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宫❖图片
永寿宫
永寿宫匾额
永寿宫牌匾
永寿宫❖简介
永寿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椀菱花 槅扇门,次间、梢间为槛墙,上安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内高悬乾隆皇帝御笔匾额“令仪淑德”,东壁悬乾隆《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悬《班姬辞辇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下令,内廷东西十一宫的匾额“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起之后,不许擅动或更换。
正殿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东西有耳房,殿前东西亦有配殿各3间。院落东南有井亭1座。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皇帝曾在此召见大学士 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清代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圣宪皇太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恪和硕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孝固伦公主下嫁和珅之子,均设宴于永寿宫。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室。
相关知识科普
永寿宫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歇山顶
歇山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又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较单檐尊贵。
装修
古建筑外檐和内檐的门窗、槅扇、隔断、天花等木构件之统称。以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安装在檐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外檐装修”,安装在金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内檐装修”。外檐装修包括槅扇、槛窗、横披、帘架、风门等,内檐装修则是室内的隔断、屏风、落地罩及博古架等。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双交四椀菱花
宫殿建筑中门窗槅心花纹装饰的一种。
双交四椀
古建门窗装修格芯形式的一种。由两根棂条相交,以菱花组成四个圆形。正交为棂条中线相交成四个垂直夹角,斜交偏45度。图案主要靠棂条花瓣变化形成,常见的有双交四椀球形格心、双交四椀古老钱格心等。
槅扇
又称格门,由立向的边挺和横向的抹头组成木构框架。抹头又将槅扇分成槅心、绦环板和裙板三部分。槅心是主要部分,占整个槅扇高度的五分之三,由棂条拼成各种图案。棂条分内外两层,中间糊纸、夹纱或安玻璃。室内槅扇多采用夹纱做法,所以又称碧纱橱。绦环板和裙板亦多雕刻各种装饰图案。室内槅扇的雕刻较为细腻。槅扇上下一般安有转轴,可以自由开合。有的槅扇不用绦环板和裙板,而像槅心一样使用棂条,称落地明造。
班姬辞辇
指汉成帝诏命婕妤与其同辇出游,但班婕妤认为帝王贪恋女色会耽误朝政而予以坚辞。晋代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绘有这一场景。历代帝王多加推崇,意在宣扬封建“女德”。
配殿
隆恩门内有东、西配殿各一座,黄琉璃瓦悬山顶,每座均面阔5间,进深2间,前附走廊。东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块一尺二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时喇嘛念经的场所。
井亭
井亭多为四柱盝顶式,亭顶中间有一洞口与井口垂直,井盖为空心圆柱形。亭顶和井盖均为空心是为了让阳光由此射入井中,过去人们认为井中之水经过阳光照射后才能食用。同时中空也便于用长竿淘井。
大学士
官名,唐始设,宋设置渐广。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政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却握宰相之权。清代大学士的品级提高了,职任反而不重要了。乾隆十年(1745年)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名,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
申时行
申时行(1534—1614年),字汝默,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第一,授编修,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万历五年(1577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申时行以文字受知于张居正,及居正卒,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柄权,务为宽大,世称长者。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时行年80,帝遣官存问,诏书到门而卒。谥“文定”。有《赐闲堂集》行世。
皇贵妃董鄂氏
董鄂氏(?--1660年),栋鄂氏,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据考证她原是顺治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妻,18岁时,14岁的博穆博果尔死去,死后旋即被追封为襄亲王,紧接着董鄂氏入宫,被立为贤妃,很快又被册封为皇贵妃。顺治帝曾想再度废皇后而立董鄂氏为后,但终因朝中各种势力制约而未果。董鄂氏郁郁寡欢,又因生子早夭,不久即逝。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乾清宫
苫次
苫,旧时居丧睡的草席。《仪礼·丧服》:“居倚庐,寝苫枕块”。苫次,原指居亲丧的地方,也用作居亲丧的代称。
和硕
满语,意为“角、棱角、四面八方之角落”。清代亲王、贝勒爵位封号前冠以“和硕”二字有统辖一方之意。“和硕公主”是清代妃嫔所生之女,“和硕格格”是亲王嫡出之女。
固伦公主
固伦,满语意为“国、国家”。清代皇后所生之女封为固伦公主。
和珅
和珅(1750--1799年),姓钮祜禄,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由于精明敏捷,颇得乾隆帝赏识,官职累迁,由御前三等侍卫而至户部侍郎,再至户部、兵部、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四库馆正总裁等,在军机大臣任上二十余年。乾隆帝晚年倚为心腹。他专擅弄权,贪污极巨。乾隆帝死后,嘉庆皇帝即以二十大罪赐其死,抄家所获巨资充公。其时竟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之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