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怀疑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信仰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旭尧 点击 :

国际策展人侯瀚如在诸多年前,曾在朋友间说过不再回国做展览,而今,他还是携“怀疑的力量”回来了。据欧宁透露,他两人明年在新疆还要共同操持一个刘小东的项目。我们或许不必知道,当年他为何会作出这个或严肃或玩笑的不再回国做展览的决定,但是我们有必要知道,他为何会冒着可能被质疑的情境再回国。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的一句话,某种意义上解释这个假定性质疑:时代美术馆是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实验项目,在这方面来讲,它可以说是侯瀚如、库哈斯、王璜生与我四人的孩子。

事实上确是如此,在时代美术馆重新开馆之初,王璜生便带来以中央美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为主的“学院力量”。近日,侯瀚如策划的“怀疑的力量”也从西班牙摄影节上移师回来。再加上时代美术馆在很早之前宣布的已在筹划中的库哈斯展览。三个国际“爸爸”的力量力撑这个“时代的孩子”,也就是说,时代美术馆自诞生起,无疑已是“艺二代”——拥有着丰厚的资源与众望的压力。

此次,时代美术馆推出的展览“怀疑的力量”,策展人侯瀚如作出了较为严谨且完整的诠释。他在前言中阐述了怀疑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什么是最迫切的怀疑对象;艺术为何是怀疑现实的产物;怀疑力量的呈现为何只选取艺术中的影像。

早在上个世纪,知识界就已经确立了怀疑是现代社会进步力量之一,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怀疑作为人们心智的一种内在逻辑思考机制,以防止现实的蒙骗与感觉的假象。怀疑作为一种观察存有重重遮蔽的社会现实的反应,已成为人们辨识真相与真理的主要思考逻辑,而它存在的普遍意义也必然十分重要。

“怀疑的力量”开展的同日,十分巧合的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重新定义:70后艺术中的质疑精神”的展览。策展人杭春晓在文章中写道:“在他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中,生存际遇的不确定,却也给他们提供了理性审视生活的机会,并以一种怀疑色彩的眼光反思生活中既定了的价值判断…”。

一个是怀疑的力量,一个是质疑的精神。某种意义上来说,“怀疑的力量”与“质疑的精神”都是在阐释思辨逻辑过程之重要性的艺术活动。当然,两个词组的存在即表明词意不同。但通常来讲,“怀疑”与“质疑”两个近义词混用无妨,至少在艺术范畴之内区分不大。因为笛卡尔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纯粹普遍化结果,早已证实了“一切都必须被怀疑”的确定性——怀疑人类的认知根本不能构成对真理的证明,视觉也不能构成关于真实的证据。在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怀疑,还是质疑,都无法得到真理与真实,但是这些不妨碍人们对真理与正义的诉求。这也正是笛卡尔十分相信的“即使我们的心灵不是事物或真理的尺度,但它毫无疑问是我们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尺度。”也更是“怀疑的力量”与“质疑的精神”。

对于“怀疑的力量”,策展人侯瀚如有着更为具体的解释与指向,他认为这个世界正在向人们强加那些关于幸福与和平的幻象——“在经济领域里,我们只能有一种选择:在自由资本主义的系统中生存。同时,在政治领域,我们被期待着只能去接受一种由全球帝国主义逻辑所主导的单一民主霸权。个人,集体和社会都在急速地沦为实现这种霸权的工具,然而讽刺的是,我们却被“告知”自己正获得比以往更多的‘自由’。”而以上情形尤为凸显便是那些曾经历了从共产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剧烈变革的地区,以及那些仍处在殖民遗留与地缘政治冲突之中的地区。也因此策展人选取的艺术家基本都来自中国、东欧、南亚与非洲。不难想象,处于此种情景的人们必然会设法摆脱这种“由后殖民、新自由主义系统所导致的双重束缚的困境”。

那么,艺术为何是怀疑现实的产物?或者说,艺术如何体现怀疑的力量?如果我们认同艺术家是通过图像、文本等媒介“再现”去观察与思考现实。那么必定逃离不了笛卡尔对怀疑的哲学论证结果——心灵是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尺度。即这个兼具创造性与批判性的呈现过程,不可避免的涉及我们对现实世界所进行的怀疑、质问和调查研究。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只提出问题”的本质体现。

无可否认,侯瀚如为呈现怀疑的力量选取了最为恰当的媒介——影像。摄影术自发明至今,经历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变革。从在被认为是对世界的真实性最忠实的反映(同时因材料和技术等局限,而被人们质疑摄影图像的可靠性),到图像的力度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能激起我们对现实的怀疑与真实的诉求。这个过程既复杂又矛盾——摄影术与人类存在的联系以及自身无法解决“再现”问题——“这当中是无尽的怀疑”。就像艺术家的创作一样,在面对、触及、反映现实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与悖论,而非是确切的结论与正义。艺术家的思考与表达的重点所在正是体现于这样的一种怀疑和思辨之中。

在展览当天,侯瀚如十分风趣的说:“我十分怀疑大家来这个遥远的美术馆的动机是什么?所以我带来了‘怀疑的力量’,也想告诉大家来我与你们的怀疑都没有错。”

侯瀚如对此次展览的结构,从头到尾、从内到外都注入“怀疑”,已让观众知道在我们的意识中时刻发生一个怀疑的过程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唯一不能被怀疑的纯粹逻辑性过程中,才会真正的发挥怀疑的力量与体现进步的勇气。

相关文章

  • 刘大为:无愧于时代精神[图文]
    刘大为:无愧于时代精神[图文]

    2011欧洲伦敦桥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鼓励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积极探索;我始终认为,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艺术发展史,其中始终贯穿着可贵的进取精神。当代写意花鸟画家谢天赐,其作品中的写意精神是十分突出的,他用笔大气、率意,用墨淋漓、酣畅,在书写中体现一种源于生命的元气、笔势的美感和墨色的韵致,在画面中营造了近乎抽象感觉的意象之美。在看似随意的挥洒中,一切都是成竹在胸的,一切都是空间结构的体...

    114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又遣心志上笔端——品李铁映绘画作品集《心游迹》
    又遣心志上笔端——品李铁映绘画作品集《心游迹》

    最近,得李铁映同志绘画作品集《心游迹》(文物出版社2011年出版),眼睛为之一亮。徜徉在铁映同志艺术作品的海洋里,欣喜、感慨、沉思、悟顿、励志等多种情感涌流心头。早知道铁映同志哲学思想的火花随时在头脑里闪烁,与人交谈时,常爆哲理名言。也早知道铁映同志酷爱书画,特别是从一线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常常是静心凝气而又热情奔放于尺牍案头。但没料到他在书画艺术上有如此可喜可贺的成就。在铁映同志的艺术作品中,既...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2年诺贝尔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图为莫言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握手致意近日,莫言赴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公开场合共展示四套服饰搭配,其中,既有个人符号浓厚的印满篆体“莫言”的衬衣,也有中国传统服饰中山装,还有符合西方礼仪的燕尾服,秉承其一贯低调稳重个性,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传统完美融合,获得外界一致好评。五...

    9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关于宋庄青年艺术家砍手自杀的“争论”[图文]
    关于宋庄青年艺术家砍手自杀的“争论”[图文]

    王笠泽和李律师关于宋庄青年艺术家砍手自杀的“争论”2014年元月12日上午,我看到了《宋庄青年艺术家生存困难自己砍手》这篇新闻报道,心里很难受,立即转发在自己的维信里,并写了下边的一句话:为宋庄的青年艺术家流泪!呼吁通州区、宋庄镇政府设立“艺术救济基金“,不能让创业的艺术家去死啊!我的一位律师朋友很快发来一封回信,发表了他的一些看法。我和他因此...

    94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图文]
    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图文]

    纳玉坊里的“雕刻时间”杨静摄记者杨静穿过老街上一家烤鸭店的栅栏门,走过一个窄窄的通道,再上几个台阶,记者跟随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来到了他每天工作的地方——纳玉坊。这个杂乱、破旧、并蒙着白色粉末的小作坊间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玉器作品,但王师傅麻利得更换了工作服,并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他明天就要去美国做冰雕了,今天还想赶点儿活儿。机器的...

    6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博会:一场艺术品的奥运会[图文]
    艺博会:一场艺术品的奥运会[图文]

    昨天,在通州上上国际美术馆,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赶来参观艺博会。党维婷摄本报记者陈涛以“打造国际级艺术品产业交易交流平台”为目标的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昨晚在通州区宋庄开幕。今起至10月2日,来自国内外900余位艺术家的近5000件作品,将为国内外艺术爱好者奉上一场艺术盛宴。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国内艺术家的最新力作,还得以一窥来自五大洲的300余件驻华使馆藏品。在...

    85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艺术家张晓刚家住北京的张晓刚(微博)现年54岁,他那面无表情的人物肖像画拍卖价已经超过了1000万美元。最近两次心脏病发作之后,医生要求他休息──这是他30年画家生涯中的第一次。很少有画家能比张晓刚更好地代表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他创作了给人深刻印象的身着中山装、头戴旧军帽的全家福画像而一举成名。然而,他意欲紧跟中国美术界发展的愿望也让他付出了代价。张晓刚现在还是生活在北京郊外一个传统村庄里一...

    4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图文]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图文]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被誉为“中华楷书第一人”的著名书法家张瑞龄,年近古稀仍笔耕不辍。他6岁习书法、20岁起专攻楷书,几十年如一日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历经岁月沧桑却矢志不渝。他习汉临魏,追唐研宋,汲古而不泥古,博众家之长,舍传统之短,终成一派。他那被称为“折钗股”的书法艺术线条,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他的“张氏”楷书,大...

    27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作品人们在谈到齐白石作品时往往认为他的一些作品表现了一种童趣。什么叫童趣呢?顾名思义,就是少年儿童的兴趣。对待客观世界,成年人与少年儿童不同,在成年人看似无聊或以功力主义眼光面对的事物,少年儿童往往单纯的从趣味出发,觉得非常有意思、好玩儿。当我们褒义的说成年人有童趣时,一般就是夸赞他年纪虽然超于儿童但心地依然似儿童般单纯。这里对齐白石作品的形容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承认了这种观点,那么...

    104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雕像特约采写:彭昶说起雕塑,人们的头脑中会涌现出如掷铁饼者、大卫、断臂维纳斯、自由女神、秦始皇兵马俑、铜奔马、艰苦岁月、五羊石像……如此众多形象,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有点类似于宗教图腾,深深根植在世界民众的脑海中。雕塑是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造型艺术,它可以穿越时空,存在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典雕塑的影响力是所有艺术品中最为强大且深远的。近日,有幸与广...

    110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精美的辽三彩花卉盘子中国古陶器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中外收藏家,尤其是近年来,收藏品市场活跃,古陶器频频亮相于拍卖殿堂,不断爆出5位数以上的高价,并成为与古瓷相并列的极受世人青睐的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仿制的三彩工艺品也成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热门礼品。而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真正的辽三彩古陶瓷器。契丹民族于公元91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

    82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蔡青:经历央美[图文]
    蔡青:经历央美[图文]

    图片资料海外漂泊太多年了,先在德国12年再又住纽约7年,2007年到了新加坡,在南洋理工大学多媒体艺术学院当了4年的教授(用英语教学),这期间积累了许多当代艺术资讯和教学经验,这样当我在新加坡教学合同到期时,我没有延长教学合同,而是决定换种活法,返回中国工作。我的愿望是在中国推广行为艺术和行为艺术创作,我在国内积极参加行为艺术活动和组织策划行为艺术节,同时每学期在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兼职,客...

    188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汪观清:每个线条都有感情[图文]
    汪观清:每个线条都有感情[图文]

    汪观清从事连环画创作30余年,如今年逾八旬的汪观清先生谈起连环画创作时,认为:“我们这代人是以画画作为职业生存,是爱好画画的,有了激情,画出来的线条才不至于歪歪扭扭,才有感情啊。我们画不动了,也要寻找一个题材表达出个意思,画出来看看究竟怎样。”汪观清《十二把椅子》随着老一辈画过连环画的画家们渐渐步入暮年,连环画的创作于那一辈人来说,已然高峰不再,从画连环画者的收入、地...

    11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西方解读[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西方解读[图文]

    《最后的晚餐》去年十月,曾梵志油画作品《最后的晚餐》(见上图)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以1.6亿港元成交,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世界最贵新纪录,这给了2008年后由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跌落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注射了一针莫名的兴奋剂。当代艺术的门道和玄妙让很多圈外人无法参透。是谁决定了好和坏?又是谁操纵着巨额资金的走向?芬兰导演米迦•马迪拉(MikaMattila)一直觉得这是个令他琢磨且颇为...

    9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大公报:文学的真正繁荣需更宽松的体制[图文]
    大公报:文学的真正繁荣需更宽松的体制[图文]

    莫言(资料图)中国的当代文学成就,不可能靠一次的诺贝尔奖就能获得体现,也不可能奢望获奖能令整个文坛状态发生质的飞越。归根结底,文学只是一种载体,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与生存状态,要真正繁荣中国文化与文学,需要开放的思想与宽松的体制,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莫言最终以大热姿态,问鼎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根结中国人半世纪的诺贝尔奖情节,似乎找到一个宣泄的机会。不可否认,以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界...

    173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