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门❖图片
天一门匾额
天一门背面
天一门❖简介
天一门位于紫禁城内廷中路御花园内,为钦安殿院落之南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钦安殿院墙时所建。初名“天一之门”,清代改为“天一门”。
按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北方属水。钦安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北端,其院门名为“天一”,乃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意,与五行之说相应。另外,因为嘉靖年间紫禁城多次被火,在此背景下修建钦安殿院墙、院门,并由嘉靖皇帝亲为院门题名,显然亦有祈求平安之意。
天一门南向,主体由青砖砌成,磨砖对缝,工艺考究。正中单洞券门,内装双扇朱漆宫门,门上嵌纵横各9路铜鎏金门钉。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绿琉璃仿木结构椽、枋、斗栱。额枋彩画是具有典型明代特征的旋花彩画,为清代旋子彩画的前身。
天一门两侧各出琉璃影壁与院墙相连,影壁的盒子与岔角部位饰琉璃仙鹤、云朵,做工精美。门前左右陈列铜镀金獬豸各1,御路正中设青铜香炉1座。门内正对连理柏1株,枝繁叶茂,苍劲古朴。
天一门是紫禁城内较为少见的青砖建筑,一方面直观地反映出避火的愿望并切实起到了防火作用;另一方面,青砖淡雅的色泽也与御花园的园林环境相协调。
相关知识科普
天一门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御花园
钦安殿
阴阳五行
阴阳概念是中国古人对宇宙认识的朴素概括,以此解释两种相互对立或相互消长的事象,如男为阳,女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等等。五行则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古代思想家以五种物质元素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以后,又形成五行相互促进与相互排斥的相生相克原则,形成五行的多项对应系统,如五色(红黄蓝白黑)、五味(酸甜苦辣咸)、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脏(心肾肝脾肺)、五常(仁义礼智信)等等。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歇山顶
歇山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又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较单檐尊贵。
斗栱
承托建筑物檐宇部分的构件。主要由方形的斗和弓形的栱经多重交叉组合而成。每一组合称一攒。按安装部位分科,位于柱头上的称柱头科,位于屋角柱上的称角科,分布于柱间部位的称平身科。斗栱对屋檐有支撑和减震作用,也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多用于较高等级建筑上。斗栱发展至清代,被作为建筑模数使用,一座建筑的所有尺度均以斗口为单位,长度同于最下坐斗的开口大小。
额枋
清代古建筑外檐柱之间的横向联系构件,有斗栱建筑称额枋,无斗栱建筑称檐枋。
旋子彩画
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旋花为主题进行构图的彩画,按其用金量的不同,又可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数种。
影壁
即正对大门或大门两侧相对独立的墙壁,有一字形和八字形,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大门内之影壁,起遮挡外人视线的作用,使之不能对院内事物一览无遗。大门外之影壁,则有划定范围、指示道路的作用。宫殿建筑中的影壁,多用琉璃砖瓦修筑,壁心及岔角施雕饰,颇为华丽。
盒子
彩画箍头内略似方形的部分。当梁枋构件太长时,则在箍头和藻头之间添加盒子,内画图案。盒子也有菱形或其它形状者。
岔角
天花彩画或琉璃影壁之四角,为略呈三角形的图案或雕饰,以衬托彩画当中的圆光或影壁中心的盒子。
獬豸
为传说中的动物,似牛,一角;或说是神羊,能区分正直与邪恶。《异物志》中云: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中,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咬不正者。古代执法官的帽子称獬豸冠,以表示像獬豸般是非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