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误读“程式化”[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小岷 点击 :

误读“程式化” | 艺术知识

贾廷峰

中国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审美内核,更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修内质、养德操、怡性情的精神托付。世间万象,物态物情,山水之跌宕,草木之枯荣,日月之盈亏,皆赖笔墨得以外现。

囿于封建帝制的思想束缚,古代社会很少出现对个人风格的极端推崇,加之师徒承传的教育模式,以致程式化难以避免。古人讲求“师自然,师造化”,强调绘画源于生活,但绝非是对自然生活原貌的简单再现,古人将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通过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美化,使之成为一套符号鲜明、格律严整的绘画模式,并为后人所沿用。

程式化之所以能经由千百年的沉淀至今历久弥新,与国人谦卑的民族性格息息相关,我们习惯性于仰望前人,俯视自己。正是在敬畏之心的驱使下,反复摹写古人遗迹,渐渐将这一过程升格成为禅宗信徒般的日课修行,往复循环之间更为清晰地感觉也更为深刻地理解绘画的意味,也正是在这庸常而淡然的冥想与渐修至顿悟之中,温故知新,人格得以升华,艺术境界得以提升,进而其笔下作品才能水到渠成地洋溢鲜活的生命力。

故而程式化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机械重复,更多的是对笔墨的洗练和心性的锻造,要求创作者将艺术作为生命状态的一种经验表达。当代的诸多画家显然是误读了这个层面上的“程式化”内涵,他们打着“程式化”的学术幌子,生产出了一大批无关生命、无关精神,只与金钱挂钩的流水线商品,倚仗头顶“美协、画院、美院”的领导光环,四处兜售这些毫无艺术价值的“伪创作”。我曾亲眼目睹西北某知名人物画家,私下画好多个摹本,套上宣纸描摹,一描就是成百上千张,场面实在壮观。俨然一架快速运转的印刷机器,而这些批量的产品将被画家冠以亲笔签名高价流入市场。若非亲见,我实在难以想象这位曾经的优秀艺术家,在金钱的驱使下已然沦落如斯。更令人扼腕的是,缺乏审美基础的民众,往往因社会舆论和媒体的恶意煽动而盲从埋单,最终只能拿去作为迎合官僚,成为洗钱的礼品画。

前几天参加中国美术馆杜大恺老师的画展,开幕式上杜老师的三句发言令我颇有感触:“我在创作中一定要做到不与古人同、不与今人同、不与自己同”!看似平常的三句话却凝聚了一个杰出艺术家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中国向来不缺好的画家,但悲哀的是这些画家一旦以某种艺术语言或风格被认同,初创时期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就容易被语言模式的惯性所淹没。在学术让位于金钱的今天,那些曾经的优秀艺术家开始亲近市场,疯狂敛财,余下的半生在不断消费早年挣下的那些微薄的“主流认同”中度过,混迹在无数个名利场中。同样的屈原、老子、钟馗,同样的西北老汉、新疆美女,同样的牧牛、骆驼、骏马,同样的山头,同样的梅兰竹菊,同样的题款,同样的留白……,这种机械化滥觞的笔墨习气,陈陈相因的甜俗谄媚,无一不在告示中国画家人性的堕落和职业道德的沦丧。

也许我们应该放缓逐利的脚步,将自己置身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适时地回望那些已故的艺术大师,看看前辈们是如何直面“程式化”所带来的顽疾与困顿的:吴昌硕师学任伯年,却能将任伯年贯用的皴点转化为各种抽象符号来丰富了中国画语汇的表现力和审美意味;黄宾虹博览众家之长,于晚年独辟蹊径,创焦墨山水之大成,享誉“千古以来第一用墨大师”;齐白石匠人出身,把吴昌硕书法中的金石用笔有机汲取,又将乡土气息、社会风俗纳入画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世间万象皆可入画的美学跨越;傅抱石将水、墨、彩融合一体,以皮纸破笔绘山水,独创“抱石皴”,完善和丰富了中国画点皴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这些艺术大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正是基于对“程式化”的反复推演,在这一枯燥乏味的过程中不断打磨个人的心性与品格,在千锤百炼的苦行之中,更真切地体察到自然造化的磅礴生命力,也正是对自然造化的入世关怀,才能在画纸的方寸之间,打破“旧程式化”的尺度,建构出具有强烈个人符号的“新程式化”的自由。

程式化无疑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优秀的传统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画如何摆脱“程式化”陈陈相因套路泛滥的恶习,如何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迹象、崇高的精神品质,无疑是当今中国画坛所有画家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知道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相关文章

  • 实验艺术被认可还是被招安[图文]
    实验艺术被认可还是被招安[图文]

    参展作品之一,王郁洋,《人造月》,400×400cm,节能灯、钢架、控制箱,2007南都讯记者黄茜发自北京任何先锋艺术,在被主流权力话语收编或者变身为主流之后,都会迅速丧失其批判性。今天的实验艺术是否也会如此?为体现官方美术机构对实验艺术的认可和重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于今年首次设立了“实验艺术展区”,并成立包括吴长江、刘健、谭平等艺术家在内的实验艺术委员会...

    2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齐白石《不倒翁》河南杜学强我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甚至略显无厘头的问题:当我们在观看古代和现代绘画作品时,你发觉在绘画对象上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什么?这当然不是一个值得你绞尽脑汁的问题——虽然乍看起来可能需要你写一篇论文才能解决。答案很简单:描绘裸体的多寡之别。或者应该统称人体吧。一般以女人体居多!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来说,裸体女人在...

    3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笔墨传统到观念先行[图文]
    从笔墨传统到观念先行[图文]

    ▲你是我的唯一NO.3曾健勇70、80后当代水墨艺术迹变探究▲工笔人物郝量近日,“中国当代水墨状态·鸿蒙变”在上海开幕,知名策展人赵力邀请了曾健勇、王冠军、张见、杜小同以及我省党震、刘琦等十二位当代水墨艺术家的70余幅作品进行了展示,根据70、80这两代青年画家的创作线索,提出了当代水墨艺术的整体迹变这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那么何为当代水墨?它与&ldquo...

    16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不能为开心服务[图文]
    艺术不能为开心服务[图文]

    严培明《蒙娜丽莎的葬礼》布面油画严培明工作室供图2012年底,艺术家严培明的新作《龙》和《长城》分别在龙美术馆的开幕展与昊美术馆的展览中亮相。长期生活在法国,很少在国内现身的严培明,在位于上海莫干山的工作室,接受了《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一向以黑白为创作主色调的严培明表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东西不需要他去表达,画画是让自己反思,而不是让大家开心。>>谈新作希望《长...

    139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吴门画派之宗师沈周[图文]
    吴门画派之宗师沈周[图文]

    封面用图:故宫博物院藏《明人画沈周半身像》,系沈周八十岁时由苏州当地职业画家所绘。明代“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代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将其推为“神品”。沈周又是吴门画家艺术观和人生观的指导者,他在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同时,加以光大和开拓,建立起明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新的审美类型,反映出他那时代文人的精神...

    76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的传承与演进[图文]
    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的传承与演进[图文]

    1951年,徐悲鸿在家中创作《毛主席在人民中》北京王刚徐小阳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当属徐悲鸿先生无疑。徐悲鸿先生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写实主义绘画艺术体系,从而一改宋代以后几百年间中国画坛陈陈相因的颓靡之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绘画艺术领域乃至社会文化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中国民族文艺复兴运动&rdqu...

    2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萧海春:当代水墨画传承需具中华传统文化根基[图文]
    萧海春:当代水墨画传承需具中华传统文化根基[图文]

    图为萧海春今年初创作的大型水墨画《锦绣石壁》,该画长2.37米、高9.65米。由上海美术馆主办的“烟云自在——萧海春水墨艺术展”1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105幅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的画作引起了2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关注和赞誉。展览将持续至9月11日。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下午特意在开幕式前自带相机来现场一睹画作真容。走进上海美...

    79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大数据能否带给电影新机遇?业内称扼杀艺术家才华[图文]
    大数据能否带给电影新机遇?业内称扼杀艺术家才华[图文]

    漫画/李嘉记者周南焱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源于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概念今年以来在影视行业迅速升温。特别是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运用大数据投拍的电视剧《纸牌屋》大获市场成功,更是让全球影视界对大数据的运用刮目相看。这个海外成功的案例,对中国各大视频网站以及电影创作本身,甚至传统院线发行是个刺激。在刚刚过去的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72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2011年河南省平舆县盗墓案犯罪嫌疑人李红笛近日,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网络电视剧正在拍摄中,预计2014年年底将在视频网站开播。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消息却引起了广泛热议。事实上,近年来盗墓题材的作品人气不断高涨,已经引起了很多质疑。《盗墓笔记》《盗墓笔记》由笔名为“南派三叔”的80后青年作家创作,全文2006年开始在“起点...

    75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陆兴华:当代艺术与事件、作品与装置[图文]
    陆兴华:当代艺术与事件、作品与装置[图文]

    陆兴华什么是事件?巴迪欧在《存在与事件》中这样定义它:从集合论看,事件不属于历史,不属于现场,不属于任何叙述;它只属于自己,只包含在自己之中。事件是一个包含在它自己的集合里的集合。法国1968年的“五月革命”和中国“文革”,就是这样的事件,或集合。只有事件,没有历史;至少没有一种主旋律式的历史,或历史仍是待定的。因为事件还未被决断或决定,正因此而仍...

    48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邓正来:学术与人生[图文]
    邓正来:学术与人生[图文]

    邓正来(资料图)邓正来:我的学术与人生编者注:2013年1月24日,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复旦高研院创院院长邓正来今早在肿瘤医院逝世,享年56岁。凤凰网大学问栏目刊发邓先生2007年在华东政法大学的演讲,以示追思。邓正来,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主编。人不正则无气象无气象则无学问邓正来教授...

    14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开疆拓土一大家——齐辛民的现代大写意[图文]
    开疆拓土一大家——齐辛民的现代大写意[图文]

    《天苍苍野茫茫》100x210cm2011年去年春节期间,我去北京宋庄艺术区的“齐辛民艺术馆”看望齐辛民先生和夫人秋萍。熟悉齐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每隔几年便有令人振奋的新面貌示人,此行自然也是充满期待。艺术馆当时陈列的一批齐先生近作,的确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笔墨酣畅淋漓,色彩厚重古艳,形式别具匠心,峥嵘气象扑面而来,犹如铿锵激越的彩墨交响,让...

    12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莫言谈获奖后生活:写作也是发声 盼重回书桌[图文]
    莫言谈获奖后生活:写作也是发声 盼重回书桌[图文]

    资料图:莫言。中新社发廖攀摄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张中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2日在中澳文学论坛上谈到了自己获奖后的生活。面对外界的质疑,他认为“写作也是一种发声”,自己盼望重新返回书桌,安静写作。在今日的论坛上,莫言等中方作家与库切等澳大利亚作家展开对话。当天下午的日程安排为“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由莫言与库切两位诺奖得主发...

    43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溥心畬是画家吗[图文]
    溥心畬是画家吗[图文]

    张大千与溥心畬(右)的合影薛仁明1930年代中期,张大千与溥心畬分峙中国南北画坛,时人称“南张北溥”。1949年之后,二人相继渡海,又多年,先后病逝于台北。溥心畬逝世至今,五十年矣,台北市历史博物馆特别举办了纪念书画展。我看了其中一段介绍文字,颇生感慨。溥心畬逝世五十年,台北市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逸笔儒风”纪念书画展。左为《洛神图》,右为《仕女...

    173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2010年重建的林风眠故居。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的新绘画,以富有表达力的毛笔,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础,与西方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意识结合起来。这种既自由又自然的结合,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然而,对这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三年前,由广东林风眠艺术园出资,用以激励优秀研究生的“林风眠奖学金”在中国美术学院设...

    12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