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白白 点击 :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 | 美术理论

薛亚军作品

今天的艺术批评,在茁壮成中又饱含争议,严肃的美术史论家们总不把参会发言的批评行为当学术研究看待,就是批评家内部,也对那些“大词”化、“哲学”化、“翻译”化和“老外”化的批评词语提出批评。更甚如坚持国学批评的彭德先生,对当下中文写作者,在行文中动不动像我一般使用“XX化”这样词语的行为都持批评态度,以为这样的写作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中文写作。事实上,我们都明白,批评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不涉及什么失语与否的问题,反而是批评家自身的失语导致了批评现状的困乏。

想要改变这种“万金油”、“一滴香”式的流行写作样式,非要改变艺术批评写作的语言行为与文本构成不可。有自我批评的意识的批评家提出了“转换性的创造——批评话语的本土化”问题可能性的讨论。批评家黄专对本土化的理解对我们讨论本土化尝试有很好的启示:“从本土问题和本土经验出发去确立学科的位置、课题和归宿,同时它也指在一事实上范围内运用本土的学科传统和思维模式去解决这些问题和经验。”本土并不是要回到历史的本土,而是指此时此刻的本土。本土化并不是一个封闭概念,不是固守某种知识体系,而是开放的,能灵活吸收消化运用异质性话语并保持发展活力的概念。就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批评的现状来说,本土化就是怎么样能将西方既有的文艺批评理论与中国当下的艺术创作做好对接,进而产生真实有用的批评结果。因为那种生硬照搬西方批评理论,强行套在中国作品上的做法已经弊端凸显,甚至成为危害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批评的主要问题。批评家段君在批评中国批评界对西方批评理论漫无边际套用时,首先进行了自我批评。认为自己的有些写作“套用理论的痕迹十分明显,停留在理论本身的纠缠,对作品谈不上任何有价值的看法。”其实当代艺术批评写作,又有多少批评家的文章不是这样呢?

然而,艺术批评的本土化不是一味地追求直白简单,反对一切专业词汇和理论,哪怕那些内容显得生涩难懂。“艺术史研究应更像奥运会而不应像迪斯尼乐园,它应是专家出入的竞技场而不是人人都能在里面寻找精神快感的娱乐场,但事实上我们对这种竞赛的基本项目(学科课题)、竞赛规则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项目的记录都还知之甚少,在这样的背景中去谈论与世界的交流只能被人取笑。”毕竟,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创作,还基本上处于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模仿和照搬上,与中国当下的政治社会现实处境关系并不紧密,甚至如同一块飞地互不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不使用西方艺术史序列中流传有序的艺术批评理论、哲学思想,就不能有效地进行中国的当代艺术批评。

中国80年代初期的“形式美”的批评论争中,由于当时的批评家对西方形式主义批评方法论的一无所知,也没有艺术史家翻译介沃尔夫林、绍罗杰-弗莱、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导致这场有价值的讨论在理论上只能成为当时‘美学热’的附庸,始终没有可能由意识形态问题和美学问题转换成艺术批评的学科问题。”艺术批评离不开理论,没有理论支撑的艺术批评与“草狗乱叫”无疑。但艺术批评不能等同于理论研究是一个常识。“独有靠了一两本‘西方’的旧批评论,或者捞一点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唾余,或者仗着中国固有的什么天经地义之类的,也到文坛上来践踏,则我以为委实太滥用了批评的权威。”批评更主要的是判断、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与批评家的艺术素养和喜好有很大的关系。而理论研究又恰恰相反。

当下艺术批评对理论的重视反应了批评界对建立健康有序批评机制的良好愿望。但误解理论与批评的正确关系,又阻碍了批评的发展。无论是文学界还是艺术界,对理论都有着先天的自卑感,这与中国文艺批评传统缺乏理论系统有关。毫不夸张地说,近三十年的中国艺术发展史,同时也是西方二手文艺理论的在中国的试错史。我们照搬、挪用二手的批评理论,掐头去尾,强行套在中国艺术之上,显得不伦不类。在批评家立法冲动的驱使下,批评家以有没有理论为水平高低的标准,仿佛唯有用这种理论包装后的艺术批评才是科学合法的。结果将本应直接简明的艺术批评写成了对西方二手批评理论的再误读,导致批评文章诘曲聱牙,又死板冰冷毫无阅读的快感,反倒削弱了批评的力度。更甚者,批评家如果“运用批评理论以为推崇显学,容易造成乏味的学术专制”。理论之于批评,如果出于批评家对立法权的争夺,以理论语言改装批评语言,获取更多的象征与有形价值的话,这种理论还不如没有。毕竟,柜子中藏有多少保健药品并不能说明身体是否健康。

相关文章

  • 刘礼宾:谁是艺术家[图文]
    刘礼宾:谁是艺术家[图文]

    刘礼宾说起来我跟隋先生比较有缘分。2001年,那时候我刚来美院读书,我的舍友正好是隋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我记得那一年美院刚搬到望京新校区,当时美院所有的室外空间都布满了雕塑,宿舍楼前边就放着隋先生的“恐龙”。当时我就和身边的朋友说:“这件作品有意思!”他问:“为什么有意思?”我说:“这是一个现成品的放大。&rdq...

    19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谢德庆作品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应对日常生活介入与思考;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每个人以充满生命力的态度独立思考,拥有自由自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是艺术家;自由,等于创作,等于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创作的表现,创作也是人类存在的唯一可感形式。——波伊斯(JosephBeuys)波伊斯的这些话今天依旧在中国行为艺术界重复地被奉为精神信条。出生在台湾的谢德庆则通过五年每年一件...

    12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与表情[图文]
    艺术与表情[图文]

    鲍栋与吴秀波畅谈“艺术与表情”摘要:我们看人类艺术史上有很多很丰富的表情,比如说这张图片是汉代的陶器,一个惟妙惟肖的艺人形象。西方也有这样的表情,这个古希腊雕塑讲的是一家三口被毒蛇杀害的过程,表情非常的痛苦。表情不仅包括面部表情,还包括身体的语言,身体的挣扎和扭动。主持人:欢迎大家光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艺术和表情,主要是说面部表情和视觉艺术在电视上...

    10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港元(约合1.42亿元人民币),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纪录。人物周刊:你的作品总是贯穿着不安和痛苦,这种痛感来源于哪里?曾梵志:我从小记忆力好。亲眼所见的支离破碎的记忆,一闭上眼,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人的极限我都经历过,饿得不行,隔着玻璃看冒热气的包子,想吃,但是没钱。16岁在印刷厂,连着3天熬夜加班,体力透支,不停搬东西,累得可以在任...

    37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查税门引发艺术品原罪[图文]
    查税门引发艺术品原罪[图文]

    图片资料对于中国人来说,在经历了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和近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富人”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当人们渴望着成为富人,却又在内心“仇富”的同时,由“富人阶层”引发的问题便被不断地放大。有人说中国转轨时期的财富积累天生带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胎记,有着与生俱来的原罪。然而不论如何,中国正在形成庞大的富人阶...

    50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回归本真 书画家最终还需靠作品说话[图文]
    回归本真 书画家最终还需靠作品说话[图文]

    当下社会,伴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高歌猛进”,人们也变得愈来愈浮躁,书画家也在这场喧嚣的洪流中深受侵染。大家都急于争名夺利,当利不让。焦躁不安的心态书写在眉宇之间,能够静下心思来鉴古出新者寥若星辰。书画作品也日渐变得俗中无雅,毫无意趣可言。纵观历史,历朝当代仅有的几位书画界可津津乐道的大家,又有哪个不是因其在书画技艺的传承中有独到建树而名垂青史,可被后世颂扬至今的?追名逐利...

    77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海派艺术家如何走出上海[图文]
    海派艺术家如何走出上海[图文]

    在山东博物馆展出的任伯年花鸟作品顾村言近期,上海艺术界“走出上海”已成热点,继“知一知二之间:卢甫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肖谷作品在北京画院展出后,上周,由上海书画院与山东博物馆、山东银座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海上生明月——海派艺术进齐鲁”大展又在山东博物馆揭幕。知名书画家萧海春年底前还将在南京艺术学...

    179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图文]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图文]

    继承和创新的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对接,是艺术家探求的永恒目标。董明洋先生的水墨岩画如奇葩绽放,独秀于画坛,在这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展读董明洋(大洋)的一幅幅水墨岩画,我不由惊叹,沉睡千年万载的远古岩画苏醒了,人类幼年神秘的文明基因复活了!岩画于我,似乎并不陌生。我知道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中那头闻名于世的野牛,我见过新疆阿勒泰岩画清晰生动的照片,我也曾站在贺兰岩画的太阳神图案前顶礼膜拜。但观赏了大...

    139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不摄影的摄影师获奖惹争议[图文]
    不摄影的摄影师获奖惹争议[图文]

    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拼贴摄影作品国际艺术摄影奖中拥有最高声望之一的德意志证交所摄影奖日前揭晓,英国摄影师赢得评审的一致好评并获奖。该奖项由英国伦敦摄影师画廊于1996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于夏季公布,旨在奖励过去一年在摄影领域贡献最大的摄影师。斯蒂扎克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拼贴摄影师,他将他人的摄影作品进行剪辑和拼贴后形成自己的作品。作为非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师,他并不架着摄影机拍摄作品,因此...

    136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煤矿画家于兆民:书画界的乌金花[图文]
    煤矿画家于兆民:书画界的乌金花[图文]

    图为于兆民在挥毫作画办公室门口一簇“龙骨”傲然挺拔,就像一幅写意画挂在门口的墙上,时时让人眼前一亮。对面的一间屋内,满墙都是以矿工为内容的国画,主人正在伏案创作的一幅画,仍是黑黑的矿工。奇怪,他的笔下为何偏偏对矿工情有独钟?走近于兆民,用心倾听一位从千尺井下走上来的煤矿画家的肺腑之言,才会找到他之所以爱画矿工的答案。记者有幸成为倾听者之一。为画所迷,为画而疯狂...

    6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把握禅机》当代海派玉雕大师代胜坤精品鉴赏[图文]
    《把握禅机》当代海派玉雕大师代胜坤精品鉴赏[图文]

    代胜坤著名玉石雕刻家、上海玉雕大师、上海海派玉雕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主攻人物雕刻,代胜坤自1997年始进入玉雕行业,2005年成立个人工作室“瑞坤玉舍”。经过近十几年的苦心钻研、厚积薄发,自2006年至今,他凭借《观音》、《罗汉》。《喜获大礼》、《马到成功》、《飞黄腾达》、《代代有余》《引凤来仪》《妙笔生花》等经典作品成为“天工奖”、&ld...

    153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傅抱石晚年画风丧失中国艺术传统精神[图文]
    傅抱石晚年画风丧失中国艺术传统精神[图文]

    “读一篇古文,看一遍必不如抄一遍。画也一样,临摹一过,则其峰峦渲染,树石安排,乃至一点一画,都直接地予我们以新的启示,累积这时候的失败,即是他日的把握。”痴迷石涛,取名“抱石”就是因为深爱石涛的画作1904年,傅抱石出生于江西南昌一贫苦家庭。虽家境贫苦,但异常勤奋好学,后因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而被一个人赏识,这个人正是当时艺坛的大人物徐悲鸿。19...

    110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2011年河南省平舆县盗墓案犯罪嫌疑人李红笛近日,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网络电视剧正在拍摄中,预计2014年年底将在视频网站开播。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消息却引起了广泛热议。事实上,近年来盗墓题材的作品人气不断高涨,已经引起了很多质疑。《盗墓笔记》《盗墓笔记》由笔名为“南派三叔”的80后青年作家创作,全文2006年开始在“起点...

    7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杨柳青年画中的生态美[图文]
    杨柳青年画中的生态美[图文]

    桃花坞年画图为日前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年画制作的关键工序——彩绘。编者按杨柳青,是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沿岸多水环境中孕育出的北国江南。它以出产年画而享誉海内外。杨柳青年画,这种起源于农耕文化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如何反映自然生态美景,与人民的传统生活密切相连的呢?杨柳青,一个水美、人美的胜景佳地。古代大清河东流入海,在此交汇,故此地史称...

    50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宋天佑:武当山下的民间收藏家[图文]
    宋天佑:武当山下的民间收藏家[图文]

    用心,是收藏的最大动力宋天佑的夫人是新疆人,祖籍广东梅县,外祖父是印尼华侨,祖上数代痴迷于收藏。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宋天佑陪夫人一起回广东梅县探亲,夫人的舅舅见到新婚的小夫妻俩,高兴地拿出自己最中意的藏品,让他们“开开眼”。那时候的十堰,几乎没人有“收藏”。宋天佑请教舅舅:“我现在年轻,没钱,也没有文物方面的知识,想做收藏,怎么做?...

    136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