:《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站在曲磊磊的画作前,一种力量直击心灵。七位造型各异的秦兵马俑,一字排开,手提钢枪,气势轩昂,中间有一位身着当代军服的士兵,高声呐喊,彷佛喊出响彻广场的号令,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坚不可摧的力量逼面而来。这样的跨越式组合,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中传达出的力量,却直抵灵魂深处。细看画作的题目: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再看画材,竟是水墨宣纸,因为这幅画,咋一看,以为...

    127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自画像的对话[图文]
    自画像的对话[图文]

    李宝华《自画像》上世纪80年代末,我怀着憧憬,只身飞越大洋,开始了澳大利亚之旅。初到悉尼,由于职业关系,第一件事便是参观当地最大的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刚进美术馆就被大厅正中央其中一幅巨幅布瑞德·怀特雷的《画室里的自画像》所震撼。在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已经脱胎于他早年深受培根、霍克尼和马蒂斯画风影响的痕迹,作品比前辈们更富于流畅和音乐感,充斥着荒诞与不羁,灵魂随着色彩在画布上跳...

    118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文]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文]

    漆器大师肖与王耘农摄人像摄影的本质是什么?当然不是“一二三茄子……”也不是“背直点,把手放腿上,注意我要拍了啊……”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情感表达对于一张好的人像作品至关重要,这不是套用拍摄技巧以及方法就可以复制出来。若我们无法体会这件事,也只能原地踏步拍些糖水片。在某一个瞬间抓...

    11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潘欣信:东方意境在油画上的开拓[图文]
    潘欣信:东方意境在油画上的开拓[图文]

    宋卫东笑春风160×240cm油画宋卫东,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油画学会会员。宋卫东的作品,吸收了中国文人画写意的传统,把写意的因素应用于油画当中,在绘画表现上融会贯通了油画与中国画的不同语言,使绘画上升到意象表达语言状态,不拘泥于形似注重表达感情。宋卫东的作品追求东方绘画意境在油画表现上的体现,这与吴冠中老师的作品其理相同,这是因...

    64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港元(约合1.42亿元人民币),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纪录。人物周刊:你的作品总是贯穿着不安和痛苦,这种痛感来源于哪里?曾梵志:我从小记忆力好。亲眼所见的支离破碎的记忆,一闭上眼,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人的极限我都经历过,饿得不行,隔着玻璃看冒热气的包子,想吃,但是没钱。16岁在印刷厂,连着3天熬夜加班,体力透支,不停搬东西,累得可以在任...

    38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林墉画家林墉当年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偶像,连他曾经写生的斗门渔村都成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他画的女人特别妩媚多姿。我是在南方艺术家沙龙的活动中认识他的。1985年秋天,广州来了一位德国的女录像艺术家,她个子不高,瘦瘦的,灰白的头发,年约40岁,带她来的是香港摄影家宋汉光。据了解,她希望和广州的民间艺术家交流,只要有放录影的设备就可以。正好我家有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于是我们就把活动的地点定在我...

    134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七龙珠”之父因画画过敏隐退 漫迷:神龙快留他[图文]
    “七龙珠”之父因画画过敏隐退 漫迷:神龙快留他[图文]

    《七龙珠》影响一代人。@华西都市报:提到《七龙珠》,很多70后、80后都会想到自己青春时代。而这部作品的漫画原著鸟山明,近日却宣称,因画漫画出现过敏反应,计划隐退。其实,在中国,鸟山明的作品不光吸引普通读者,很多当下的职业漫画家也是深受其影响,甚至在其出道之前都模仿画过《七龙珠》。一代漫画大神隐退的消息传来,谁能不黯然?华西都市报记者昨日获悉,影响了几代人的全球最热动漫,曾被好莱坞改编为真...

    36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记者江村“现在是中国历史上画家最多的时期,仅北京就有10多万人,然而问题是,人数够多,有质量的太少!”70多岁的郎绍君是近现代中国书画理论权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指导导师,多年不到上海的郎绍君前不久在上海观摩部分书画展后接受了早报采访,言谈间对当下中国画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郎绍君曾发表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美术、近现代中国美术和当代美术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影...

    2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钟章法:真正创造性艺术家生前为何如此艰难
    钟章法:真正创造性艺术家生前为何如此艰难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艺家,如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李清照,作家蒲松龄、曹雪芹,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画家徐渭、八大山人、石涛,还有近代的蒲华,当代的李伯安等,他们都是真正有创造性的大家,但他们在世时大都十分贫困、凄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今中外这些天才艺术家,生前为什么都要经历这样的艰难旅程,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情况有所不同,他们的艺术专业、创作道路也不相同,存...

    82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谷文达当代水墨画《风景》“我们把水墨当作材料来看,还是具有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来看?是不是用水墨材料就会把民族价值观放进去?如果这样,国外艺术家用水墨材料去创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近日,一场《回到地域·水墨与美术史》的中西方学者论坛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展开,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殷双喜如此问道。无聊?美国学者詹姆斯·埃金斯将中国水墨画评价为...

    5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