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珂儿 点击 :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 | 艺术科普

他,一个艺术奇葩,烙铁做笔,可以在木板上画出各种名山秀水、动物、花卉、生物;他,一个绘画奇才,通过烙铁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烙出具有丰富层次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他,用烙画的形式所创作的《春牧》、《湍》、《张伯苓》、《钟馗》等作品被天津市国礼委员会选定为外交礼物;他,为原文化部部长高占祥、著名作家冯骥才、著名香港影视演员洪金宝绘制的肖像画,受到高度的赞誉,尤其他最近为香港著名影视演员洪金宝绘制的肖像画,蜚声海内外,受到一片赞许。

姜云祥,1960年11月生于天津市河北区。他家祖孙三代都是军人,但是偏偏这个出身军人世家的孩子,从小就如醉如痴地喜欢上了绘画。画画对他来说,是他的最大喜好。小时候,天津美院是他向往的神圣殿堂,他时不时总要到天津美院遛一遛,走一走,看一看,出了天津美院,他要去毗邻美院的大悲禅院逛一逛,一日黄昏,他正拿着写生本在海河边写生。夕阳似火,清澈的海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将海河两岸的建筑映入河面,美轮美奂,暮归的鸽群在天空翱翔,街灯像一串串老珠子亮了起来。姜云祥正画得出神,觉得身后窸窸窣窣,有动静。他扭过头一看,是一个高僧。老和尚双手合十站在他的身后,说:“小朋友,你画的画真好看,能把它卖给我吗?”姜云祥固执地摇摇头,说:“我画画是我个人的爱好,不卖画.。”老僧人笑眯眯地看着姜云祥,佩服地点点头,说:“好孩子,看得出来,你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将来定成大器。”也许就是老僧人的这句话,在姜云祥日后的烙画创作中,赞美佛教人物成为他的一个不变的主题。

冬去春来,日出日落,时间不紧不慢地走到1968年。这年,刚刚进入春天,从西伯利亚刮来一股寒流,使得北方的大地特别的寒冷。与大自然一样寒冷的是政治空气。姜家因为父亲的“政治问题”,被迫离开他们热爱的天津城,到西郊区王稳庄下放劳动。呼啸的西北风可着劲儿地刮。刚刚8岁的姜云祥,脸被冻得红红的,他蜷缩在卡车的一角,浑身哆嗦着,上下牙不禁打着寒战。天阴沉沉的,一望无际的旷野里,苍穹很低,压得热透不过气来。四周除了扬沙,就是被吹弯腰的芦草。几只乌鸦在乱土岗上嚎叫着,让全家人倍感凄凉。

姜云祥看着父母那憔悴蜡黄的脸,他们也冷得浑身瑟瑟发抖。姜云祥不明白,为什么城里容不下他们一家,他们要到这么荒凉的地方扎根落户,接受改造?

远离海河之畔,远离喧嚣热闹的天津市,在新的艰苦环境下,姜云祥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他蹲在土炕上趴在木桌上,不停地画啊画,有爱美术的老乡,觉得特别新鲜,就把他画的画贴在自家的墙上。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 | 艺术科普

冬去春再来,1976年,在春回大地的时候,姜云祥一家有幸返城。下乡8年,历经风霜雨雪,酸甜苦辣,吃尽了各种苦头,非但没有削弱姜云祥对美术的热爱,反而更使他鼓足勇气奔向他最向往的神圣殿堂。多少年以后的今天,反思那段下乡的日子,姜云祥深有感触地说:“尽管我的童年是在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里度过的,吃的是干馍馍,喝的是冰冷的凉水。但如今的我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时光时却没有丝毫的遗憾,甚至说,正是那段真真切切的农村生活给予我一种原生态的艺术灵感,让我的绘画有了源泉……”

俗话说:愚者错失机遇,智者善于抓住机遇,成功者往往创造机遇,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机遇真是神奇,它给“疑无路”的人“柳暗花明”,让商人散尽千金“还复来”,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智者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也就是返城那年春天,天津市少年宫正在招收新学生,姜云祥特别羡慕那些新生,有事没事就往那里跑,为的就是看看上学时背着画板欢天喜地进进出出的学生们,与他们同享美术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父亲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儿子的一举一动都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看出了儿子心思,决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送儿子进少年宫美术班深造,让他儿子梦想成真。

暑往寒来,许多年以后的今天,姜云祥回忆起那段儿时难忘的生活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总是感慨万端地说,“感谢我父亲圆了我儿时梦想。感谢我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的影响。想起那两年,可以说,是我成长最快的两年,在少年宫美术班里,我像一个如饥似渴的孩子,对美术知识的汲取,可以说永无止境。像着了魔一样,见什么画什么,见什么学什么;两年,我系统地学习了素描、水粉、水彩、油画和国画。那种魔劲儿,饭也顾不上吃了,家里给的早点钱和零用钱全部拿来买了颜料和纸张,说邪乎了点,连夜里睡觉,想的也是画画,手腕都在动。画画啊,我老父亲说我画画画的,中了魔障。那段时间,遇到来家中串门的亲朋好友,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最新作品让人家评个好坏,要是人家一味地说好,没指出什么缺点,我反倒觉得很失落,饭不思茶不想,像霜打雨浇似的……”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 | 艺术科普

正是在姜云祥成长时的这两年的美术专业的系统学习,让姜云祥在美术上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为他今后的烙画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978年的金秋十月,当大地万物硕果累累的时候,当秋风吹散暑气的时候,18岁的姜云祥,已经长到1米73的身高。身强力壮的他,高考落榜,没能进入天津美院。在父亲的指引下,他选择了当兵。参军入伍,穿上了威武雄壮的绿军装,他成了姜家第四代军人。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 | 艺术科普

4年,近1500多个日日夜夜,起床号息了又息,熄灯号响了又响。部队的生活是严谨的,也是严肃的,更是有规律的,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一样规律。当时,政治气氛非常浓厚,部队非常注重宣传工作。部队首长得知姜云祥喜欢美术,便经常调他去做宣传工作——让他为部队电影院画宣传画。姜云祥非常珍惜这一机会,他脚踩高凳,手拿长毛刷,蘸着各色颜料,在墙板上一笔一划地画着广告宣传画,也画着自己多年的心中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童年梦。

4年的摸爬滚打,4年的勤学苦练,4年的军旅生活,不仅培养了姜云祥严谨和塌实的作风,也让他的美术基因得到升华。

时间很快走到八十年代,1982年姜云祥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天津市原建工局下属的一个木材构件厂当了工人。环境又一次变了,但他对美术的执著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上班之余,他拜天津美院教授著名画家张世范、高杰、纪振民等学习山水画和油画,使得他的美术造诣更加深厚。

生活是艺术之源和艺术之本。如何迹化万物妙造自然,这是画家追求的一个创作的自由境界。只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才能创作出富有浓烈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姜云祥迷恋上烙画,还是偶然中的偶然。在艰难的美术创作历程中,他努力探索各种艺术风格的绘画,用来表达自己对美术的不懈追求。

刚刚进厂当工人的时候,姜云祥发现工厂里有很多做活儿用剩下的大大小小干净的木板边角料,职工们都捡回家当劈材点炉子用了。他觉得很是可惜,就琢磨着用来干点什么。“当画纸用吧?”冒出这个念头后,他又想:“绘画毕竟是宣纸和墨汁才是最完美的结合,用毛笔在木头上作画肯定出不来好的效果。究竟用什么工具才能和这木板做最佳搭档呢?通过无数天的苦思冥想,姜云祥想起在部队的时候,有位精通历史的老兵跟他讲过,东汉时期曾把“火针刺绣”的烙画定为朝廷贡品,但由于烙画刻制工艺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从业者甚微,到近代几乎失传。姜云祥想:“有这么好的先决条件,我不如因地制宜,试试烙画。”他这么想着,就付诸行动了。首先到图书馆翻阅大量的有关资料,每天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姜云祥终于对烙画有了初步的了解: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汉族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汉族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从1986年开始,姜云祥一门心思钻研起了烙画。经过查阅大量的画集资料和史书记载,姜云祥决定将“烙铁”与木板绑定,用火焰与温度创造艺术。想法一出,他就跑到单位电工那里借了一把电烙铁。回到家,木板一铺,举着烙铁却无从下手,他反复告诉自己就把木板当做画纸,烙铁就是毛笔,平时怎么画现在就怎么烙。这样姜云祥就鼓足勇气,开始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当烙铁触碰木板的同时,随着“吱吱吱”一缕青烟,让他想都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由于用劲儿过猛,一个焦洞赫然出现在木板上。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 | 艺术科普

“这样不行。”姜云祥总结了“换笔”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对手中的“新笔”很陌生,没办法让它“得心应手、顺其自然”。于是,他开始向电工们请教,了解电烙铁的构造原理、适应温度以及每种温度下的体现状态等等,“我已经是个木匠了,为了烙画,又成了电工,呵呵。”从此,姜云祥开始用烙铁在木板上画画了,因为他有很深的美术功底,因为他这些年的勤学苦练,靠着他在美术绘画上无与伦比的深厚功底,他竟然真正把手中的烙铁当成了毛笔,游刃有余地在木板上随心所欲地画了起来。

1996年,对姜云祥来说,是他艺术人生之路一个吉祥的年头,姜云祥创作的第一幅烙画,被一位记者朋友看到了,朋友欣喜若狂地说:“姜兄,没想到,你的手真是太巧了。你画画画的这么好不说,居然还能用烙铁画画,画的这么逼真,我一定让你得到社会的认可。”

不久,这幅作品便发表于《天津日报》美术版上,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美协理事、时任《天津日报》美术部主任编辑朱帆说:“姜云祥的烙画好就好在他博采众长,他的烙画作品融传统与现代艺术为一体,将国画和西洋画法与烙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疏宕简洁的鲜明的的个艺术风格,明暗造型,由表至里,追求厚重的力度美、和谐美;造型美、装饰美,线条不是厚重,不是力量,是奇妙的空灵。这种装饰美,原始美,开创了中国烙画创作的先河,可谓独树一帜。”

2014年9月2日上午10点,受天津市文联之邀,在著名画家赵同相等人的陪伴下,我们一行五人驱车来到坐落在西青区石家大院后的如意街的九和烙画艺术馆,拜访这位闻名全国的著名烙画艺术家姜云祥先生。

临去前,我们到天津市图书馆查阅了一下姜云祥的有关资料。得知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国际美术家联合总会理事、云祥烙画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万才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顾问。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中午时分,来到杨柳青明清街,在石家大院后的如意街。我们找到了目的地。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典型的中国北方明清时代的胡同,九和烙画艺术馆就在胡同里。宽敞大气的木门两旁,矗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生龙活虎的石狮子。推门进到院里,但见青砖铺地,整洁明净。细细察看,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全是明清时代的格局。院子左边,刚进大门之处,停放着一辆老式独轮木车,上面摆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石磨盘,里面放着金灿灿的黄豆;右边,花池子里种着葫芦和南瓜,那粗粗的藤蔓,顺着整齐的青砖,攀到房沿下的植物架上,整个院子上空,微风习习拂过院内的植物架,茂盛的绿藤沙沙作响。层层叠叠、大大小小的绿叶,葱葱郁郁,相互拉扯,那鲜艳欲滴的黄花相依相偎,互相映衬,有硕大无朋的葫芦和南瓜,从上而下地垂下来……

此情此景,让久居在大都市的我们感到特别特别的新鲜,再加上院子里隐隐约约从上至下慢慢蕴来的一股股绿色植物的清香和花香,让人感到了阵阵秋意,大自然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似乎,一不小心钻进时间隧道,从现代版的大都市返回古朴的明清时代的一座富丽堂皇家小院落;似乎,走进了大自然的一个人间仙境,似乎,不经意间,来到了电影厂的一间摄影棚。

在院子中心处,矗立着一个大大的画架,一个半米见方的木板上,香港著名影视演员洪金宝微笑着,一双眼睛平视着小院。此肖像画把洪金宝都画活了。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在写实的基础上,又有着艺术改造,画家有意的将粗与细巧妙地结合。让观者自然的走入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画家求神似又重形似,在工笔中加入了极传神的效果,尤其是眼睛,可谓妙笔生花。形与意画出了画家的艺术感觉,此肖像画不愧为出自大师之手……

正在凝神,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出现在眼前。他穿装整齐干净、利落,外貌睿智、敏捷。留着高平头,文质彬彬地戴一副金丝眼镜,一身典型知识分子的打扮;一副艺术家的派头,与想象的艺术大师的样子没什么两样。我断定,这个与众不同的人就是我们想要见的为人朴实厚道,行为低调的烙画大师姜云祥先生。

果然不出所料,他就是姜云祥。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 | 艺术科普

一阵热闹的寒暄过后,姜云祥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率直、开朗、健谈、大度,平易近人,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尤其他说话的声音洪亮,笑声朗朗的,那种自信、大气溢于言表,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

谈话后,我们在姜云祥的陪伴下,参观了他的画室。

静静的中午,有隐隐约约《蓝色的多瑙河》环绕画室内,让人联想到石家大院前宽敞御河的涟漪河水。走进画室,看着一幅幅精美的的烙画,像是走在艺术展览馆里,姜云祥的烙画取材很广,山谷、原野、苍穹、溪峡;老虎、狮子、小猫、兔子、公鸡;十八罗汉系列、张果老、汉钟离、何仙姑;还有各种人物肖像;尤其花鸟烙画,别有一番风味。其中梅兰竹菊和牡丹花让人百看不厌,春之声,夏之意,秋之韵,冬之洁尽在眼中。梅花枝干嶙峋而花开烂漫,寒风傲骨中更是掩不住盎然的春意;兰花细腻的笔触中更见雍容华贵,美轮美奂;翠竹在大自然中变化无穷,风竹、雨竹、霜竹、雪竹,其姿态之逼真、之盎然、之秀美、之大气令人赞叹不已;菊花团团簇拥而成,或明或暗,错落有致,井然有序,把人带入一个“菊花欢喜漫天雪”的清新空灵的境界。

从九和烙画艺术馆出来,已经是掌灯时分,明清街上的宫灯都亮了;街上的游人明显少了,而御河边的人流却渐渐多了起来。

与姜云祥握别后,我们沿着明清街走出杨柳青,姜云祥站在路边依依不舍地频频向我们挥手致意。汽车渐渐远去,大师的身影也越来越小,但是他在我的心目中似乎越来越高大威猛……

姜云祥语录:这些年我执著于烙画艺术很辛苦,烙画这门技艺源于中国民间工艺,在任何艺术院校没有这门学科。我要将国画和西洋画用烙画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烙画成为一门艺术奇葩,将中国传统技艺传承并发扬下去,使烙画从工艺品走向艺术品层次,从中国走向世界。

是啊,一张普通的木板,一把电烙铁、一双灵巧的手,一幅精美的烙画便创作而成。姜云祥三十载与烙画相依相伴,近千幅形态迥异的作品从他那里走向一座座艺术殿堂,一个个家庭,这就是烙画大师姜云祥的真实生活的写照。

自2010年姜云祥在天津市图书馆成功举办个人烙画作品展至今,已经过去了4年。他创作的烙画何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找他订画的人也越拉越多。4年,近1500天,他几乎每天都要凌晨4点钟起床进行烙画创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四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人的一生中,又能拥有多少个四年。四年,暑往寒来春复秋,一年四季乐其中。姜云祥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攻坚克难,一幅幅精品烙画从他这里走向社会,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为中国艺术凭添着光彩。而他,因为潜心研究创作烙画,近半年没有回家。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做到,但是,姜云祥做到了。

火,是被全人类共同崇拜的,因为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从蛮荒时代到刀耕火种、钻木取火,人类学会了用火,才开始逐渐走向文明。直至火力的运用,乃至火枪、火车、火轮、火电。现在,姜云祥又用火创作起艺术画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 | 艺术科普

姜云祥不只用烙铁作画,他的“笔”还有喷灯、喷枪和水。他不刻意选用有木纹的板材,而是在没有木纹的板材上,全凭“烧、烙、烫、烤、燎、烘”6法,完成每一幅作品。姜云祥说这不仅需要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同时还需对“火候”的准确把握和对“火”的深刻理解。

姜云祥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烫画”,而是一种用火与温的一种综合运用。根据题材的需要,不仅仅表现出流畅的线条,并且用烧、燎手法表现出柔和的色彩、明暗的变化、凹凸的对比,深浅的过渡。由于姜云祥对烙铁于明火的巧妙结合与娴熟驾驭,无论是山水风光、花鸟动物的泼墨抹染,还是人体与静物的质感肌理,都跃然纸上,且别具韵味。

姜云祥的烙画作品多为山水画和人物画。在创作过程中,姜云祥严格控制手腕力道对线条的影响,以防出现煳、焦现象,以达到浓淡虚实和层次分明的效果。

姜云祥用烙铁和火创作出来的山水画作品,不仅具备在纸上表现的所有欣赏效果,并且还有一种特殊的古朴、老道与自然和谐。不无夸张地说,在灯光下和自然光线下,如不事先介绍,读者很难看出他的画是做在木板上的,真的就如在纸上无二。同样的柔和,同样的质感。尤其是云、雾、霭、涛的表现效果,是十分值得称道的。近瀑中山远云云纵深感几近完美。看到的瀑流似乎能听到涛声溅起的水雾在蒸腾,直化作远山无边的云,云似乎悠哉流动。那效果在木板上表现出来真的很奇妙,似乎这种对东方文化艺术的表达手段也更加东方化。似乎,静山动水流云在娓娓诉说着历史、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 | 艺术科普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姜云祥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烫画”,而是一种用火与温的一种综合运用。根据题材的需要,不仅仅表现出流畅的线条,并且用烧、燎的手法表现出柔和的色彩、明暗的变化,凹凸的对比,深浅的过渡。无论是国画中的工笔与写意,还是西画中的角度,明暗与凹凸对比精准的素描效果,姜文祥都能用烙铁和喷灯、用火的烧、燎来出神入化地表现。除色彩外,无论是壮士的浓须细鬓,还是仕女的皓齿明眸,尤其是人物表情的愤怒、喜悦、沉默、忧伤,他都能生动的表现出来。这不仅需要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同时还需要对“火候”的准确把握,对“火”的体悟与理解。故他的烙画古朴秀隽典雅、细腻生动传神婉丽,典雅静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姜云祥的烙画会越来越名震遐迩,成为艺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加熠熠闪亮,更加耀眼夺目。(王富杰,国家一级作家)

相关文章

  • 禅之境——走进梁境峰的笔墨世界[图文]
    禅之境——走进梁境峰的笔墨世界[图文]

    梁境峰精心在一经在中国画的时空里,有形形色色的艺术殉道者,其中有不少的画家在通往自己的人生征途中,犹如苦行僧一样地修行,展现了各自不同的生命形态,我认为,不管成功与顺逆,不管飙升或失落,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强烈或微弱地闪烁着生命之光,因为大家知道,他们的个性创作都是诞生在艰难和困苦的孕育中,无论顺产或是胎死腹中,或多或少地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生命个体之美,我们感恩地从其作品中,吸收过美的力量和能量。...

    140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他对现代建筑有推进作用[图文]
    他对现代建筑有推进作用[图文]

    2005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伊东丰雄到上海来进行过一次演讲,当时非常轰动。2005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伊东丰雄到上海来进行过一次演讲,当时非常轰动。但其实,这不是伊东第一次来上海。在1990年代的时候,伊东丰雄就曾经受上海市政府之邀,和诺曼·福斯特等建筑大师一起竞标陆家嘴的规划,最终却没有一个人的方案被采用。后来,伊东丰雄又参加了CCTV新大楼的竞标,他自己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但最终...

    199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冯国伟:看傅雷如何为黄宾虹策展[图文]
    冯国伟:看傅雷如何为黄宾虹策展[图文]

    黄宾虹傅雷知音难觅才更见稀贵。自伯牙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涤荡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知音情怀。顺流而下,虽非流响,但抚琴追古,也禁不住心池摇荡。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如有千里马不见伯乐,又复如何?今读《傅雷书简》,颇为感谢旧时道路不便,才留下这记录知音心曲的情感文字,才让我等有机会穿越岁月的时空去品味高山流水的情感温度。我注意到傅雷书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筹备黄宾虹八轶书画展的。内容之详细,策划...

    3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悲鸿先生谈书法:书之美在德在情[图文]
    悲鸿先生谈书法:书之美在德在情[图文]

    行书七言联徐悲鸿徐悲鸿先生对于书法艺术一向极为重视,却不同一般迂阔之论,他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地将书法比作“音乐”之美、“金石”之声。例如他在自己收藏的一部稀有的六朝残拓——《积玉桥字》题跋中开头便说:“天下有简单之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久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中国书法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演...

    15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玉来:传统国画骨法用笔与骨气说[图文]
    刘玉来:传统国画骨法用笔与骨气说[图文]

    漓江春雨在传统国画中对于光影的处理向来没有准定的规律,我们观摩明清时代的作品,基本没有明显使用光影效果技法的。不过,我们并不能就说那时的国画家对于光影缺少认识。古来的“石分三面”“阴阳向背”就是对光影进行具体表现的操作技法理论;所谓的各种皴法、染法就是对光影表现的技法手段。外来光影技法在国画发展的最初不久就已经被个别画家运用,如南朝梁绘画成就最大...

    12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图文]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图文]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日前,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那个时代的关注。图中所画是春天还是秋天从《清明上河图》卷首开始,画面中的树木枝叶稀疏,画中的人穿长袖衣服为主,只有少数劳动者、赶路的人穿短袖,或是把衣服缠在腰间。那么张择端画的到底是初春还是晚秋呢?对这个问题有...

    63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健亚:赵无极执画笔去天堂[图文]
    李健亚:赵无极执画笔去天堂[图文]

    赵无极世界抽象派艺术大师、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将在天堂中继续其东西方绘画的创想。4月9日下午,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其瑞士沃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2岁。而昨日,赵无极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杭州艺专)在举行的85周年校庆馆藏展中,为赵无极的画作献上了鲜花,以进行特殊的纪念活动。与此同时,记者从中国美院前院长肖峰处了解到,赵无极遗愿之一是希望在杭州建立一座纪念馆。赵无极的身后事,包括遗产等问题将...

    26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飞行员褚铭泉的别样书法[图文]
    飞行员褚铭泉的别样书法[图文]

    褚铭泉书他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进过名校深造,但他凭借着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练就了左右手正、反、倒写字的技法,并能双笔齐书,成为拥有一手绝技的书法人。褚铭泉六岁就开始练字,初时,临摹柳公权的《金刚经》《玄秘塔》等字帖。小学二年级的一天,他忽有奇想:如果左右两手能同时写字,那该多好!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练习左手写字。无论酷暑寒冬,从不松懈。皇天不负苦心人,在褚铭泉十多岁的时候,左右手都已经能写出...

    96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家秦风:以笔为剑的侠客[图文]
    艺术家秦风:以笔为剑的侠客[图文]

    艺术家秦风我通常会用“水墨”这样一种语言形式和表现形式,来作为主体创作的基本特征,但我应用的材料实际上是离开了传统定义的水墨材料的,笔墨纸砚,我已经完全离开了。本刊特约记者黄楚斯1961年生于新疆,1996年受德国柏林市政府邀请任艺术大使,曾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2006年创建北京当代艺术馆。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当代艺术研究员。“...

    117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世俗化之旅:从扬州到上海[图文]
    世俗化之旅:从扬州到上海[图文]

    陈师曾《读画图》从高雅自适走向通俗普及、精神寄托走向情感抒发的世俗化进程,将文人画推向了日趋开放的境地。执着于精神理念追求的艺术品质越来越导向社会现实性,人与现实生活的直观感受成了艺术主体最重要的参照物和信心源。随着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阶层退出历史舞台,艺术家被视为拥有独立身份和特定社会职业的承担者,文人画终于走到了尽头。新时代的崛起,向人们提出了与文人画时代全然不同的艺术课题,但文人画作为有待开...

    18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长江:“中国画 • 世界语”[图文]
    吴长江:“中国画 • 世界语”[图文]

    看当代著名书画家吴长江做画,就能深刻领悟一种洒脱之境、唯美之境和雄浑之境:一支如椽巨笔在他手中挥舞,一刷,一滚,一勾,一抹,一点……时许,一朵娇姿欲滴的牡丹跃然纸上。能书能画,能篆能诗的吴长江,被业界称为“四艺兼通”的青年才俊。他将淳朴本色和丰厚底蕴融于其作品中,使其画作获得更为广泛意义的审美境界。有评论认为,吴长江宽厚丰实的学养,优雅淡定的气质...

    69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安迪·沃霍尔:名声是飞逝的,艺术是永恒的[图文]
    安迪·沃霍尔:名声是飞逝的,艺术是永恒的[图文]

    布展现场即将于2013年4月29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亚洲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安迪·沃霍尔回顾展今日向媒体公开了布展细节,美国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展览部主任JesseKowalski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上海站是根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场馆特点量身打造的,展品也将比香港站更为丰富。除了400多件安迪&b...

    66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考量:废物装置作品用行动质疑环境问题[图文]
    艺术考量:废物装置作品用行动质疑环境问题[图文]

    这件名为《山色》的大型装置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显得有些突兀,但它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直指向每个人:你为环保帮倒忙了吗?梁依云文姜锡祥摄这个星期,上海饱受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折磨,市民出门都不得不全副武装,这污染从何而来?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艺术解决不了,但却能给出最现实的艺术考量,正如不久前出现在陆家嘴的一件旧电脑制作的装置作品就向人们发问:废旧电脑去哪儿了?它们是否也成了“环境杀手&r...

    80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2014年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上图为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显宝。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中国经济已由高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增长观”,为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赢取时间。本届夏峰会的主题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在...

    16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搜尽奇峰图作者:逍遥堂主人当傅抱石还叫傅瑞麟的时候,他爱上了石涛。那一年,他18岁,刚刚初小毕业升入江西第一师范,他因此而给自己改名傅抱石。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改名了,10岁那年,他就将本名“长生”改成了“瑞麟”。不过,他为世人所知的还是18岁的这次更名。我曾仔细考据过傅抱石更名的原由。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自年轻时便心仪屈子品德情操,崇仰...

    2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