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方丹-拉图尔《维多利亚·迪堡肖像画》
在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史论家朱国荣眼里,11月16日即将在中华艺术宫“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出的米勒作品《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在18、19世纪的法国,最主要的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自然主义,应该是一个应策展需要而定出的概念。”
“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在某一个层次来说是一致的,即以比较客观的态度描写客观的对象,真实地表现艺术家想表现的东西。”朱国荣对自然主义的概念界定进行了一些厘清,“从19世纪40年代起,艺术中以描绘现实生活为最高原则的现实主义运动出现了,现实主义艺术家嘲笑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浪漫主义的无病呻吟,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现实世界的真正代言人,他们在传统绘画题材方面进行了一番革命。现实主义艺术家将美术题材扩展到对当代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包括工人、农民)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等方面。这种新的时代精神,成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普遍的文学艺术思潮。现实主义始于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画农村题材的作品,风景风情,用纯真、客观的眼光,不带有批判的眼神。从这个角度来说是自然主义的。”
朱国荣认为,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段上也是写实的,与自然主义不同的是现实主义带有观点,这个观点基于对于底层的农民矿工等等的同情,带有政治色彩。而自然主义比较超脱,描绘自然的风景,自然主义有许多属于巴比松画派。如果不从表现技法的角度来说,印象派也是自然主义,从大概念来说,也是真实地描绘对象。但印象派追求光色,自然主义追求的是不加雕琢的风景,是个宽泛的定义。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自然主义是最容易接受的美术样式,这样的定位对于中华艺术宫而言也是更加倾向于给大众更容易接受的角度,“自然主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中华艺术宫筹建办常务副主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这个展览到中国展出之后,回到巴黎,也将举行同一主题的展览,“我们还讨论过这个展览之后举办法国学院派艺术的展览,重新审视法国学院派,这些在一百年前都是被批判的。今天我们从中国出发的焦点和观察历史的角度也促进欧洲人反思自己的历史,因为我们的现在是他们曾经发生的,从文化的角度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和检索。”
历史的轮回让如此的交流变得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我们看法国150年前的艺术——在150年前作为法国这样一个国家,在人类进步上是大大超越了我们当时的社会,他们基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带有宗教式,他们触动的是内心最感动的东西,人的追求,基于对人的本身的尊重和同情,以及慈爱。这是没有国界的,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从今天的角度反思那个时代的艺术。”
在这个展览的同时,中华艺术宫中正在举行的是“海上生明月”的陈列展,“海上生明月”展现的是中国一百年的美术发展。奥赛的西方美术一百年,与中国美术一百年在同一个空间中进行了一次对话。李磊希望,即使是普通观众,也不要仅仅以简单的猎奇眼光来观看展览,也不需要怀着一种对他国文化的简单的景仰,“除了欣赏艺术的丰厚的伟大情怀之外,也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对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