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美术馆的生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鸵鸟 点击 :

王国伟

在淮海路商业空间举行的莫奈展已于6月15日闭幕,每张门票100元人民币、还需要排队等待2至3小时才能看上;同期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鲁本斯展,门票每张20元人民币,观者人流远不如莫奈的汹涌。

从艺术角度我们很难对两位大师级艺术家做简单类比,但无论从艺术史地位还是辈分上看,鲁本斯绝对不比莫奈低,况且,作为17世纪佛兰德斯画派代表人物的鲁本斯,出道比莫奈差不多早了200多年,绝对属于莫奈的前辈。而从展出场地规格上看,鲁本斯展出地是顶着上海美术馆身份地位的中华艺术宫,而莫奈画展却是在淮海中路商场内设的艺术空间。两者相比,一个是上海城市的艺术地标,一个充其量只能算作有一定艺术追求的艺术场所,也根本不在同一个级数上。事实结果却是冰火两重天,问题出在哪?有人解释:莫奈和印象派离我们当下更近,绘画形式更现代,大众知名度更高,才造成了这种市场效应,但仔细分析,这个托词根本站不住脚,此次莫奈展的主办方,几年前曾在中华艺术宫主办过毕加索艺术大展,命运如同当下的鲁本斯展一样受到市场冷遇,难道毕加索的大众知名度比莫奈低?我们需要通过市场尴尬,反思在当下创建美术馆虚火暴升中出现的问题。

美术馆设立在城市中心位置,是让市民和游客来去轻松、方便,没有任何出行的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哪里才算得上城市中心位置应由市民说了才算,它是这个城市几代人多少年的脚下丈量和心理积淀而建构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感受,很现实、很客观、也很科学。因此,自有美术馆历史以来,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美术馆都会身处城市中心位置,作为城市精神和文化艺术的实体表征,需要彰显艺术的符号化力量,更要使这种彰显效应最大化。

说实话,中华艺术宫的体量太大了。显然,美术馆并不是越大越高越好。作为一个属于世界级城市的上海的美术馆,应严格按世界上一流美术馆标准。除空间结构的合理配置外,各分类展馆的面积大小和区隔形式;展馆空间上限高度的生理心理适应性测试;美术馆从大门进入后,开始的展览路径及其他各项配套服务的设计和合理便捷的导引;各展馆之间的合理规避及互相黏合的适度;展馆灯光的专业性和其他公共空间灯光的照明舒适关系等,每一个细节,不但关乎艺术品展示质量和观看效果,更关乎观看者的心理感受和艺术享受的程度。但中华艺术宫展览路径很不清晰,同一个展览的几个展馆之间观者产生路径迷失,进出口环形路线设计不够合理清晰,空间分割的展厅上部使用玻璃材料,产生反光和折射光,形成的视觉干扰,还有各类参观者包括老人、残疾人等一些特殊要求和特定的服务细节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让观者产生视觉晕眩,造成观看者的审美失真。展品和观看者的距离失当,恰恰是以架上绘画展览为主的美术馆的大忌。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观者与美术馆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心理距离常会使人迷失。

行文至此,我们不得不面对第二个问题,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美术馆?美术馆与大众的关系如何建构?此次莫奈展的最大受益者和赢家显然是K11商业广场,搭上艺术的列车,通过艺术和传媒的力量,极大提升了商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K11艺术空间从美术馆专业素质看,无论是硬件设置还是软件服务,都是不太入流的。层高不够、空间布局不合理,参观的行走路径不合理,过于狭窄的通道,极不专业的灯光设备等,都是美术馆技术标准所要回避的问题。但正因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占有绝对优势,它还创建了美术馆的当代新形态。K11是一个商场,它用事实告知我们,美术馆和市民应该是极其亲密和平等的关系,进出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艺术展览与其他消费如饮食、娱乐等形成一个消费互补,它们并不冲突,反而相互依赖。让看艺术展览成为消费活动的一部分,在此,艺术展览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补充,一样会产生效益最大化。毕竟艺术展览除了他的艺术传播功能之外,也是一种消费。

可就是这样活生生的市场现实,依然很难被人重视。据说中国美术馆新馆的方案讨论中,就有一种声音认为,当代美术馆首先应该建筑形制亲民,从形式上建立平等意识,传统意义上高大、神圣的建筑形制,是艺术精英与大众分离时代的产物,传统美术馆如法国的罗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都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需要观者低头拾级而上的建筑本身,强化的是距离感,本身就是通过建筑彰显权力气场和对大众的拒绝。看来,消解美术馆与大众的距离,应从建构建筑与大众平等意识开始,如果美术馆建在城市中心的花园中,在内部功能设计和业态规划上,有完备的商业业态,可想而知,美术馆的所有功能都会极致释放。而事实却是,在美术馆真正走向大众的征途上,需要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性重构,但更需要的却是意识上的更新。

尼采认为:知识里面最高的形态是艺术,艺术又是生活的最高状态。从这个意义上看,美术馆不但支撑着城市气质的形成,也将是城市想象力、创新精神的发源地。可是,其艺术张力和空间意义生产力的形成,依然需要大众的青睐。一切依然都关乎距离。城市的活力来自于城市的聚众与交流活动之中,在互联网时代、虚拟空间大行其道之时,美术馆提供了观看艺术品最需要的接近性和实体性交流的机会。艺术品,其可感性,需要在一个有效的距离中观看和身临其境的接触,那种神秘的、细节的、充满着历史文化信息密码和艺术技术肌理的真迹,才能产生真正的震撼力,才会凸显有别于虚拟世界完全不同的独特心理感受,就像人再怎么网恋,最终还得实体接触一样。显然,美术馆在构建人与艺术、历史的一种有效距离的特殊关系时,其实也是在建构城市的精神文化气质,让我们时时能感受到一种具有日常性的文化和精神的联系。正是由于美术馆建立的那种与历史、艺术和人文情感的接近性,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更加显得弥足珍贵,需要我们的共同呵护。

美术馆与市民的物理距离,已影响到生理和心理距离。相近距离产生心理属性,而价值、趣味共同体更需要建立在合适的距离之中,不断接触才能形成心理归属感,距离美学也一定存在于相互良好的关系之中。如果我们能经常相遇在美术馆,就能感受那一份浸润着历史感和艺术感的现实的温暖。

相关文章

  • 章长青:真艺者直入灵府[图文]
    章长青:真艺者直入灵府[图文]

    章长青作品章长青教授我是熟知和仰慕的山水名家,虽同饮汉江美水,相隔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而我们却没曾谋过面,直到2012年的夏末秋初,我专程前往拜访,在“章长青艺术工作室”——学院以个人命名成立的画室里,才与他第一次面对面的“谝广子”。那天的太阳当头照,尽管时令已立秋,但汉江盆地却依然炙热如流火。品茶、抽烟、赏画,聆听他论&...

    92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吴昌硕作品《花卉册页》系列8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学思想。而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收藏家要收藏什么?书画家要创作什么?从中国国学思想中都能得到答案。书画收藏成败取决“国学无论对画家,还是收藏家而言,国学对书画收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藏家,如果没有国学思想的指导,不会辨识出有价值的藏品;作为画家,如果没有认...

    9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那些被遮蔽的民国艺术家们[图文]
    那些被遮蔽的民国艺术家们[图文]

    彭友善《紫气东来》近现代国画市场上,最受瞩目的一向是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等几位大师级人物,其作品动辄百万千万的高价广为人知。不过在这些闪耀的名字后面,还有一长串艺术家长期扮演“沉默的大多数”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人们的眼界不断扩大,学者、收藏家们挖掘出许多以前被遮蔽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成为新的收藏热点。彭友...

    137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学谦:无尽风光在晓峰[图文]
    吴学谦:无尽风光在晓峰[图文]

    王晓峰无尽江山画图中局部2012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华夏墨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上,王晓峰一幅高2.33米、长21.92米的巨大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引起了众多名家的赞许,轰动了整个展事,这幅历经数月的倾心之作,与其同展的20幅精美山水画,成为整个展览的重头戏,毫无夸张地说,这算得上王晓峰山水画的一个颠峰所在,杠鼎之作。全部展品悉数为宝龙集团收藏。意...

    25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鲁明军:许多批评家根本不懂艺术[图文]
    鲁明军:许多批评家根本不懂艺术[图文]

    鲁明军今天,视觉的生成机制不再是单一的道德训诫或政治宣传工具,也不再是纯粹的审美诉求或形式建构,而是一种多歧化的视角和进路。它可能源于对视觉性的探索和实验,可能源于某一社会政治事件,可能源于日常生活实践,可能源于对自然社会生态的反思,也可能源于对现代科技的好奇和迷恋,甚至源于某一具体的知识或理论等等。更多时候,我们习惯将这样一种艺术状况统称为“视觉文化”。它不仅改变了我...

    135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执着,褪去繁华显本色——记津门山水画名家于立[图文]
    执着,褪去繁华显本色——记津门山水画名家于立[图文]

    山水画家于立于立,号云石轩主,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画,1983年就读于夭津市茂林书画学院主攻山水,同年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山水创作组跟随著名画家陶家元习画。并一同从事山水画创作,后得著名画家梁琦大师及孙克刚指教,并得到李长友、赵松涛,孟寒松等名师教授。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尤以山水见长。于立山水画作品和于立相识并相交在十年前,朋友刘宝刚知道我喜好收藏字画,便将于立介绍给我,第一次见...

    14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图文]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图文]

    丹麦奥登赛安徒生博物馆中安徒生剪纸纸,是人类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信息媒材,不同地区的文明在纸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的汉代已发明了成熟的造纸技术,并在后续的年代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也影响了中国本土纸文明形态的形成,这个形态包括了中国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中国绘画、木刻版画、剪纸、书法以及古典书籍的印刷与复制,还有祭祀...

    144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风格琐谈[图文]
    风格琐谈[图文]

    吴昌硕临石鼓文每个人都有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艺术上讲的个性却不能完全等同于人的个性。作品中的艺术个性,或者叫风格,反映的是人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刘熙载在《书概》里讲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所谓的“如其人”,如的是“其学”、“其才”、“其...

    14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泰特美术馆里的“维基艺术” 预示艺术新趋势(组图)
    泰特美术馆里的“维基艺术” 预示艺术新趋势(组图)

    什么是“维基艺术”?简单解释下什么是“维基艺术”,被亚历山大·孟璐(AlexandraMunroe)博士称为“网络模式”艺术。这个概念来自于美国2007年的经济学著作《维基经济学》,书中提到了“维基经济学是一门对等生产的科学和艺术”这一论述。而针对这一全新艺术形式的预言,早在凯文.凯利...

    192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争议性雕塑推进城市的价值观?[图文]
    争议性雕塑推进城市的价值观?[图文]

    2009年作品《烟儿》,从地缝中冒出,不断地升腾、膨胀,即使跌落,也蕴含顽强向上的力量和生命的激情。每年变换颜色,是一个有生命感的作品。在这股"烟儿"的复苏中,让社会重新审视和评判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热爱。作品入选建国60周年当代艺术成果展,被评选为国内首个以性为主题的公共雕塑。雕塑作者王开方争议性雕塑推进城市的价值观强奸人的眼球也是一种罪搜狐艺术:您的雕塑作品《烟儿》被网友列入丑陋雕塑之一...

    82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何多苓:独自一人的歌者[图文]
    何多苓:独自一人的歌者[图文]

    何多苓作品《兔子下山》何多苓作品在采访之中看得出来何多苓喜欢别人称他是潮流的旁观者,喜欢别人用抒情、萧瑟、神秘来作为他的关键词。“我都不太会画笑着的人”何多苓说。而这次的巡回展又要为他增加一个新的关键词——独立精神。关键词——萧瑟何多苓偏好画女孩子,她们大多数独处于画面之中,显得忧伤而孤独。“也有人问过我说...

    18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许江:船场记忆、土楼意想[图文]
    许江:船场记忆、土楼意想[图文]

    写给厦漳泉中山公园计划开幕船场景象,是我少年时重要的记忆。那是1968年夏、秋、冬季的事。我随我的姑姑在南清的船场,那里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小山镇。镇头几株蔽荫广大的老树,磨得发光的石板从那里铺入,供销社、邮局、粮站挨着小街的一旁,一座古桥架在深涧之上,将两面陡峭的山坡连在一起,山里的挑夫们用他们略显佝偻的身板,挑起小镇的繁荣和四季。当时正值“文革”中“万马...

    83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三问新水墨[图文]
    三问新水墨[图文]

    周韶华在雨中纸本水墨68×68cm2002年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在自己的展览里学会思考和画画,新水墨高研班开出史上考博也汗颜的书单,不能自己有病自己找药——老师只能帮你打开一扇门,怎么画自己决定。周韶华的思路和周韶华的作品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模板和角度。两周前,本报刊发了他意欲寻找水墨达人的报道后,报名和咨询者踊跃,而他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

    10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图文]
    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图文]

    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闭幕(资料图片)作者王远(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教授)上个月的“上海书展”异常火爆,笔者去了两次,人潮确实汹涌。似乎这个城市开始崇尚读书,想起如今糟糕的文化现状,又有了点精神。情愿相信去书展的人都热爱读书,也不愿意认为是宣传造成的后果,即便是的话——一些被鼓动去的人也有可能会因此而喜爱...

    162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赵子龙:万达该补一补艺术史[图文]
    赵子龙:万达该补一补艺术史[图文]

    毕加索《两个小孩》万达1.72亿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本来是企业扶持文化艺术的好事,但在郭庆祥[微博]发表了一系列排斥当代艺术的言论之后,引发了艺术界的集体批评。著名策展人吕澎[微博]当即批评郭庆祥“不懂当代艺术”,甚至用了“没文化、没知识、没教养”这样的词。郭庆祥一直不喜欢当代艺术。几年前他曾在《谁在为“丑态图像”...

    42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