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刚刚 点击 :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 | 艺术美文

明朝的商品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有了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使人的视野得到拓宽,思想也得到解放,审美取向也跟着产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一味喜好追求端庄工细的传统花鸟画,而更趋向于笔法灵动鲜活、格调轻松明快的写意花鸟画,这也说明人们开始更注重生活的舒适和随意,体现了渴望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理想。

到明代中期,花鸟画在写意技法上更加发扬光大,淋漓酣畅的笔墨意蕴体现得更加充分。出现了号称“青藤白阳”的写意花鸟大家,即陈淳和徐渭。号“白阳山人”的陈淳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格局,而“青藤居士”徐渭总体而言是师承于陈淳,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的名气和影响超过了陈淳。不仅是因为他将大写意花鸟的技法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更是由于自身特有的性格特征使得其画面更具有独特的情感特征和笔墨特色。徐渭性格孤傲,行事肆意狂放,不拘礼节,很多美学家将徐渭称作“中国的梵高”,正是因为徐渭孤傲随意的性情和超逸寡淡、乖张另类的画风,使他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成为明代文人画的典范,影响了后世的数代人,至今仍不乏效仿者。

及至清代,则出现了以绘画表达政治立场和生活态度著称的“四僧”,尤其是石涛和朱耷,他们实为明代遗民,都是朱元璋的后裔,明朝被推翻后,他们选择隐居山林出家为僧,并通过书画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和个人桀骜不屈的情感。朱耷的写意花鸟画,不论画鸟画鱼,都形态简约,神态乖张,或白眼看天,或斜视画外,或双目紧闭眼角上挑,都明显表达了一种愤世嫉俗的个人情绪,托物言志的绘画意味表露无遗。

清代中期著名的“扬州八怪”,则以群体性的绘画风格特征将写意花鸟再次推向高峰。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有郑板桥、金农、李鲜、高翔、李勉等人,其中成就最突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应该首推郑板桥。他的诗书画“三绝”,独树一帜,且为人为官都显示出卓尔不群的文人风骨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生平轶事后人广为传颂。他出身清贫,青年时代即擅长诗书画,一直生活在扬州靠卖画为生,后来通过科举考试先后考取秀才、举人和进士,而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和潍县的县令,为官的几年作风清廉、勤政爱民,曾在一幅画有青竹的画上题诗云:衙宅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诗词直接地体现了他体恤民情、同情百姓生活艰辛的深沉情怀。他书画一生,尤其擅长画兰草和竹子,笔法娴熟灵动、收放自如,画面清新优雅、意趣盎然,加之书法和诗词各具特色,因此深受世人喜爱和推崇。

清代晚期,写意花鸟画以“上海画派”的赵之谦、任伯年和晚期的吴昌硕等几位著名画家最有代表性,其中吴昌硕的大写意花鸟推陈出新,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独创,使得晚清的写意花鸟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吴昌硕的大写意花鸟画通常以菊花、葫芦、荷花、蟠桃为题材,布局精妙,笔墨酣畅,气韵灵动,色泽滋润通透,画面效果优雅大方、不落俗套。而他的书法和篆刻艺术更是功力深厚、大巧若拙、古朴自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对近代的书画名家诸如齐白石、李可染、潘天寿、徐悲鸿等,都有极大的影响。

总揽明清时期的花鸟画艺术,名家辈出,写意高超,为后世提供了无尽的艺术财富,而明清时期文人画家的独特风骨,更是为璀璨的绘画艺术增添了无穷的人性魅力。

相关文章

  • 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吗?
    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吗?

    明清翡翠,作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珍贵宝石,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以其独特的色泽和纹理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关于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是否有影响,这一话题在珠宝界和医...

    63 明清翡翠 佩戴明清翡翠 翡翠
  •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图文]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图文]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昨天上午9点,《李乃强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一楼大厅隆重开幕,50余幅参展作品均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画家李乃强多年来的精品力作。作品中,浓丽而又不失雅致的色彩,三维立体空间和明暗的鲜明对比,都潜移默化地融合在了中国传统笔墨的线条中。所有作品,以类似油画的表现风貌,让前来观展的市民大开眼界。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文秦怀珠摄江南时...

    88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一个民间老太 因何成国际当代艺术明星?[图文]
    一个民间老太 因何成国际当代艺术明星?[图文]

    郭凤怡的作品艺术国际网发了一条艺术评论人彭德文章的微博,彭德的这篇文章矛头直指长征艺术空间热捧的民间画家郭凤怡,这篇质疑“郭凤怡现象”微博的内容是这样的:【彭德:郭凤怡现象】郭凤怡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无异于嘲弄中国当代艺术。用郭凤怡的图画印证中国,意味着中国艺术界没有思想,没有文化,也没有当代。如果策展人误读了郭凤怡的作品,那就只能证明他浅薄…&h...

    17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图文]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图文]

    广州艺博院馆藏高剑父《南瓜》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实习生陈宇强对于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高剑父,我们往往只知道他将西洋画、日本画融进中国画里,折衷中西,是个“画坛革命派”,对时代审美的丰富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他与宋院体画的深刻关系以及晚年提倡“新文人画”的这段历史却知之不详。甚至,有些论者还将他晚年移居澳门之后相对回归传统的那批作品看作“...

    2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肇达:道通为一[图文]
    张肇达:道通为一[图文]

    张肇达:道通为一张肇达在服装领域内已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享有盛名,但服装设计师只是他所有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作为一个画家的张肇达,油画、水墨、书法等涉猎甚广,他始终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注入到国际化的时装设计与抽象绘画之中。而对于在各个艺术领域之间的跨界都游刃有余的张肇达来说,并不存在某种门类之分。这种随着自己才情喜好、自由纵横的“潇洒”,正是一种中国传统的&...

    104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朱锦林虾戏图朱锦林将军书画简历1950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祖籍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协顾问,中国海上书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朱锦林时果其自幼喜欢绘画,后被部队作为文艺骨干特招入伍,携笔从戎。因立志报效祖国、献身国防,转习军事。军务遐余,情系丹青,临池不辍,涉猎山水、人物、花鸟,尤喜画虾、画鸡。其绘画...

    83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不为激情所扭曲”:政治信仰与凡人历史[图文]
    “不为激情所扭曲”:政治信仰与凡人历史[图文]

    EricHobsbawm——1917.6.9-2012.10.1霍布斯鲍姆生平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童年在维也纳和柏林度过,并接触到《共产党宣言》。1933年,回到伦敦入剑桥大学,获文学学士和博士学位。1936年,加入共产党。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历史系客座讲师。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发表谴责并退出英国共产党入意大利共产党。19...

    97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图文]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图文]

    批评家李小山先生记者:八十年代李小山老师提出“中国画穷途末路说”,在今天是否可以重提这个观点?何桂彦:李小山的文章发在1985年第7期的《江苏画刊》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当时还是南京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文章写得很犀利,观点十分尖锐,对传统水墨,尤其是明清至民国以来的水墨创作进行了批判。之所以文章在美术界产生了影响,主要是契合了80年代中期在西方现代化,现...

    149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谢德庆作品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应对日常生活介入与思考;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每个人以充满生命力的态度独立思考,拥有自由自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是艺术家;自由,等于创作,等于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创作的表现,创作也是人类存在的唯一可感形式。——波伊斯(JosephBeuys)波伊斯的这些话今天依旧在中国行为艺术界重复地被奉为精神信条。出生在台湾的谢德庆则通过五年每年一件...

    127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法国影人马修·德米首次带电影处女作《美国》来中国《美国》剧照。上图为德米与饰演母亲老友一角的杰拉丁·卓别林,下图为他和饰演曾与母亲相熟一角的萨尔玛·海耶克。在前不久落幕的南昌学苑影展上,到访的国外影人中有一位法国人第一次带着自己的电影处女作长片到中国内地放映。电影名字看上去一点也不“法国”,叫《Americano》(《美国》)。...

    46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祝人良论主流书风首提“承新书法”论[图文]
    祝人良论主流书风首提“承新书法”论[图文]

    当今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想、各种观点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并冲击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就国粹中国书法而言,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复兴,随着各种展览、比赛的兴起,尤其是以中国书协为代表主办的各类书展的展开和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中国书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种流派竞相媲美,各类人物粉墨登场。什么传统派、现代派、学院派、新古典主义、书法主义、流行书风等等。谁...

    94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冯梦波:倾心传统不太晚[图文]
    冯梦波:倾心传统不太晚[图文]

    图片资料2012年9月15日,前波画廊的院里人流涌动,冯梦波忙碌地招呼着他的朋友,而各种热闹之外,展厅里的人们在静静观摩冯梦波此次个展——《不太晚》。对于一个在虚拟世界穿梭了20年的艺术家而言,冯梦波这次展览有着别样的意味。锯子做好了,还得用它做桌子关于《不太晚》这个题目的由来,冯梦波说“挺偶然,因为作品中‘晚’字有点多,正好当时我...

    6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文]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文]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代表钱晓鸣摄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代表认为要繁荣当代美术事业,催生精品力作首先要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加强自身的修养,忠于时代,明确为民众服务的方向。马书林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办展的实践,谈了看法。艺术忠于时代不受制市场、不跟风马书林认为,中国画创作的根本问题还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必须注入...

    114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吴味:出走的精神与方法[图文]
    吴味:出走的精神与方法[图文]

    图片资料在“漂移·当代艺术展”座谈会上的发言首先祝贺这个展览,酝酿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从去年底我们就谈论过,要做一个真正的,撇开架上的一个专题展,我们中间也交流了很多次,有一次还专门叫我一起去讨论作品方案。首先表示祝贺!起码来说,它呈现出来了,这个不简单,你想想,我们深圳有多少这样的展览呢?F518(艺术区)你看得到吗?这个老王(王志忠)最清楚的,最后大...

    81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前不久,老友来访,不免谈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事,不料老友有心将我们的随意谈话录了音,并整理成文,我看了一遍,虽然了无新意,多是些老生常谈,但有的问题还是具有针对性。正好《当代美术家》杂志约稿,于是我征求了老友的意见,把我们的谈话加以修改和节选,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友:我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大多变成了活动家,变成了被人诟病的“赶场子&rdquo...

    13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