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苏怡 点击 :

文华殿❖图片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门外景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门匾额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门匾额及彩画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殿❖简介

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时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规橅殆依明制为之”。乾隆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

文华殿主殿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6扇三交六椀菱花 槅扇门,次间、梢间均为槛窗,各开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东西山墙各开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后殿曰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略似而进深稍浅。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集义殿。

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清代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当经筵讲官,满汉各8人。每年以满汉各2人分讲“经”、“书”,皇帝本人则撰写御论,阐发讲习“四书 五经”的心得,礼毕,赐茶赐座。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

明代设有“文华殿大学士”一职,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逐渐演化形成“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较明代大为扩展。


相关知识科普


文华殿

文华殿在太和殿之左,协和门之外,明嘉靖朝以前为皇帝之便殿,以后用为皇帝讲经筵之所。清袭明制。明中期,这里是皇太子摄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刘一燝、杨涟等将皇太子从乾清宫扶至文华殿,遵其前制故。

协和门

武英殿

五行说

上古时期,人们在观察自然中得出朴素的唯物概念,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物质,而后又从这五种物质的特性抽象地归纳出一切事物的分类方法,推演出世间万物的相互联系与变化,形成了与阴阳说相辅相成的五行说。(参见五行对照表)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经筵

经筵是文学侍从之臣为皇帝讲读经史的活动,通常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举行。

圣济殿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建,在文华殿后,为明代供奉三皇历代名医及御用药饵之所。乾隆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

李自成

李自成(1606—1645年),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出身农民家庭,明崇祯三年(1630年)率众起义,成为农民起义军领袖。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牺牲,继称闯王。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戴。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建立政权,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击败明陕西总督孙传庭部,旋即进兵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明亡。其后,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们犯了骄傲自满的错误以及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等原因,起义军失利,退出京城。李自成率部转至河南、陕西一带与清军对抗。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

文渊阁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进深

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歇山顶

歇山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又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较单檐尊贵。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三交六椀菱花

清代宫殿建筑门窗槅心花纹装饰之一。由三根棂子交叉相接,相交点以竹或木钉固定装饰成花心。正交法各夹角均为60度,斜交法中线偏30度相交,可以组成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多种图案,也可以变化为龟背锦线、圆线、花瓣线组成的球纹菱花、龟背锦菱花、满天星六椀带艾叶菱花等,形式非常丰富,是古建筑外檐装修中的高等级形式。

槅扇

又称格门,由立向的边挺和横向的抹头组成木构框架。抹头又将槅扇分成槅心、绦环板和裙板三部分。槅心是主要部分,占整个槅扇高度的五分之三,由棂条拼成各种图案。棂条分内外两层,中间糊纸、夹纱或安玻璃。室内槅扇多采用夹纱做法,所以又称碧纱橱。绦环板和裙板亦多雕刻各种装饰图案。室内槅扇的雕刻较为细腻。槅扇上下一般安有转轴,可以自由开合。有的槅扇不用绦环板和裙板,而像槅心一样使用棂条,称落地明造。

月台

建筑物前的台座。

穿廊

将两座建筑物从中间联系起来的廊房。

配殿

隆恩门内有东、西配殿各一座,黄琉璃瓦悬山顶,每座均面阔5间,进深2间,前附走廊。东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块一尺二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时喇嘛念经的场所。

大学士

官名,唐始设,宋设置渐广。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政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却握宰相之权。清代大学士的品级提高了,职任反而不重要了。乾隆十年(1745年)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名,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左都御史

官名,又称总宪。明清时期都察院主管,掌院事。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设左、右各1人,正三品。十七年升正二品。洪熙元年(1425年)南京都察院设都御史1人。清顺治五年(1648年)定制,满、汉各1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十六年(1659年)改并二品。雍正八年(1730年)俱升为从一品。其右都御史为总督之兼衔,不设专员。

四书

南宋(1127—1279年)及以后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论语》、《孟子》皆先秦已成书,《大学》、《中庸》摘自《礼记》。《礼记》虽为汉人编定,但其内容则采自先秦旧作,早已列为五经之一。南宋哲学家朱熹 (1130--1200年) 继承北宋程颢、程颐之理学,推崇《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重,著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绍熙元年(1190年)刻书流传,名为《四书章句集注》,始确立“四书”之名称。朱熹死后,“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乃盛行于世,元明因之。明并定为经筵日讲之必修课程。

五经

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40 年)开始在朝廷设五经博士之官,以备咨询。当时的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此时的《礼》指《仪礼》,后世改为《礼记》,《春秋》又合以《左传》。皆先秦儒家之经典,但均掺有汉儒推想成分。再经历代儒家注解发挥,都成为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理论。其讲史的内容,多出自《通鉴纲目》、《贞观政要》及本朝的《皇明祖训》等史籍。

殿试

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因在皇宫大殿内举行,故称殿试。

三殿三阁

清王朝效法明制,将文馆改为内阁,由儒臣辅佐政务。大学士改加殿、阁衔,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改“保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内阁

明代始设的中央机关。清代内阁系由关外时期的内三院所改,至康熙九年(1670年)始成定制,名义上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赞襄庶政,办理章疏等,但由于清代先后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权力机关,大大削弱了其实际预政的功能。

相关文章

  • 竹香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竹香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竹香馆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的西北,西倚宫墙,面东而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碧琳馆而建。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

    1940 竹香馆 宁寿宫 符望阁 建福宫 碧琳馆 耳楼 倦勤斋 玉粹轩
  • 护城河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护城河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环绕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河宽52m,条石垒砌驳岸,坚固陡直,亦称筒子河。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清代河中栽莲藕,岁收供宫中使用,余者卖出,得银存奉宸苑备用。护城河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1999年,对护城河进行治理工程,驳岸修整一新,河底全部铺砌方砖,河道更加坚固。...

    1467 护城河 奉宸苑
  • 皇极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皇极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皇极门是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之正门,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极门前有东西狭长的小广场,其西侧为锡庆门,西出不远即景运门,东侧为敛禧门,东出即南北十三排,正南为皇极门前的琉璃 影壁――九龙壁。皇极门北与宁寿门相对,过宁寿门为皇极殿,皇极殿后是宁寿宫,这种门殿交错的独特布局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宁寿宫时形成的。宁寿宫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为工字...

    1354 皇极门 内廷 宁寿宫 锡庆门 景运门 十三排 琉璃 影壁
  • 钟粹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钟粹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

    585 钟粹宫 内廷 垂花门 面阔 琉璃 歇山式顶 走兽 苏式彩画
  • 熙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熙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熙和门位于外朝中路、太和门外西侧庑房正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右顺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因三大殿火灾被焚毁,次年重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改名归极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再度烧毁,天启年间重建。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改名为雍和门,乾隆元年(1736年)为避雍正皇帝讳而改为熙和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579 熙和门 太和门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顶 三踩斗栱 斗栱
  • 同道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同道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同道堂是西六宫之一咸福宫的后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咸福宫同期建成。清沿明旧,仍名曰同道堂。殿面阔5间,黄色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梁枋饰以龙凤和玺彩画。前檐明间安槅扇门、帘架,左右两次间为槛墙、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前后檐柱间均安装落地罩,罩内有木炕,地面铺墁为方砖,顶棚为白樘篦子糊纸。殿东西有耳房各3间,卷棚 硬山顶,耳房前隔有小院...

    1714 同道堂 咸福宫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三踩斗栱 斗栱 龙凤和玺彩画
  • 永寿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永寿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永寿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

    1506 永寿宫 内廷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装修 明间 双交四椀菱花
  • 建福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建福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建福宫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西侧,清乾隆七年(1742年)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狭长地段修建而成。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建福宫为一南北狭长的院落,东西宽约21m,南北长逾110m。整座院落从建福门起,以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和静怡轩4座重要建筑为核心,依次构成4进庭院。建福门是建福宫正门,位于南端宫墙正中,门内即第一进院落,抚辰殿居中而立。抚辰殿后...

    803 建福宫 内廷 乾西五所 建福门 抚辰殿 惠风亭 静怡轩 面阔
  • 遂初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遂初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光绪年间重修。遂初堂面阔5间,进深3间,坐北面南,绿琉璃瓦黄剪边 卷棚 歇山顶,前后出廊。前廊下悬乾隆御笔满汉文“遂初堂”匾。中间开门,余开支摘窗。明间为过厅,穿厅而过可至宁寿宫花园的第三进院落。左右出转角游廊,与东西配房前廊相通。东西配房各5间...

    1029 遂初堂 宁寿宫 古华轩 面阔 进深 琉璃 卷棚歇山顶 卷棚
  • 午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午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

    1537 午门 承天门 大明门 太和门 奉天门 皇极门 廊庑 五门
  • 天一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一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一门位于紫禁城内廷中路御花园内,为钦安殿院落之南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钦安殿院墙时所建。初名“天一之门”,清代改为“天一门”。按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北方属水。钦安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北端,其院门名为“天一”,乃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意,与五行之说相应。另外,因为嘉靖年间紫禁城多次被火,在此背景下修建钦安殿院墙、院门,并由嘉靖皇帝亲为院门题名,显...

    1356 天一门 内廷 御花园 钦安殿 阴阳五行 鎏金 琉璃 歇山顶
  •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

    1168 文华殿 协和门 武英殿 五行说 琉璃 经筵 圣济殿 李自成
  • 文渊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渊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渊阁,清宫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文渊阁座北面南,阁制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构置。外观为上下两层,腰檐之处设有暗层,面阔6间,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黑色琉...

    1218 文渊阁 四库全书 文华殿 天一阁 面阔 琉璃 剪边 回纹
  • 四神祠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四神祠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四神祠是供奉四神的地方。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神祠由一座八角形亭子前出抱厦组成,周围出廊,八方攒尖顶黄琉璃瓦,上覆黄琉璃宝顶。抱厦卷棚 歇山顶,黄琉璃瓦。梁枋绘龙锦旋子彩画,天花板绘锦纹支条 缠枝莲天花。不施斗栱,槛窗用豆腐卦 槅心,青砖槛墙。廊下设木坐凳栏杆,上用华板,色彩绚丽,造型纤秀,别具风格。亭内靠南墙砌砖台,是架供案奉安神牌的地方,面北...

    1340 四神 抱厦 攒尖顶 琉璃 宝顶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 养性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性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内廷 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3间,每间以方柱支撑,隔为9间,前接卷棚 抱厦4间。明间、次间开门,原为三交六椀菱花 槅扇,现为玻璃门窗,明间4扇,余各2扇。进深4间,室内隔为小室数间,曲折廻环。明间前后开门,中设宝座,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

    1390 养性殿 宁寿宫 内廷 养心殿 琉璃 歇山顶 面阔 卷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