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椰子 点击 :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 | 美术文摘

7月初,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刚刚结束第四轮“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作品征集”活动。上周,杨之光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儿童美术教育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大师或神童”,而是要用创意思维做主导。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

为“失散的孩子”做DNA

去年5月,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发布赝品信息,其中涉及17家拍卖行和42幅赝品。正是因为该事件,让杨之光产生了鉴定认证的想法。去年至今,杨之光已经进行了四轮作品认证,每轮3天,因为已年届83岁,认证时间间隔为一至两个月不等,一次30幅作品左右。

与以前的艺术家认证不同,杨之光存世作品的认证工作也引入了很多高科技。认证工作分为三步,先在网络征集作品图片,藏家带初选合格的作品与杨之光做面对面的认证,鉴证为真品之后有国家版权局的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信息数据采集。

一般来说,杨之光认证一幅作品只需要几秒钟至一分钟,但有时候认证的过程也会很长。一般是杨之光遇到很容易勾起彼时回忆时,他会很兴奋地告诉藏家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画的过程;遇到画得比较少的题材,比如花鸟,他自己都忍不住夸起自己画得好。

“我画过的画都会有印象,征集认证工作有点像找失散了很多年的孩子,找回来后看到亲生孩子很兴奋。现在找回来后还可以做DNA报告,以后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了。”杨之光说。

初选作品半数是赝品

四轮认证工作中,参与初选的作品有近千件,让杨之光惋惜的是,初选发过来的照片差不多有一半都是赝品。

在初选的作品中,很多题材是杨之光没有画过的,比如红色题材,但更为可笑的是,送来的照片中竟然出现落款为1966年至1970年的作品,而那个时期杨之光处在被停笔的阶段。对此,杨之光觉得有点啼笑皆非。

在遇到赝品时,杨之光会很认真地告诉藏家这幅画哪里不对,指出真假画的差异在哪里;对于有些仿得较像的作品,杨之光也会开玩笑地称作者有“研究生”的水平。对此,杨之光也告诫藏家,收藏作品时不要抱着捡漏的心态,要多做研究,这样才能让赝品无路生存,自己也免受损失。

认证标准是作者非作品

八旬之后杨之光掀起了一场打假风暴,在杨之光看来,这种付出是值得的,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曾经有人质疑艺术家在认证作品的时候是否会将画得不好的作品直接鉴定为赝品,杨之光表示,只要是自己画过的,都是正品,认证是以作者是谁来定夺,而不是作品水平,而认证工作对于艺术家来说,就是考验良心的工程。“敢做这事真不是一般的人,不容易做,是很大的考验。”杨之光说。

创新精神是岭南派核心

杨之光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的入室弟子,因为杨之光所画的没骨人物需要在案上悬笔作画,在腰部出现问题后,他已经无法长时间伏案创作,所以从2009年开始已经停笔作画,现在有空的时候会写一些书法,但是并不会很长时间。虽然已经停笔多年,但杨之光并没有停止艺术活动,“杨之光:从人物肖像到没骨人体”艺术展刚刚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杨之光艺术馆举行。

作为人物画改革的先行者,杨之光认为,人物画是需要改革的,但学生跟着他走就没出息。杨之光觉得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眼光和个性,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家说好就一定好。杨之光最爱写“海纳百川”,因此他对“岭南画派”的解读也和别人不一样,很多人说是“画风”,但是他觉得应该是“精神”,创新精神是岭南画派的核心,中国笔墨加上西画技巧,融合在一起形成岭南画派,提倡的是中西融通。

画画时不能先想名和利

对于现在艺术的浮躁和商业炒作,杨之光是非常看不惯的,他认为自称大师不是做艺术的态度。“这类人在画画的时候已经就先想到名利了。”杨之光说。

杨之光认为,画画时不能先想作品是否能进入市场,是否有人买,艺术家本身要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追求,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能被市场所局限。

儿童美术不是为培养大师

儿童美术教育也是杨之光晚年非常关注的领域,为此,他特意让大女儿杨红从美国回来帮助他主持美术中心的事务。杨之光认为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大师”,培养小神童这种手法他也是非常反感的。

“儿童美术教育要用创意思维做主导,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而是要锻炼自己的独特思维的表达。”这是杨之光做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思想。

80岁后仍不请保姆

现在采访杨之光是比较困难的,难在他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妻子鸥洋和女儿杨红就成了他的得力助手。杨红讲述,现在除增加了认证工作之外,杨之光的生活就和普通的老人并无二致。杨之光的生活一直是非常有规律的,现在年龄大了,做事情的方式和态度也慢了下来,脾气也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杨之光夫妇不请保姆,也很少出门旅游,而家中无论大小事情都由妻子包办了。

相关文章

  •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在冶印袁少洪摄12月20日,粤北山城韶关,阳光明媚。中午,记者依约来到韶关市区中心一条小巷,在一间并不起眼的店铺里,拜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徐绍奇。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兴城市的徐绍奇是满族人,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及翁山诗书画院书画师,尤以篆刻而闻名粤北大地。记者走进小店铺,看见左边摆设了玉器、名家书法等艺术品,右边是一些古旧家具,店里面一角是篆刻工作台。此时的徐绍...

    7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李海峰身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湖社画会副秘书长、白石轩首席艺术顾问、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及制片人;师从齐白石得意门生、国画巨匠娄师白,同时修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高研班吴悦石导师工作室。出版有《齐派工笔草虫图集》、《齐派传人李海峰百扇画集》、《齐白石作品真伪鉴别》、《齐白石密码》。我们在《玉兰蜜蜂》的对比案例中讲过,两幅作品构图很相似的...

    7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朱壶如诗说宝璜[图文]
    朱壶如诗说宝璜[图文]

    我时常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进入《朱壶丹心》网站,一边啜着用朱壶泡出的清茶,一边细细地品读壶友们贴在站上的赏壶文字,偷偷地分享他们因拥有朱壶而产生的快乐。我不否定其他制壶者的优秀,但燕瘦环肥,各人审美取向不同,朱壶于我最是独爱。所以我和别的朱壶拥趸者一样,用朱壶、品朱壶便成为了每日必做的功课。这是一个雨后的清晨,一阵电话铃声将我从睡中唤醒。呵呵,难得的凉睡让我差点忘记了对朋友,对一个忘年交的承诺...

    110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周文中:触动内心的重量[图文]
    周文中:触动内心的重量[图文]

    《呼吸黄昏》布面油画150×150cm2011年初识周文中是在2003年我策划的《我们在一起——“民工同志”当代艺术展》,迄今已经十年过去了。然而周文中其人、其创作对我来说依然既熟悉又陌生,相信很多长期关注他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周文中与当代艺术热闹的表象保持着审慎的距离;但更深处的原因在于,他的潜在能量总是令人捉摸...

    13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潜心研究金石书画的李清照[图文]
    潜心研究金石书画的李清照[图文]

    李清照画像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后世公认的“婉约之宗”,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父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虽出身名门,但身世飘零。她1岁丧母,46岁丧夫,生逢金兵南犯、北宋灭亡的乱世,晚年遭遇盗贼,财富散尽,且膝下无子,凄苦无依。我们读她的婉约词,总能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dq...

    173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1956年8月出生,祖籍南通。国画家、文化学者。现任无锡广播电视台台长,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卷)》、《严克勤水墨画选》等画集。著有《仙骨佛心——家具、...

    6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李守白的海派剪纸作品上海的海派剪纸发展至今走过近半个世纪之路,诞生了王子淦、林曦明两位剪纸代表性人物。曾师从这两位先生的李守白目前仍从事剪纸艺术,他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民间文化在大都市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原生态的剪纸直接带到大城市来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定要经过提炼。”陆斯嘉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支已有1500多年历史,剪纸不仅具有实...

    5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厅上的玻璃顶,行云流水的书法都能被阳光投影在地上,很有中国味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又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网友纷纷被其独特的创意吸引,关注起了这种始于汉代的发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前有康熙亲笔“朕知道了”胶带,后有“坠马髻颈枕”,原本被动等待参观和了解的历史文物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自从有了...

    93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图文]
    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图文]

    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用一块小小的石头,刻出一份永久保存的美好。曾安听正在试图将一门从传统石雕中演变而来的现代创新石刻艺术发扬光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块经过数十万次敲击而成的石刻艺术品,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收藏之一。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令人惊奇的石刻艺术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一家并不算大的门店外,摆放出的展品吸引着几乎每一个过往人们的视线。这些展品由一块块造型精致的石头为载体,刻...

    12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图喜报丰收叶问:收到这么多函电,有何感想?张答:读者对我创作和经历的兴趣这是预料之中。但是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好奇者的函电,可见《美术报》的宣传力度。凡是亲笔来信的,由我自己复函。叶问:有人要求登门拜访学画,你的意见如何?张答:我画速写,兴致一来,随时可画。我画国画,退休后习惯于晚间创作。此时夜深人静心怀开畅,酝酿构思幡然有悟,充满激情流露腕底,放笔大胆得意忘形,往往能取得意外的艺术效果。...

    18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这篇小文的起因,是我参加的一次关于艺术史写作的讨论会。年轻策展人卢迎华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把历史写作作为艺术创作去进行,并通过策展体现出来的观点。实际上,卢迎华在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上已经对这一观点做了一个尝试。这个名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世界》的展览试图对1990年代的艺术史作一番梳理和回顾,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和1990年代作品毫无关系的作品,而199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品...

    14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 是文明的载体[图文]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 是文明的载体[图文]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是文明的载体17日上午,台湾学者嵇若昕将在哈尔滨润福文化养老中心进行“台北故宫国宝密码”讲座,这是“润福大讲堂”的第三次讲座。嵇若昕是台大历史系文学学士、台大历史研究所中国艺术史组文学硕士、曾任著名画家张大千的私人秘书,并出任台北故宫登录保存处处长、安全管理处处长及器物处处长。长期从事故宫器物典藏、征集与研究工作,曾策划...

    193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永玉: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图文]
    黄永玉: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图文]

    黄永玉曾经自认为是左派,讽刺过张大千。多年之后,他对张大千的感觉是佩服:张大千像钢琴,完美、全面,而别人像小提琴、大提琴。(南方周末记者蒋彬/图)原标题:“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黄永玉九十说生说死黄永玉在万荷堂养了十来只狗,近十只猫,各自有名。一只叫“科学”的川东猎犬满院跑,另一只叫“民主”,因为好斗、爱咬同类,关进...

    11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一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一探[图文]

    齐白石作品如今的人们在谈到齐白石的成就时,都会从他那美丽的画作中感受到一种平和自然之美。无论那秋风中的喇叭花、鸡冠花、葫芦、石榴,还是炎夏中的枇杷果、芭蕉、荔枝……抑或那些人们饭菜中平常的菜蔬红萝卜、南瓜、大白菜、豆角……。当然,人们更喜欢他笔下的鱼虾、螃蟹、青蛙。齐白石画作中山水、人物相对少,但亦如花鸟画都能给人一种清新愉快美好的感觉,...

    69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方绮画虎:神中取韵[图文]
    方绮画虎:神中取韵[图文]

    赏读方绮笔下的虎,犹如走进一个充满磁力的场中,人的心神被控制、被拽住,而这种震惊,却又不同于生理上的胆怯、恐惧,它是磁力在场中的作用,是艺术张力的扩展。此时,那些线条,仿佛构成了一种生命的弹跳与伸缩的韧性,它们在力量的收放中,释放出一种幽游浮动的气息,让你逮不住、抓不着,但你能明显感觉到那种劲道和力度的存在……方绮笔下的虎,有着浑厚的气韵,这是写意上的功夫。当下有不少...

    90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