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万人坑纪念碑,碍了谁的眼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裴裴 点击 :

昨天,《济南时报》一篇报道的标题令人费解:《山东济南“万人坑”或成楼盘日本老兵无处叩拜》。1940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在山东济南现试验机厂厂区内留下一座“万人坑”,曾经挖出过大量尸骨。中日建交后陆续有日本老兵来中国祭拜当年被杀戮的遇害者。日前“万人坑”遗址连同厂区土地将要被开发成商业住宅,开发商觉得纪念碑太碍眼,派人清走了。日本老兵很可能再无机会祭拜“万人坑”。

费解之处是:这些日本人很需要这块纪念碑,而我们中国人似乎不需要它;所以担心日本老兵无处叩拜,而不担心中国人无处祭奠?

报道说,在济南试验机厂看门人老杜印象中,几乎每年的清明节都有日本侵华老兵来此下跪、上香、叩拜,一跪就是大半天。他们来中国祭拜,不可能是日本政府派他们来的;他们自己若不想来,中国人也不可能让他们来。他们为何而来?为谁而来?是否可以这样回答:他们为他们自己而来,为谢罪、忏悔而来,为求得内心安宁而来,为复苏的人性而来,被他们内心的需求推动而来。

一般而言,作恶者才害怕看到自己的罪证,但是,这些日本人却年年要来。直面罪证,直面自己的罪恶,才能防止人再次变成野兽;所以他们需要万人坑遗址。就这样,1972年9月中日建交来的四十多年里,这个远在中国的万人坑遗址,渐渐成了他们自身的一部分,成为他们心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开发商因纪念碑太碍眼派人把碑清走”——不愿意看到万人坑纪念碑倒是中国人。难道中国人不需要祭奠被侵略者残杀的前辈同胞?在安倍当局试图为侵略历史翻案的时候,我们反倒不需要这个历史的物证了?中国一直是以历史悠久为自豪的,一直有修史的传统,讲究以史为鉴,但是,为什么在现实中历史往往得不到尊重呢?如果我们缺乏恰当的历史态度和历史理性,我们就没有能力发现历史与今天之间的血脉,历史为今天的生活输送养分的通道就会被阻隔,历史就只能存在于过去,尘封于书本、书库中,只能是死的历史,不能成为“当代史”,不能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助益。

前些天,看到网上有个帖子,质疑“鲁迅为什么从来不骂日本人”,反而跟日本人做朋友。不骂日本人,作为中国人,就是态度、立场有问题,是“政治不正确”。其实,《友邦惊诧论》、《今春的两种感想》等文章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鲁迅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只是,鲁迅写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表态,而是说明应该珍惜中国青年的生命,不作无谓的牺牲。鲁迅要告诉人们的,恰恰是把“抗日”当招牌挂而被日军所杀的悲剧;但今天仍然有人觉得“表态”比生命——当然是别人的生命——更重要。我们的“表态文化”太发达了,发达到可以抑制其他更高、更重要的价值。

我们把很多东西当作“表态”的工具,包括济南这个万人坑及纪念碑。不需要表态的时候,这个工具就没有价值了。没有内心参与的“表态”,其实是表演,鲁迅称之为“做戏的虚无党”,是随时可以变换脸谱、改变立场的。济南万人坑及纪念碑也可以拿来做戏的,要演抗日的戏,就把它捧出来;要演“开发”的戏,就把它请(清)走。纪念碑落到要被“清理”的地步,不正好说明它过去被保留下来,仅仅是装了一个“纪念”的样子,早已在人们的意识中被“清理”了?这也意味着这段痛史已经没有刺痛人们的效用了,这是不是在“表态文化”中浸润得太久,对痛苦的记忆和感觉都麻木了?

在中国的济南以外,没有人跟这块纪念碑有直接的关系,似乎移到哪里都不合适。在中国之外,这些日本老兵看重这块纪念碑;如果把纪念碑赠送给这些日本老兵,他们肯定会妥善保存,以后哪一天我们也觉得纪念碑有价值了,或者想祭奠了,就去日本祭奠好了。但是,估计工厂看门人老杜不愿意把纪念碑送到日本去。他听说开发商要“清走”纪念碑,就把碑石埋在了地下。但是,一个或几个老杜,说了能算吗?

相关文章

  • 大公报:文学的真正繁荣需更宽松的体制[图文]
    大公报:文学的真正繁荣需更宽松的体制[图文]

    莫言(资料图)中国的当代文学成就,不可能靠一次的诺贝尔奖就能获得体现,也不可能奢望获奖能令整个文坛状态发生质的飞越。归根结底,文学只是一种载体,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与生存状态,要真正繁荣中国文化与文学,需要开放的思想与宽松的体制,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莫言最终以大热姿态,问鼎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根结中国人半世纪的诺贝尔奖情节,似乎找到一个宣泄的机会。不可否认,以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界...

    173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影像批评:那些你早该删掉的“死照片”[图文]
    影像批评:那些你早该删掉的“死照片”[图文]

    你不知道的史上最强大的快捷键大部分摄影者在一次拍摄之后,都会从众多的照片中挑选出其中不错的作品,然后发布到各个展示平台。然后呢?继续拍摄,拍摄尽可能多的照片吗?有没有想过其实多删照片也是和多拍照片一样有益的好习惯呢?这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在拍摄后按下删除键却是一个全面提升摄影技能的好方法。删除没什么不好数码摄影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提供给我们狂摁快门的机会,我们可以做无数次影像实验...

    7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继承传统,走向现代——青年画家张鸿武[图文]
    继承传统,走向现代——青年画家张鸿武[图文]

    张鸿武,男,1986年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201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为北京市怀柔区美术家协会会员,于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二中学任教。与张鸿武老师交谈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情,在整个过程中,他都表现出一种宽容与理性的智者风度,正如他个人对于国画的态度:传统与现代兼顾。张鸿武老师并不一味的批判传统,也不彻底的否认现代,而是理性地对待两者,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在继承...

    13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履生:功甫帖争议反映中国书画鉴定窘境[图文]
    陈履生:功甫帖争议反映中国书画鉴定窘境[图文]

    陈履生2013年9月,上海藏家在纽约苏富比耗资约5037万元人民币购回宋代苏轼的《功甫帖》。虽然《功甫帖》不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名帖,而且只有2行9个字,但是,因为与苏轼的关系,此次拍卖回流被认为是一件大事,甚至有人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感到自豪”。从表面上看,能从纽约的拍卖会上拍得苏轼的书帖令人激动,在十年二十年前难以想象。可是,按照现行的中国法规,如果把它带回上海还要...

    30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张大千艺事问答录[图文]
    画家张大千艺事问答录[图文]

    张大千的《大墨荷通屏》□巴东之三:“五百年来一大千”的说法可接受吗?“五百年来一大千”,这是当年徐悲鸿用来赞美张大千艺事成就的一句话,听来实在是有些刺耳,多年来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原因是这句话仿佛是指张大千乃五百年来第一人。那么明清以来的青藤、白阳、石涛、八大,这些大家亦各有他们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难道说他们都不如张大千吗?这点大概张大千自己都...

    154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油画作品当今我国的绘画创作,不论题材内容还是形式语言,均愈来愈显示出多元和多样的面貌。题材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形式语言的不断拓展,都基于艺术家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自觉和对自我艺术个性的自信,表明他们艺术视野的开阔和修养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反映了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宽度与深度在增长,艺术家们的视觉经验和表现手段也相应地日益丰富。例如,在近十多年的中国画山水画和油画风景画的创作中...

    192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以中国特定文化优势引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图文]
    以中国特定文化优势引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图文]

    汪野亭粉彩《春江晓渡图》瓷板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拐点,也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重新调整的初始,以及中国重建文化大国的历史机遇中,中国的话语权,该复出时,就当发出。在许多领域,我们已无须尾随西方之后亦步亦趋。尤其在文化领域,我们有6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也经历过一个半世纪之多的痛苦反思、奋力学习、自我改造、励精图治、奋起直追的重新塑造,作为一个东方文明的轴心国,在它所建构的文化系...

    17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回望青山 返本开新[图文]
    回望青山 返本开新[图文]

    宋玉明溪山清夏70×80cm2011年人生的历练,往往会守望艺术家的成长。作为当代深圳具代表性山水画家之一的宋玉明,其父为新金陵画派代表之一的一代大家宋文治,这使得宋玉明自小接触的均非等闲之辈,耳闻目染的皆为水墨字画,浸染于江南大家的深厚学养,从而造就了他不一样的艺术之旅。1988年宋玉明来到深圳,这个亟待建设的新兴城市所释放的青春活力深深吸引并感染着他,他体察并见证着这座城市一...

    135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不能为开心服务[图文]
    艺术不能为开心服务[图文]

    严培明《蒙娜丽莎的葬礼》布面油画严培明工作室供图2012年底,艺术家严培明的新作《龙》和《长城》分别在龙美术馆的开幕展与昊美术馆的展览中亮相。长期生活在法国,很少在国内现身的严培明,在位于上海莫干山的工作室,接受了《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一向以黑白为创作主色调的严培明表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东西不需要他去表达,画画是让自己反思,而不是让大家开心。>>谈新作希望《长...

    139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何必模仿荒木经惟的私摄影[图文]
    何必模仿荒木经惟的私摄影[图文]

    荒木经惟1971年作品《感伤之旅》,新婚的阳子躺在小船上。正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的荒木经惟摄影展,展示的作品始于1971年的《感伤之旅》,以荒木最新的作品《堕乐园》作为结尾。荒木所代表的“私摄影”在80后亚洲摄影师群体中模仿者不计其数,摄影评论家林路认为荒木经惟呈现给观者的画面十分平和,模仿他是有一定难度的,年轻人需要以冷静的态度,避免简单的崇拜和模仿。徐佳和出...

    123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克平:木性与人性[图文]
    王克平:木性与人性[图文]

    王克平和他的木雕作品。王克平,一提到这个名字,一系列历史词语立即会窜出来:星星画会、游行、口号、标语、传单、西单民主墙、改革开放……,但一看到他展览中的作品,所有的历史思绪又立刻安静了下来。以艺术家本人命名的展览“王克平”正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展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早的雕刻家之一,王克平几乎将全部的创作精力投注于他所选...

    11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图片资料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这种现象如同命运,很难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过,据研究资料表明,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以共名批评的方式推出代表美国本土风格的现代主义艺术,在罗斯科的话语中并不...

    17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著名油画家张万东[图文]
    著名油画家张万东[图文]

    著名油画家张万东即使不是反色彩的,也应该是单色或者朴素的描绘才可称之为素描。但是,迄今为止,所有关于素描的定义只能定义画家张万东的外在形象。也就是说,在万紫千红的世界里,张万东已经朴素到了只能称之为“素描”的境地——他随便一站就是一张很不错的素描作品。然而,这只是表象——生活的表象、自然的表象。一旦我们触及视阈、灵魂以及生...

    6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7月初,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刚刚结束第四轮“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作品征集”活动。上周,杨之光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儿童美术教育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大师或神童”,而是要用创意思维做主导。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为“失散的孩子”做DNA去年5月,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发布赝品信息,其中涉及17家...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代水墨 纷繁中的困惑[图文]
    当代水墨 纷繁中的困惑[图文]

    国色·端卢辅圣其实不只是这半年,在google里输入“水墨+展览”,你能发现近10年里,有关水墨的展览和名词、口号、主义,简直多得令人瞠目——水墨关怀、水墨原形、墨变、再水墨、水墨解构、墨测高深、观念水墨、实验水墨、水墨文章、水墨新维度、水墨中的水墨、水墨现场、水墨思维、水墨方向……水墨这一绘画题材和画...

    2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