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月色》
欣赏刘慎为的作品,会发现鲜艳的色彩是他作品的一大特点,很多人会有疑问:“传统的中国画似乎更加素净些,这么艳丽的画还是传统的中国画吗?”对于这个问题,刘慎为严谨地表示:“我们所说的传统的中国画不仅仅是写意画和文人画,在唐宋以前,中国绘画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文人画、写意画在现在看来离我们近些,我们接触得更多些,但是在中国美术的历史中,大部分还是彩色的画更多,传统的水墨画只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样丰富艳丽的色彩也是其表现方式。”刘慎为认为自己坚持这样的风格既是自己个性的体现,也是希望中国画多种表现方式并存、更好地发展。
其实,在中国画的历史中,色彩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直至唐宋,中国绘画几乎都是重色的。甚至在明清之前,中国绘画的名称不是现代所称“中国画”,而是用色彩中的两种颜色名称——“丹青”为其命名,由此可见色彩是中国绘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时期,在色彩的探索、研究和运用上已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一整套的用色原则和方法。南齐的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的“随类赋彩”是对中国绘画特有的设色规律和用色原则的总结。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刘慎为的许多作品中可以窥见,他深谙“外师造化”之道理,所以时常走进大自然,勤笔写生。那视野里的一切山山水水、松林桑枝、阡陌纵横等景象,无不于他的笔下再现。除此之外,他还时常以记忆作画,进入另一种形式的创作,从而使得一些作品更拥有了“胸中山水”之精神。在这些作品中,画家所用墨色和线条皆轻松自如,极富现场感。可以感觉出,刘慎为在画这些画时,其心情是愉悦的,有一种忙里偷闲、寻求精神自如的放松感。所以创作的作品中,少了一些做作感和矜持,多了些本真艺术才质的自然呈现。刘慎为用放松、自然、流畅、洒脱的画笔在召唤生命的悦动。
刘慎为可以被认为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国画浓重的笔墨和具有装饰性的写意色彩,感受到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的画风。画面仿佛引领人们进入到和平与宁静、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作品有一种空旷、抒情的风格,具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孤寂之美。这也正是刘慎为吸收了西方印象派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相结合的体现。
作为敢于对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刘慎为也一直用他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诠释传统水墨的现代风格,无论从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还是他所画的写意作品,都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他从多角度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展示出自己的心境,并依靠抽象、写意的笔墨写心写情,书写着另一种豪迈的精神。
北京商报记者陈丽君
《树林深处》
刘慎为
现为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美术部主任、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大兴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南海画院副秘书长、北京市大兴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大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秘书长、北京九洲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