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蓝莓 点击 :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 | 艺术理论

①1966年《柜台内外》

上海文庙旧书刊交易市场是姜庆共几乎每周日都要逛的地方,通常他都会拎着一个环保袋,在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中,沿着书摊一家一家看过去。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他便与摊主砍价,“当你看到一样找了很久的东西,也不能表现出很想要的样子,这样才能用你的心理价位把它买下来”。有时候只能空手而归,但也有时候他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他最新买的一期《收获》杂志和两期《电声》期刊。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 | 艺术理论

②1946年《上海国货厂商名录》

“买这三期杂志,其实就是为了上面最大的这几个字。”姜庆共指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说。他正在筹备一个以汉字的手写字体设计为主题的图书出版和展览,为此,他在过去的五年中陆陆续续收集了大量的旧印刷品,包括书籍、报纸、杂志、海报、课本、儿童读物、节目单、包装等等,目标是封面上或者是内页里有特点的汉字字体设计和排版版式。涉足设计十几年,老姜现在比较苦恼的是,字体设计电脑化以后,手写字逐渐消失,而电脑里再也找不出好看的汉字艺术字了。姜庆共介绍说,现在汉字设计在电脑里只有五六十个选项,而日本汉字都有3000个设计选项,这是因为日本汉字设计从历史上一路继承下来了,而我们对汉字字体设计的历史记录基本是空白的。这样一个强烈的反差,让他有点受到刺激,他说:“我们现在要反过来,去看看以前到底有什么好东西。这是一个基础的工作,很多学设计的人都没有看过我们之前的东西,没有基础,没有养分。”他决定做一个之前没人做过的史料整理工作:以汉字的字体设计为主题,收集1900年至1999年上海出版物的手写汉字,看看汉字是怎样在杂志、报纸、儿童读物甚至是一个票据上呈现出来的。这里面包括了封面字和内文字,其中有些设计只适合封面字,但内文字的设计也很丰富,包括了粗细、体格、排列以及内页的版式等等。他希望能通过这个主题的收集,唤起中国年轻设计师对中文字体设计的重视。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 | 艺术理论

③1934年《电声电影周刊》第三卷第三十期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 | 艺术理论

④1959年《收获》第六期

以1900-1999年上海出版物上的汉字字体设计为主题的收藏只是老姜“上海风景”系列收藏中的一个项目。在按部就班地当了十几年的职业设计师后,老姜决定遵从内心的呼唤,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收藏“与设计有关,与上海有关”的印刷品。老姜的收藏“觉悟”始于对现在大部分书刊中复制翻印文献资料的印刷质量的不满,总希望能看到原件;加之,由于热衷于观察和记录城市文化现状,由此慢慢开始收集有关上海的资料,从中寻觅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痕迹或根源,即他所谓的“上海风景”。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 | 艺术理论

⑤1984年《叶赛宁抒情诗选》

姜庆共对于“上海风景”印刷物的迷恋,与骨子里的“设计情结”和“上海情怀”是分不开的。1960年生于上海,他幼年时住过一段时间石库门里弄,上世纪80年代技校毕业后,做过工人、宣传干事,也接受过短期实用美术设计培训,自学并从事儿童读物插图十几年。成为自由职业者以后,收藏“上海风景”的印刷品就成为了他的一种脾气、一种习惯。“喜欢就去做,不是说说而已的口号,没办法,改不了,放不下。”他说。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 | 艺术理论

⑥1978年《上海实用美术展览》

本版图片胡玥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 | 艺术理论

姜庆共

平面设计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外聘教授。以汉字的字体设计为主题,收藏“与设计有关,与上海有关”的印刷品,编著了多本关于上海城市文化的通俗读物。

资料收集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一个琐碎、繁杂的系统工程,加之这些主题的收集本身有很大的随机性,须有一定的数量积累才能出效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姜庆共的收集方法就是先确定主题,然后往里面填充藏品,把这些零散的碎片集中起来,他说:“我不是收藏家,只是零星收集些资料,希望在这些纸片中,可以读出一些线索。”通过从旧书摊、旧书网站买入,他的藏品已有不小规模,10平方米左右的书房已被各种印刷物淹没,两三人进去坐下都稍显局促。客厅有一整面墙被用作了书架,当中三分之二的空间也被一张大长桌“霸占”,上面的书籍和藏品都整齐地码在一起,堆得有近半米高。他说:“我没考虑很多,收集这些资料只是因为这都是我喜欢做的。”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我对大部分书刊中翻印文献资料的印刷质量感到不满,希望看到原件。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1873年上海美华书馆自印的《铅字拼法集全》。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很难说,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特色的东西。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你专我杂。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旧书摊、旧书网站。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不清楚。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不是藏家,也不是玩家,只是个收集者,更有点像资料整理员。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收集、归纳、整理的过程,时不时会令人感到惊喜和满足,也包括失望。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肯定有赝品,不过还好。挫折就是资金不够时,眼看着重要的文献被他人收入。

Q: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不清楚,不知道我的收集有一天会不会达到能捐的级别。

2010年,年代、城市、历史、文献,这些关键词逐渐被提到了姜庆共创作的首要位置,他开始有系统地从旧书摊、旧书网上收集关于上海的点点滴滴,淘旧书和文献终于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杂而丰富的从业经历,他习惯用比较杂的眼光来观察或选择藏品,希望能建立起自己的一个收集系统,即以上海城市、历史、文化为线索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包括设计、民居、环境、活动等等。目前,他仍在以“石库门”“老城厢”“国货、杂货”“民国明信片”“海报设计”等为主题进行专题收集。

不管是在书中还是在展览中,姜庆共更注重加入籍籍无名而又“好玩”的作品,对名家名作反而作简略处理。比如,在展现20世纪30、40年代的藏品时,由于《良友》这些著名杂志早已为世人所熟悉,因此,老姜只在年表中提及而不作更多的展示,藏品展示中反而挑选如《文华》《大众》等关注度比较小的杂志。对于这些作品,他强调自己都只是做一个呈现,绝不做评判。“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说,“对于这些串起来的藏品,一旦认真研究下去,可以发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再分析分析,读者自己就可以判断一些事情。”

相关文章

  • 沈其斌:游走在各种角色当中[图文]
    沈其斌:游走在各种角色当中[图文]

    做美术馆其实是一个苦差事,首先是有很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有很大的付出。做美术馆它不像做商业,没有直接经济利益的回报,美术馆本身都是一种非盈利的,做美术馆过程当中我首先就有一个心态,我准备投入和付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心态。沈其斌记者:我们都知道,您之前也是一位职业艺术家,98年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为什么会创建南京圣划艺术馆、到后来建立多伦现代美术馆,是什么促使您的一系列举措?沈其斌:我曾经说过...

    15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正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行,这是继北京、成都之后,雕塑家在中国巡展的第三站。1988年就获得英国特纳奖的垂青,克拉格可以算是“英国年轻艺术家”的前辈。然而和那群每每在市场上掀起波澜的“艺术明星”相比,深居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克拉格似乎更是一位“探索家”。...

    5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画种,发展到东晋日渐成熟,作品开始注重刻画人物神态。顾恺之用线把过去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如“背云浮空”、“流水行地”般舒展流畅。唐代工笔人物画达到鼎盛期,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逐渐衰落。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了陈洪绶、任伯年这样的大家,但总体上仍是水墨山水画占统治地位。直到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才迎来了大的复兴,吸收了西...

    195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现场传统中国建筑曾有着完整的体系、鲜明的特征。而今天之所以讨论“中国当代建筑共同体与范式重建”,是因为我国建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历经了一个严重的文化断层以致失范。如今的中国,能够找到任何国家的建筑风格,却鲜有中国自己的风格。那么,范式重建的意义何在?如何重建?新共同体是否已初现端倪?姜岑整理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当...

    18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西画中的光影:上帝说要有光[图文]
    西画中的光影:上帝说要有光[图文]

    图片资料《圣经》第一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幅画是伦勃朗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也说过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但最著名的还是爱迪生,我们现在都享受他说的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按一下电灯开关就知道了,我上课就是这样讲和这样做滴。西方人写他们的美术史,不会这样看,因为距离太近了。于是建立在编译基础上的汉语西方美术史读物自然也不会这样看。所以,谈任何其他区域的文化,都要有本...

    145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回顾2011中国艺术界:博物馆免费 文交所疯狂[图文]
    回顾2011中国艺术界:博物馆免费 文交所疯狂[图文]

    2011年,中国艺术界有很精彩,也有很无奈,总而言之它们都是过去一年的历史画卷中无法抹去的色彩。回顾难以面面俱到,且选其中10种“颜色”以飨读者——艺术品市场拍卖火爆背后难掩泡沫白色全国美术馆免费观赏“吃白食”不是个好词儿,但美术馆免费让公众“白看”却是件大好事!2011年1月26日,中国文化部和...

    9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何红舟《桥上的风景》获全国美展金奖提名,画面描绘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三位先贤青年时代在塞纳河边驻足的情景九月末的杭州,一场体量宏大的架上绘画展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在浙江美术馆启幕。油画展区素来是全国美展的重头戏,也被许多青年画家看作“进身之阶”,因而异常主流而热闹,从中不难一窥架上绘画在当今的流变趋势。近600张油画覆盖展馆接近6...

    13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每一种文化都像一棵大树,民族文化就像树的根,只有根强壮了树才会茂盛。——乌仁娜有这样一种蒙古族女声,因为从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所以没有闪闪发光的音质,却如同一件古老的精妙乐器,因为充沛的能量和时间的沉淀而能在四个八度任意跨越,令听者忘我。这个声音来自乌仁娜·查哈尔图格旗,欧洲最活跃的亚洲音乐人之一,曾获德国RUTH奖最佳国际艺术家称号。乌仁娜出生在内蒙古鄂...

    2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图文]
    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图文]

    中华书局为资助上海美专清寒学生事致刘海粟函看上海美专与中华书局的文化联姻书映丹青,墨染春秋,中华书局和上海美专百年同行、并世齐辉,一个世纪间,这两个名字早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符号,在中国美术史和出版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匆匆翻过的一页,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和推动着中国美育的启蒙和进程。1912年元月,在上海,“中华书局&rdq...

    129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新水墨渐成热词 重要美术机构多次推大展[图文]
    中国新水墨渐成热词 重要美术机构多次推大展[图文]

    “新水墨”对传统的颠覆满足了西方人的艺术遐想■詹皓也就是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中国新水墨”突然受人待见起来,艺术收藏圈里说的人越来越多,风头隐隐有赶超中国当代艺术之势。中国新水墨到底新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从来不被西方人理解的中国水墨如今突然变得畅行起来,“中国新水墨”到底会在市场上掀起多大的浪呢?新水墨价位的不断提升也把这些...

    2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莫言提到山东,自然就会想到齐鲁文化,提到潍坊,自然就会想到风筝。现在,提到莫言,自然就会想到山东潍坊的高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老家高密第一时间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

    134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黄永玉展览不讲排场是艺术界的楷模[图文]
    黄永玉展览不讲排场是艺术界的楷模[图文]

    2009年7月,86岁的黄永玉在家中作画。(资料图)新华社发黄永玉九十岁画展“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策展人陈履生称:“按照老办法,开门就开幕。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8月16日,“黄永玉九十画展”在国博开幕,其简洁朴素的开幕形式,一时备受热议。而反观时下艺坛,展览此起彼伏,开幕式隆重阔气,主办...

    24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李小可:一味复古或丧失进步[图文]
    李小可:一味复古或丧失进步[图文]

    李小可面对镜头很腼腆。本报记者任峰涛摄7月20日,画家李小可(微博)“水墨家园”个展在中国美术馆闭幕。7月17日,李小可在接受《京华时报(微博)·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国人逐渐关注传统文化,这对艺术市场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他担心,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市场,一味地复古可能会丧失进步。■谈创作我与黄山有一种缘分李小可的工作室位于王四营,一张工作...

    15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为什么人人都爱谈论博伊斯[图文]
    为什么人人都爱谈论博伊斯[图文]

    博伊斯展览现场如果博伊斯还活着,他依旧会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家,市场、资本和时尚都会喜欢他,品牌和媒体也会追逐他。如果博伊斯在中国,他会经受更大的历练,也会更伟大。文/孙琳琳已去世27年的德国艺术家博伊斯又成为中国艺术圈的热门话题,9月,很多人去央美美术馆看“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307件组装作品、照片、图片、明信片,开展第一天就迎客200...

    19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 艺术家:颠覆了蒙昧价值观[图文]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 艺术家:颠覆了蒙昧价值观[图文]

    最近和朋友讨论艺术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朋友的观点之一是:艺术就是艺术,距离现实越远越好。由此不禁想到我经常在讲座中提到的一个作品,那就是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为何这个作品是旷世杰作?我认为绝不是因为作品有精湛的技术,也不是因为作者毫无缘由地表现女性美。而是,在中世纪第一次兴起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中,这个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第一次提出和触及到了人类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问题,即个人...

    4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