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浅析康有为书学理论的六大成因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小猫 点击 :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学者。他的《广艺舟双楫》求新尚变,为晚清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可以说,《广艺舟双楫》给中国的书法艺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康有为提倡临习六朝碑刻,力斥帖学的披靡之风。当然,他的论述也不失有一些偏颇和激越之处,如他的“扬碑抑帖”、“尊魏卑唐”等态度和结论作为争论的焦点,引起了当世及后世学者的诸多争议。其中的偏颇论述引发了后人的很多批驳和思考。然而康有为作为一位博学的学者,必然知道学术研究所最为重要的就是论述的客观性。可是他的这本书学理论却恰恰表现出其学术研究的客观性的缺失。何哉?康有为形成这种书法理论以及带有偏颇性质的论述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探其原因不外乎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笔者此处试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晚清书法艺术柔媚无力、面貌单一

书法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诸体已备。书家在开创新字体方面已几无建树。于是更多的书家都纷纷下功夫于个人风格的树立。后世的书家都以“二王”的书作作为典范,将其书作中的高雅灵动的气息作为自身修养和追求的毕生目标。于是先贤的墨宝被翻刻描摹了几百年,至明清时,自然面目非矣。其间书家们又不断参入个人风格。由此观之,辨其源流尚难,更不必说再变出新的风格了。鉴于这种状况,阮元首先提出了“碑学”之说,要求以此来补救帖学的弊端。自此,中国书法的风气大变。阮元的学说适应了时势的需要。这个理论又得到了包世臣的肯定和进一步发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当然阮元的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他主观地把碑、帖对立起来,因此得到的结论也难免牵强。这是后世学者所共识的,这里不再赘述。时至康有为,阮元的《北碑南帖论》的学说被康有为否定。包世臣的理论也得到修正和补充。

另外,此时为符合科举考试的要求所形成的“馆阁体”书风也反映出此时清代书法的疲靡之风。这种书风千人一面,单调呆板,是对思想的禁锢,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道光以后,死守帖学者大多笔力柔媚,面貌单一,日渐衰微。“馆阁体”书法进一步走向僵化,帖学也逐渐衰落。阮元、包世臣的碑学思想是正处在帖学的衰微而碑学蓬勃兴起之时,思想先进,不恪守陈规陋习,推崇一种自由的放达之风,这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所契合。康有为便顺应了这个潮流,把碑学思想理论系统化,进而将碑学推向巅峰。但要指出的是,康有为并非完全地抛弃这种官方字体,在《广艺舟双楫》中,他专门开了一个章节《干禄》来进行论述学习“馆阁体”的方法。由此可见,康自身也是存在着矛盾的,既反对唐书的法度森严,又不得不对学习这种书体进行专门的论述,这反映了康有为追求自由却被现实情况所束缚的矛盾心理。

(二)金石学兴起推动碑派书法仿古奇趣受追捧

众所周知,清朝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的思想统治是严酷的。这三朝大兴文字狱,弄出了许多冤假错案。经世致用之学充满了危险,动辄便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为了明哲保身,许多学者都转为研究考据之学,使考据之风风靡一时。考据学的兴盛带动了文字学、金石学的发展,这大大地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创作,并为之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金石学的兴起和发展直接推动了碑派书法的逐渐繁盛,从而扭转了传统帖学书派的取法范围和审美取向。“仿古”的奇趣成为很多书家所追捧的对象。金石考据学的兴起和发展为碑派书家寻碑问石,进而推广碑派书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三)列强的入侵激发了民族的自强心理

这一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外受列强侵略,内值奸臣当道,国势衰弱的时代。仁人志士渴望着国家的兴盛、雄强的心理也影响了文人墨客以及书法界人士的审美情趣。柔靡的帖学书法在清初人们对董其昌的极力推崇下走向末路,这种媚态毕露的书法已经再无力表达书者心中面临亡国的悲怆。而此时正兴起的碑学书法恰恰以其雄强古朴的气质发展起来,并得到人们的青睐。这一点直接符合了康有为救国图强的志向,因此倍受康的推崇。

(四)政治苦闷的转嫁

康有为写《广艺舟双楫》时,适逢上书不达,颇遭攻击之时。“自黎纯斋后,无以诸生上书者,当时大恶洋务,更未有请变法之人,吾以至微贱,首倡此论,朝士大攻之”。其友黄绍箕与沈子培劝他“少发议论”,于是他才“翻然捐弃其故,洗心藏密,冥神却埽。摊碑摛书,弄翰飞素。”康有为这里所说的“翻然捐弃其故”并非真的心甘情愿的“捐弃”,而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暂时妥协。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还曾提到:“以知天下事无难易,专问立志何如,昔之极难者,后或可竟行焉。……故学者必在发大愿,既坚既诚,久之必有如其愿者。”由此可见康有为并非轻易放弃自己志向的人。

再如,《广艺舟双楫》开篇即提到“可著圣道,可发王制,……,则刻镂其精,冥縩其形为之也。”说的是“可著圣道,可发王制”的事就要不遗余力地去做,表达其忠君报国的思想并未因为现实的阻挠而动摇。接着他又说自己“旅京师,渊渊然忧,悁悁然思”。如此直抒胸臆地表达内心的苦闷。正是因为变法图强的事一直萦绕心头,才使得他“渊渊然忧,悁悁然思”。这样,他又怎能真的“翻然捐弃其故”呢?正因为他对心中的大志既放不下又无力表达,郁结于胸,终要发泄,才有了《广艺舟双楫》这通篇的“求变思想”和激越言辞。

文中即有例证:“盖天下世变既成,人心趋变,以变为主;则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而书亦其一端也。”前几句先谈“变”,而末一句指出“书变”也是这些“变”中的一种。显然前者的“变”范围更大一些。康氏在这里已经有意或无意暴露出他的政治倾向。因此,也可以说《广艺舟双楫》是康有为政治苦闷的产物。

(五)个人的价值取向

康有从小就志向远大,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提到自己十一岁的时候就已经“频阅邸报,览知朝事,知曾文正、骆文忠、左文襄之业,而慷慨有远志矣”。

康有为的志向在于救国图强,在于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政治家,而非一个杰出的书法家。可以说康有为丝毫不避讳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轻视和鄙薄。

“夫学者之于文艺,末事也;书之工拙,文艺之至微下者也。学者蓄德器,穷学问,其事至繁,安能以有用之岁月,耗之于无用之末艺乎?”

“赵壹《非草书》曰:‘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诚如是说,书本末艺,……”

由此可见,在康有为看来,还有比书法艺术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政治信仰。因此,他在《广艺舟双楫》中通篇谈“变”,也只是借谈论书法而抒发其政治情感而已。而现实状况的阻挠导致其内心的压抑,才使得他的论述颇为慷慨激越甚至是偏颇。

(六)个人的审美趣味

康有为之所以大力提倡碑学,推崇魏晋南北朝碑而贬斥唐碑,是因为魏碑的书风雄强茂朴、奇逸恣肆,有一种阳刚之美;而唐碑相比之下则显得纤弱拘谨,更显出一种阴柔之美,且法度森森,有束缚自由之意。唐代的书法规则恰恰是与康氏的博大志向和自己思想相抵触的,因此必然会受到康氏的贬黜。

综上所述,《广艺舟双楫》虽然存在着争议,却仍是晚清最重要而又最全面的书学理论专著。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艺术价值,对康有为及他的这部理论著作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关文章

  • 关于《兰亭序》的若干问题[图文]
    关于《兰亭序》的若干问题[图文]

    1965年起,郭沫若先生先后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等文章,以南京出土的东晋墓志、墓砖、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来否定王羲之《兰亭序》,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兰亭论辩……“文革”过后,国家拨乱反正,实事求是之风回归,国家更加重视民族的文化传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岂能不“感慨系之”!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墓志(...

    8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图文]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图文]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被誉为“中华楷书第一人”的著名书法家张瑞龄,年近古稀仍笔耕不辍。他6岁习书法、20岁起专攻楷书,几十年如一日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历经岁月沧桑却矢志不渝。他习汉临魏,追唐研宋,汲古而不泥古,博众家之长,舍传统之短,终成一派。他那被称为“折钗股”的书法艺术线条,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他的“张氏”楷书,大...

    27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记者刘婷)昨天,由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新浪文化读书举办的“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举行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李敬泽、陆建德、陈众议、雷达、梁鸿鹰、陈晓明等众多评论家对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对目前的舆论热潮进行了较为冷静的思考。对于莫言的写作特点,梁鸿鹰表示,他的特质在于扎根中国现实,进行无拘无束的文学创造。作家的写作还是要注重自己的...

    68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哲学家与画家的共振[图文]
    哲学家与画家的共振[图文]

    弗朗西斯·培根的《根据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肖像的习作》胡新宇说到我最喜欢的艺术作品,或许莫过于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根据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肖像的习作》(下简称“肖像习作”)。不过,需要立即加以澄清的是,我对这幅画以至培根本人的喜爱完全是受到了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影响。在其《弗兰西斯·培根...

    92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宋体文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宋体文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宋体文的工笔花鸟画与宋体文的认识缘于一次少儿书画赛,交谈中得知:自幼喜好画画的他不仅是美术专业的“科班”出身,并且从事国画创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因为在画画之余主要从事青少年艺术教育工作,所以如今是扬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的理事。当下与他约定改日到他的工作室去看他的画作。在一个春雨淅淅沥沥的上午,我如约来到了宋体文的工作室。当我走进他那个位于5楼的、面积不小的工作室时,我看到...

    195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图文]
    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图文]

    汪诚一信143×228cm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美术事业的发展,国家实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政策,在往苏联派遣美术留学生的同时,于1955年至1957年请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来中国,在中央美院开办油画训练班——“马克西莫夫培训班”。来北京前,马克西莫夫是苏联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到北京后...

    2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海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图文]
    张海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图文]

    论坛现场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的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主题论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栗宪庭电影基金的出版计划”8月26日在现象艺术中心举行。现场嘉宾孙松荣(巴黎十大电影学博士,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教授)、杨北辰(ARTFORUM中文网主编)、张海涛(策展人、批评家、艺术档案网主编)、毛晨雨(导演)、胡敌(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曹恺(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南京总监)、张献民(...

    159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无极画论:从具体的抽象到立体的现实[图文]
    无极画论:从具体的抽象到立体的现实[图文]

    从具体的抽象到立体的现实一九八五年,著名的“八五美术运动”大家都知道,那年美术界还有个大事就是赵无极到中国美术学院讲学,许江刘大鸿耿建弈等当代艺术的名家当时都是其班上学员,赵无极先生当时蛮痛苦的,因为他放弃了自己宝贵的创作时间来传道,讲的东西那些学员根本就理解不了,原因有两个,一是赵无极先生不讲“抽象”,只要学生画人体写生,这令奔着“...

    12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涂鸦艺术[图文]
    涂鸦艺术[图文]

    涂鸦作为街舞文化(HipHop)里很重要的一个元素,一直是较为静态,游走在法律与艺术之间,但谁都不能就此否认它们的存在价值,因为涂鸦的起源本是如此。涂鸦的非法性,在于它所选择的地理位置,而非它的内涵、或者作画的形式。涂鸦被街舞文化文化所吸纳,成为其中重要的艺术象徵,也许正来自它的反叛宣示。涂鸦的作者以喷漆瓶作为渲染情绪的画笔,表达自己对现今社会的看法和立场,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出名的喷画...

    152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周春芽《桃花》在中国,像周春芽这样跨越“伤痕”时期、“乡土绘画”、“85新潮”等几个艺术史进程,目前仍保持活跃,在学术性与市场表现两方面都表现抢眼的艺术家,并不太多。美术史学者、评论家吕澎认为,周春芽用油画去展示、体现中国传统的气质,语言又是当代的,“他是把传统和当代糅合得最好的少数几个艺术家之一”...

    20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美术馆藏品的意义与发现[图文]
    美术馆藏品的意义与发现[图文]

    李苦禅山岳钟英纸本水墨设色146×362cm1961年癸巳新年之际,中国美术馆推出了“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这不仅是各个美术馆藏品的一次集中亮相,而且也是各个美术馆对自身藏品的一次回顾与梳理。将馆藏珍品于新年之际献于民众,它表明了美术馆界更加开放的态度和更加学术的方向。从这个展览中可以读出中国20世纪艺术史的主要发...

    9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璜生:中西美术馆文化差距非常之大[图文]
    王璜生:中西美术馆文化差距非常之大[图文]

    法国巴黎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现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推出的展览,很多都很单薄很表面,很多都是在自说自话、自欺欺人,非常可笑!——王璜生中国的美术馆建设迎来高潮期,一座座光彩照人的美术馆在各地拔地而起;当代的艺术家热衷于作品的展示,一场场花样繁多的展览在每个城市每天上演。但对于这样热闹的景象,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给予了冷静的审视,他直言:&ldquo...

    13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设若蚌镜自照、犀角独喻,则我斗胆以为,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启先生都将“雅人深致”做到了30年来第一人,这点后世自有公论,不必当面打嘴仗。有人诟病“启体”直白寡味,那只好怪自己完全不懂欣赏。自点画之间涌溢而出、酌焉不竭的学问书卷之气,并世无两。斯般气息,在而今艺坛,贵如高原雪莲,不可能再有养蕴发挥的土壤。然而,恰恰是总以“学问”...

    9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林容生:动笔先动心[图文]
    林容生:动笔先动心[图文]

    画家林容生动笔先动心写生亦写心——北大星光“艺术北京”林容生专题稿林容生曾在《出去写生》一文中讲述过这样一段话:“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个山水画家,也很庆幸在生活里还能有这样一种状态和方式。我认为这是需要出去写生的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写生,对于林容生来讲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踩着湿润的泥土行走在阳光和煦的田间,呼吸着带有植物...

    137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今天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实践行为的特定称谓,也不仅仅意味着相关实践的具体产物,在当今社会它也早已不仅仅限于“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这样的称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视野中最具典型性和历史感的内容,设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与其相伴,并对于自身进行着不间断的改造——一个设计词汇逐渐从“想”到“做&rd...

    56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