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民族博物馆定义辨识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贞贞 点击 :

在“中国民族博物馆2012春季学术论坛”中,中国民族博物馆表达了发起“民族博物馆定义辨识:历史契机与现实可能”学术研讨的动机:

诞生于民族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两个“舶来”学科的中国民族类博物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一个世纪间,是否已形成一套本土化的实践和经验体系?西方学科与本地实践,在民族类博物馆发展历程中的结合,是否如想象般顺畅?从当代实践看,“民族博物馆”确实存在着定位不明、目标不清、边界模糊的问题——这些以“民族”命名的博物馆,是“民族学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抑或“地方志博物馆”?其与“社会历史博物馆”是何种关系?事实上,争议一直没有停止。但唯有完成此建构,其知识生产方具备合法性和权威性,民族博物馆的当代实践方能消除诸多迷惑与困境。

一次回到“原点”的探索

2012年4月24日,一场春雨迎来了“中国民族博物馆2012春季学术论坛——民族博物馆定义辨识:历史契机与现实可能”的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来自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

作为此次论坛的发起者,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部主任郑茜在介绍会议的主旨时谈到这是一次回到“原点”的探索:站在民族博物馆100多年行走历程的路途上,让思想回到原点探讨一个母题——“民族博物馆”的定义,母题探索应为中国民族类博物馆的当代实践寻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多种理论视野下的“民族博物馆”定义

民族博物馆在中国已走过近百年历程。作为反映人类文化多样性与族际交往复杂性的载体,其表述方式既令人着迷又让人困惑。她曾经是民族学、人类学家翻山越岭田野考察后对“他者”的物化再现,又是多民族国家对复杂的民族生态进行权威性知识表达和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结果;在被卷入全球性语境之后,作为本土文化扞格现代消费主义、保持自身文化精神家园的工具性选择,民族博物馆又试图表达一种“普通人”的声音……

论坛上,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向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国民族博物馆筹建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当下全国民族博物馆发展所遭遇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他指出,业内过去讨论的关于民族文物的定级、分类等基础性课题,没有成为国家法定的行业标准,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民族博物馆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的结果是无法指导新时期民族博物馆的发展与实践。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民族文物专家宋兆麟在会上发言时说,中国的文明史几乎是一部民族史,历史上,秦汉、隋唐、明清帝国的形成,都是多民族迁徙交融的结果。而出于长期以来历史表述的惯性,国家博物馆没有对我们的文明史做出这样的叙述,那么民族博物馆尤其是国家民族博物馆就应担负起这一职责。当前,国内的民族博物馆形式各样,各地依据自身情况,性质有所不同,有区域性、综合性的民族博物馆,有反映单一民族、专题性的地、市、区县级民族博物馆,而国家级民族博物馆则应面对全国。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将民族博物馆纳入民族学与博物馆学两个学科层面进行讨论,并涉及历史、政治、艺术等领域。他认为,作为跨学科产物的民族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是普通人的过去和现在,以见证时代的变迁。同时,民族博物馆面临着对当下复杂民族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需要一个明确定位。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定位应是国家民族形象的代言者,应站在国家高度表现中国乃至世界不同群体的文化与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物馆学系副主任黄春雨认为,民族博物馆以博物馆的形式来表述少数民族文化,其性质更像是文化博物馆,而不是历史博物馆。以中国民族博物馆为例,如果在国家文化行为政策层面构建一个中国国家博物馆体系,那么在这个体系中,中国民族博物馆将占据一个重要位置,与国家博物馆相呼应——如果说国家博物馆采用历时性表述,中国民族博物馆则应采用文化空间上的共时性表述,两者通过呼应共同完成对中华文明的全面表达。民族博物馆是中国少数民族情感与精神寄托的场所,是少数民族寻求原创文化的家园,一个连接民族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作为公共教育机构,她具有非常强烈的文化记忆中心的功能,承担着对公众传播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的重任,在此意义上有别于传统博物馆,具有社区博物馆的特性。因此,若以“文化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的思路来架构民族博物馆,则民族博物馆的藏品空间、展陈内容与形式都将获得更为广阔的拓展和延伸。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潘守永介绍了时下西方民族主题的博物馆正在经历的“跨界”思考。博物馆作为一个生产现代性的重要机构,已纳入“文化研究”的视野。过去按照单一学科收集的藏品,今天则成为了多学科共同探讨的对象;时至今日,西方也尝试将“跨界”的新方法论用于民族博物馆的表述。当前,国际博物馆界正在进行的“跨界”讨论,让我们看到了博物馆表述方式出现的新的可能性以及藏品收藏逻辑正在发生的变革。民族类、人类学的藏品多是日常用品,在历史的持续中,或许跟重大事件没有关联,但常态研究意义重大。如果改变理论逻辑和工作秩序,回到常态的共时性脉络里确定藏品博物馆化的过程,那么藏品就不仅仅是用时间(历时性)来衡量的民族文物,其外延将更为广阔。关于民族类博物馆的定义,依据目前国内实践,绝大多数民族类博物馆称“民族博物馆”,民族博物馆通常被理解为综合性博物馆,而民族学博物馆则更多地被认为是学科型博物馆。他在理想状态上主张使用民族学或人类学博物馆,因为民族学博物馆的指向比民族博物馆更为明确,但实际操作上有现实困难。因此,他认为,“民族博物馆”称谓在国内已取得合法地位,可仍以“民族博物馆”为名,但其目标、任务和性质实与民族学博物馆并无二致,这种较为含糊的提法,不仅可讲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下56个民族的故事,也可以涵括周边的跨界民族。此外,“民族博物馆”的英文翻译也存在分歧,有的翻译为museumofethnology(民族学博物馆),有的称作ethnicmuseum(民族博物馆),而前者在国际上显得更为明晰。

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副馆长、现任雍和宫管委会副主任的刘军,曾经历过多年民族博物馆界关于其定位、展示收藏范围等问题的讨论。民族博物馆仅仅指少数民族的博物馆,还是也包括汉族?古代民族是否应包括在民族博物馆的工作范围之内?刘军的观点是,民族博物馆的工作对象以近现代的民族文物为主,同时应兼顾古代民族和国外民族的文物研究。国内有很多以“民族”冠名的博物馆,包括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的综合性、地域性、专题性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的综合性博物馆,应兼具历时性、共时性,方能全方位展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与变迁的整个过程。至于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博物馆的区别,刘军认为,在性质上,民族学博物馆建立在民族学学科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学术性更强,而民族博物馆的政治性和文化性更为明显;在功能定位上,前者以研究为主,宣传、教育为辅,后者则以宣传、教育为主,研究为辅;从藏品来源看,民族博物馆藏品建立在长期、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系统而完整,而民族博物馆则达不到这一要求;展陈方式上,前者更为全面和深入,不仅展示物质文化,还展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而当下的民族博物馆仅反映物质一面。

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雍继荣曾组织并参与了民族文物定级和分类的相关课题。他认为,中国的民族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形式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族博物馆需要多学科理论支持。学科理念在发展,国际上关于民族博物馆的思索也在不断推进,中国的民族博物馆应有前瞻性、包容性,多方位思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重建等现实问题和难点,以确立自身位置。

中国地质博物馆刘世风博士在会上传递了“文化理解”应该成为民族博物馆工作核心理念的观点。他提出,以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对他者文化的理解为起点,民族博物馆在藏品保护、展品展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中,都应以独特的视角去实现文化理解。民族博物馆也应成为实现文化理解的工具,在博物馆中为公众全方位阐释每一种文化完整的文化体系,实现整体论视野下的文化理解,使不同文化在对话与沟通中实现交流与理解。

“跨界”,搭建民族博物馆学学科体系

综上,学者们的观点有交锋,有争议。不难看出,在全球化的震动下,民族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现象,进入不同领域的视野。人类学家通过深描与阐释,使博物馆铺陈开“物”背后一系列与“人”有关的故事;文化研究者关注民族博物馆这种介质或文化现象如何影响意识形态、民族关系、文化传承甚至政府决策;在美学与艺术领域,民族博物馆则呈现了博物馆最初的本质——Mouseion(缪斯的神庙)——美的殿堂。对实物的收藏,对非物质文化记忆的关照,对个体普通人创造力的关怀,使得她又与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惺惺相惜,肝胆相照……

长久以来,民族博物馆理论在我国博物馆理论中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原因当然众多,但民族博物馆缺少所谓“跨界”眼光,则必是其中之一。民族学/人类学显然是民族博物馆赖以生存并区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核心支撑理论,而在此基础上,借鉴当下“文化研究”的角度和方法论,发掘诸多新课题,或许能由此搭建一套民族博物馆学学科框架体系。这也是我们所期盼的未来图景。

相关文章

  •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精美的辽三彩花卉盘子中国古陶器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中外收藏家,尤其是近年来,收藏品市场活跃,古陶器频频亮相于拍卖殿堂,不断爆出5位数以上的高价,并成为与古瓷相并列的极受世人青睐的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仿制的三彩工艺品也成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热门礼品。而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真正的辽三彩古陶瓷器。契丹民族于公元91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

    81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书法口决[图文]
    中国书法口决[图文]

    李德哲作品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田白回向)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五古直质)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喜吾娄安)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会合金命)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天父文支)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主王生正)倘要平或下,反倒...

    37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关于文人画史:在道与艺的张力中[图文]
    关于文人画史:在道与艺的张力中[图文]

    如果说,直至晚唐五代,绘画的伦理功能基本上都是外向型或社会性的,那么,随着宋代文人画价值观的确立,这种功能就日益转为内向型或趣味性。文人画的发展由此走上了一条人格因素不断增长的主体化道路,其批评标准也从偏重作品成就逐渐变成偏重作者品性。当然,与此相携而行的还有“道”与“艺”所构成的巨大张力,它给人们提供着新的诱惑,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北宋&m...

    151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许仲敏的艺术场域[图文]
    许仲敏的艺术场域[图文]

    作品图片当我们面对着许仲敏的一件雕塑作品时,不禁要问:他是怎么做出这件作品的?这件作品又要向我们传达什么?事实上,许仲敏的作品已不单单属于雕塑,光的闪耀配合着机械的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叹为观止的技术奇观。一个个运动着的小型人形、婴儿和骨架,或围绕着一个中心柱不断循环走动、或垂直向上爬行,都像是在进行一种运动式的仪式化劳动,向我们展示了肉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整个过程。这些在过去七年中创作的机械...

    115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春辰:困境中的威尼斯中国馆策展人[图文]
    王春辰:困境中的威尼斯中国馆策展人[图文]

    很难给王春辰贴上一个确切的标签,在成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之前,他在学校当老师、写文章、翻译书,也策划过学术性的展览,但似乎不是热门人物。但当“变位”为主题的中国馆由王春辰担任策展人后,对他率领出征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队”就已经议论声四起了。王春辰现在的身份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多年在学院氛围中的浸泡令他身上学者的气质远盖过了...

    5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图文]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图文]

    初中海白云在山68×68cm编者按:初中海,黄宾虹艺术的隔代知音。不仅仅在于他的焦墨山水直接发轫于黄宾虹晚年的焦墨绘画,由黄宾虹这个历史“坐标”逆流而上追溯中国绘画的千年传统,传承而有创新,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更在于他孜孜不倦,对黄宾虹艺术的探讨与研究,《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即是他目前为止对黄宾...

    9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被扔掉的当代艺术品。劳动节假日的最后一天,这场“物质内外的当代艺术开放展”在时尚天河商业城如此喧哗的展场开幕。开展日期和展场都可以用“热闹”二字来形容。这样的展示形式与展览策划的本意正好相得益彰,丰富的物质世界在开展时刻呈现出另一种能量,从而更加反衬出对精神世界的反思诉求。在展览中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据策展人世宾透露:27日下午布展,约3点多钟...

    183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画种,发展到东晋日渐成熟,作品开始注重刻画人物神态。顾恺之用线把过去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如“背云浮空”、“流水行地”般舒展流畅。唐代工笔人物画达到鼎盛期,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逐渐衰落。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了陈洪绶、任伯年这样的大家,但总体上仍是水墨山水画占统治地位。直到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才迎来了大的复兴,吸收了西...

    195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油画是否先天不良[图文]
    中国油画是否先天不良[图文]

    郭润文作品在陈逸飞等人的写实油画价格狂飙的今天,北京大学(微博)艺术学院教授朱青生抛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观点:“中国在油画上没有机会接受经典学院方法,是因为当中国引入学院时,欧洲的学院已经在印象派的冲击、后印象派的颠覆和立体派的挑衅下开始出现自身的转变。所以,中国的油画还需深入研究19世纪中期之前的造型观念、教学体制和制作技术。”针对这一观点,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最具代...

    110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刘小东即使当代艺术在一些地方的民间艺术机构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如果它进入不了中国公立美术馆(含博物馆,下同)的收藏序列,一些艺术家自我感觉多少有点散仙的意思,仿佛一支游击队哪怕战绩再好也没能成为正规军,总有几分自卑在内。这很可能是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在本届两会上提案《支持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的精神初衷,当然,这只是猜测。当代艺术在中国,是缺乏传统传承根源的。可以这么说,当代艺术是横切进...

    5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20世纪上半期女画家现象研究[图文]
    20世纪上半期女画家现象研究[图文]

    女人体潘玉良作从进入20世纪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中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和民国的兴衰。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岁月长河中最惊心动魄的几十年。这样的时代背景,成就了女子绘事发展的无限可能。站在封建帝制的尾点上,一方面由于皇权的崩溃、帝制的瓦解,旧的体制、规范、风习、信仰逐一遭到破坏甚至崩盘,人们在新的社会里产生了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错愕与震惊;另一方面,强大的保守、顽固势力和封建王朝的...

    91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家在青山齐白石先生出生在农民家庭,而且是比较贫困的家庭。贫困的农家背景使他自小就得以接触到农村的劳动生活,这一方面在他的心灵里种下了生活必须靠自身辛勤劳动的认识,一方面孩提时代的劳动生活,给他未来的艺术生涯储备了鲜活的具有农家意趣的艺术创作素材,同时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俭的品德。家庭虽然贫困,但对于这样的家庭,他却有着深刻的眷恋之情。乃至到了耄耋之年,在他的心里尚有风木之叹,惋惜“祖...

    27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雄美画风的营造者[图文]
    雄美画风的营造者[图文]

    嘉宾为画家胡刚画展及研讨会揭幕由人民美术网主办,江门市美术馆、江门市画院、中国书画艺术报协办的“《墨池清漪》山水画展暨胡刚国画艺术研讨会”3月4日上午在江门市美术馆举行。来自京、津、沈、穗、深、港等地的20多位美术界专家学者、知名美术评论家和教育家出席了研讨会,他们是人民美术网主编李人毅,《中国书画报》新闻部主任李文慧,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跃生,广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部...

    26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陆维钊书法(一)“书,心画也”,这是扬雄给书法下的定义。“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表,总之如其人而已。”这是刘熙载的书法定义。而当代一般学者认为:书法是一种墨象艺术,用抽象的点线画(线条)书写汉字,抽象印象的墨迹艺术。比较古人今人的书法定义,差距显而易见。今人仅仅把书法看成是一种艺术方式,而古人呢?把书看成是学、才、表的综合体现,看成是&...

    18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2010年中国赛区获奖作品聂正杰《存在》2014约翰·摩尔绘画大奖公布候选名单​​英国艺术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绘画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约翰·摩尔绘画大奖(JohnMooresPaintingPrize)宣布了2014年的五位候选人名单。他们分别是:RaeHicks,JulietteLosq,MandyPayne,AlessandroRaho...

    4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