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钟粹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常欣 点击 :

钟粹宫❖图片

钟粹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钟粹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钟粹宫

钟粹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钟粹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钟粹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钟粹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钟粹宫❖简介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

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钟粹门,前院正殿即钟粹宫,面阔5间,黄琉璃歇山式顶,前出廊,檐脊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拱,彩绘苏式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冰裂纹、步步锦门窗。室内原为彻上明造,后加天花顶棚,方砖墁地,明间内悬乾隆御题“淑慎温和”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前出廊,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内西南角有井亭1座。

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清咸丰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时,道光皇贵妃,即恭亲王 奕訢之母亦居此宫,代为抚育奕詝。咸丰帝孝贞显皇后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

现在常年在此进行故宫藏玉器类文物的展示。


相关知识科普


钟粹宫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垂花门

坐落于院落的中轴线上,为第二道门,俗称二方,又称内门。前檐檩下不立柱,改用两个悬而倒置的垂柱,柱头多雕饰莲花瓣、串珠等纹饰,因得名。柱间安有雕刻精美的花枋,梁架上施以彩绘。柱大体可分为中柱式和一殿一卷两种形式。中柱式即于面阔方向立柱,上安檐梁,以便承托上顶;一殿一卷式,则是在中柱式垂花门后接出一个卷棚顶,用立柱支撑,形成复合建筑。遂初堂前的垂花门为一殿一卷式。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歇山式顶

歇山式顶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一种,外观似硬山顶与庑殿顶的结合。上部如硬山顶,两山面垂直,与前后坡构成三角形立面,下部出坡至檐部。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俗称九脊殿。

走兽

又称小兽,屋顶檐角所用装饰物。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定其使用数量,一般采用单数,太和殿用10个,属于特例。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多为有象征意义的传说中的异兽。走兽所处的位置,在垂脊、戗脊的下端,正是几坡瓦陇上端的汇合点,为封护盖住交会线的连砖的上口,必须在连砖上覆盖脊瓦;因其斜下,若无措施不免有下滑之虞,故在交梁上需用多数铁钉加固,为掩饰铁钉的痕迹,于是在钉帽上加饰了一系列的小兽形象,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后来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屋檐部位不需要加铁钉,而走兽的形象却保留下来,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和建筑装饰构件。

苏式彩画

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一种。源于江南苏州地区,故名。画法灵活、生动,题材广泛,多为祥兽花鸟、山水风景、人物故事。故宫花园及内廷建筑多饰以苏式彩画。苏式彩画从明代起即传入宫廷,经几百年的变化,与江南原有彩画不同,尤其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因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又称之为“官式苏画”。

苏式

明清时期我国家具的四个主要产地之一。四地为苏式、广式、京式、晋式(又称苏作、广作、京作、晋作)。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步步锦

古建筑门窗常用的棂条组合形式。其做法是用棂条拼成一个个长方形,上下左右对称排列。棂条交接处做成尖榫,用胶粘牢。

天花

亦称顶棚。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构件,一般可分为硬天花、软天花。硬天花以木条纵横相交成若干格,也称为井口开花,每格上覆盖木板,称天花板,天花板圆光中心常绘龙、龙凤、吉祥花卉等图案。软天花又称海漫天花,以木格蓖为骨架,满糊麻布和纸,上绘彩画或用编织物,为等级较低的天花。

配殿

隆恩门内有东、西配殿各一座,黄琉璃瓦悬山顶,每座均面阔5间,进深2间,前附走廊。东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块一尺二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时喇嘛念经的场所。

硬山式顶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的一种。前后两坡,屋顶两端与山墙齐平,建筑等级低于歇山、悬山等类型。

井亭

井亭多为四柱盝顶式,亭顶中间有一洞口与井口垂直,井盖为空心圆柱形。亭顶和井盖均为空心是为了让阳光由此射入井中,过去人们认为井中之水经过阳光照射后才能食用。同时中空也便于用长竿淘井。

太子宫

明代皇权为长子继承制,皇长子无论嫡庶所出,均出任太子。当皇长子被立为太子后,即别居太子宫。明时太子宫为位于东华门内的慈庆宫。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1832--1898年),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相关文章

  • 梵华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华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华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位于宁寿宫区最北端,倚北宫墙而立,坐北朝南,7开间,二层楼,卷棚 歇山顶。楼下明间供旃檀佛铜像,高210cm。东西各3室,分别供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造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造型各异,豪华精美。塔周围三面墙挂通壁大幅唐卡,画护法神54尊。各室中央均为天井,直通二层。二层绕天井设紫檀木围栏,珐琅塔顶正在天井中央。二层明...

    1918 梵华楼 宁寿宫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明间 掐丝珐琅 珐琅
  • 天穹宝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穹宝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穹宝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东小长街北段钦昊门内,东临东筒子路,西邻景阳宫。始建于明代,初名玄穹宝殿。清顺治朝改建,后避康熙皇帝讳更名为天穹宝殿。天穹宝殿的院落为长方形,南墙正中开琉璃门1座,名天穹门。门外有横巷,东抵东筒子西侧宫墙,西端为钦昊门。院中正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内悬乾隆皇帝御笔楹联“无言妙化资元始,不已神功运穆清”。东西配殿各...

    590 天穹宝殿 内廷 东小长街 钦昊门 东筒子 景阳宫 琉璃 中正殿
  • 位育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位育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明代建,初名对育轩,嘉靖年间曾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斋坐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两次间为支摘窗。位育斋前有鱼池一座,中跨拱桥,桥上建有一亭曰澄瑞。清雍正时此斋曾作为佛堂。...

    1668 位育斋 御花园 面阔 琉璃 硬山式顶 明间 支摘窗
  • 符望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符望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符望阁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平面呈方形,外观两层,内实三层,四角攒尖顶。蓝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黄色琉璃瓦。符望阁的室内装修颇具特色,以各种不同类型的装修巧妙地分隔空间,穿门越槛之际,往往迷失方向...

    299 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珐琅 镶嵌
  • 东华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东华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

    987 东华门 西华门 下马碑 内金水河 三座门 文华殿 銮仪卫 须弥座
  • 长春宫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长春宫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长春宫戏台,位于西路体元殿后,面阔三间,北向长春宫。寒冬演戏,搭盖玻璃棚,称为暖台。慈禧听政时寝居长春宫,组建长春宫近侍为本宫班,经常在此排练演出。...

    424 长春宫 长春宫戏台 体元殿 面阔
  • 景阳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阳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代为嫔妃所居。清代改作收贮图书之地。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阳门,前院正殿即景阳宫,面阔3 间,黄琉璃瓦庑殿顶,与东六宫中其它五宫的屋顶形式不同。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斗栱,...

    1270 景阳宫 内廷 钟粹宫 永和宫 面阔 琉璃 庑殿顶 走兽
  • 斋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斋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斋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南,毓庆宫西,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康熙后期,诸王子储位之争激烈,最终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政敌。胤禛即位后,宫廷内部的斗争仍十分激烈,雍正帝为确保平安,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斋宫系前朝后寝两进的长方形院...

    1273 斋宫 毓庆宫 斋戒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抱厦 明间
  • 皇极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皇极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皇极殿位于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与后殿宁寿宫前后排列于单层石台基之上。殿坐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

    1091 皇极殿 宁寿宫 面阔 进深 琉璃 重檐庑殿顶 庑殿顶 浑金
  • 南三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三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南三所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

    569 南三所 文华殿 允礽 宫人 宁寿宫 阿哥 面阔 进深
  • 抑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抑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抑斋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内的东南角,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座北向南,仅2间,硬山式卷棚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前后出廊,檐下饰苏式彩画。前后开门,门户错置,步步锦隔扇门,余为槛窗,玻璃屉窗。室内为小佛堂,隔断之上嵌以佛龛。东间有门可暗通养性殿的西配殿佛堂。斋前东南隅叠山上有撷芳亭;斋西为矩亭;斋北可至露台。...

    1209 抑斋 宁寿宫 卷棚 卷棚顶 剪边 琉璃 苏式彩画 苏式
  • 西华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西华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西华门是紫禁城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墨线大点金 旋子彩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西面檐下“西...

    1679 西华门 东华门 下马碑 须弥座 琉璃 重檐庑殿顶 庑殿顶 基座
  • 南、北十三排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北十三排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北十三排指宁寿宫外东侧南、北各13座排房,东依紫禁城城墙,为乾隆年间所建。其中12座南北相向,各面阔3间,进深1间,前出廊,明间开门,灰瓦硬山式顶。每两座为1院,共6院,每院西墙辟院门1座。北端1座有小南房两间。南端南墙中辟垂花门,门外南临敛禧门。...

    1989 十三排 宁寿宫 面阔 进深 明间 硬山式顶 垂花门
  • 熙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熙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熙和门位于外朝中路、太和门外西侧庑房正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右顺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因三大殿火灾被焚毁,次年重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改名归极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再度烧毁,天启年间重建。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改名为雍和门,乾隆元年(1736年)为避雍正皇帝讳而改为熙和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574 熙和门 太和门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顶 三踩斗栱 斗栱
  • 漱芳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漱芳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漱芳斋,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皇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漱芳斋为工字形殿,前殿与南房、东西配殿围成独立的小院,其间有游廊相连。前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安风门,余皆为槛窗。室内明间与次间以落地罩分隔,东次室额曰“静憩轩”,为乾隆七年(174...

    828 漱芳斋 乾西五所 重华宫 配殿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