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水天中:论格调[图文]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李子 点击 :

水天中:论格调 | 美术科普

美人蕉64×45厘米1993年王肇民

水天中

今天重提“格调”,是由于那种格调不高,或者谈不上“格调”的作品正在泛滥成灾。绘画艺术的“格调”,是画家通过作品所呈现的一种气象,是绘画作品的精神元素与形式元素所建构的综合性趋向。极而言之,格调就是艺术作品所透露的卓尔不群的精神状态。

在艺术进入“后现代”的今天,讲“格调”似乎有一点不合时宜。但人类的文化总是由继承而求发展的,古人之拈出“格调”一说,自然有他们的针对性。今天重提“格调”,是由于那种格调不高,或者谈不上“格调”的作品正在泛滥成灾。因此,我们不妨以“古为今用”的思路来探讨在现代艺术批评和现代绘画创作中“格调”的意义与价值。

在古代汉语中,“格”的含义是规范、标准和风格;“调”则指诗和音乐的韵律。“格”与“调”又喻指人的风度才情。《辞海》释“格调”谓:风度、仪态,如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也指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如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人言格调胜玄度,我爱篇章敌浪仙。”

秦韬玉诗中的“高格调”显然是与流行的时尚审美趣味不同,甚至对立的风度和仪态。韦庄诗中的“人言格调胜玄度”,玄度指东晋名士许询,《世说新语》有“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之说。可知韦庄所说的格调,不是一般的风格,而是体现着某种人生态度的气质,那是与庸俗绝缘的气质。“格调”在今天是指人或者艺术作品的综合性风格特色。这种风格特色往往透露着某种文化背景,某种价值取向。

徐悲鸿认为“文艺上之大忌为庸、为俗……庸俗之反面为贵、为雅”。他的见解包含着对不同格调的评价。“高”的对立面是“低”。高,意味着精神境界、审美境界的高超,虽然包括绘画技艺的高超,但技艺的高超不能涵盖“高”的全部内涵;“低”和“俗”意味着精神境界、审美境界的低下,它并不等同于技艺的低下,甚至主要不是由技艺的低下所决定。

“高”往往与“雅”连在一起,“雅”含有高尚的、符合文化规范的意思。“高贵”“高尚”和“高雅”实际上是经过历史淘洗之后的人类德行和文化的累积,在某些情况下,它又是难以为一般人所理解的精英趣味;而“低”则往往与“俗”连在一起,“庸俗”“低俗”是“高尚”“高雅”的对立面,含有明显的贬意,那是一种泛滥于日常生活中的趣味。低俗或者庸俗并不只是缺少智慧和教养,而是急功近利的“愚而诈”。米芾评赵昌花鸟,谓“赵昌、王友之流,如无才而善佞士,初甚可恶,终须怜而收录,装堂嫁女亦不弃”。“无才而善佞”显然是米芾心目中格调低俗的典型表现。

在传统文论中,格调常指体格与声调,即作品的情感、思想和作品的格律、形式。唐宋人论诗,常常提到“格”与“调”,但他们并没有把它作为论诗的决定性环节。宋代黄休复论画,将唐人标举的“三品”:神、妙、能,发展为“四格”:逸、神、妙、能。到明代诗论、文论中,“格调”开始成为品评诗文高下的决定要素。王世贞论诗,倡言格与调,认为它们互相决定:“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胡应麟继王世贞之后弘扬格调说:“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明人论格调,重在“格式”。清代诗论对此有所发展,刘熙载谓“诗格,一为品格之格……一为格式之格”,“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雅低俗”。这样,古代诗论的“格调”,便成为反映着人格气质的审美境界。这是一种反映了中国正统文化理想的艺术境界,它所标榜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它所贬抑的则是背离传统“诗教”的,缺乏蕴藉、含蓄的强悍和直露。正因为如此,“格调说”曾受到同时代和后来的文人的批评。

我们要说的“格调”,与明清文人倡导的“格调”既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明清文人在诗论、文论中所谈的格调,实际上是一种以古典文学典范为样本和尺度的审美规范。因此,“格调”总是属于美的肯定方面,甚至是最高典范的方面。我们说一件作品、一个人或某处环境“有格调”,起码是对之进行了审美的肯定评价;当我们说“古文格调”“盛唐格调”等时,我们心目中可能企望的是《庄》、《骚》、贾谊、司马迁,或者王、孟、高、岑、李、杜的境界——即某一品种的创作达到最高水平所呈现的典范样态。艺术史告诉我们,艺术作品的高雅与低俗是相对的和变动的,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迁,它们有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

绘画艺术的“格调”,是画家通过作品所呈现的一种气象,是绘画作品的精神元素与形式元素所建构的综合性趋向。使人赞美的格调,是一种无法传授的“比较高的品质——形和色的诗意”(德拉克洛瓦语)。它反映着画家的胸襟和趣味,取决于从事艺术的人的个性气质、艺术修养和精神境界,它概括传达着画家在艺术史上的形象。格调显然与艺术家的性格、气质有关,但它不全是先天性的禀赋,它是受环境影响形成的,是学而得之的,是可以塑造,可以改变的。因此,文化环境和艺术气氛对于艺术家格调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现代中国绘画评论中涉及的“格调”,是对传统文论“格调说”的借用和发展。潘天寿是最重视“格调”的现代中国画家,但他并没有按照传统文论的口径来谈格调,因为全盘接过“格调说”并不能解决中国画的现实问题,而且难以为他的艺术观念所“役使”。因此他认为“格调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很难讲清楚”,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潘天寿是从精神境界来谈格调,这是对传统文论中以作品格律和形式规范为格调出发点的思想有所发展。他直截了当地认为格调就是某种精神境界:“格调说到底就是精神境界。各种文艺作品都有格调高低之分,人也有格调高低的不同。”

另一位喜欢讲格调的现代画家是水彩画家王肇民,他说:“作画,第一以格调胜,第二以功力胜,二者兼胜,乃可不朽。”并认为:“实践中,更多的容易制作而忘掉格调的张扬,绘画的技术是容易的,而绘画的格调是很容易被忘掉的,格调的深度本身就具有难度……画画本身的工艺性很容易抹杀了格调的张扬。当然,格调本身的高低确实有难度,而这难度的克服就是高度的诞生。”他从对立和比较中张扬他所追求的艺术格调:“以浊见清,以清为主;以轻见重,以重为主;以巧见拙,以拙为主;以华见朴,以朴为主。”此与潘天寿在格调的追求上是有共同点的。

值得注意的是关注格调的画家,往往有两方面的共同点,首先是有比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其次是比较鲜明的个性。这种共同点绝非偶然。

在人类文化史上,那些比较开放、比较自由的时代,有利于艺术格调多样性、对比性地生成。“新的时代精神会强化一种新的视觉形式。”(沃尔夫林语)但这种“强化”有可能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手段。1949年以后,创造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为工农兵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成为所有中国画家必须遵循的艺术思想,这一主导思想选择了通俗的写实形式。经过政治整合的美术系统则以非艺术的手段强化这种形式,并排除其他形式。

在同一时代的画家中间,各人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不同,也会有迥然不同的艺术格调。这种不同在一般情况下源于画家的艺术气质、人文修养审美趣味;在特殊情况下,则源于画家的自尊、自信和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

在一个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也会看到格调上的差异。例如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等人,他们前后作品的明显不同,不是艺术水准的提高或降低,而是艺术格调的变异。这类变异或者是画家精神境界和审美趣味的变迁,或者是画家抑制自己的艺术个性,以适应新环境的结果。说到底,是画家精神状态的变化,导致绘画格调的变化。

与古代文人诗论、文论一样,人们常常习惯于从画家的人格、人品方面追寻“格调”的根源。实际上清醒地回顾古往今来的书画家,就会发现他们的人格、人品与其作品的艺术格调只能说是在某些情况之下有一定关系,而不存在什么必然性,它只是人们希望存在的一种关系。

艺术的格调离不开艺术家的个性,但它又具有历史共同性。艺术史上某一阶段的绘画,往往有一种“家族的相似”。绘画作品的格调,很难摆脱他所处时代“大气候”的规范、限制和诱导。宋、元、明、清各代各家,在整体风格上都与他们的时代风习相一致;清末民初诸家也可作如是观;“文化大革命”后期描写领袖、工农兵、革命史迹的油画也具有一种格调上的近似,虽然有时候作者的艺术背景不尽相同。

高格调首先是一种独创性。独创性包括人格上拒绝屈从和艺术形式上的拒绝依附。不得已而求其次,则尽力避免人云亦云。无论对历史和现实的是非曲直,对艺术的时尚、古典,都应该从独立的思考和选择作出评价。极而言之,格调就是艺术作品所透露的卓尔不群的精神状态。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文六千余字,发表有删节。)

相关文章

  •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图文]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图文]

    图片资料文_谢湘南在今天,神奇的PS技术让照片离真实的图像越来越远,人们看到的照片更接近于欲望本身。照片的语法,从未像现在这样混乱。然而,亚历山大·科耶夫的照片不会有这种感觉,那是一个静默的世界,一个由各种遗迹与名胜现场、风物景观组成的世界图景。它是未被PS过的历史与风景的集合,是哲学家思想的余温。从明信片开始用照片的沉默,抵制噪音,话语和谣言。用照片的静止,抵制运动,变...

    149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皮道坚:让浩瀚的江流荡涤心灵[图文]
    皮道坚:让浩瀚的江流荡涤心灵[图文]

    山林登山无高处121X120cm1978年沈爱其的山水画,总让人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温馨馥郁而略带些潮润的气息。那是长江岸边特有的气息,对于喝长江水长大的人来说,它无疑是十分醉人的。我想,即使没有在长江边生活过的人,也能从沈爱其的山水画中体会到一种深沉幽邈的意趣,感受到因心灵被浩瀚的江流所荡涤而生的愉悦。他的《浪涛天涯云烟》,笔墨浓郁朴茂,造境却格外清奇空灵。用破笔破墨所作的恣意挥洒,墨气淋漓...

    21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顾黎明:中国当代艺术的根在哪里[图文]
    顾黎明:中国当代艺术的根在哪里[图文]

    图片资料编者按:2012英国伦敦奥运会期间,由北京国子监油画艺术馆主办的“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将于本月24日至31日在伦敦奥林匹亚西厅展出,此次展览甄选了具有艺术影响力的老中青三代油画家的代表作品,旨在向英国公众和各国奥运会观众展示具有本土情怀的中国油画。近日,参展艺术家顾黎明老师接受记者专访,向我们讲述了他个人的油画师承故事,他对东、西方绘画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理解,...

    5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兆平水墨绘画:在水墨生态中生发文化精神(组图)
    刘兆平水墨绘画:在水墨生态中生发文化精神(组图)

    刘兆平近照1950年生于青岛平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呼和浩特画院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从长城到奥林匹亚艺术行组委会执行主席,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创意顾问,亚洲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曾主持安徒生全球庆典中国艺术展、都灵冬奥会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任国际创意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兼艺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央美院创意生态顾问。致力于探索中国写意新境界,推广中国传...

    13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纸本水墨69.5×45.5cm1973年《新开发的公路》关山月纸本水墨117×94cm1954年《人桥》古元木版套色20.5×36cm1949年《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巡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为纪念...

    84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从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从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宋文治是新金陵画派重要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大收藏家。宋文治先生曾经收藏了百件陆俨少先生的精品。这些作品不仅精彩,而且其中多件甚至未收入2008年出版的《陆俨少全集》。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展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或许就是陆俨少与宋文治的关系以及宋文治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陆俨少的精品。陆俨少《双清图·梅竹》北京画院美术馆自2007年以来推出的“20世纪中国...

    15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在巴黎:约会艺术(上)[图文]
    在巴黎:约会艺术(上)[图文]

    韦罗内塞卡纳的婚宴巴黎,是繁华旖旎的艺术之都,是世界时尚的中心,是建筑艺术的代表,是古城保护的楷模,是文化环境的典范,是我心目中的艺术伊甸园,多少年来总是让我魂牵梦萦。辛卯孟冬,我有幸接到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贝莱克先生的邀请,踏上了去往巴黎的航班。来到卢浮宫馆藏馆已是第二天下午2点。面对数十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稀世珍宝,顷刻间仿佛回到了中古世纪。雕塑《维纳斯》,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

    6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颁奖前,这些好莱坞红人围坐在一起谈什么[图文]
    颁奖前,这些好莱坞红人围坐在一起谈什么[图文]

    男星组左起:阿伦·阿金、杰米·福克斯、理查德·基尔、丹泽尔·华盛顿、约翰·霍克斯、马特·达蒙每一年,好莱坞的权威媒体《好莱坞报道》都会在年末分门别类地推出一系列的圆桌高峰会谈。从导演、编剧、男女演员到制片人、制片厂负责人,甚至到作曲者、化妆师、明星经纪人,每个类别都会有六七位幸运儿在镜头前排排坐、为杂志拍摄封面...

    6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水墨画家李小可:我与西藏的缘分[图文]
    水墨画家李小可:我与西藏的缘分[图文]

    耳濡目染受父熏陶李小可画画,似乎是命里注定的事。他的父亲大名鼎鼎,水墨大师李可染。1岁多,李小可头回提笔,画了个圈;12岁,已经会画画的李小可画了一张水墨《千帆图》,在英国举办的一次国际儿童画展上得了奖;18岁,李小可参军入伍,开始画军史、师史题材的油画,画连队生活的黑板报、幻灯片;35岁,李小可进入北京画院成为职业画家,那时候他更多还是在给父亲做帮手。父亲,在李小可的眼中是“...

    47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蒋喜:从传统玉文化中汲取玉雕创意[图文]
    蒋喜:从传统玉文化中汲取玉雕创意[图文]

    蒋喜和田玉籽料龙凤对牌中国传统玉文化博大精深,是现代玉雕艺术家们的创作源泉。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如何有效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完美结合,创造出有文化内涵的玉雕作品,蒋喜大师走出了一条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玉雕之路。蒋喜大师是当代苏州玉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古奥之风解读演绎、融入作品,“拟古”而不“泥古”,他解读古玉中所承载...

    50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刘小东即使当代艺术在一些地方的民间艺术机构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如果它进入不了中国公立美术馆(含博物馆,下同)的收藏序列,一些艺术家自我感觉多少有点散仙的意思,仿佛一支游击队哪怕战绩再好也没能成为正规军,总有几分自卑在内。这很可能是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在本届两会上提案《支持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的精神初衷,当然,这只是猜测。当代艺术在中国,是缺乏传统传承根源的。可以这么说,当代艺术是横切进...

    5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徐初泽与悬雕瓷画间的父子深情[图文]
    徐初泽与悬雕瓷画间的父子深情[图文]

    徐初泽悬雕瓷画作品《圣徒-西藏系列》“呼之欲出”这个词似乎是为悬雕瓷画而存在的。站在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徐初泽的工作室内,众多悬雕瓷画作品悬挂在墙上,一幅幅风景、人物像是正在挣脱开画框、瓷板的束缚,争先罗列在面前一样,如此宁静却又生机盎然,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我这些作品都像我的孩子一样。”徐初泽说,对于他而言,一幅制作需要一个月,干燥需要两个月的悬雕瓷画是他的心血所注。悬雕瓷画完成后,送进窑内...

    135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大山深处绘画初始,画家运用手中的绘画工具描绘视觉中所见到的,目的主要是功用性,为此所追求的是达到应物象形。其中虽强调了美术的美化作用,但主要的是要真实的再现被描写的对象。可见“再现”是画家画最原始的动机。在中国画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文人画曾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代替了画家画。具体时间大体在北宋,根据就是苏轼的诗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最起码那个...

    146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凯伦·史密斯: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好的时代[图文]
    凯伦·史密斯: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好的时代[图文]

    凯伦·史密斯(Karen·Smith),曾为一连串当代艺术家如刘小东在国际上策划一系列展览,不遗余力地向西方推介中国当代艺术。面对当下中国艺术状况乃至整个中国,凯伦比绝大多数中国人显得更有耐心。即便“乱象”种种,她仍然坚持说:“这是真好的时代。”凯伦·史密斯(Karen·Smith),人称&ld...

    123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老庄认识老庄的作品是三年前的事了。一次去好友杨伯序先生处拜访,品茗间谈起了国画写意,他向我推荐了老庄的荷花写意。当他爱不释手的拿出老庄的作品时,我眼前为之一亮,即刻被诗一般的写意荷花而濡染了:只有一片荷叶,虚掩着粉嫩的荷,一只母鸭领着一只小鸭在湖水中尽情的嬉戏,湖波微微荡漾里,圣洁的荷花,在叶间若隐若现......让一颗在城市里喧嚣的心,寻到了静谧的圣境。美且不妖,洁而涤化灵魂。说心里话,我品...

    176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