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宝相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王宝光 点击 :

宝相楼❖图片

宝相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宝相楼❖简介

宝相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明代原为咸若馆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为楼式建筑,是园中主体建筑咸若馆的东配楼,清代为皇太后、太妃们的礼佛之所。

宝相楼坐东面西,上下两层,面阔7间,绿琉璃瓦黄剪边 卷棚 歇山式顶。前檐出廊,明间开门。下层南北墙各辟1小门,门内为楼梯间,循梯而上即可至2层。上下层均隔为既连通又独立成室的7间佛堂,除明间外,其余6间均于下层天花处开天井,使上下两层因天井而贯通,上层环天井设紫檀木围栏。

楼下明间原供释迦佛立像,其余6间分置“大清乾隆壬寅年敬造”款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塔顶直达天井口。塔周围三面墙壁上均挂通壁大唐卡,共画护法神像54尊。

楼上明间原供木雕金漆 宗喀巴像,三面墙壁挂释迦画传、宗喀巴画传唐卡。其余6间正面设供案,供显、密主尊像,每室9尊,共54尊,与楼下6室所供54尊护法神像相对应;两侧面设壁嵌式千佛龛,每间供小铜像122尊,6室共计732尊;千佛龛下为壁隔式紫檀木经柜,藏贮各种佛经。

宝相楼除明间外,其余6室依显宗、密宗、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父续、无上瑜伽部母续分别配供佛像、唐卡、供器,集显宗、密宗为一体,体现了藏传佛教 格鲁派显密兼修的修持特色,成为清宫佛堂的一种重要模式,清宫档案中称之为“六品佛楼”。


相关知识科普


宝相楼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咸若馆

配殿

隆恩门内有东、西配殿各一座,黄琉璃瓦悬山顶,每座均面阔5间,进深2间,前附走廊。东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块一尺二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时喇嘛念经的场所。

配楼

亦称厢楼,位于正楼前左右两侧,两配楼朝向相对,形制相同。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剪边

屋面做法的一种。即在屋脊和檐口部分使用色彩、种类与屋面不同的瓦件,明显突出屋面的边际线。

卷棚

卷棚式顶的简称。两山顶成圆形,屋顶无正脊,前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

歇山式顶

歇山式顶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一种,外观似硬山顶与庑殿顶的结合。上部如硬山顶,两山面垂直,与前后坡构成三角形立面,下部出坡至檐部。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俗称九脊殿。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天花

亦称顶棚。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构件,一般可分为硬天花、软天花。硬天花以木条纵横相交成若干格,也称为井口开花,每格上覆盖木板,称天花板,天花板圆光中心常绘龙、龙凤、吉祥花卉等图案。软天花又称海漫天花,以木格蓖为骨架,满糊麻布和纸,上绘彩画或用编织物,为等级较低的天花。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掐丝珐琅

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井口

由支条纵横交叉构成的方块,因形似井口而得名。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金漆

家具上常用的金漆为《髹饰录》所谓的“罩金漆”,其工艺为在木胎漆地上贴饰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

宗喀巴

宗喀巴(1357--1419年),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幼时出家,学显密教法10年,16岁入藏深造,得大师指点,佛学精进,显密兼通。鉴于当地佛教戒行废弛,僧侣生活放荡,遂以噶当派教义为本,结合自己的见解,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改革,《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其代表作。明永乐七年(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创办了大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建立了甘丹寺,标志格鲁派体系的形成。后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执政教派,在蒙藏等地广泛流行,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大的宗派。

千佛

指三世十方诸佛群像。大乘佛教有三世三千佛之说,简称千佛。有些千佛像旁还写有佛名,这些佛名分别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等不同经典。

藏传佛教

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 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 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格鲁派

藏传佛教主要的教派之一。“格鲁”意为善规,因该派主张僧人应严守戒律和修行次第而得名,亦俗称“黄帽派”、“黄教”。该派奉宗喀巴大师(1357--1419年)为开派祖师。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于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万人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北兴建甘丹寺,并自任住持,是为格鲁派形成之标志。后西藏之达赖、班禅及内、外蒙古之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四大活佛转世系统皆属格鲁派。该派教理上继承阿底峡所传之龙树的中观思想,主张缘起性空。修习上止观并重,尤其强调戒律为佛教之本。此一派至明清时渐为西藏佛教之正统,并为朝廷所重,一直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

六品佛楼

“六品佛楼”之称源自清宫档案,系指清代宫廷中一种典型模式的藏传佛殿。其建筑为7开间二层楼,按显宗与密宗四部配置佛像。六品即显宗部加密宗四部,其中的无上瑜伽部又分为两部,合计六品,即:一、般若经品(显宗部);二、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父续);三、无上阴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母续);四、瑜伽根本品(瑜伽部);五、德行根本品(行部);六、功行根本品(事部)。紫禁城中现存的六品佛楼有梵华楼、宝相楼。

相关文章

  • 麟趾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麟趾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麟趾门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东六宫区域,为东二长街南门,北与千婴门相对。始建于明代,初称寿春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今名。清沿明旧。“麟趾”一词出自《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诗的原意是颂扬周文王的子孙知书达理,不违周礼,以善德行世,后来“麟趾”便成为称赞王室和贵族子弟贤能的...

    1469 内廷 二长街 琉璃 歇山顶
  • 慈宁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慈宁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

    1663 慈宁宫 内廷 隆宗门 永康左门 永康右门 长信门 慈宁门 廊庑
  • 三友轩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三友轩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三友轩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座北面南,三开间式小轩。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黄琉璃瓦卷棚顶,东为硬山式,西为歇山式,三面出廊,这是一种巧借地形的屋顶构造形式,为宫中仅有。轩明间 槅扇4扇,中间两扇为门,檐下挂匾“三友轩”,两次间为灯笼锦支摘窗。轩内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装修题材。尤为夺目的是紫檀透雕 圆光罩,罩上竹叶以玉片镶嵌,构思巧妙。东为3扇...

    1542 宁寿宫 琉璃 卷棚顶 明间 槅扇 支摘窗 岁寒三友 装修
  • 内阁大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堂为清代大学士直舍,亦称大学士堂,位于太和门东庑外东南。大堂南向3间,东西两厢各3间,皆硬山顶,覆黄琉璃瓦。坐东面西者为汉票签房,中1间为侍读拟写草签处,北1间为中书缮写真签处,南1间为收贮本章档案处;坐西面东者为蒙古堂。汉票签房之南、南向面城垣者为汉本堂,3间;蒙古堂之南,南向面城垣3间为满本堂,满本堂之西为祝版房,缮写大祀祝版之处。大堂前安屏门4扇...

    1379 内阁 大学士 太和门 硬山顶 琉璃 汉票签房 侍读拟写草签处 蒙古堂
  • 咸若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若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若馆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中央,是园中主体建筑,为清代太后、太妃礼佛之所。明代初建时称咸若亭,万历十一年(1583年)更名曰咸若馆。清乾隆年间先后大修、改建,即今所见形制。馆坐北朝南,正殿5间,前出抱厦3间,四周出围廊。正殿为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抱厦为黄琉璃瓦卷棚式顶。馆内装饰考究别致:梁檩上的龙凤和玺彩画灿然生辉,顶部的海墁花卉 天花清丽淡雅。室内明间柱子的装...

    1624 咸若馆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抱厦 琉璃 歇山式顶 卷棚 龙凤和玺彩画
  •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院内堆叠高耸的假山,山顶高耸一亭,名耸秀亭。耸秀亭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檐下饰倒挂楣子,下设坐凳栏杆。亭下悬崖峭壁,洞谷幽深。登临亭内,可俯瞰园内外景致,是良好的观景点。同时,由于该亭高耸于石山之上,位置显要,加之形式简洁,外观玲珑剔透,又是园内的重要景观。...

    435 耸秀亭 宁寿宫 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倒挂楣子 坐凳栏杆
  • 丽景轩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丽景轩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丽景轩为储秀宫后殿,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明间开风门,其余4间为槛窗,楠木门窗雕刻万字锦地,上饰五福捧寿、万福万寿纹饰,转角处包饰龙凤云纹铜角叶。明间台阶两侧各有四汉白玉石台座,用来摆放香炉、神兽等。殿东西两侧各有耳房3间,卷棚硬山顶。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额曰凤光室、猗兰馆,与储秀宫、丽景轩围合成一个狭长的庭院,庭院南侧东西各有水井一眼,其上原有的井亭已无存...

    1389 丽景轩 储秀宫 面阔 硬山顶 明间 风门 楠木 万字锦
  • 西苑漪澜堂晴栏花韵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西苑漪澜堂晴栏花韵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西苑漪澜堂晴栏花韵戏台 ,苑囿戏台,位于西苑(今北海)漪澜堂东侧倚山傍湖之院落。卷棚 歇山顶,以抄手游廊与对面看戏殿构成四方院落,看戏殿“晴栏花韵”匾额为乾隆御题。...

    287 西苑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 遂初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遂初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光绪年间重修。遂初堂面阔5间,进深3间,坐北面南,绿琉璃瓦黄剪边 卷棚 歇山顶,前后出廊。前廊下悬乾隆御笔满汉文“遂初堂”匾。中间开门,余开支摘窗。明间为过厅,穿厅而过可至宁寿宫花园的第三进院落。左右出转角游廊,与东西配房前廊相通。东西配房各5间...

    1029 遂初堂 宁寿宫 古华轩 面阔 进深 琉璃 卷棚歇山顶 卷棚
  • 撷芳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撷芳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撷芳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的东南隅。其北侧为抑斋,抑斋西侧有游廊相接,游廊西延,转而向南,围成小院,自成一体。游廊转角处建一亭,名矩亭。撷芳亭建于石山之上,高出墙垣,佇立亭中可俯瞰院内外风景。亭为四角攒尖顶,绿色琉璃瓦,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檐下饰以倒挂楣子,安白石 坐凳栏杆。石山有蹬道,蜿蜒而上可达撷芳亭。撷芳亭形式简洁,体量适中,又可登临远眺,成为院...

    1090 撷芳亭 宁寿宫 抑斋 矩亭 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倒挂楣子
  • 临溪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临溪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临溪亭是慈宁宫花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原名临溪馆,十一年(1583年)五月更名临溪亭。临溪亭位于花园中部偏南,建在矩形水池当中之单孔砖石券桥上,东西两面临水,南北出阶,与花园南入口、假山以及北部的咸若馆、慈荫楼同处于院落南北中轴线上。亭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3间,四面均当中开门,斜方格槅扇门各4扇,两侧皆为斜方格槛窗,窗下槛墙贴饰...

    516 临溪亭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咸若馆 慈荫楼 面阔 进深 槅扇
  • 隆宗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隆宗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隆宗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重修。清沿明制,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隆宗门位于乾清门前广场西侧,西向,与东侧景运门相对而立,形制相同。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单昂三踩斗拱,彻上明造,梁枋绘墨线大点金 旋子彩画。明间及两次间辟为门道,门扉设于后檐金柱处。门道内外设礓磋 慢道以便车舆出入。门内北侧为军机处值...

    1245 隆宗门 乾清门 景运门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墨线大点金 旋子彩画
  • 阅是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阅是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阅是楼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在畅音阁大戏楼的北侧,为清宫观戏场所。楼座北面南,前有月台,东西有配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十三年(1808年)拆去月台,改安踏跺,二十三年拆东西配楼,改建厢廊。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慈禧四十寿辰观戏曾修整此楼。阅是楼单檐二层,卷棚 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绘金龙和玺彩画。楼面阔5间,进深3间,前出廊。下...

    537 阅是楼 宁寿宫 畅音阁 月台 配楼 踏跺 厢廊 卷棚歇山顶
  • 储秀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储秀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曰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形成相通的四进...

    1943 储秀宫 内廷 翊坤宫 穿堂 体和殿 配殿 琉璃 万寿无疆
  • 御花园东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东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东井亭位于天一门外左侧、万春亭前西侧。亭平面方形,面阔1.94m,亭中有井,井口石上覆石盖板,朱红色四柱。此亭的特点在于其下部为方形,顶部转为八方形,在四柱上各架一与平面四角呈45°的转角桁,两端各与悬在柱外的四根转角桁相接,于是形成八边,将承担顶部的荷载传达到四柱。因为利用悬挑达到力的平衡,所以也有称其为“担梁”的。亭顶部覆黄琉璃瓦,有八条脊,本应是...

    558 御花园 井亭 天一门 面阔 井口石 井口 转角桁 担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