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已经现代转型了吗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小仓 点击 :

王嘉(批评家)

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是否一定要以撇开传统中国画创作题材和表达方式为代价?进而言之,在坚守传统中国画曾经坚守过的阵地上,还有没有可能探索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并不是现在完成时,更不是过去完成时。

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最为纠结的话题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批现代水墨实验艺术家另辟蹊径,把这个话题最终推向了新的讨论空间。不管是新题材、新观念,或者是在水墨语言表述空间方面做出的诸多尝试,无外乎都是冲着一个目标——传统的中国画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如何突破传统中国画的各种边界,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绘画作品,成为画家们共同关注的一个主题。

以广东画家为例,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这样四种情形:一是穿越对话型,其中既有像刘子健的《无序漂浮》(1994年)、《时间之谜》(1995年)、《迷离错置的空间3号》(2000年)等作品那样用网格纹、十字、点迹、墨块等“交织表现东方体系的宇宙观和作者当下的时空体验”追求形中之象、意中之象、境中之象作品,又有如黄国武的《焦点·混沌》系列(2002年)那样挪用了古代经典作品的画面实现古人和今人互相观看、互相对话的作品。时间和空间是可以移植或穿越的,实验水墨在时空关系上的尝试,突破了传统中国画在写实、写意两者之间徘徊的状况,拓宽了中国画发展的新路径。

二是乡土回归型,就像我们在方向的作品中看到的那种一如既往的潮汕农家小院,那些欢快的黄调子、轻松的绿调子、浪漫的蓝调子、诗意的红调子,以及带着甜蜜般惆怅的墨色,传递出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当代内涵。类似的情形,在李东伟的作品中也俯拾皆是,那些整块面的山墙,在土黄、明黄、橙黄等几何结构的画面上,幽幽地透露出我们曾经熟悉的生活记忆。如果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何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并演绎我们那些曾经的生活,对于艺术家而言,是一种挑战。对于观众而言,则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

三是符号隐喻型,在广东的水墨艺术家中,魏青吉作品中的那些符号,就像跳跃的音符。看上去似乎有些冷峻、有些抽象、有些缺乏逻辑、有些自言自语,但是一旦把魏青吉的作品放在他的创作历程中加以纵向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那种不拘泥于传统中国画表现方式的新思维,特别是《记忆的属性9903》(1999年)等作品中充满了隐喻特征的叉叉、钩钩、色块、细线条、小汽车等符号,以偏离传统的方式为读者开辟了又一片新的体验空间。

四是文化传播型,这种类型的作品在广东的新水墨艺术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黄一瀚的“卡通一代”。卡通一代及其相关的艺术,正如有评论家谈到的那样,“揭示了正在发生的变化,在新的文化条件下,人类将重新认识自我。”周湧的作品《小家庭系列》、《新生活系列》等,同样成为当代文化的视觉说明书。在新水墨的传播过程中,这种类型的创作,是对传统中国画创作方式的超越。

从新水墨的生存状况而言,我们似乎看到一个误导的倾向就是,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是否一定要以撇开传统中国画创作题材和表达方式为代价?进而言之,在坚守传统中国画曾经坚守过的阵地上,还有没有可能探索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比如,中国画传统的“四君子题材”在文人画的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一向以来也一直把这类题材跟中国绘画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中,有没有可能探讨这类题材在新的语境中可能性?中国山水画的皴法,在现代性转型中有没有新的发展空间?中国人物画的十八描,是否只能停留在传统语境中?有没有可能加以现代性的转换?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并不是现在完成时,更不是过去完成时。按照我的理解,我们正走在现代转型的路上。借用一句名言,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相关文章

  • “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图文]
    “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图文]

    《生活空间》则是陈虻制作的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图片来源:《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附“陈虻纪念碟”“我们追求的全都是标准答案。陈虻就截然相反。他衔接了遥远的纪录片理论,而且最重要的是开启了那些创作者自己。”东方早报:陈虻的理论对于一个想要拍纪录片的年轻人是否浅显易懂?李伦:没错。陈虻的理论操作性极强。他不是那种提出一个哥德巴赫...

    155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评论: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图文]
    评论: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图文]

    前往莫言旧居参观并无不妥,但这种敬仰更应是一次与文学大师开展“精神对话”的过程,是一次价值共鸣的心灵之旅。据媒体报道,清明小长假期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旧居成为热门景点,吸引了数千游客。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造成了一定损害,有些游客挖走了墙角的砖头,有些游客则抠下了旧居的墙皮,说要带回去把土撒在家里沾沾“文气”。山东高密,这个频繁出没于莫言作...

    196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7月初,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刚刚结束第四轮“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作品征集”活动。上周,杨之光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儿童美术教育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大师或神童”,而是要用创意思维做主导。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为“失散的孩子”做DNA去年5月,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发布赝品信息,其中涉及17家...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洪植煌作品《同饮天山水》。■顾兴义(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怎样才能成为大师?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这一直是画坛的热门话题。谁不想成为大师?谁不想创作出传世之作?但谈何容易。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问题。我以为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者,应该就可以称之为大师了。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呢?首先须先弄明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传世之作。可以这么说,能达到真、善、美高境界之作品,一般就能传之久远。而作...

    60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山水画创作杂谈[图文]
    中国山水画创作杂谈[图文]

    杜世斌山居图145×360cm概括地说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意境这个根本指导思想。意境的表达是山水画艺术的灵魂,意境的有无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起点的高下,它是山水画创作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经验总结。何谓意境?意境是中国艺术实践与理论、艺术创作与批评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属于审美意识领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对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所唤起的能动反映。具体说来,意境的根源是自然现实。其组成因素是...

    149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玉浩:心动手至,自画自说[图文]
    王玉浩:心动手至,自画自说[图文]

    王玉浩近影自古人人皆有梦,“梦想成真”是指终有一天幻梦成了现实。作为四十不惑的中年人,可以踏踏实实地一吐自身真实的肺腑是何等痛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绘画获奖激发对美术的兴趣,继踏入美校到走向社会直至不断进修,历经多年的磨励,唯一不变的画家梦一直在心头。王玉浩作品一日雨中登山,走到半山腰,雨一过又走进了云中,云开雨散,才发现云在脚下,山在脚下,透过云海,黄河竟在云...

    6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没有内容的人:最诡异之物[图文]
    没有内容的人:最诡异之物[图文]

    没有内容的人——最诡异之物THEMANWITHOUTCONTENTTheMostUncannyThing文/吉奥乔·阿甘本译/杜可柯引言:从本期开始,《理论前沿》栏目邀请杜可柯女士为我们翻译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Agamben)《没有内容的人》(TheManWithoutContent)一书。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70年,如今重读却...

    83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作品生命的刻度及其精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构成了大千世界中人的个性区别,也是每个个体存在的根据,更是本源自我原发能量源!有多精微?其实不多,数得过来!70亿分之一便是每一个不同的自己,也即是人类的一份子!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构成了人存在的根据!对于每一个个体用精微的尺度回放人生便回到了那个在母体腹中的本我;对于每一个个体用谬以千里距离找出差别的精微并努力放大,便是每一个个体存在的...

    19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小柯谈人生:一半为理想 一半为现实[图文]
    小柯谈人生:一半为理想 一半为现实[图文]

    小柯撰文/白郁虹“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没错,这是音乐人小柯创作的经典爱情歌曲《因为爱情》,但现在,它不只是一首歌,还是一部剧,一部被重新定义的“小柯形式剧”。6月21日,小柯形式剧《因为爱情》新一轮上演。与此同时,小柯加盟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正在广西卫视的每周...

    2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与惯常审美不同[图文]
    与惯常审美不同[图文]

    爱德华·蒙克生命之舞油画奥斯陆国家画廊自绘画诞生以来,大量美术作品呈现的是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传达的是纯静、美好与和谐,如《蒙娜丽莎》的典雅,《睡莲》的宁静,具有东方艺术韵味、视觉清新的水墨画《小龙湫下一角》,等等。可见,人类创造的这一艺术形式展示的是那些使人视觉上愉悦、精神上充实的形态美感。同时,它拒绝画面上有骚动发泄的另一类与此相反的语言表达。但当我们把目光关注到一位...

    3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格林伯格:列宾的苏联油画是庸俗艺术[图文]
    格林伯格:列宾的苏联油画是庸俗艺术[图文]

    “二战”之后西方最权威的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以及其所重点推崇的美国表现主义画派成为中国艺术批评家们常常讨论的议题。“当下有很多人说中国没有评论家,评论家太弱等,那么我们向西方一些重要评论家学一点什么东西,我觉得至今为止,格林伯格依然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一位批评家。”“最近的20年文献表明,人们对格林伯格的重要性越...

    99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图文]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图文]

    《小兽》200cm×160cm布面油画2011年“审老”是少番最新个展的主题,在20多年的艺术历程中,少番对“老”的东西有着挥之不去的迷恋,从早期对老家具的拆装实验到绘画中对于“无我”状态的呈现,“老”一直是少番的审美哲学,也是让作品超越时代语境存在的方式。《白兔》(局部)100cm&t...

    6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信念 情感 灵性 学养[图文]
    信念 情感 灵性 学养[图文]

    魏兴无黄山松云图中国画我生长在巢湖之滨、庐州大地这片热土上。上小学时因画毛主席像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而激发了学习绘画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高中时,在县一中大礼堂作为考场,在全县32人报考文艺兵当中,我以一幅扬子荣打虎上山的绘画而作为唯一一个合格者,被部队首长看中,走上了部队这所大学校。在部队里画过幻灯,做过宣传,下过连队,蹲过机关。退役后,做过农民,干过工人,上过大学,当过教师。上世纪80年...

    33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邵大箴谈《欧洲绘画史》与西方美术史研究[图文]
    邵大箴谈《欧洲绘画史》与西方美术史研究[图文]

    邵大箴由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奚静之教授合著的《欧洲绘画史》,日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面市即引起了美术理论界、创作界和社会各领域的关注。为此,于洋专程拜访邵大箴先生的居所,围绕其新著《欧洲绘画史》及国内西方美术史研究等话题,对邵先生进行了专题访谈。于洋(以下简称“于”):邵先生的新著《欧洲绘画史》刚刚面市就引起了艺术史界和文化界...

    102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克劳德·莫奈麦田64.60×81.00cm画布油画1881年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造型艺术考察之旅,使我充分体验到现代绘画、雕塑为主的造型艺术日趋多样化。在国内时常听到艺术多元化的说法,其实“多元”的实质并不具备,但“多样”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并不想在二者之间作概念上的讨论,因为“多元”是哲学概念,而&...

    19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