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民族博物馆定义辨识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贞贞 点击 :

在“中国民族博物馆2012春季学术论坛”中,中国民族博物馆表达了发起“民族博物馆定义辨识:历史契机与现实可能”学术研讨的动机:

诞生于民族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两个“舶来”学科的中国民族类博物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一个世纪间,是否已形成一套本土化的实践和经验体系?西方学科与本地实践,在民族类博物馆发展历程中的结合,是否如想象般顺畅?从当代实践看,“民族博物馆”确实存在着定位不明、目标不清、边界模糊的问题——这些以“民族”命名的博物馆,是“民族学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抑或“地方志博物馆”?其与“社会历史博物馆”是何种关系?事实上,争议一直没有停止。但唯有完成此建构,其知识生产方具备合法性和权威性,民族博物馆的当代实践方能消除诸多迷惑与困境。

一次回到“原点”的探索

2012年4月24日,一场春雨迎来了“中国民族博物馆2012春季学术论坛——民族博物馆定义辨识:历史契机与现实可能”的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来自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

作为此次论坛的发起者,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部主任郑茜在介绍会议的主旨时谈到这是一次回到“原点”的探索:站在民族博物馆100多年行走历程的路途上,让思想回到原点探讨一个母题——“民族博物馆”的定义,母题探索应为中国民族类博物馆的当代实践寻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多种理论视野下的“民族博物馆”定义

民族博物馆在中国已走过近百年历程。作为反映人类文化多样性与族际交往复杂性的载体,其表述方式既令人着迷又让人困惑。她曾经是民族学、人类学家翻山越岭田野考察后对“他者”的物化再现,又是多民族国家对复杂的民族生态进行权威性知识表达和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结果;在被卷入全球性语境之后,作为本土文化扞格现代消费主义、保持自身文化精神家园的工具性选择,民族博物馆又试图表达一种“普通人”的声音……

论坛上,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向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国民族博物馆筹建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当下全国民族博物馆发展所遭遇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他指出,业内过去讨论的关于民族文物的定级、分类等基础性课题,没有成为国家法定的行业标准,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民族博物馆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的结果是无法指导新时期民族博物馆的发展与实践。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民族文物专家宋兆麟在会上发言时说,中国的文明史几乎是一部民族史,历史上,秦汉、隋唐、明清帝国的形成,都是多民族迁徙交融的结果。而出于长期以来历史表述的惯性,国家博物馆没有对我们的文明史做出这样的叙述,那么民族博物馆尤其是国家民族博物馆就应担负起这一职责。当前,国内的民族博物馆形式各样,各地依据自身情况,性质有所不同,有区域性、综合性的民族博物馆,有反映单一民族、专题性的地、市、区县级民族博物馆,而国家级民族博物馆则应面对全国。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将民族博物馆纳入民族学与博物馆学两个学科层面进行讨论,并涉及历史、政治、艺术等领域。他认为,作为跨学科产物的民族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是普通人的过去和现在,以见证时代的变迁。同时,民族博物馆面临着对当下复杂民族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需要一个明确定位。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定位应是国家民族形象的代言者,应站在国家高度表现中国乃至世界不同群体的文化与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物馆学系副主任黄春雨认为,民族博物馆以博物馆的形式来表述少数民族文化,其性质更像是文化博物馆,而不是历史博物馆。以中国民族博物馆为例,如果在国家文化行为政策层面构建一个中国国家博物馆体系,那么在这个体系中,中国民族博物馆将占据一个重要位置,与国家博物馆相呼应——如果说国家博物馆采用历时性表述,中国民族博物馆则应采用文化空间上的共时性表述,两者通过呼应共同完成对中华文明的全面表达。民族博物馆是中国少数民族情感与精神寄托的场所,是少数民族寻求原创文化的家园,一个连接民族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作为公共教育机构,她具有非常强烈的文化记忆中心的功能,承担着对公众传播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的重任,在此意义上有别于传统博物馆,具有社区博物馆的特性。因此,若以“文化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的思路来架构民族博物馆,则民族博物馆的藏品空间、展陈内容与形式都将获得更为广阔的拓展和延伸。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潘守永介绍了时下西方民族主题的博物馆正在经历的“跨界”思考。博物馆作为一个生产现代性的重要机构,已纳入“文化研究”的视野。过去按照单一学科收集的藏品,今天则成为了多学科共同探讨的对象;时至今日,西方也尝试将“跨界”的新方法论用于民族博物馆的表述。当前,国际博物馆界正在进行的“跨界”讨论,让我们看到了博物馆表述方式出现的新的可能性以及藏品收藏逻辑正在发生的变革。民族类、人类学的藏品多是日常用品,在历史的持续中,或许跟重大事件没有关联,但常态研究意义重大。如果改变理论逻辑和工作秩序,回到常态的共时性脉络里确定藏品博物馆化的过程,那么藏品就不仅仅是用时间(历时性)来衡量的民族文物,其外延将更为广阔。关于民族类博物馆的定义,依据目前国内实践,绝大多数民族类博物馆称“民族博物馆”,民族博物馆通常被理解为综合性博物馆,而民族学博物馆则更多地被认为是学科型博物馆。他在理想状态上主张使用民族学或人类学博物馆,因为民族学博物馆的指向比民族博物馆更为明确,但实际操作上有现实困难。因此,他认为,“民族博物馆”称谓在国内已取得合法地位,可仍以“民族博物馆”为名,但其目标、任务和性质实与民族学博物馆并无二致,这种较为含糊的提法,不仅可讲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下56个民族的故事,也可以涵括周边的跨界民族。此外,“民族博物馆”的英文翻译也存在分歧,有的翻译为museumofethnology(民族学博物馆),有的称作ethnicmuseum(民族博物馆),而前者在国际上显得更为明晰。

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副馆长、现任雍和宫管委会副主任的刘军,曾经历过多年民族博物馆界关于其定位、展示收藏范围等问题的讨论。民族博物馆仅仅指少数民族的博物馆,还是也包括汉族?古代民族是否应包括在民族博物馆的工作范围之内?刘军的观点是,民族博物馆的工作对象以近现代的民族文物为主,同时应兼顾古代民族和国外民族的文物研究。国内有很多以“民族”冠名的博物馆,包括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的综合性、地域性、专题性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的综合性博物馆,应兼具历时性、共时性,方能全方位展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与变迁的整个过程。至于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博物馆的区别,刘军认为,在性质上,民族学博物馆建立在民族学学科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学术性更强,而民族博物馆的政治性和文化性更为明显;在功能定位上,前者以研究为主,宣传、教育为辅,后者则以宣传、教育为主,研究为辅;从藏品来源看,民族博物馆藏品建立在长期、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系统而完整,而民族博物馆则达不到这一要求;展陈方式上,前者更为全面和深入,不仅展示物质文化,还展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而当下的民族博物馆仅反映物质一面。

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雍继荣曾组织并参与了民族文物定级和分类的相关课题。他认为,中国的民族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形式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族博物馆需要多学科理论支持。学科理念在发展,国际上关于民族博物馆的思索也在不断推进,中国的民族博物馆应有前瞻性、包容性,多方位思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重建等现实问题和难点,以确立自身位置。

中国地质博物馆刘世风博士在会上传递了“文化理解”应该成为民族博物馆工作核心理念的观点。他提出,以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对他者文化的理解为起点,民族博物馆在藏品保护、展品展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中,都应以独特的视角去实现文化理解。民族博物馆也应成为实现文化理解的工具,在博物馆中为公众全方位阐释每一种文化完整的文化体系,实现整体论视野下的文化理解,使不同文化在对话与沟通中实现交流与理解。

“跨界”,搭建民族博物馆学学科体系

综上,学者们的观点有交锋,有争议。不难看出,在全球化的震动下,民族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现象,进入不同领域的视野。人类学家通过深描与阐释,使博物馆铺陈开“物”背后一系列与“人”有关的故事;文化研究者关注民族博物馆这种介质或文化现象如何影响意识形态、民族关系、文化传承甚至政府决策;在美学与艺术领域,民族博物馆则呈现了博物馆最初的本质——Mouseion(缪斯的神庙)——美的殿堂。对实物的收藏,对非物质文化记忆的关照,对个体普通人创造力的关怀,使得她又与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惺惺相惜,肝胆相照……

长久以来,民族博物馆理论在我国博物馆理论中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原因当然众多,但民族博物馆缺少所谓“跨界”眼光,则必是其中之一。民族学/人类学显然是民族博物馆赖以生存并区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核心支撑理论,而在此基础上,借鉴当下“文化研究”的角度和方法论,发掘诸多新课题,或许能由此搭建一套民族博物馆学学科框架体系。这也是我们所期盼的未来图景。

相关文章

  • 趋势:新水墨黑马逐渐成形[图文]
    趋势:新水墨黑马逐渐成形[图文]

    徐累《夜中昼》2012年5月,当众多拍卖公司主管还沉浸在拍场失利的消极情绪中时,中国嘉德却意外地推出了一个叫做“水墨新世界”的全新项目。同年北京保利也推出“中国当代水墨中坚力量”等3个当代水墨专场。北京荣宝推出的“新人新水墨”专场则以当代中国画坛中坚力量与新锐艺术家为主体。香港天成国际拍卖2012年的秋拍也以“当...

    109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薛国泰书法在中国书法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书法艺术经历了文化生态的深刻变化与书法主流群体身份的专业化嬗变。伴随着传统文化生态的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古典书法文化的式微。然而,在现代化书法运动的底层,有这么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乡贤群体,他们的身上有着浓郁的怀古情节与传统底蕴,他们的书法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心素似简,根底里却充盈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们延续着古典书法的生长机制,虽然在当代书坛是非主流的...

    19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周春芽:蓝顶是一种精神[图文]
    周春芽:蓝顶是一种精神[图文]

    周春芽蓝顶不是一个组织,不是一种风格,不是一个流派,也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区。它可能相当于一个地区概念,这个地区还在变化,在不断地扩大;它更是一种精神,许多愿意从事当代艺术的人,因此聚集到一起来了,这里面的人的风格也是各异的,大家对艺术的观点也不一样,但都不影响大家在一起,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一种共同的当代艺术精神;它还是一个现象,这很有意思,蓝顶其实有三个方面,艺术家是一个主体,蓝顶的开发者...

    16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孙瀛洲:从古董商到文博大家[图文]
    孙瀛洲:从古董商到文博大家[图文]

    图为孙瀛洲像图片由故宫博物院提供故宫博物院接受私人捐赠文物始自1939年。迄今已有700多人次捐赠,捐献文物达3万余件,几乎涵盖了所有文物门类,蔚为大观。在众多捐赠者中,古陶瓷收藏家、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所捐献的文物,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堪称首屈一指。为纪念孙瀛洲诞辰120周年,故宫博物院于2013年9月12日至2014年5月12日举办了“孙瀛洲捐献文物精品展”,借此展...

    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宋婕:丽江COART,我与李亚鹏的第一站[图文]
    宋婕:丽江COART,我与李亚鹏的第一站[图文]

    宋婕(右)与叶永青(左)说起丽江,我们首先想到安宁、美丽的景色,其次我们可能会想到的是雪山音乐节,它曾经是丽江的一张“名片”,但2010年之后因为举办理念的问题而停办。2012年春开始COART艺术节开始在丽江开始举办,虽然宣传甚少,但取得不错的反响。10月31日到11月4日,秋季COART又在丽江举办,记者采访了COART负责人宋婕女士,她之前也是雪山音乐节的负责人。...

    81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湖边少女(油画)张华清上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诞生之初面临西方诸国的封锁,只有苏联接受我国派遣的学生。至1965年,国家共派出留学生1.5万人左右,其中大多是理工科人才,美术类一共30余人(包括美术史论、绘画、雕塑、舞台和电影美术),攻读油画专业者有11人。我记得,1956年出国前中央首长在报告中指示,留学生的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好外国的油画艺术,把好的经验带回来,提高我国艺术教育水平。...

    11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弗兰克·斯特拉《波伦布》继《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在中华艺术宫揭开面纱之后,《电场:超越超现实——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前天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露真颜。在许多人津津乐道于两场展览的艺术品“天价”市值比较时,还有更多人提出了艺术赏鉴上的比较问题:和以“写实主义”...

    11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文]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文]

    朱德群在国内并不是耳熟能详的名字,相比于他的老师林风眠、他的同门师弟吴冠中,朱德群只能说是名声在外——他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200多年来第一位华人院士。他的名字最近一次出现在国内媒体,是因为3月26日傍晚,“胡润艺术榜”发布了2013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排名前100位的中国在世艺术家,其中油画家朱德群排名第二。然而,当天凌晨,朱德群在巴黎去世...

    145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意思与作画[图文]
    意思与作画[图文]

    薛邃人物画(局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邵琦前不久与年已八旬的老画家薛邃就文与画进行了对话。薛邃习诗、书、画六十余年,平常极少抛头露面,其个展月初在上海壹号美术馆举行,而前不久在北大举行个展的邵琦对传统文人画理论有深入研究,其作品也有理论追寻的痕迹,多以元季大家为楷式。邵琦:画要有意思,所以有表意、达意、写意……说法不一,宗旨却是一贯的,就是要有意思。画如此,诗...

    12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回顾2011中国艺术界:博物馆免费 文交所疯狂[图文]
    回顾2011中国艺术界:博物馆免费 文交所疯狂[图文]

    2011年,中国艺术界有很精彩,也有很无奈,总而言之它们都是过去一年的历史画卷中无法抹去的色彩。回顾难以面面俱到,且选其中10种“颜色”以飨读者——艺术品市场拍卖火爆背后难掩泡沫白色全国美术馆免费观赏“吃白食”不是个好词儿,但美术馆免费让公众“白看”却是件大好事!2011年1月26日,中国文化部和...

    96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访著名写实油画家王沂东[图文]
    访著名写实油画家王沂东[图文]

    王沂东接受采访常会学摄本报驻山东实习记者周荃他从齐鲁大地走来,携着对绘画艺术的挚爱踏遍祖国山河,又回归故土,以写实笔触,将古典主义表现技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用浓郁的红色与黑色对比渗透来展现含蓄动人的东方美、内在美。其画作,深厚中以灵秀点睛,如品一坛陈年老酒,满溢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采的醇厚,却又能回味出中国宋代工笔流韵的清香。王沂东,1955年生于山东蓬莱,成长于沂蒙山,19...

    3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袁运甫:中国艺术要有中国气派[图文]
    袁运甫:中国艺术要有中国气派[图文]

    袁运甫100年前的中国,如折翼巨龙,挣扎求存。100年后的今天,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不可阻挡的复兴之势。百年前的知识分子,为图民族自强,抛头颅洒热血;百年后的知识分子,更要肩负起建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出生于1933年的袁运甫,亲身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命运。将临耄耋之年的他,多年来一直主张“大美术”观念,倡导艺术工作者要以具有“中国精神&rdq...

    10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图文]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图文]

    继承和创新的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对接,是艺术家探求的永恒目标。董明洋先生的水墨岩画如奇葩绽放,独秀于画坛,在这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展读董明洋(大洋)的一幅幅水墨岩画,我不由惊叹,沉睡千年万载的远古岩画苏醒了,人类幼年神秘的文明基因复活了!岩画于我,似乎并不陌生。我知道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中那头闻名于世的野牛,我见过新疆阿勒泰岩画清晰生动的照片,我也曾站在贺兰岩画的太阳神图案前顶礼膜拜。但观赏了大...

    139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翻阅吴为山的雕塑作品集,其间,最令我怦然心动、血涌神驰的,乃是一尊《独立苍茫——齐白石》。图片上,齐白石的颈项、身躯被拉长又拉长,拔高又拔高,乍一看,似宇宙洪荒孑遗的巨木化石,又似“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的独秀峰。材质为泥,视之却如山骨,崚嶒,峥嵘,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目光叩处,锵然作青铜声。这是齐白石吗?齐白石哪能有这般颀伟?若依头部和躯干的比...

    134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2011年河南省平舆县盗墓案犯罪嫌疑人李红笛近日,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网络电视剧正在拍摄中,预计2014年年底将在视频网站开播。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消息却引起了广泛热议。事实上,近年来盗墓题材的作品人气不断高涨,已经引起了很多质疑。《盗墓笔记》《盗墓笔记》由笔名为“南派三叔”的80后青年作家创作,全文2006年开始在“起点...

    75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