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西沐:认识毕加索反思毕加索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镇儿 点击 :

随着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隆重登场的脚步一步步来临,大展再一次受到广泛关注。记者就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组委会学术总监西沐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一开始就受到广泛关注,请您谈谈本次大展的基本情况。

西沐(以下简称西):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是继2011年10月上海成功举办“毕加索2011中国大展”第一站之后,将于2012年2月28日至2012年5月1日期间在成都举办的国际大展。

毕加索被公认为是自20世纪百年来最具魅力的艺术家,他传奇的一生有着非凡的独创力和想象力。本次展览共展出56幅毕加索的真迹作品,其中,包含了毕加索一生艺术发展中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真迹作品油画48幅,雕塑7件;还有记录毕加索生命历程难能一见的50幅高清照片以及毕加索的影像纪录片,全方位地呈现出毕加索艺术作品的整体脉络,全面地呈现了毕加索艺术人生的发展脉络。展品均为法国毕加索博物馆的公共收藏品,总价值超过6亿欧元。作品涵盖了毕加索“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新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是由中国文化部、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文化局、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等指导主办,北京博揽九州与四川雅信达携手法国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成都当代美术馆等共同承办,上海天协文化、上海刚泰文化、成都博奥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汇然萱艺术网、百奥(香港)有限公司、北京国商天下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市汉光橡塑有限公司等协办的一场艺术盛宴。

记:本次大展您认为最主要的看点有哪些?

西: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缘起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展馆装修,大师珍贵作品才得以全球巡展。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展品内容丰富,是迄今毕加索作品在中国质量与数量最上乘、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成都)至少有四个看点:

一是毕加索中国大展缘起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展馆装修,大师珍贵作品才得以全球巡展。毕加索落户成都,是在当下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检视在中国文化精神维度上,重新发现东西方文化差异,发掘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展示东方文化的独特思维方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展与进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

二是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的展品价值高达67亿元人民币,被称为建国以来引入成都的最昂贵的展品,这一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文化艺术美育,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更可以充分点燃蕴藏其中的文化艺术创造的热情。

三是毕加索不仅是西方文化的符号,更代表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高峰。毕加索对东方艺术十分向往,在他晚期诸多作品中可见他深受东方绘画艺术影响的痕迹。张大千与毕加索两位大师曾在法国谋面,互为赞美,在绘画界也流传有“东张西毕”的美谈。这次大展也展出了张大千的部分艺术精品,通过“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跨越时空,再续前缘,实现了两位大师作品的百年对话。可以说,将毕加索与张大千并展,既是历史机缘,也是成都大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振四川人的文化自豪感,增强区域文化自信心。

四是这次艺术展览不仅开创了国际文化发展交流的新模式,而且通过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营利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从而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并且通过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为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全社会美育工作搭建平台,更好地让艺术之美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大众生活之中。

记:大展为什么会选择成都?为什么是东张西毕百年邂逅的主题?

西:选择成都首先是因为成都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当地的政府、企业与大众有这个期盼与积极性。其次无论是毕加索在西方还是张大千在东方,都有很高的关注度与影响力。第三是一个历史渊源,上个世纪前半页,毕加索与张大千在巴黎谋面,互为赞美,在绘画界也流传有“东张西毕”的美谈。第四是地域的必然选择,可以说是张大千选择了四川,成都选择了大展,大展让毕加索与张大千跨越时空,再续前缘,实现了两位大师作品的百年对话。

记:在西部城市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展览,有哪些难度?

西: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成都作为中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除了运输、展示、经济等支撑条件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语境下,检视在中国文化精神,发现东西方文化差异。当下可能最受考验的就是区域文化及传统对这种高度的理解与接纳程度,以及对国际化大展市场化运作的认可程度,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大展的认识与积极参与的态度。最担心的就是,毕加索到了,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而成都却在倒时差。但我相信,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记:展览会将会给成都带来什么?

西:这次世界级的文化盛事——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将会带给成都很多,主要的有:

(1)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在成都举办,本身就说明了成都的竞争力与实力,有利于强化成都作为中国甚至世界文化艺术消费中心地位的建设与培育。

(2)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作为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重大事件在成都演绎,可以充分地点燃蕴藏于成都文化艺术创造的热情,更是一次文化艺术资源聚合的动员令,对推动成都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

(3)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作为成都的一项重大的文化艺术项目,不仅可以为成都市民提供文化艺术美育,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更可以通过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培育成都文化艺术市场的市场化水平。

(4)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在成都举办是一项世界性的文化艺术盛事,通过传播,可以有效地提升成都的知名度与认知度,推动成都的国际化程度。

(5)毕加索不仅是西方文化的符号,也是西方艺术的高峰。毕加索大展来到成都,不仅可以推动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更能提升成都的城市气质与品位,增加国际化的要素。

(6)毕加索自由、创造、浪漫的艺术风格正好暗合成都的城市文化特质,大展的举办,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成都的城市个性与广泛的认知。

(7)将毕加索与张大千并展,有利于提振四川人的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对激发区域文化的创造力意义重大。

记:本次展览为什么提出了解毕加索,认识毕加索,反思毕加索?

西: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毫无疑问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盛事,无论我们是看得懂还是看不懂,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与发现的机会,看看作为艺术家的毕加索,在其迷茫及不断追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精神与勇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毕加索的创造与发现演绎他在西方艺术迷茫期中一次又一次的突围。毕加索成功了,我们的确应该向这位独具有非凡创造力、最具魅力的艺术家——毕加索致敬!

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通过点燃毕加索、思考毕加索、培育毕加索这一主线展开。点燃毕加索,大展站在毕加索这个顶级的文化艺术平台上,点燃中西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火种;思考毕加索,通过大展思考如何改善中国的文化环境与运作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化与产业模式;培育毕加索,大展从青少年开始,形成培育未来的中国毕加索的长效机制。

记:我们要反思毕加索什么?

西: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视野,即就是如何在不自卑中学习与认知世界文明,以及不以大国沙文主义的态度盲目地自大。在这种视野下,我们发现毕加索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其中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反思:为什么在西方,没有那么多官方机构,没有那么多史论研究机构与学者,却对毕加索的研究是如此的系统、深入而又有高度,而毕加索崇拜的齐白石,我们又做了些什么?

就以艺术交流来讲,在对外展览中,不仅法国政府极为重视艺术品在海外展出的安全保障,为此法国文化部特设了“安全顾问”一职,全面负责法国艺术品在海外的展览安全。以毕加索的展览为例,作品每到一地前,他们都要提前考察场地安保,并与美术馆协商,确保展出时万无一失。而且,连布展这样的具体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事,布展专家全是来自法方,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馆长也于布展时抵达成都,全程亲自指挥布展工作,包括灯光调试、作品悬挂的高度等等,几乎是要做到分毫不差。所以,当毕加索的作品以法航包机运抵中国,为了安全起见,是用不同班次的包机来运输的。当法航包机呼啸而至的时候,当总价值67亿元人民币,由世界三大保险公司共同承保,保险费更是高达52万欧元的保险付出的时候。当8辆分两批专门武装押运车辆庄严走过的时候,当大笔的借展费付给法方的时候,很多人不平静了、坐不住了。因为我们的齐白石出国展览,几乎是我们全部自掏腰包,还不一定叫座。于是,很多人在质疑,如此高额的支付来宣传毕加索是否值得?

我们讲,这就是毕加索的魅力,如果不是遇到场馆装修,我们还不一定能够请得来。这就是世界的毕加索。虽然无论是生前还是去世后,毕加索都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但这并没有阻止它成为世界最优秀的画家之一。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毕加索的底气。你可以看不懂,你可以说花费大,你可以有很多很多微词,但你却只有一条,就是不可错过毕加索。所以我们讲,毕加索中国大展,除了艺术,最值得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反思。毕加索为什么可以这样,齐白石为什么不能。全世界都在拿钱宣传毕加索,宣传毕加索背后的文化与价值观,我们自己花很多钱去办齐白石的展览,别人还不一定买账。因此,如何让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如何构建优秀文化艺术的支撑体系,如何创造优秀的文化生长环境,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记:反思毕加索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西:面对毕加索大展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与质疑,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反思,当然除了反思,还需要行动。事实上,我们需要行动的基本视角,就是如何通过这次展览,广泛地引起大家对我国文化艺术及其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对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进行深入研究与反思,从而在充分认知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通过文化艺术交流,形成审美共识,在世界产业与文化艺术经济的大架构中,构建与世界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略。我们不仅要把这项工作当成一项长期的使命,更要积极探索并努力形成一种促动机制,最终推动形成聚合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支撑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格局。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与竞争能力最为持久的载体。文化艺术的价值在于交流,而交流的基点在于品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如何提升民族文化艺术的品质,可以说是我们今天需要面对的一个全新的考题。文化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战略与机制,更需要先瞻性的理论研究与体系,而这些正是我们今天最为缺失的。毕加索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其研究发现体系与全球推广机制对我们的启示可以说是深刻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只有在全球化视野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广泛国际交流,建立文化艺术发展的共识,利用市场机制整合全球性资源,架构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思想体系、发展模式,探寻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路径,才会为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注入灵魂。

其次,我们还要研究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可以说,这次展览不仅开创了国际文化发展交流的新模式,而且通过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机构与组织在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包容进化中的作用。并且通过市场化运作,把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作为突破口,从艺术审美到艺术创作,从艺术作品到艺术产品,逐步拉伸艺术产业链,对推动我国文化艺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借鉴作用。同时,也为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全社会美育工作探索新路,通过点燃毕加索、思考毕加索、培育毕加索这一主线,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文化艺术美育的平台,还能更好的在青少年中形成一个寻找发现与挖掘培育中国毕加索的长效机制。

当然,对大展的学习与反思,只是启动民族文化艺术理论体系建设与战略架构的一个开始,我们只有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系统研究中国文化艺术及其产业发展的体系与方略,深入探索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的全新机制与路径,才能在文化艺术发展与交流过程中,确立中国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提升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民族文化艺术全球话语权的构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毕加索大展考量的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种勇气。

相关文章

  • 倪军:忻东旺是艺术史上一个传奇[图文]
    倪军:忻东旺是艺术史上一个传奇[图文]

    艺术家忻东旺(照片由倪军提供,王梓拍摄)2014年1月11日下午6:00,著名油画家忻东旺先生因病去世,享年51岁,听闻此消息,艺术界一片悲痛。1月12日上午,艺术中国电话连线采访了艺术家倪军,倪军先生说:忻东旺是一个真正内心非常谦逊而且好学的艺术家。我大概在四、五年前在清华美院授课,当时与忻东旺老师熟知。有一晚我进行了一场《视觉艺术和音乐艺术里的情绪表达》讲座,他携他的夫人一起去听,讲座之...

    17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前路漫漫[图文]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前路漫漫[图文]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的圆明园文物。本报记者翟群根据中国房地产商黄怒波与挪威KODE博物馆的协议,100多年流散海外、现藏于该博物馆的7根圆明园石柱预计将于今年9月重回故里,届时入藏北京大学博物馆(详见本报2月13日八版)。消息一出,随即引发了热议:这7件文物应当藏于北大还是回归圆明园原址?这份协议究竟算是购买、赎回还是捐助、自愿偿还?更有人质疑黄怒波炒作。个中缘由还有待公布,但这则有关圆明...

    111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感悟水墨[图文]
    感悟水墨[图文]

    ——《澳门月刊》专访著名山水画家、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开连先生初春的南国,偶有寒意。在李先生略显简陋的画室中,树影婆娑中洒落的阳光正静静地照在他笔下的水墨山水。对于记者的到访,李先生略显腼腆,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总是不经意的看一下他的画,似乎他的灵感全在那一方丹青,中国传统文人的内敛在那一刻尽显。服务珠海文联廿载心与得月前,记者有机会前往李开连先生设于珠海市的...

    54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湖北美术馆展品遭神吐槽:土鳖无法理解的内涵[图文]
    湖北美术馆展品遭神吐槽:土鳖无法理解的内涵[图文]

    新年上班伊始,湖北美术馆火了!一篇被网友评价为“这是我看过的最鲜活的艺术评论帖,憋笑憋到内伤……”的神吐槽帖《我今天去了省艺术馆》(注:湖北美术馆2010年由湖北省艺术馆更名而来,此处应为发帖者笔误)在微博上一日内被转发、评价上万次,大家纷纷欢乐地表示自己是“艺术的土鳖”,并称要“远离艺术做正常人&rdquo...

    7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图文]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图文]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特约撰稿人牛双跃本报记者肖鸿皮影,即皮影戏所用皮制的人物、动植物及各种衬景的平面艺术形象。皮影是演出皮影戏的用具,又是可以独立欣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民间美术品。皮影最初用厚纸雕刻,以后普遍采用驴皮、牛皮或羊皮,经过削制刮平,根据角色和衬景的需要设计,经过雕簇、敷色、烫平、装订、罩油等工序完成,风格类似民意剪纸。南宋耐得翁《都城红胜》:“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簇...

    142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是在写意、传神中表现笔墨情趣并将诸多文化形态(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独特画种。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和重在写意的艺术表达,是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的根本所在。目前,在一些受西画风格影响严重的“海归”画家中,很多人都在以西画的创作理念来营造画面。比如,有的运用“焦点透视法”并效仿水粉画和水彩画的画法,有的还效仿木炭画...

    49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乔晓光:人生剪纸三十年[图文]
    乔晓光:人生剪纸三十年[图文]

    2003年,乔晓光在贵州苗族拍摄民间剪纸申遗时的工作照。王倩乔晓光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主任、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2011年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颁发的“民间文化守望者&r...

    179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气功大师"引热议 探究:"圈子文化"致伪大师横行?[图文]
    "气功大师"引热议 探究:"圈子文化"致伪大师横行?[图文]

    “王林的把戏,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师热,和民国时江湖中的人物相比,只能算是个菜鸟”——对于“王林热”,有人如是评价。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个“菜鸟”红得发紫,虽然这种“红”开始给他带来包括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等在内的一系列可能是“负面”的效果。纵观近几十年的中...

    17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乐:读书行路 意写造化大美[图文]
    马乐:读书行路 意写造化大美[图文]

    马乐(左)与美协主席刘大为(右)马乐(本名,马建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华书画院副秘书长、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外事局局务会成员。成长轨迹:1963年出生于太行山麓的古赵都城邯郸,自幼跟四处写生绘画的父亲“游学玩艺”。幼年在心里埋下的艺术种子在他数十年的求学、工作,读书、行路中滋生、成长。教育背景: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研究生就读于号称“中国新闻...

    3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叶浅予作品《印度婆罗多舞》谢春彦(画家):玄奘,昔贤,亦今人也。策划这个展览,近的原因是,我的朋友,新加坡专栏女作家袁见一个多月前打电话给我,说她去印度,还支助朋友去印度。今年是中印建交60年,她认识研究梵文佛经的学者6月中旬会来中国,让我代她接待他们,我觉得不如找几位朋友哥们,画几张干干净净的画,在上海搞一个雅集,北宋有西园雅集,而这一次其实也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小聚。我不研究宗教,也非孔...

    8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画家中的思想家[图文]
    书画家中的思想家[图文]

    麻凡梦泼墨狂草麻凡君不仅是位书家、画家、篆刻家、诗人,还是位才智广博、心灵活跃和想象力丰富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在艺术之内,还放飞于艺术之外,探究佛禅道学,遍及茶道酒理和盖一国之兰香。至真、至诚、至善、至理名言洋洋洒洒万千,汇集成册,题为《禅画酒言》,大致分为“酒禅一味”、“入世凡语”和“听兰洗心”3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放射出...

    6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罗伯特·休斯:痛斥艺术的堕落,回声犹在[图文]
    罗伯特·休斯:痛斥艺术的堕落,回声犹在[图文]

    英国《卫报》艺术评论人乔纳森·琼斯称刚刚去世的罗伯特·休斯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休斯眼看着艺术市场风起云涌,以粗鲁、滑稽、雄辩而又气势磅礴的语言痛斥艺术界的误入歧途。休斯在1980年代的电视系列剧中74岁的澳大利亚艺术批评家罗伯特·休斯于8月6日在纽约去世,他被英国《卫报》艺术评论人乔纳森·琼斯称为&ld...

    180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传统文人画是否可以复兴[图文]
    传统文人画是否可以复兴[图文]

    李津《情歌八百首》(中国画)近期,有两件事引得“新文人画”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一是“新文人画的领军人物”朱新建与世长辞;二是“真正的文人画家”刘斯奋的“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观者不无惊愕地发现:刘斯奋散淡的写意之作和朱新建充满情欲的宣泄表达,风格是...

    101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误读“程式化”[图文]
    误读“程式化”[图文]

    贾廷峰中国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审美内核,更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修内质、养德操、怡性情的精神托付。世间万象,物态物情,山水之跌宕,草木之枯荣,日月之盈亏,皆赖笔墨得以外现。囿于封建帝制的思想束缚,古代社会很少出现对个人风格的极端推崇,加之师徒承传的教育模式,以致程式化难以避免。古人讲求“师自然,师造化”,强调绘...

    16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叔同:培养后人严肃教育 博学善导遗世独立[图文]
    李叔同:培养后人严肃教育 博学善导遗世独立[图文]

    李叔同:培养后人严肃教育博学善导遗世独立说起李叔同,可能有人会觉得陌生,但提到这首广为传唱的《送别》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歌的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这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艺术造诣卓越的全才:培养丰子恺、刘质平等名...

    3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