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佳佳 点击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 | 艺术理论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日前,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那个时代的关注。

图中所画是春天还是秋天

从《清明上河图》卷首开始,画面中的树木枝叶稀疏,画中的人穿长袖衣服为主,只有少数劳动者、赶路的人穿短袖,或是把衣服缠在腰间。那么张择端画的到底是初春还是晚秋呢?对这个问题有三种意见,彼此间也有一些争论。

南宋孟元老写了一本《东京梦华录》,回忆徽宗年间汴京的繁华景象,详细记载了当时的风土人情。研究者多用《东京梦华录》与《清明上河图》相对照来寻找答案。多数研究者认为是与清明相联系的初春。其理由:一是与清明节联系;二是说进城的轿子上插的花,与《东京梦华录》中关于清明郊外归来“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的记载相符;三是有卖祭品的“王家纸马”店;四是一部分树木萧条为早春之态。

现在还有一部分研究者主张画中所描绘为秋景。理由:一是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因为当时汴京城是以烧煤为主,临近冬天才准备烤火用的木炭。《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炉会也”。二是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市人争饮。”三是画面中气候还很炎热,街上有卖“饮子”的,有一个人摆摊子卖一个个圆的东西,上面带很多点,摆了七八个,估计这是卖西瓜的。还有是画里面拿扇子的人多。宋朝时候的人,春夏秋冬都带扇子。这扇子不只是扇风的,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见着熟人了,拿扇子遮一下脸,表明我还有事,您别打招呼。这叫“便面”。所以扇子确实也不能说明它就是秋天。

第三种看法认为画中既有春景也有秋景,是因为张择端创作的时间前后数年,开始画的是春天,画着画着就画到秋天去了。对这个问题要解释一下:根据气象资料,张择端创作此画的北宋末年,刚好赶上了一个气候的暖冷波动。自隋代至北宋,有一个四百余年的温暖期,当时浙江一带尚有甘蔗种植,开封也常常一冬无雪。而至北宋末年,气候又由暖转冷。所以张择端作品中的冷暖矛盾,恰恰佐证了这一段的气候变化。

宋徽宗题名到底是何意

这个谜首先涉及“清明”是什么意思。有的说清明就是清明节,上河就是上坟。图画中的人就是正在往城外走,准备去上坟。这是专门画了送给皇帝的,画一幅上坟图,皇上能高兴么?看着也不吉利呀。皇帝自己题写的标题,总得表现点文采吧。宋徽宗的题名来自《后汉书·班彪传》。班彪是东汉的历史学家,为《史记》写了《后传》。《后传》已经失传,但内容被他儿子班固写到《汉书》里,好在爷儿俩也没有版权纠纷。《班彪传》讲到班固时,称“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清明之世”指东汉光武帝年间。当时经过西汉末年的衰落和绿林、赤眉的战乱,社会安定,生产恢复,各方面生机勃勃。所以宋徽宗把自己治下的汴京比作光武中兴、太平盛世,那是在玩自我表扬。当然,就景物描写的清明时节而言,也有一语双关的效果。

“上河”又是什么意思呢?有的专家看到“清明”就揪住“上坟”不放,把“上河”说成“上坟”。我认为“上”是方位词。当时开封城市人口近百万,一个人一天吃一斤粮食,一天的总量也达到一百多万斤,靠什么呢?就靠汴河、蔡河进行漕运,把粮食从苏州等主产区运过来。所以说“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条河对于汴京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地图上汴河居北,处上位,故称上河。所以这幅画是描绘清明盛世中上河一段的景色,与上坟扫墓没直接关系。

现存的张择端原作是否完整

画卷后明代李东阳的跋文中提到:“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还说卷首有徽宗的题字及双龙小印。现在前段已失。于是又有许多专家据此推测《清明上河图》后面还有一段,一直画到皇城以内的金明池。因为明代以来许多仿品确实一直画到金明池。那么,现存的画幅完整吗?

我认为这幅画是完整的。其一,“长二丈有奇”是指整个卷轴。前面已失的徽宗题字部分加卷后跋文,是符合这一尺寸的。其二,卷后跋文中,多有对画面内容的描述,但没有一处提到金明池等宫中景色。其三就是从画面结构上进行的分析。如果我们把画作分成三等分,就会发现它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中线,都有一个中心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从郊外到汴河边,中心部位是一匹驴受惊,赶驴人在后面追逐,而前面一个脱离大人监护的孩子正傻头傻脑地站在路中间,一场交通事故即将发生,惹得周围馆子里吃茶的人回过头来观看。可惜的是这一部分画面已经残破,这个内容是根据尚余画面推断的。

第二部分是虹桥,而焦点在虹桥下面的河里。这也是整幅画的中心部分。一条逆水而上的漕船要驶进中间河道过桥,结果用力不当,船在河面打横,而这时上游一条船顺流而下,两船即将发生碰撞。于是桥上桥下惊呼一片。

第三部分是城门内外。一个行人的包袱被骑骡子的人撞得散落在地上,行人抬头指责,而骑在骡子上的人只是冷漠地瞟上一眼,丝毫没有下来道歉的意思。后面赶骆驼的人又催着这个倒霉的行人让路。围观者窃窃私语,甚至带有嘲笑的神情。

三部分完成后,画面进入了六品以上官员才有的“乌头门”住宅区,想来一是深宅大院,人员不多,二来也容易涉及官员隐私,所以用树枝自上而下地画满,形成分界。画作展示出明显的节奏,有始有终又意犹未尽。我认为这幅画是完整的。特别是画卷后面元代杨准的跋文,介绍画面的内容及附后的前代跋文、小诗和我们现在所见是一致的。况且杨准跋文中还一再强调这幅画并没有损毁缺失。苏升乾

相关文章

  •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图文]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图文]

    随着时空的变迁,在中国“油画”一词内涵显得丰富而笼统,如今人们可以通过诸多渠道进入它的领域。它既可以特指一种材质,一项技术,一个画种;又可以特指一门专业,一种文化,一段历史,或者一项产业,一个工具,一种权利......这些由它衍生出来的诸多角色连同它相关的经验谬误一起,干扰着我们的认知。如何回溯到油画的根源,捋清它的脉络,最后找到油画的当今位置而避免囫囵吞枣,就必须依赖完...

    3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和他的特型葫芦。他,设计专业毕业,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勇于创新的他在设计业界如蛟龙得云雨。为了父母的意愿,他回到了家乡定襄,工作之余,重拾设计之梦,在葫芦上做文章,烫画、雕刻无所不能。终于有一天,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父母开始认可了这个“不务正业”的儿子。从此,他走上了创意葫芦的“不归路”……如今,他在国内葫...

    13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凡石(高超)简介高超,笔名凡石,著名国礼画家。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国务院中国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外交部国礼大师联谊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理事、研究员,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教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甘肃青联委员、常委,甘肃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擅长工笔人物,花鸟,独创现代没骨山水,画风独特。...

    128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大师”岂能制造?[图文]
    “大师”岂能制造?[图文]

    大师,是一个尊称,是在某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浮躁心理膨胀,市场经济的资源热炒,“大师”这个本来为人敬仰的名头高帽漫天飞,在一些艺术场合想不碰到一位“大师”都难。人们不禁怀疑,这样的艺术生态健康吗?这么多“大师”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呢?下面以陶瓷为例,看看陶瓷艺术...

    10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孟子说:食色,性也。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很久以后,提到“性”这个词,中国人仍是“谈性色变”。性话题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是一个禁区,长久以来,谈性色变的恐慌让国人对性讳莫如深。面对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家长大多会以“街上捡来的,山上刨来”等方式转移话题。而学校虽然开设了生理卫生课,但是授业方面孜孜不倦的老师...

    7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雄鸡牡丹迎吉祥
    雄鸡牡丹迎吉祥

    风雨同舟纳福迎祥,趋吉避凶,追求幸福,是人们的一种正常心理需求,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科技有多么发达,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自从人类有了思维后,就伴着人类一路走来。同时,又赋予了那些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的动植物以吉祥意蕴,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希冀,与人类不离不弃地相依相伴着。《富贵大吉技法全解》(以下简称《富贵大吉》)的作者,就是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企求生活平安的想望,通过画笔,来教人们,如...

    5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广义:创作是绝对自我的表达[图文]
    王广义:创作是绝对自我的表达[图文]

    《红色理性——偶像的修正》布面油画1987(局部)今日美术馆供图10月13日,“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任总监,黄专任策划人。在展厅旁的德咖啡,艺术家王广义接受了《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他表示,艺术创作是绝对自我的表达,艺术就是...

    84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多数艺术赛事知名度偏低 选手转向电视选秀节目[图文]
    多数艺术赛事知名度偏低 选手转向电视选秀节目[图文]

    刚刚落幕的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剧照。资料图片比赛,这一从前很正经的事情,如今,在荧屏中正日益走向强烈的娱乐化,似乎不娱乐就没有看点,更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娱乐需要比赛提气,比赛更需要娱乐促销,在此伏彼起的各类选秀节目里,二者已经显得密不可分。但是,还有一批没有娱乐、不是选秀的舞台艺术比赛又该如何生存,它们还能继续下去吗?这也成为7月12日落幕的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的一个话题。...

    126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图片资料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这种现象如同命运,很难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过,据研究资料表明,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以共名批评的方式推出代表美国本土风格的现代主义艺术,在罗斯科的话语中并不...

    17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范迪安:刚刚开幕的于希宁先生百年诞辰大型展览,引起了从领导到美术界、到普通观众的极高的评价,尤其是感动。我们对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创造与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开拓创新上作出的努力都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我经常想一次大型的展览特别是一次经过学术梳理论证筹备的一个综合型的展览,能够对一位艺术家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特别是在艺术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征给予新的评价和新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一个新的文...

    195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讲解毕加索艺术胡晓芒摄“毕加索的画很经典,毕加索的画看不懂。”这两种矛盾的感受令很多普通参观者困惑。昨天下午,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做客《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对中国的策展人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为艺术普及多出力。陈丹青的演讲题目是《机会与困境——兼谈毕加索》,他以绘画艺术家的身份从专业角度解读了毕加索的创作和价值,为听众上了一堂精彩...

    2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物和文化不是地产的婢女[图文]
    文物和文化不是地产的婢女[图文]

    玄奘埋骨千年古刹遭拆迁媒体报道,虽然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由于埋葬着大唐高僧玄奘灵骨而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但西安兴教寺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刹正面临被大规模拆迁的噩运。当地政府解释称,这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里的玄奘塔,并不包括寺庙内其他建筑。按照申遗方案,兴教寺2/3的建筑将要被拆除。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建筑多为完整的建筑群,丢掉这种完整性,历史文物的价...

    11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近照他出生在贫寒家庭,父亲是生产队会计却写得一手好字,还擅长绘画,因此广播里经常讲到父亲的名字,正因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使他自幼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他曾经连续奋斗三年最终还是与淮安师范美术专科失之交臂。踏入社会后,一边从事工作,一边学习,始终不放弃绘画的学习与创作。多年的坚持不懈终于成就了他的国画梦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画家,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他就是李秀祥。说起李...

    87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前途未卜的中国行为艺术[图文]
    前途未卜的中国行为艺术[图文]

    在探讨国内行为艺术发展与现状之前,有必要先就行为艺术之出现与构成元素以及定义和流派做一些必要的介绍,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进而分析行为艺术这项原本源自西方严肃艺术理论体系之下的艺术门类为何会在中国变得如此混乱。何为行为艺术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该...

    170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蔡国强:用火药革艺术的命[图文]
    蔡国强:用火药革艺术的命[图文]

    本报记者于娜北京报道在洛杉矶当代美术馆外墙上,4万枚小火箭同时被点燃,连片的“啾啾”声惊天动地,在多哈美术馆外面,石油弹打到空中炸开,震撼的场面犹如地毯式轰炸。看过蔡国强爆破视频的人,都会为之兴奋、惊愕。而一年当中一半以上的时间,蔡国强都会在世界各地搞爆炸,他甚少时间在家。趁他回北京谈出版的机会,记者才见到了他,笔挺,平头,一身棕黄色军式制服,颇具时代感。曾经像&...

    110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