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期望白砥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小飞鱼 点击 :

黄君(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书法评论家)

当代书法值得评论的东西实在很多。如学术思想的杂乱,水平的参差不齐,文章的良莠不分;又如创作上的军阀混战,旗号满天,“主义”流行,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不过这些问题虽然夹杂着好和坏(进步和逆转)两种成分,但却是大变革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使然,它既是一种尚未定型的流动现象,也很难准确地把握各自的前景。由此,我想到必须选择一位很能代表当下状态的书家进行评析,这样的人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历史过渡时期的性格,要体现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特征;第二,必须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具有代表整个时代向前发展的分量。当今书坛是否有这样的伟大书家与伟大的理论家?按照我平常对中国书法界的了解,看来,有两个人可以作为代表:一个是思想理论方面的邱振中,另一个是创作实践方面的白砥。尤其是白砥,我自接触他之后,便清晰地感受到,他可能是中国书坛未来的一代天骄、一面旗帜。当今书坛,没有哪一个能像他那样深入地扎根传统,全面而又准确地把握传统的精华,同时又义无反顾地面向当代,放眼世界艺术。白砥的书法,实际上已经是中国书法一场伟大的形式革命的开始,他对书法的形式层面的解析和现代建构,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水平。白砥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自觉地、严肃而有步骤地将书法艺术的东方韵味(来自自然化的庄学的一种文化精神)转换为现代形式所取得的成功。正因为如此,在他的身上,书法这个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和应该具有的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开始得到体现。通过白砥,东方的书法艺术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前途(那种断言书法到了末日的鬼话在白砥面前应该显得苍白无力了)。

前一段时间,当我翻开《书法导报》时,赫然一篇长文映入眼帘:朱以撒先生评论《白砥书法艺术》的《走向书法史的开阔地带》。仅看标题我便确信朱以撒的观点与我不谋而合。我真是非常激动,一口气读完全文,深深地感到一种得遇知音的满足。朱以撒是从传统书法的表现风格入手,分析白砥书法的。他以“清莹”来概括白砥的书法审美理想,说他的书法在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杨凝式、蔡襄、董其昌之后,开了一种“清而奇崛”的新境,并从白砥现代化、性格化、丰富多彩的创作中得出“已走入书法史的开阔地带”的结论。我非常赞成把白砥置于中国书法史的角度来加以评析,也非常赞成朱以撒的结论。不过,在细细阅读他的文章之后,我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一方面朱先生在分析白砥时,对当代文化变革大背景的宏观把握还不够,所以没有能明确指出白砥书法在当代的启迪意义和可能蕴藏的巨大的文化冲击力——当白砥艺术的奥秘一旦为现代艺术领域所揭示,我可以断定,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形式变革运动——目前,有一些人表面上效仿白砥,这显然是没有真正理解白砥内在精神的一种短见行为,不能反映白砥书法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对白砥书法在形式上取得的突破,论述还不够,没能从笔法、章法、结体、意象等更细、更深入的层面剖析白砥书法的现代形式感——可是这恰恰是他的艺术的现代性格(即其生命活力)得以成立之所在。白砥正是通过不断地从古人那里得到传统的技巧、功夫,又深深地领悟到东方艺术(不仅仅是书法)那种浩荡的文化精粹(精、气、韵、意、神……),然后把这个文化的精粹转换为纯粹是现代化的书法形式语言,与此同时,他胸中的东方文化的精魂也得以超脱、仙化为具有现代意味的人文精神力量——他朝气蓬勃、自由潇洒,再没有旧文化时代的那种拘泥、造作。我以为这才是白砥书法的真正意义所在,它不仅仅昭示着白砥本人可能走入一个创作开阔地带,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中国书法一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康庄大道!

当然,仅仅凭一个白砥,不足以支持整个书法的大厦,但现在情况是:像白砥这样突出的书家毕竟太少。所以珍重白砥、宣传和剖析白砥,最终以弘扬白砥的书法精神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按照中国文化的当下状态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看白砥,我深感白砥所承载的文化负荷的极大分量。我断定白砥是有历史文化的自觉,并带着使命感来从事书法创作活动的,不然他的行动不会那样坚定而准确(他本来可以同时搞研究,但他自觉地将侧重点定在创作上,以免过于分散精力,影响创作和思考的深度和力度——这足以说明他的成熟)。不过,我也同时担心,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能否承载起这样巨大的历史文化负荷?当这个世界许多人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时,他的内心是否会受到名利物欲的侵扰(如果受到这种侵扰,就势必影响他今后的艺术追求的纯洁性和文化含量)。现在,有关评论他的文章不少,但有些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内涵,仅仅从表面上对他作浅层次的评论,我真不知道尊敬的白砥先生是否会被这些表面溢辞冲昏头脑?

一个意志坚定、头脑清晰的白砥,对当代中国书法来说是多么重要!目前白砥的路子没有出现偏失,但愿他永远不迷失艺术的方向。白砥的不足,除了关于信心和理智的担忧之外,最突出的两点在于自身性格的制约和可能出现的在审美情趣上的底气不足。前者表现于对书法形式整体风格的偏好,如朱以撒先生总结的那样,他的书法整体上是“清而奇崛”。然就“清”的底蕴而言,也如朱以撒所言,是“涵盖面最广”的,清而奇崛,故也是偏侧,更何况“清莹”之外的自然审美范畴还广得很。不过,我这里却深深地觉得白砥不应该强行追求风格的全面,宁可在表现领域留有余地,也要保证每一件作品的足够分量,道理非常清楚:一个人不可能违背自己的天性去做任何事情,何况心灵化的艺术活动!假使白砥碍于自身的风格不够全面,刻意追求风格多样化,无疑会降低他作品的文化含量,可能的结果是风格多了,底子也薄了。这对一个可能领袖一代风气的重要人物来说,岂不是一种悲哀?我深信,在这一点上,白砥会有清醒认识。所以,我甚至认为,白砥在性格上所受的必然的制约更是一件好事。

至于后者,倒实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从他的“现代书法”探索性作品中,约略感到了这一点。比如白砥有一类作品如《对立统一》、《凝重而奔突》、《苍朴神奇》、《清灵简净》等等,可以毫不夸饰地说,这些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批站在现代文化背景上阐释、解析传统书法的成功之作。但正是这些成功之作却也同时给白砥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阐释和解析如何进一步深入?从目前这些作品的标题可以看出,白砥是在理解的支配下解剖传统形式的,但《对立统一》之类的名称,恰恰透露出这种解析有过程式化,受形而上理念束缚太大的倾向,所以整个这一类作品,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一个逻辑平面上展开的。他对传统书法表现层次和表现角度的丰富性、多样化,是否有一些简单化之嫌?不错,就任何一位书法家来说,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将表现延伸到一门艺术可能延伸的一切角落(这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不过,我这里的意思是,白砥这一类作品理念化的标题如果不是出于解析书法表现形态的需要,为突出形式内容之间的特色而有意为之,对书法表现内涵丰富性的一种自我束缚—这种束缚在最初的创作状态下,可能有利于鲜明特色和足够份量的作品的产生(正如白砥目前的情况一样),但长期的束缚,必然导致形式上的程式化和表现审美的匮乏——我目前尚不敢结论白砥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我衷心地希望他不要走到这个路子上去。从艺术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白砥是属于天才型的。像他这样的人才要成为大器,负载其领袖整个时代书法艺术进步的重任,除了足够的自信和明智之外,最关键的是要有广泛的尊重和爱护,这一点,在中国社会当今这个大浪淘沙、鱼龙混杂的变幻时代尤其显得重要。由此,我感觉,当下的白砥,适当地保持自己的沉静和稍稍减少一点社会活动恐怕不无好处。

也许,我这里的一切都属于多虑。白砥一定会及时地调整他的创作方向,用不断地具有分量的作品,牵引出当代书法一个创作的春天。章祖安先生说白砥有可能执将来书坛之牛耳,我于此誉深信也。

(原载1996年第三期《书法之友》)

相关文章

  •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潘鹤,别名潘思伟,著名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州,籍贯广东南海。曾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进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潘鹤致力于雕塑艺术64年,从事美术教育45年。创作了大量经典雕塑作品,如《深圳开荒牛》、《艰苦岁月》等。早于洞穴时代,人类即已与艺术结缘...

    101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郑孝同谈其父郑午昌的书画与人生[图文]
    郑孝同谈其父郑午昌的书画与人生[图文]

    上世纪40年代郑午昌在作画顾村言陈若茜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如何看待中国绘画的传统?这是当下不少国画家面临的问题,而在民国时期,不少画家同样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郑午昌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今年是画家郑午昌诞辰120周年。郑午昌的绘画风格,是与他对传统绘画的坚守紧密相连的,在学习古代大家的风格技法后,“以己意轩轾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其中成就最高的则是他的山...

    62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草间弥生“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目前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受到了一定关注。应朋友邀请,今日我带着好奇心,以观赏者的角度,走进这位被誉为“圆点女王”的绘画艺术世界,同时,也为您作一解读。穿行于“真实与虚幻世界”的草间弥生,她拥有超越世间的...

    190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图片资料在刚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画廊主EdWinkleman谈论了发生在艺术界里的“对话”,这个朦胧的概念似乎包含了所有东西:从对审美趣味与当代艺术中正在发展的趋势的批判性谈话,到当前的艺术群体正被过滤为一批分离的派系(每个体系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基础形成)。“对话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EdWinkleman写道。&ldquo...

    10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 是文明的载体[图文]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 是文明的载体[图文]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是文明的载体17日上午,台湾学者嵇若昕将在哈尔滨润福文化养老中心进行“台北故宫国宝密码”讲座,这是“润福大讲堂”的第三次讲座。嵇若昕是台大历史系文学学士、台大历史研究所中国艺术史组文学硕士、曾任著名画家张大千的私人秘书,并出任台北故宫登录保存处处长、安全管理处处长及器物处处长。长期从事故宫器物典藏、征集与研究工作,曾策划...

    194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桃溪寺(原播州土司司治附近山寺)名家讲古之海龙囤山城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在两个儿子被其弟杨惟吉害死后,杨惟聪又养育了杨选和杨逡两子。杨惟聪病故后,将播州之位传给杨选。这时正值金兵南下,开封陷落,宋廷南迁之际,杨选趁宋廷号召各地募兵抵御金兵之机,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他一方面发展农业、储备粮草、招募军队,以随时响应宋...

    5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赵力谈影响私人水墨收藏的主要因素[图文]
    赵力谈影响私人水墨收藏的主要因素[图文]

    “书画创作是中国艺术创作传统中的核心,尤其是当文人书画勃兴之后其价值和地位更是日趋重要。历朝历代对于书画作品的收藏都非常重视,因为书画收藏既有‘教化人伦’的社会意义,也有‘文脉传承’和‘烟云供养’的文化内涵。”作为发端期的上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紧随深圳特区创立而率先经济腾飞,又由于毗邻港澳,人员交...

    16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作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柳絮纷飞。杨柳是乡下极其常见的一种树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纵横倒顺插之,皆能够正常生长。因此,古代人对柳树执以宗教的感情,幻化成对生命的敬仰;另外,“柳”与“留”谐音,多植于亭台楼池、官道、驿路旁,形成了古人送行折柳枝的习惯,因而,杨柳这一物象...

    7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浅析中国文人绘画尚“荷”意趣之思想内观(二)[图文]
    浅析中国文人绘画尚“荷”意趣之思想内观(二)[图文]

    卢东荷叶青青90×180cm二.“荷”在佛教意象中之内观佛教与荷的渊源,大概是其他任何宗教思想都无法比拟的。荷之意象紧密地渗透在佛教当中,二者结合为完美的有机体。佛家视佛国为“莲界”,称佛经为“莲经”,谓佛座为“莲台”,道佛寺为“莲宇”,称僧舍为“莲房...

    96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门罗:不会把现实人物直接写进书中[图文]
    门罗:不会把现实人物直接写进书中[图文]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著名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甚为低调的加拿大女作家门罗,当地时间1月22日,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与另一位女作家阿特伍德展开对话,吸引了很多粉丝在线观看。在这场关于文学的对话中,谈及笔下的人物,门罗说从没听过读者指责她书中的角色不够好,但阿特伍德则说的确会有人抱怨她笔下的人物不够善良。【阅读】门罗推荐《大湖国家的曾经和未来》获...

    7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探寻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强大联系,瑞士裔日本设计师NadineFumikoSchaub用一套天平来追求“平衡”。这个项目的基础是来源于传统的医用天平,那些现在已经被廉价低质的电子称所取代的产品,而这些厨房的电气用具如果损坏,更多的是被取代并非修理,最终变成使用者的废弃物。通过恢复低技术的厨房天平,该设计要充当一个对抗“头脑一热就扔掉”...

    16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画禅僧一音禅师:师事名门 艺称国手[图文]
    书画禅僧一音禅师:师事名门 艺称国手[图文]

    一音禅师(宋歌)书法作品   老子云:“大象无形”,这给中国的诗、书、画都有着指引的作用,诗人用意写象,画家用形写象,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交融更能提高画的意境。僧虔《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而老子的大巧若拙则是说大道应该初发芙蓉,返璞归真;庄子则认为“天地有大美”。一音禅师,以禅入画,自然天成。八大遗风,堪称国手。一音禅师,号演音,字大觉、一音。...

    181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谈杨佴旻艺术: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图文]
    谈杨佴旻艺术: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图文]

    七色太行,2012年,114X80cm作者:水天中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被一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大的世纪。他们所为的变化,包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地球环境、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无不经历了惊人的巨变。人们的艺术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一位主持过上一世纪世界美术展览的欧洲文化名流死后复生,请他参观当今世界上有名的艺术展览,他一定会瞠目结舌,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艺术形式...

    4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走在现代与传统、碑学与帖学之间[图文]
    走在现代与传统、碑学与帖学之间[图文]

    白砥现代书法“唐”字101×101cm1995年董水荣(书法评论家)书坛上活跃着不同类别的书法家,很多人一眼就让人洞穿了自己隐秘的书法身份,往往以一句“现代派”或“传统派”,亦或是“碑派”和“帖派”就可为他论定了,可见他的书写中有着某种过深且单一的观念烙印,而少...

    12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刘明亮,1972年生,山东新泰人;200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美术学(油画)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和青年油画家刘明亮相识近二十年了,从最初的同学到现在的挚友,多年来的交情让我深深地感动。这些年来,明亮总是乐呵呵的求学、创作、再求学、再创作。虽然...

    11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