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宝相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王宝光 点击 :

宝相楼❖图片

宝相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宝相楼❖简介

宝相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明代原为咸若馆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为楼式建筑,是园中主体建筑咸若馆的东配楼,清代为皇太后、太妃们的礼佛之所。

宝相楼坐东面西,上下两层,面阔7间,绿琉璃瓦黄剪边 卷棚 歇山式顶。前檐出廊,明间开门。下层南北墙各辟1小门,门内为楼梯间,循梯而上即可至2层。上下层均隔为既连通又独立成室的7间佛堂,除明间外,其余6间均于下层天花处开天井,使上下两层因天井而贯通,上层环天井设紫檀木围栏。

楼下明间原供释迦佛立像,其余6间分置“大清乾隆壬寅年敬造”款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塔顶直达天井口。塔周围三面墙壁上均挂通壁大唐卡,共画护法神像54尊。

楼上明间原供木雕金漆 宗喀巴像,三面墙壁挂释迦画传、宗喀巴画传唐卡。其余6间正面设供案,供显、密主尊像,每室9尊,共54尊,与楼下6室所供54尊护法神像相对应;两侧面设壁嵌式千佛龛,每间供小铜像122尊,6室共计732尊;千佛龛下为壁隔式紫檀木经柜,藏贮各种佛经。

宝相楼除明间外,其余6室依显宗、密宗、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父续、无上瑜伽部母续分别配供佛像、唐卡、供器,集显宗、密宗为一体,体现了藏传佛教 格鲁派显密兼修的修持特色,成为清宫佛堂的一种重要模式,清宫档案中称之为“六品佛楼”。


相关知识科普


宝相楼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咸若馆

配殿

隆恩门内有东、西配殿各一座,黄琉璃瓦悬山顶,每座均面阔5间,进深2间,前附走廊。东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块一尺二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时喇嘛念经的场所。

配楼

亦称厢楼,位于正楼前左右两侧,两配楼朝向相对,形制相同。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剪边

屋面做法的一种。即在屋脊和檐口部分使用色彩、种类与屋面不同的瓦件,明显突出屋面的边际线。

卷棚

卷棚式顶的简称。两山顶成圆形,屋顶无正脊,前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

歇山式顶

歇山式顶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一种,外观似硬山顶与庑殿顶的结合。上部如硬山顶,两山面垂直,与前后坡构成三角形立面,下部出坡至檐部。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俗称九脊殿。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天花

亦称顶棚。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构件,一般可分为硬天花、软天花。硬天花以木条纵横相交成若干格,也称为井口开花,每格上覆盖木板,称天花板,天花板圆光中心常绘龙、龙凤、吉祥花卉等图案。软天花又称海漫天花,以木格蓖为骨架,满糊麻布和纸,上绘彩画或用编织物,为等级较低的天花。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掐丝珐琅

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井口

由支条纵横交叉构成的方块,因形似井口而得名。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金漆

家具上常用的金漆为《髹饰录》所谓的“罩金漆”,其工艺为在木胎漆地上贴饰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

宗喀巴

宗喀巴(1357--1419年),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幼时出家,学显密教法10年,16岁入藏深造,得大师指点,佛学精进,显密兼通。鉴于当地佛教戒行废弛,僧侣生活放荡,遂以噶当派教义为本,结合自己的见解,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改革,《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其代表作。明永乐七年(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创办了大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建立了甘丹寺,标志格鲁派体系的形成。后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执政教派,在蒙藏等地广泛流行,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大的宗派。

千佛

指三世十方诸佛群像。大乘佛教有三世三千佛之说,简称千佛。有些千佛像旁还写有佛名,这些佛名分别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等不同经典。

藏传佛教

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 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 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格鲁派

藏传佛教主要的教派之一。“格鲁”意为善规,因该派主张僧人应严守戒律和修行次第而得名,亦俗称“黄帽派”、“黄教”。该派奉宗喀巴大师(1357--1419年)为开派祖师。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于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万人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北兴建甘丹寺,并自任住持,是为格鲁派形成之标志。后西藏之达赖、班禅及内、外蒙古之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四大活佛转世系统皆属格鲁派。该派教理上继承阿底峡所传之龙树的中观思想,主张缘起性空。修习上止观并重,尤其强调戒律为佛教之本。此一派至明清时渐为西藏佛教之正统,并为朝廷所重,一直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

六品佛楼

“六品佛楼”之称源自清宫档案,系指清代宫廷中一种典型模式的藏传佛殿。其建筑为7开间二层楼,按显宗与密宗四部配置佛像。六品即显宗部加密宗四部,其中的无上瑜伽部又分为两部,合计六品,即:一、般若经品(显宗部);二、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父续);三、无上阴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母续);四、瑜伽根本品(瑜伽部);五、德行根本品(行部);六、功行根本品(事部)。紫禁城中现存的六品佛楼有梵华楼、宝相楼。

相关文章

  • 重华宫漱芳斋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重华宫漱芳斋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重华宫 漱芳斋戏台,重华宫曾为乾隆潜邸,即位后颇加修葺,增设戏台,顶层置升降绞车。新年在此宴赉廷臣,演戏赐茶。1923年,逊清皇室在此戏台为敬懿皇贵太妃的生日演出,成为宫中戏曲活动的终曲。...

    315 重华宫 漱芳斋戏台 漱芳斋
  • 翊坤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翊坤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

    947 翊坤宫 内廷 万安 穿堂 体和殿 储秀宫 面阔 琉璃
  • 弘义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义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面东,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武楼,嘉靖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乾隆时体仁阁被火烧毁,就是仿照弘义阁重建的。由于二阁是...

    1855 弘义阁 太和殿 体仁阁 内务府 平座 庑殿顶
  • 梵华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华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华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位于宁寿宫区最北端,倚北宫墙而立,坐北朝南,7开间,二层楼,卷棚 歇山顶。楼下明间供旃檀佛铜像,高210cm。东西各3室,分别供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造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造型各异,豪华精美。塔周围三面墙挂通壁大幅唐卡,画护法神54尊。各室中央均为天井,直通二层。二层绕天井设紫檀木围栏,珐琅塔顶正在天井中央。二层明...

    1918 梵华楼 宁寿宫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明间 掐丝珐琅 珐琅
  • 符望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符望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符望阁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平面呈方形,外观两层,内实三层,四角攒尖顶。蓝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黄色琉璃瓦。符望阁的室内装修颇具特色,以各种不同类型的装修巧妙地分隔空间,穿门越槛之际,往往迷失方向...

    299 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珐琅 镶嵌
  • 御花园西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西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西井亭位于天一门外右侧、千秋亭的东侧。亭平面方形,面阔1.94m,亭中有井,周围有泄水沟槽,朱红色四柱,周围绕以白石雕栏板。西井亭的最大特点是平面为方形,顶部转为八方形,在四柱之上各架一与平面四角呈45°的转角桁,两端各与悬在柱外的四根转角桁相接,于是形成八边,将承担顶部的荷载传达到四柱,因为利用悬挑达到力的平衡,所以也有称其为“担梁”的。此种作法体现...

    753 御花园 井亭 天一门 千秋 面阔 白石 转角桁 担梁
  • 天穹宝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穹宝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穹宝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东小长街北段钦昊门内,东临东筒子路,西邻景阳宫。始建于明代,初名玄穹宝殿。清顺治朝改建,后避康熙皇帝讳更名为天穹宝殿。天穹宝殿的院落为长方形,南墙正中开琉璃门1座,名天穹门。门外有横巷,东抵东筒子西侧宫墙,西端为钦昊门。院中正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内悬乾隆皇帝御笔楹联“无言妙化资元始,不已神功运穆清”。东西配殿各...

    590 天穹宝殿 内廷 东小长街 钦昊门 东筒子 景阳宫 琉璃 中正殿
  • 建福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建福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紫禁城内西北隅,有一座清代乾隆初年建成的宫廷花园,因其随建福宫而建,故名“建福宫花园”,又因花园地处内廷西部,亦称为西花园。建福宫花园始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为“渐次”构成,占地约4020㎡,有建筑十余座,且殿堂宫室、轩馆楼阁无所不有,不仅建筑形式各异,而且建筑布局也较灵活。这组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一组依南北轴线依次排列为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静怡...

    1877 建福宫 内廷 抚辰殿 惠风亭 静怡轩 慧曜楼 延春阁 敬胜斋
  • 斋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斋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斋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南,毓庆宫西,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康熙后期,诸王子储位之争激烈,最终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政敌。胤禛即位后,宫廷内部的斗争仍十分激烈,雍正帝为确保平安,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斋宫系前朝后寝两进的长方形院...

    1273 斋宫 毓庆宫 斋戒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抱厦 明间
  • 宁寿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门在皇极门北,是宁寿宫区建筑的第二道宫门。这一区域原为明代一号殿旧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为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门制依乾清门制度改建,门名仍沿旧称。宁寿门为屋宇式建筑,黄琉璃瓦歇山式顶,面阔5间,进深3间。前檐正中3间建为敞厅,两梢间下砌槛墙,上置三交六椀菱花槛窗各4扇,中安方格风窗。两侧山墙...

    1317 宁寿门 皇极门 宁寿宫 乾清门 琉璃 歇山式顶 面阔 进深
  • 坤宁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坤宁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坤宁门为坤宁宫后台阶下正中面北之门,北通御花园。明初设坤宁门于御花园钦安殿北,即现顺贞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坤宁宫后北围廊正中广运门改建,同时将其改称坤宁门并一直延续至清朝。坤宁门曾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门面北,面阔3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明间设门,中一间安装宫门两扇。两次间隔为值房,后檐设两抹头方格槛窗,中配方格风窗,前檐为墙...

    1708 坤宁门 坤宁宫 御花园 钦安殿 顺贞门 面阔 歇山式顶 琉璃
  • 咸若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若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若馆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中央,是园中主体建筑,为清代太后、太妃礼佛之所。明代初建时称咸若亭,万历十一年(1583年)更名曰咸若馆。清乾隆年间先后大修、改建,即今所见形制。馆坐北朝南,正殿5间,前出抱厦3间,四周出围廊。正殿为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抱厦为黄琉璃瓦卷棚式顶。馆内装饰考究别致:梁檩上的龙凤和玺彩画灿然生辉,顶部的海墁花卉 天花清丽淡雅。室内明间柱子的装...

    1617 咸若馆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抱厦 琉璃 歇山式顶 卷棚 龙凤和玺彩画
  • 漱芳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漱芳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漱芳斋,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皇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漱芳斋为工字形殿,前殿与南房、东西配殿围成独立的小院,其间有游廊相连。前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安风门,余皆为槛窗。室内明间与次间以落地罩分隔,东次室额曰“静憩轩”,为乾隆七年(174...

    828 漱芳斋 乾西五所 重华宫 配殿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顶
  • 紫禁城的城垣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紫禁城的城垣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紫禁城的城垣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虽有重修,但整体城垣的规模和布局依然保持初建时的原貌。紫禁城城垣呈长方形,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总长为3428m。城墙从地面到顶部高9.90m,断面呈下宽上窄的梯形,底部宽8.62m,顶部宽6.66m,内外两面各收分0.96m,接近城垣高度的10%,看上去很稳重。城垣地下基础材料是多层灰土和碎砖,...

    778 紫禁城的城垣 乾摆 宇墙 琉璃 沟眼
  • 景阳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阳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代为嫔妃所居。清代改作收贮图书之地。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阳门,前院正殿即景阳宫,面阔3 间,黄琉璃瓦庑殿顶,与东六宫中其它五宫的屋顶形式不同。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斗栱,...

    1270 景阳宫 内廷 钟粹宫 永和宫 面阔 琉璃 庑殿顶 走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