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天一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苏怡 点击 :

天一门❖图片

天一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一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一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一门匾额

天一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一门背面

天一门❖简介

天一门位于紫禁城内廷中路御花园内,为钦安殿院落之南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钦安殿院墙时所建。初名“天一之门”,清代改为“天一门”。

按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北方属水。钦安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北端,其院门名为“天一”,乃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意,与五行之说相应。另外,因为嘉靖年间紫禁城多次被火,在此背景下修建钦安殿院墙、院门,并由嘉靖皇帝亲为院门题名,显然亦有祈求平安之意。

天一门南向,主体由青砖砌成,磨砖对缝,工艺考究。正中单洞券门,内装双扇朱漆宫门,门上嵌纵横各9路铜鎏金门钉。黄琉璃歇山顶,檐下绿琉璃仿木结构椽、枋、斗栱额枋彩画是具有典型明代特征的旋花彩画,为清代旋子彩画的前身。

天一门两侧各出琉璃影壁与院墙相连,影壁的盒子岔角部位饰琉璃仙鹤、云朵,做工精美。门前左右陈列铜镀金獬豸各1,御路正中设青铜香炉1座。门内正对连理柏1株,枝繁叶茂,苍劲古朴。

天一门是紫禁城内较为少见的青砖建筑,一方面直观地反映出避火的愿望并切实起到了防火作用;另一方面,青砖淡雅的色泽也与御花园的园林环境相协调。


相关知识科普


天一门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御花园

钦安殿

阴阳五行

阴阳概念是中国古人对宇宙认识的朴素概括,以此解释两种相互对立或相互消长的事象,如男为阳,女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等等。五行则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古代思想家以五种物质元素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以后,又形成五行相互促进与相互排斥的相生相克原则,形成五行的多项对应系统,如五色(红黄蓝白黑)、五味(酸甜苦辣咸)、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脏(心肾肝脾肺)、五常(仁义礼智信)等等。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歇山顶

歇山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又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较单檐尊贵。

斗栱

承托建筑物檐宇部分的构件。主要由方形的斗和弓形的栱经多重交叉组合而成。每一组合称一攒。按安装部位分科,位于柱头上的称柱头科,位于屋角柱上的称角科,分布于柱间部位的称平身科。斗栱对屋檐有支撑和减震作用,也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多用于较高等级建筑上。斗栱发展至清代,被作为建筑模数使用,一座建筑的所有尺度均以斗口为单位,长度同于最下坐斗的开口大小。

额枋

清代古建筑外檐柱之间的横向联系构件,有斗栱建筑称额枋,无斗栱建筑称檐枋。

旋子彩画

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旋花为主题进行构图的彩画,按其用金量的不同,又可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数种。

影壁

即正对大门或大门两侧相对独立的墙壁,有一字形和八字形,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大门内之影壁,起遮挡外人视线的作用,使之不能对院内事物一览无遗。大门外之影壁,则有划定范围、指示道路的作用。宫殿建筑中的影壁,多用琉璃砖瓦修筑,壁心及岔角施雕饰,颇为华丽。

盒子

彩画箍头内略似方形的部分。当梁枋构件太长时,则在箍头和藻头之间添加盒子,内画图案。盒子也有菱形或其它形状者。

岔角

天花彩画或琉璃影壁之四角,为略呈三角形的图案或雕饰,以衬托彩画当中的圆光或影壁中心的盒子。

獬豸

为传说中的动物,似牛,一角;或说是神羊,能区分正直与邪恶。《异物志》中云: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中,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咬不正者。古代执法官的帽子称獬豸冠,以表示像獬豸般是非分明。

相关文章

  • 景仁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仁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景仁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

    423 景仁宫 内廷 影壁 面阔 琉璃 歇山式顶 走兽 五踩斗栱
  • 翊坤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翊坤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

    957 翊坤宫 内廷 万安 穿堂 体和殿 储秀宫 面阔 琉璃
  • 延趣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延趣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延趣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脊角安走兽5个。檐下梁枋饰以苏式彩画。延趣楼东、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挂楣子,下设栏杆。廊内侧安门窗以分隔室内外空间...

    1565 延趣楼 宁寿宫 面阔 进深 卷棚 卷棚顶 琉璃 走兽
  • 奉先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奉先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奉先殿为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四周缭以高垣。前为正殿,后为寝殿。前殿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225.00㎡。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彩绘金线大点金 旋子彩画。前檐中5间开门,为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后檐中5间接穿堂,余皆...

    1431 奉先殿 内廷 须弥座 面阔 进深 琉璃 重檐庑殿顶 庑殿顶
  •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院内堆叠高耸的假山,山顶高耸一亭,名耸秀亭。耸秀亭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檐下饰倒挂楣子,下设坐凳栏杆。亭下悬崖峭壁,洞谷幽深。登临亭内,可俯瞰园内外景致,是良好的观景点。同时,由于该亭高耸于石山之上,位置显要,加之形式简洁,外观玲珑剔透,又是园内的重要景观。...

    435 耸秀亭 宁寿宫 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倒挂楣子 坐凳栏杆
  • 传心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传心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传心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的文华殿东侧,是一组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祭祀性建筑。整个院落南北长100m,东西宽25m,占地面积2500㎡。院中“大庖井”极富盛名,井水清甜甘洌,可与京西玉泉山之水相媲美,故有“玉泉第一,大庖第二”之说,井水至今仍未干涸。传心殿院落从南向北分别由治牲所、景行门、传心殿3座主要建筑组成,殿后有祝版房、神厨、值房等建筑。其中治牲所坐南朝北,...

    1009 传心殿 传心 文华殿 大庖井 治牲所 祝版房 神厨 值房
  • 畅音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畅音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畅音阁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座南面北,为清宫内廷演戏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始建,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曾维修,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卷棚顶扮戏楼。光绪十七年(1891年)维修。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畅音阁三重檐,通高20.71m,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3间,进深3间,与南边5开间...

    1387 畅音阁 宁寿宫 内廷 卷棚 卷棚顶 歇山式顶 琉璃 剪边
  • 寿康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康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是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

    1121 寿康宫 内廷 慈宁宫 琉璃 面阔 进深 歇山顶 明间
  • 麟趾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麟趾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麟趾门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东六宫区域,为东二长街南门,北与千婴门相对。始建于明代,初称寿春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今名。清沿明旧。“麟趾”一词出自《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诗的原意是颂扬周文王的子孙知书达理,不违周礼,以善德行世,后来“麟趾”便成为称赞王室和贵族子弟贤能的...

    1469 内廷 二长街 琉璃 歇山顶
  • 咸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安宫位于西华门内,清内务府在宫内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优秀者而开设的官学设于此,称咸安宫官学。清雍正七年(1729年)在宫内设官学,原址位于寿康宫后、长庚门内的咸安宫,为明代建筑,天启年间客氏曾居之。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建。康熙时废太子允礽曾禁锢于此。雍正六年(1728年)奉旨:咸安宫见在空闲,著设立官学。七年,咸安宫内修理读书房三所。乾隆十六...

    1441 咸安宫 西华门 内务府 景山 咸安宫官学 寿康宫 允礽 寿安宫
  • 护城河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护城河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环绕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河宽52m,条石垒砌驳岸,坚固陡直,亦称筒子河。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清代河中栽莲藕,岁收供宫中使用,余者卖出,得银存奉宸苑备用。护城河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1999年,对护城河进行治理工程,驳岸修整一新,河底全部铺砌方砖,河道更加坚固。...

    1467 护城河 奉宸苑
  • 吉云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吉云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吉云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内咸若馆西侧,坐西面东,面阔7间,东与宝相楼相对。明代原为咸若馆西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为二层楼阁,三十六年(1771年)悬满汉文“吉云楼”匾。楼上下室内正中均供有大尊佛像。佛像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底座及多层台阶的金字塔式供台,供台顶部是一道长墙式的千佛龛。供台上层层摆放五彩 描金 擦擦佛母像。四壁、屋梁各处满做千佛龛,内供相...

    1884 吉云楼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咸若馆 面阔 宝相楼 配殿 千佛
  • 保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保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

    1395 保和殿 中和殿 谨身殿 建极 面阔 进深 歇山顶 琉璃
  • 锡庆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锡庆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锡庆门位于内廷外东路,是宁寿宫区西南隅的大门。锡庆门外是一片开阔的空地,沿宫墙向北为俗称之“东筒子”路,南侧有外奏事房6间,西南、西北分别是箭亭和奉先殿,再向西则为景运门。锡庆门内为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东侧有敛禧门与之相对,北为宁寿宫之正门皇极门,南为九龙壁。由此可见,锡庆门乃联系宁寿宫与紫禁城各处的重要枢纽。锡庆门西向,为3座分立的随墙琉璃门,当中一座略高...

    1822 锡庆门 内廷 宁寿宫 东筒子 箭亭 奉先殿 景运门 皇极门
  • 坤宁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坤宁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坤宁门为坤宁宫后台阶下正中面北之门,北通御花园。明初设坤宁门于御花园钦安殿北,即现顺贞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坤宁宫后北围廊正中广运门改建,同时将其改称坤宁门并一直延续至清朝。坤宁门曾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门面北,面阔3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明间设门,中一间安装宫门两扇。两次间隔为值房,后檐设两抹头方格槛窗,中配方格风窗,前檐为墙...

    1722 坤宁门 坤宁宫 御花园 钦安殿 顺贞门 面阔 歇山式顶 琉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