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吉洛:从毕加索的缪斯到独立艺术家[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帅帅 点击 : 740 次

吉洛:从毕加索的缪斯到独立艺术家 | 艺术理论

弗朗索瓦丝·吉洛

弗朗索瓦丝·吉洛是毕加索最广为人知的伴侣,她本人一生也都从事艺术工作。吉洛的作品是纽约MoMA的永久收藏品;2010年,她还被授予delaLégiond'honneur的荣誉称号,这是法国最高的艺术荣誉。绘画之外,吉洛也是个多产的作家,比起母语(法语),她更偏爱英语写作,其新书将于明年面市。

吉洛:从毕加索的缪斯到独立艺术家 | 艺术理论

弗朗索瓦丝·吉洛作品《陶器》(1951)

弗朗索瓦丝·吉洛在德国开姆尼茨博物馆的回顾展距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当时她90岁。如今,她风韵犹存,娇小而挺拔的身材使她以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的状态站在位于纽约的公寓门口,笑着与我打招呼。

“我是1961年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被这栋双层朝北的工作室吸引,我对自己说将来要住在这里。”吉洛说的是那栋1903年专门为艺术家建造的建筑,那儿也曾经是马塞尔·杜尚和乔治·巴兰钦的家,而现在她已在此生活20年。

吉洛:从毕加索的缪斯到独立艺术家 | 艺术理论

弗朗索瓦丝·吉洛作品《小屋和花园工具》(1952)

当然,吉洛也是一个有勇气在与毕加索保持长达10年的关系之后主动离开他的女人。他们相识于1943年沦陷的巴黎,那年她21岁,他62岁。她成为了他的情人、艺术家的缪斯(从1946年的“LaFemme-Fleur”开始,毕加索就画过她好多次)、两个孩子(Claude和Paloma)的母亲。直到1964年出版了《LifeWithPicasso》这本书之前,吉洛一直与毕加索生活在一起,在此书即将面市时,毕加索还试图阻止出版,并且拒见他的妻儿。

吉洛是毕加索最广为人知的伴侣,这一点无可置疑,此外,她本人一生也都从事着艺术工作。在我们进门后坐的这间屋子中,放置着一张矮桌,矮桌上有大量的书籍,其中有一张她年轻时在Harcourt工作室的黑白照片,墙上挂着她自己的两幅画作:一幅是少女时代的朋友Geneviève的肖像,看上去宁静平和;另一幅挂在匈牙利犹太画家的画作旁边,是她的朋友EndreRozsda的肖像。每张画看上去好像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就是这些故事与毕加索无关。

吉洛:从毕加索的缪斯到独立艺术家 | 艺术理论

弗朗索瓦丝·吉洛作品《画家》(1952)

有一个故事就讲述了他们处于风雨飘摇时的关系。吉洛与毕加索生活在法国南部的胡安湾,她计划去勒卡内参观彼埃尔·博纳尔工作室。但听到这个计划,毕加索并没有表示支持,“这件事引发了我们之间的一次严重争吵,”吉洛边笑边告诉我说,“巴布罗说他讨厌博纳尔——恨他!——不想要我去。我回答说我要去,因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不需要他的许可,这是理所当然的:争吵升级了,最终,我还是没有去。”

“因此,当他意识到他的荒谬时,就说会带我去拜访朋友马蒂斯的工作室——因为我喜欢马蒂斯比喜欢博纳尔还多——然后我们就去了旺斯的别墅Rêve,短短的一段车程。我知道这是一种折中的安抚,我接受了,很好的安抚。”

马蒂斯是吉洛所接触过的与毕加索同时代的人之一,他们很快热络起来。“我认为这真的很有趣,批评家喜欢让他们看起来像是敌对立场的,但他们却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吉洛说。她1990年写了本书叫做《马蒂斯和毕加索:艺术中的友谊》。

“他们在艺术中是竞争对手,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更是朋友。而且马蒂斯比巴布罗大12岁,总用一种类似父亲的态度对待他,我总是被这种对话状态逗乐——就像毕加索曾是坏男孩,而马蒂斯是很好的父亲那样。”

1953年她被迫继续工作,违背毕加索所愿,离开他时,“我知道巴黎不再是(艺术的)中心,呆在伦敦还是纽约,我犹豫不决。我的工作是与伦敦的两个画廊合作,我想抓住这个机会,因为在法国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太难了——离开毕加索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罪过和我不再受欢迎。在20世纪60年代我在切尔西的悉德尼克洛塞有工作室,我自荐成为泰特(Tate)的总策展,但我觉得我在美国拥有的收藏家人脉要多过其他任何地方,所以我要在这里重新建立我的工作基础。”

吉洛与艺术家LucSimon有过一段婚姻,育有一女名叫Aurelia,1970年她又与JonasSalk教授(研究小儿麻痹症疫苗的科学家)结婚,这段婚姻将她的生命分割成了加利福尼亚和巴黎两部分。她一刻不停地创作着。

“我从小就坚信我是个艺术家,即使我父亲一直想让我成为律师。你必须生来就是一个画家,然后要不停地努力创作,你才能做到。你不能是理智的。在我还年轻的时候,总有一个艺术评论家站在我的肩膀上,在我耳边跟我唠叨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所以我必须用音乐来分散注意力,因为这个批评家一点忙都帮不上。”

吉洛的努力终有回报。她的作品成为了纽约MoMA和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品;2010年,她被授予delaLégiond'honneur的荣誉称号,这是法国最高的艺术荣誉。现在,她已经彻头彻尾的是个艺术家,而不再是当年那个艺术家的“缪斯”了。她刚刚在纽约Elkon画廊举办了个展。2012年她与毕加索传记的作者JohnRchardson合作,一同为纽约高古轩的毕加索展览策展,该展览是她的作品第一次参与毕加索的展览。

工作室里,画架上放着一张她最近创作的作品。一些画布堆放在地板上,另一些则贴在墙上。吉洛每天都创作,看起来像一直生活在当下的人,而不是过去。“只要我还能呼吸,我就要作画,”她这样说,“我并不需要等灵感来了再去画画。我常常不知道我要画什么,但我总是知道怎么画下去。这种感觉会在我创作时闪现,有时候很快,有时候很慢。”

她是个多产的作家,比起使用母语(法语)更偏爱用英语写作,明年她的新书又将面市。“当我作画时,我一直会带着好心情。但如果我写作——我会说这和作画的状态类似——我一直都处于糟糕的情绪中。”她大笑。(徐燕倩翻译)

“画,画,一刻不停地画”

弗朗索瓦丝·吉洛

自我有记忆以来,就一直专注于用铅笔、笔刷研究人体。在学校,我给老师画漫画,描绘其他女孩子的想法——这些东西最后都被没收或是毁掉了。中学毕业后,我花了大约两三年学法学,然后把自己全身心交给了艺术,去一个个学校进修,每周有五天时间早晨都在画裸体,练成了速写与长时间作画的技能。

这段练习的时间从1941到1946年,先是在朱利安学院,后在ParisSchoolofFineArts学习。画,画,一刻不停地画。我开始使用我的记忆以及试着描绘一个拧巴的姿势或一个放松、优雅的姿态。无论在哪里,在地铁,在火车站的咖啡馆里,在街上,或在乡村中——我都尝试着选择一个更有意义的姿势来练习,努力画出一种体态的动势。

在我的工作室里,笔刷作画对我来说是一种创作,一种与观察、速写不同的创作:不再是精准地分析结构而是一种合成与碰撞。然后我就开始考虑画一些特别的人,比如特殊的年龄段或者有特点的人。我一开始研究我的祖母,之后又描摹孩子们从出生到童年时期。这段时光大概就是我1947年到1953年做的事情。

1954年回到巴黎后,我决定重新去解构人体。我的模特Germaine是一个拥有较好身材比例的年轻芭蕾舞者。我开始用中性色调的蜡笔和油彩颜料研究介质之间的组成关系,这是这个时期我最主要的转型。1955、1956年我则是更多地去直接描绘自然界。

1956年我前往突尼斯旅行,被街巷景致打动,这些景致中大多包括柏柏尔女人和孩子和土耳其浴室。1957年、1958年间,我的灵感来自我的小女儿Aurellia和一个叫Chantal的朋友的剪影。1959年后的至少十年内,我一直研究抽象构图,集中全力用色彩表现我的感官,以及探索神话的象征意义。

上世纪70年代,我对人体的关系都基本在我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了,其中有许多主题都与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有关。“1976年我的一系列作品受邀来新奥尔良的GallierHall为美国200周年庆祝活动作展览。我选择描绘一个与法国巴士底日(法国国庆日)相同的庆祝活动,其中有一幅画名字叫《排练》。”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还对抽象很感兴趣,同时我也开始思考风景和静物画,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在我的脑海中,人体也不会走远,它会来回出现在我的画纸上舞蹈,形式上变得更加私密。

日本禅书上讲,一个画家要画一万个物体、人类、动物、风景,他的画中才能够显现出精道。我同意这个观点,与自然界的对话是画家必行之一,当然,任何形式与节奏的组合都不能代替这样复杂迷宫般的技巧,这种美好的结界一旦解开,就能够满足我们表达爱与美的愿望。

(徐燕倩翻译)

相关文章

  • 梁江:三秋标异色 天涯仰梅魂[图文]
    梁江:三秋标异色 天涯仰梅魂[图文]

    于希宁铁骨立风雪210×425cm1979年于希宁老人远行了。那是2007年的岁末,收读到这段让人心痛的短信,恰是隆冬的第一次寒流到达北京。朔风扶裹着漫天尘霾席卷街头,行道树的枝干都在冷风中呜咽和颤抖。在我恍惚的眼中,却成了一派老干清癯、奇柯横出的景致……“千载峥嵘香雪海,梅骨风标耐颂吟”,那是于希宁老人画了几十年的梅花。于希宁双...

    7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1995年,吉洛特在她的纽约工作室内在毕加索的妻子和情人们痴缠、发疯、自杀的故事堆里,吉洛特幸存了下来。在离开毕加索的60年里,吉洛特不怕回忆,但不愿过多回忆,也不只有回忆,而是活出自己,活在当下。吉洛特活在当下,从来都活在当下一个人,如果有幸(或者不幸)活上90岁,会在干吗?回忆,枯坐,枯萎?不,不,不,至少弗朗索瓦斯·吉洛特(FrancoiseGilot)不是这样,已过91岁...

    18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12年致敬摄影艺术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带来了什么[图文]
    12年致敬摄影艺术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带来了什么[图文]

    201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海报中广网平遥9月23日消息(记者徐江帆李楠)第12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9月19日至25日在平遥古城开展,2012年第十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围绕“回归·超越”的主题,分学术展、汇报展、邀请展、机构展、院校展、影像短片展、致敬展七大部分,精彩呈现332个展览,其中国内展览304个,国外展览28个;参展摄影师1700余人,国外摄影师...

    7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如果说东北的厚土养育了她,那么“老佛山”的灵性是她走进“黑白”艺术世界的奠基石。八年岁月几不平,阅尽黑白写丹青;不与世间争桃李,敢以水墨画苍生。阚玉敏国画作品我不知道一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但我知道,八年的时光对于岁月来说实在算不上漫长。阚玉敏,一位从围棋的“黑白”世界里走进另一个“黑白”世界水墨...

    79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熊晋:以狂草传承中华文化[图文]
    熊晋:以狂草传承中华文化[图文]

    香港《大公报》9月20日为熊晋推出专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一个负有民族正义精神的传承者,他用自己的书法书写着感情、心境、和谐、生命与人生。他以艺术为生,却强调先做人再做事,进而才做艺术。他用笔流走纸间,用爱写意人生。这就是著名的山西中青年实力派书法家熊晋,在狂草中寻找自己,传承中华文化。描南绘北写意传统熊晋从小就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对艺术有特别的感悟与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了书法特长。...

    18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邵大箴:纪念齐白石先生的当代意义[图文]
    邵大箴:纪念齐白石先生的当代意义[图文]

    邵大箴先生在纪念齐白石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纪念齐白石,首先要回忆一下齐白石在20世纪所受到的遭遇,他的经历。齐白石先生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现代意义和当代意义的中国画家。“五四运动”时期,很多文化先驱都在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新兴的现代文化,齐白石先生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

    2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理解传统然后理解自己[图文]
    理解传统然后理解自己[图文]

    张友宪满中庭360×1160cm2013年靳卫红:我一直觉得你的作品有当代性,作为学生,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西方现代意识从你那儿来的。张友宪:我的老师董欣宾,他很早就觉得我骨子里有“洋”的东西。我对西方的艺术肯定是喜欢的,毕业后受时代影响,也画过很多追求变形的作品。直到1987年在上海看到海上画派的展览,吴昌硕、虚谷、任伯年等,我觉得还是应该重...

    152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无极:在创造性想象中调和东西方[图文]
    赵无极:在创造性想象中调和东西方[图文]

    赵无极在杭州教学。[英]迈克尔·苏立文赵无极于1921年生于北京,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儿子,在靠近上海的江苏南通一个自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长大,1948年到巴黎。博学的祖父的影响,加之他一位叔叔从欧洲带回来的美术明信片的收藏,都助成了他对美术的热爱。14岁时他通过了一个希腊雕像的素描考试,被杭州美专录取了,在吴大羽(杰出的油画家、艺术教育家——编者注)指...

    124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崔如琢:75岁要超毕加索[图文]
    崔如琢:75岁要超毕加索[图文]

    崔如琢(右图)《大写神州》艺术展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因为参观人数众多,展览将延期至7月底。7月2日,崔如琢在位于东五环的家中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采访。作为现在作品市场价格已经过亿的艺术家,他说,今年68岁的他要在75岁时超过毕加索的市场价格。>>绘画另辟蹊径寄情指墨山水《大写神州》展览在国博占据了三个展厅,分为早年作品、中西交融和指墨情怀三个部分。指墨是近年来崔如...

    10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自然主义是策展定出的概念[图文]
    自然主义是策展定出的概念[图文]

    亨利·方丹-拉图尔《维多利亚·迪堡肖像画》在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史论家朱国荣眼里,11月16日即将在中华艺术宫“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出的米勒作品《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在18、19世纪的法国,最主要的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自然主义,应该是一个应策展...

    12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十年磨一剑——陈鸣楼和他的《南宋皇城图》[图文]
    十年磨一剑——陈鸣楼和他的《南宋皇城图》[图文]

    陈鸣楼南宋皇城图日前得见陈鸣楼先生和他刚刚创作完成的《南宋皇城图》,这是一幅纵0.5m,横38.0m的长卷,进一步得知是画家耗时10年之作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北宋有张择端为汴梁(今开封)绘制了闻名海内外的《清明上河图》,为世人还原了一派热闹繁荣的北宋都城汴梁景象,也给后人留下了可供研究宋朝民居、民风、民俗的图像资料,文献价值不言而喻。而至于南宋,因偏安等历史原因总是与国力的衰落、颓败交织在...

    78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冯梦波:倾心传统不太晚[图文]
    冯梦波:倾心传统不太晚[图文]

    图片资料2012年9月15日,前波画廊的院里人流涌动,冯梦波忙碌地招呼着他的朋友,而各种热闹之外,展厅里的人们在静静观摩冯梦波此次个展——《不太晚》。对于一个在虚拟世界穿梭了20年的艺术家而言,冯梦波这次展览有着别样的意味。锯子做好了,还得用它做桌子关于《不太晚》这个题目的由来,冯梦波说“挺偶然,因为作品中‘晚’字有点多,正好当时我...

    6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乌克兰画家笔下的浓浓运河情[图文]
    乌克兰画家笔下的浓浓运河情[图文]

    小河安德烈·雅郎斯基潘明月杜峥艳无锡绿波美术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国家一级风景区——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占地3万多平方米,是一个传统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文化艺术机构。无锡绿波美术馆收藏“人民画家”雅勃隆斯卡娅等前苏联艺术大师作品700多幅,其中包括前苏联美协秘书长、现乌克兰中央美院院长、世界线条画大师安德烈·戚培...

    96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傅抱石晚年画风丧失中国艺术传统精神[图文]
    傅抱石晚年画风丧失中国艺术传统精神[图文]

    “读一篇古文,看一遍必不如抄一遍。画也一样,临摹一过,则其峰峦渲染,树石安排,乃至一点一画,都直接地予我们以新的启示,累积这时候的失败,即是他日的把握。”痴迷石涛,取名“抱石”就是因为深爱石涛的画作1904年,傅抱石出生于江西南昌一贫苦家庭。虽家境贫苦,但异常勤奋好学,后因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而被一个人赏识,这个人正是当时艺坛的大人物徐悲鸿。19...

    112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齐白石有无媚俗[图文]
    齐白石有无媚俗[图文]

    ■齐白石的虾图。(资料图)■朱绍正(加拿大著名华人艺术家)近日从老朋友处因获齐白石早年《白石草虫》袖珍册页而感,细观之下,不论草蜢、蜻蜓、飞蛾……无不大小与实物肖似,连足上的细毛、羽上的纹脉、身上的粉茸,无不纤毫毕露。难怪在北京展出时,画幅旁专门放置放大镜让观众仔细鉴赏:几可乱真,太似了!我的脑海中当即蹦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114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