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少女(油画)张华清
上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诞生之初面临西方诸国的封锁,只有苏联接受我国派遣的学生。至1965年,国家共派出留学生1.5万人左右,其中大多是理工科人才,美术类一共30余人(包括美术史论、绘画、雕塑、舞台和电影美术),攻读油画专业者有11人。我记得,1956年出国前中央首长在报告中指示,留学生的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好外国的油画艺术,把好的经验带回来,提高我国艺术教育水平。教育部门的一个领导还形象地说,派你们出去,好比是养一只老母鸡,你们回来要生蛋——培养更多的人。
我在国内学艺5年、外语1年,1956年赴苏联留学6年。从1950年进入大学算起至1962年,共用了12年的时间学习、进修,提高专业基础。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6年多的学习对我艺术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画静物、石膏、人像、人体、双人体等5年室内长期作业的严格训练,使得我无论是素描造型还是油画色彩都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每年两个月的外光作业和写生课,使教室内长期作业中得到的知识,特别是油画色彩,到大自然中得到发挥、锻炼。苏联博物馆除了俄罗斯油画名家作品,还收藏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各国历史上油画大师的作品。6年间我至少每周去一次博物馆,看画、研究、临摹大师的作品。我曾临摹了列宾、苏里科夫、赛洛夫、柯洛文等艺术家的作品以及法国印象派大师马提斯、凡高等人的作品。那时苏联的文艺政策与我国相比宽松很多,古典艺术、现代艺术的一些作品都能看到。
1962年11月回国后,我开始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美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1954年,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苏联建设成就大型展中的油画作品,是我国广大老百姓第一次接触外国油画。1960年前,在苏联进修的罗工柳和第一批、第二批留苏归来的李天祥、钱绍武、陈尊三、程永江、全山石、林岗、肖峰、郭绍纲等分别在全国主要的几个美术院校举办留苏作品展,直接参加美术教学,同时他们都参加了重大革命历史主题画的创作,影响非常大,推动了我国美术教育的提高,带动了油画艺术的发展。
有人称我们留苏学生回来建立的教学为“苏式的教学模式”,并说它跟不上现代教学思路。我很不赞成这个提法。因为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体制与当时苏联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不同,虽然向人家学了某些教学方法,但没有可能建立如他们那样的体制,所以在我们的美术院校里没有形成,或者说就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苏式教育模式。就我而言,在国内美术院校学了6年又到苏联留学6年,对两国教学系统教育深有体会,觉得“苏式的教学模式”的说法实在站不住脚。其中不少人以逆反的心态,把一切不好的,或者认为过时的东西归罪于事实上不存在的“苏式教学模式”,这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时至今日,艺术的风向大转。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拍得比伦勃朗的高。反现实的观念艺术被称为当代。绘画越来越忽视造型,而且似乎全盘推翻过去的艺术,才能显示新锐和创造。我不排斥当代艺术,但依然坚信现实主义艺术,热爱油画艺术。在我看来,油画艺术是世界性的一个画种,无需翻译,人类皆懂。几百年来落后的中国都是接受着“西风东渐”,而今随着祖国的强大和改革开放,终于也迎来了“东风西渐”的新时代,把中国的古老传统和现今的文化推向世界。油画艺术史上有过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7世纪的荷兰画派,18世纪英国、法国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以及19世纪下半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即巡回画派),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油画艺术也逐渐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我相信在世界油画艺术的大舞台上,中国的油画家们将一代接一代地努力把油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