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右图)《大写神州》艺术展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因为参观人数众多,展览将延期至7月底。7月2日,崔如琢在位于东五环的家中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采访。作为现在作品市场价格已经过亿的艺术家,他说,今年68岁的他要在75岁时超过毕加索的市场价格。
>>绘画
另辟蹊径寄情指墨山水
《大写神州》展览在国博占据了三个展厅,分为早年作品、中西交融和指墨情怀三个部分。指墨是近年来崔如琢最吸引公众眼球的艺术表现形式,早在50年前,他就开始尝试指墨了。
“我十几岁就开始画指墨,因为喜欢潘天寿,潘天寿画指墨。那时我觉得指墨非常难,主要难在不理解,我为此专门向老师李苦禅请教过。”崔如琢真正开始探索指墨艺术是在近10年。他发现潘天寿的指墨重点在花鸟,没有山水,于是他将自己指墨绘画的创作重点放在山水上面,同时画花鸟、写书法。
指墨早在宋代就有,但作为表现形式并有作品传下来是在清代。那时仅是将指墨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还没有成为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崔如琢来说,画指墨更多的是希望借此振兴民族文化。“这些年我们提倡画素描、速写,用西方的绘画方式,反而丢弃了中国自有的文化。”崔如琢认为,我们现在对民族文化重视不够。文化的传承是个大问题,作品可以流传,但技术未必可以传下去。
在本次展览中,崔如琢的指墨作品有山水、有花鸟、有书法,但人物仅见于点景人物。对此,崔如琢说,他对指墨所有表现形式都做了尝试,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都是自己的。之所以没有将人物作为主体,并不是说指墨不可以画人物,而是画大尺幅人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他说:“画大尺幅人物不像画花鸟、山水般随意,人物有变形、造型的问题。”
>>探索
“三不重复”才叫艺术
在挑战指墨之前,崔如琢绘荷花已是炉火纯青。本次展览早年作品展厅里60米长的《荷风盛世》尤其引人注目。荷花是崔如琢的艺术形象,他家中就养了很多荷花,这些荷花也是他日常观察的对象。在作品的市场和价值都已在高位运行的时候,崔如琢毅然决定用传统的指墨方式绘画,他说这是他挑战自己的表现。他说:“我给艺术下的定义是三不重复,不重复历史、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这才叫艺术。这也是我的实践基础。大家是在某个领域开宗立派,超越历史的,这就是我的努力方向。我要在某个领域做到前无古人,一百年之内无人可以争雄。”
崔如琢认为,艺术不能自封,艺术家到最后难的是超越自己的美学思想、绘画语言、绘画风格和艺术境界。他说:“画家把思维思路只放在画室里,那肯定画不好。中国画家不是只拿毛笔画画,还要修身治国齐天下,太注重笔墨反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养和修炼。没有全方位的修炼,想把中国画画好是不可能的。”
为将艺术传承下去,崔如琢正在写《谈艺录》,一年多已写了五六万字。他直言:“我一生不想有太多文字,但必须像石涛一样出《石涛画语录》,将艺术传承下去。”
>>市场
要在75岁时超过毕加索
崔如琢的作品市场价已经过亿,是存世画家中价格最高的一位。他的巨幅作品《盛世荷风》在去年佳士得秋拍上以1.28亿港元成交,刷新当代中国画家单幅作品过亿元的国际拍卖纪录。
对于自己作品在艺术市场的表现,崔如琢认为价格很合理,在世期间作品价格超过毕加索是他的目标。为此,他还给自己定下一个期限,今年68岁的他要在75岁时超过毕加索。崔如琢解释,他之所以与毕加索相比较,是因为毕加索是为数不多在世时见到自己作品卖高价的艺术家。
崔如琢认为,文化和物质是不脱节的,两者结合才有好作品出现。“我是讲物质的,过去的文人追求穷困潦倒,这是误区。贵是种文化,是种境界。”崔如琢认为,市场价格的高企不仅可以提高艺术家的生活品质,让艺术家有更多的精力创作,同时也利于中国文化的推广。他说:“如果一个作品过亿,肯定会有很多人关注,这些人就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想去了解为什么一幅画要卖这么贵。”
创作十问
1.通过什么方式丰富自己的创作中国画是心灵的再现,读书、行路都能丰富创作。
2.一般在哪里画画家里和外面都画。
3.是否出去采风我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回来画,有时候会拍点照片。我画我心中的山水人物。
4.画一幅画的时间不一定。丈二山水要画五六天,荷花半天一张,积墨荷花要画五六天。
5.是否有灵感迸发的时候画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早上起来散步后,就随心情画。
6.对作品的要求我希望画每一张都有激情。
7.画画时听什么音乐主要听中国的音乐,比如古筝、古琴。
8.什么情况下画画最有感觉喝过酒画的画,感觉不一样,很生动、感性。
9.指墨用哪个部分画画指墨必须把指甲养起来,大约两寸,画完后就要剪掉,画指墨后指甲会很痛,画完赶紧剪掉休息。画画时用手掌、手背、拳头和手指,有时候用指甲。
10.画指墨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吗需要,有时候将丝瓜瓤绑在手上画,合手的工具都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