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冯梦波:倾心传统不太晚[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小白 点击 :

冯梦波:倾心传统不太晚 | 美术趣闻图片资料

2012年9月15日,前波画廊的院里人流涌动,冯梦波忙碌地招呼着他的朋友,而各种热闹之外,展厅里的人们在静静观摩冯梦波此次个展——《不太晚》。对于一个在虚拟世界穿梭了20年的艺术家而言,冯梦波这次展览有着别样的意味。

锯子做好了,还得用它做桌子

关于《不太晚》这个题目的由来,冯梦波说“挺偶然,因为作品中‘晚’字有点多,正好当时我朋友新裤子乐队发了一个新专辑,其中有首新歌叫《不太晚》,很喜欢,所以就取名《不太晚》了”。

站在这个六台投影机投射的巨大银幕前,跟着画面的运动方向走,仿佛有一个无形的艺术家在运笔,一点一划一撇一捺,细细品味,甚至能感受到他握笔的力道。媒介的现代性与“笔墨”的复古感交叉变幻,画面的舒缓与色彩的流动让人产生奇妙的感受。另一个大厅里与之相应的布面和纸上作品,像是另类的现代与古典相融,慢动作的程序留下的运动痕迹与静态的书法二元交织,但看不到冲突,书法所呈现的平和像是对电子狂躁的某种安抚。

这个展览是2010年伦敦V&A美术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不太晚》的延伸,布面和纸上作品为这个电子游戏的截图,艺术家截了成百上千张图片,从中挑出他认为有意思的那些,再书法、再创作。冯梦波说:“《不太晚》这件作品其实用来创作行动绘画和书法的软件,但从来没有一个成品,就像是我想要做一个桌子,得有一把锯子,锯子做完了,而且很漂亮,我不能就此挂墙上了,桌子还没影呢。”他认为有了后面的布面和纸上作品,整个作品才算完整了。

“我对书法有感情”

书法的作用在这次展览中非常显眼,程序制造的“虚”与艺术家落墨的“实”相对应,恍若水晕墨染过渡到如光影般幻化后、最终在艺术家提笔间的瞬间静默。冯梦波对程序的这种把控恰到好处,画面的字迹也耐看,毕竟曾经受过专业训练,虽说很长时间没写过了,但对于书法的感觉还是在。

展览上,冯梦波的朋友夸他的字好,艺术家说“人家这是鼓励我,但我还是挺开心。”但他在对待书法的态度上毫不含糊,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书法应是必修课。

在冯梦波的这里,对于书法的感情是真挚的。“书法我可以一直写下去,不管是用电子游戏、书写还是其他方式,这都不重要,关键是对书法的热爱程度,因为现在人一般不提热爱,提到艺术不能提感情,而我恰恰相反,一直是用感情来对待这些东西,我对书法就是有感情的”。

“20年的电脑经验,我有资格发言”

展览现场,有观众私下交流说,相对于静态的画面,他们觉得还是动态的《不太晚》有意思。针对这种反馈,冯梦波认为:“我觉得都好,观众的选择是自由的。如果观众看到作品后,能够激发他们某一方面的思考或质疑,就足够了。”

冯梦波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左右自己对艺术的探索,也不会因创作形式的转变可能附带的种种后果而给自己带来心理负担,他在动态转向静态的过程中,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根据20多年的电脑经验,如今我更加倾向于传统媒介,不管是书法、绘画、照片还是雕塑,现在它们对我的吸引力更大”。

冯梦波之前的电玩作品互动性特别强,观众能够通过参与来体验他作品。而艺术形式上的转变,是否会影响其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对此,冯梦波不以为然。他认为一幅静态的书法的内在力量,绝对不是任何多媒体所能替代的。每一种媒介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和存在的理由。“在这一点上,别人说这些话可能有点矫情,但是我有资格说,因为我经历过,而且经历得比别人早、也比别人深”。冯梦波回到传统媒介是有他切身感受的,当然他的经验不是方法论,“这只是我个人的选择,就象当年只有我一个人用互动和游戏做艺术。绝不是冯梦波说要告别新媒体,新媒体就有问题了,个人算什么。”

冯梦波对于艺术的热爱毫不掩饰,不论他运用哪一种创作样式,均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并且只对艺术负责。“别人怎么看,我也懒得管”。

拒绝做一个有脉络可循的艺术家

现场有朋友这样点评冯梦波的这次的展览:“他的作品中有一样东西没变,即通过程序来完成作品”。艺术家不太认同这种评价,他举例“前段时间在上海沪申画廊举办的《私人博物馆》,所有的作品都是单纯通过摄影来完成的”,没有程序更没有互动。

就冯梦波对艺术的态度,他绝不可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很多艺术家在追寻内在线索的时候,他恰恰相反,老是在颠覆。当然,他不赞同“颠覆”的说法,但没有找到更为合适的词来形容他的“出其不意”了。

一个艺术家的某种特殊的艺术样式被认可,评论和市场的惯性也随之而生。冯梦波在创作媒材上的“不靠谱”,其实对画廊来说“很糟糕”,因为如今艺术就是一门生意,但像他这种不顾市场的艺术家极少,这对画廊来说是个难题,冯梦波也很无奈,“《一比特》做完了,反应挺好的,你让我再做一遍,我怎么做?重复自己,多卖三张?这我肯定做不到。”

当下,很多艺术家均在强调个人风格的重要性与艺术脉络的完整性,对此冯梦波有自己的看法,“所谓个人风格或内在线索,不是艺术家自己想有就有的,那得你一辈子劳动,过世好多年以后别人总结出来的,自己说的不算。被评论家市场捧着栓着,固步自封,这叫哪门子艺术脉络啊。”

冯梦波的“不在乎”让笔者印象特别深。好像他不在乎市场,不在乎画廊,不在乎金钱,他也没艺术创作上的困惑与烦恼,“当然不是这样啦,我的困惑烦恼比你们多着呢!但是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我不着急,急也没用。”放下了这些旁人认为重要的东西后,冯梦波在艺术这条路上可谓“恣意而为”,这也是让他感觉特别“幸福的事儿”。

有意思的是,玩电子游戏“起家”的冯梦波对传统艺术却“很在乎”。他认为对于传统的理解不仅需要长期的积累,悟性也很重要,“因为传统不是一个死东西,古代的艺术家也是活人。不是一个人写了一辈子大字到了就成书法家了。知识是可以学习和积累的,但艺术好像不是光靠积累就能领悟的。”

相关文章

  • 张堃:希望观众爱上博物馆[图文]
    张堃:希望观众爱上博物馆[图文]

    张堃(右)在指导组员练习仪态手势。前天8:40,虽然距离天津博物馆开馆还有20分钟,但门口等待进场的参观者已经排起了长龙。试开放两周以来,天博每天普遍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而首个周日竟高达9500人次。因此上周日,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迎接可能再次出现的游客高峰,记者也跟随天博的讲解员,感受他们在博物馆工作的一天。早间必修课口腔体操8:40,天博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点名后,穿...

    11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1964年罗斯科在画室1969年冬天,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要出租在纽约的公寓,他顺路去东69街马克。罗斯科的画室。两个人在巨大的房间里听了会莫扎特。咖啡桌子上有本翻开的书,关于莎士比亚的。马拉默德想看看罗斯科夏天的新作。罗斯科把十来张画摊在地上:“你要哪张都成,除了有一张不能给你。”两人认识已有九年。1961年,肯尼迪就职典礼,一些艺术家应邀去华盛顿玩。坐了两辆大巴,车...

    4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以形写神以意造化:谈鲍虎花鸟画之创作[图文]
    以形写神以意造化:谈鲍虎花鸟画之创作[图文]

    画家鲍虎作品我与鲍虎相识已久,初见之时便觉他性情恬淡十分儒雅,了解后方知这与他自幼受水墨浸染有很大关系。在当代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形态的特征正在不断模糊,传统的中国画自康有为起,不断发生进化,尤其许多现代学院派青年画家更是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对于国画发展应当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鲍虎就是其中成长迅速的一员。画家鲍虎作品鲍虎出生于文化名城天津,自幼学习绘画造就了他温淳儒雅的性格。对待他人谦和礼让,而...

    188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艺术与时尚不分家,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和见过不下百遍了!但是每一次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仍然令人惊喜,充满期待。仅2012年,这一年间我们就见识到了很多重量级的艺术家与各大时尚大牌的精彩合作,包括草间弥生,AnselmReyle,杉本博司,JonathanMeese等这些在艺术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染指时尚,使得跨界合作再也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而是一种全新的,深入的合作方式。对我们而言,在选择这些联名系列时...

    2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坛领袖”是如何诞生的[图文]
    “书坛领袖”是如何诞生的[图文]

    某机构出版的《中国书坛四大领袖》封面“中国画×大家”、“当代×位山水大师”、“书坛×大领袖”……不知何时起,以大师、领袖命名的书籍、画册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时不时就会“冒”出一本。记者偶与几位艺术学院的教授聊天得知,大师泛滥的情况近些年早...

    33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从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从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宋文治是新金陵画派重要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大收藏家。宋文治先生曾经收藏了百件陆俨少先生的精品。这些作品不仅精彩,而且其中多件甚至未收入2008年出版的《陆俨少全集》。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展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或许就是陆俨少与宋文治的关系以及宋文治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陆俨少的精品。陆俨少《双清图·梅竹》北京画院美术馆自2007年以来推出的“20世纪中国...

    152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品香:从容不迫方见雅[图文]
    品香:从容不迫方见雅[图文]

    沐莲堂主人郭雪如果拿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古人的生活做一番对比,一定会发现很多差异,除了物质条件和经济、科技发达程度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是天差地别。例如,我们的业余时间多数用来上网或摆弄手机,而古代很多文人雅士,除了吟诗作对,还有更具生活情趣的四般雅事:点茶、插花、挂画和品香。旧时雅事今安在?品香对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外观气质都是一种锻炼和提升。中华民族自用香以来,经过长久的发展,形成了悠久而丰富的...

    174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熊顿:笑对生活[图文]
    熊顿:笑对生活[图文]

    生病了“2011年8月21日清晨,我病了。刚起床走到房门口就轰然倒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完全不省人事,并且……全裸。”《滚蛋吧,肿瘤君!》开篇,熊顿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淡定而诙谐地描画了生病、就医的过程。事实上,病情来势汹汹,远不像她描述得这么轻松。(左起)艾米、VIVI、熊顿、老正快乐的相聚(摄于2011年12月)熊顿曾经的主治医生、北京军区...

    95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气功大师"引热议 探究:"圈子文化"致伪大师横行?[图文]
    "气功大师"引热议 探究:"圈子文化"致伪大师横行?[图文]

    “王林的把戏,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师热,和民国时江湖中的人物相比,只能算是个菜鸟”——对于“王林热”,有人如是评价。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个“菜鸟”红得发紫,虽然这种“红”开始给他带来包括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等在内的一系列可能是“负面”的效果。纵观近几十年的中...

    17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图文]
    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图文]

    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碾盘为桌,石墩为凳,安静的农家小院里两个着蓝布衣衫的农民喝着小酒,神情里透着丰收的喜悦与农忙后的安闲。画面整体造型与细节处理,皆表现出浓郁的乡村气息。这是河北灞县泥人传承人薛继刚的作品。只是普普通通一坯黄土,加水搅拌,揉搓塑形,涂绘颜料,不多时便有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感。娴熟技艺塑造生动泥人形象生于泥人世家,从小便在各色各样的泥人堆里长大...

    81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图文]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图文]

    “溥儒”名章“旧王孙”绘画既为艺术,其用印亦非同于一般公文、公函的钤盖。绘画用印当“缩龙成寸”,具有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特质,而且方寸之中蕴涵博大,从形式到内容都应精审考究。印章按印文的内容分,大致有姓名印、字印、别号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吉语印、闲文印及肖形印等。按印章的整体形态分,大致有子母套印、带钩印、二面印、五...

    32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沃克-埃文斯作品纵观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百年巨变。在这场巨变中,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社会最为丰富的视觉表征。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各种问题和事件不断发生。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录手段被更加的工具化。一大批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摄影家用一种记录性影像方式,重新建构与社会的关系。他们用一种中国的影像社会学人文立场与话语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具有社会、历史文献意义的视觉图...

    11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张德林近影张君德林,皖之来安县人也,来安者,滁州之重镇,文化积淀深厚,为风光秀美、人才辈出之地。德林早年于金陵师事书学名家黄惇先生,慧根早具,壮岁北上京华,广求名师。先入张荣庆先生门下,后又从沈鹏老及予学书,不数年,书艺大进,入选各类重要展览,并留任吾个人书法工作室之助教。德林学书,路径广博,取法正大。由赵字立基,上追二王,并兼采黄山谷之纵肆,参汉隶碑版之厚重宽博。其学习之脉络,不求一点一划...

    6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6月4日的《北京商报》发表了题为《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的评论文章,详细介绍和点评了女画家阚玉敏的书画艺术。文章的作者为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玄阿。阚玉敏,辽宁葫芦岛人。字闲云,号老佛山人等。玉敏眉清目秀,雅致多姿,颖悟尝有过人之处。居京华,纹枰论道,礼佛悟禅,渐入书画佳境。近年来,专研翰墨,推古出新,佳作频出,观者为之惊,识者为之叹,堪称名动京华之女书画家。辽宁葫芦岛乃阚玉敏生地,此地...

    19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泰迪熊[图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泰迪熊[图文]

    何塞作品走进邑画廊观赏西班牙艺术家何塞•门萨纳雷斯作品的那一刻,作品流露的那种纯真瞬间填补了观者情感的空缺,它成为逃避繁琐现实很好的艺术通道。何塞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画面构图表现出强烈的情景化和叙事性,而非简单的卡通符号;作品中洋溢着一种莫名的可以进入内心深处的元素,他平静的述说故事,一切都能用画笔娓娓道来;他每个系列作品的人物主体形象也似乎是被刻意设置,只为显现出彼时彼刻的情绪...

    52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