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思翰 点击 :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 艺术常识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特约撰稿人牛双跃本报记者肖鸿

皮影,即皮影戏所用皮制的人物、动植物及各种衬景的平面艺术形象。皮影是演出皮影戏的用具,又是可以独立欣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民间美术品。

皮影最初用厚纸雕刻,以后普遍采用驴皮、牛皮或羊皮,经过削制刮平,根据角色和衬景的需要设计,经过雕簇、敷色、烫平、装订、罩油等工序完成,风格类似民意剪纸。南宋耐得翁《都城红胜》:“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簇,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即是一证。皮影人一般高约二尺,但手、臂、腰、腿等关节部位是分别雕成后用线连缀在一起的,为了是演出时活动自如;影头单独雕刻,可以与影身置换。雕簇皮影是专门的技艺,要求雕缕精致,色彩鲜明,刻画出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物,主要着重于夸张人物的眉、眼、鼻、嘴和胡须等。用色有红、绿、蓝、墨等,每色又分深浅层次,文武小生、旦角、白净及其他表演白脸膛者,用透雕;黑头、红净和花脸等,则都用半透雕。由于是在平面的布幕上进行投影演出,只能左右动作,因此皮影人物大多为侧面造型。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傀儡戏剧种。亦称“影戏”、“影子戏”、“驴皮影”、“皮囝囝”、“纸影子”、“灯影戏”、“抽皮猴”、“滦州影”等。皮影戏主要是影人通过掌签师的操纵,靠灯光透射,映到屏幕上,配合尔器和唱腔进行表演。俗称“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皮影戏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因宠爱的李夫人亡故,因而日夜想念。然而,真正皮影戏的出现并兴盛是在北宋时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当时北宋汴梁城内娱乐场所演出的百戏种类中就有“影戏”,并有著名影戏艺人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元代,皮影戏还曾作为军队内的娱乐活动流动演出。皮影戏在明清时得到大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中国是皮影戏的故乡。早在13世纪初,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皮影戏便传播到缅甸、暹罗,爪哇等地,14世纪中叶传到波斯、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国。15世纪明成化年间传入埃及。17世纪初,明万历年间传入土耳其。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介绍到法国,并传到了英国和德国,它的演出,在欧洲曾轰动一时。清乾隆甲午三十九年(1774年),德国大诗人哥德曾于威兰博览会上介绍中国皮影戏,1781年,他还曾主持过以德国故事为内容的皮影戏演出。

皮影及影戏由于雕簇原料、造型、风格、演唱曲调、流行地域的不同,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演变,形成了许多类别和流派,其中尤以陕西一带的牛皮影和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最具代表性。

陕西皮影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陕西即是中国影戏的发源地。有民间歌谣为其佐证:“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礼乐传入百姓家。”陕西皮影明清时享有盛名,许多资料表明,唐山皮影、北京皮影、山西皮影、四川皮影以及东北皮影的起源和发展都与陕西皮影有关。陕西皮影分东路和西路两派。陕西皮影戏的角色很多,东路影人的头部和身子造型,多达三、四百种,西路也有百余种。东路艺人的影头包,按其文武生、文武旦、将帅、官帽、神仙头、妖魔番将等十余个分目。此外衬景还有龙廷宝殿、兵营虎帐、将相府第、绣房楼阁、天堂地狱、神仙洞窟、舟桥野景……等等,从中可看出陕西皮影内容的丰富。陕西皮影的造型和雕簇技艺表湛,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名冠全国。

河北滦州皮影,泛指流行于河北、东北的滦州影戏的造型影人。因最早兴起于河北乐亭县,今属唐山地区,故亦称“乐亭影”、“唐山皮影”。关于滦州影戏的历史,一说自明中叶由甘肃兰州和华亭一带传入;一说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由滦州安各庄秀才黄振中首创,以《宣讲拾遗》为底本,一直到清光绪二十年前后,影戏还称之“宣卷”。滦州影戏曾传布北京、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影响很大。滦州影人主要以驴皮制作,其造型风格以北京东派皮影为代表,兴盛时,一般人把北京的皮影也称“滦州影”脸谱夸张,脸形轮廓线条明显,装饰性强,色彩明快,有一套程式化的处理方法。

北京皮影始于清初,也分为两派,一派来自滦州,班社大都住在东城,称东城派(简称东派);一派来自涿州来,班社大都住在西城,称西城派(简称西派)。当时以东派“滦州影”最盛,据载,清同治年间,在北京的一二十家戏社,只有四城毛家湾的“和顺社”是西派,以外便都是东派的领域了。西派影人都着古装;东派旦角全着时装,头髻刻画非常讲究。西派皮影雕工精细,着重刻划不同人物的特征,着重写实,无固定程式。两派影人均采用驴皮雕制,高为七八市寸,早期影人也有高达1尺半左右的。北京皮影发展迅速,有其京都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同时也为宫廷王府所享受。清嘉庆年间,每逢年节和喜庆日子,皇宫、王府便把皮影班传进内宅,供王妃和阿哥们观赏。各王府还出资自备影箱屏幕,聘请著名艺人长期为他们演出。同时,一些王府贵族不仅自己参加演唱,而且亲自设计和雕刻影人,如道光年间贵族郁子安,曾任湖北武昌府的守备,在任3年就刻了一箱北京西派皮影。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 艺术常识

除此之外,影响较大的主要流派,还有山西皮影、四川皮影、陇东皮影和湖北皮影。

皮影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植根华夏、影响海外的纯粹民间民俗艺术。因此,千百年来久盛不衰,皮影也成了民间的主要收藏。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博物馆都珍藏着中国的早期皮影。影人的尺码有6寸、9寸、1.3尺三种,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皮影戏发展的历史。一些早期的小尺码作品,具有明代或更早时期皮影人的艺术造型等,在我国已很难看到,而在这里却保存完好。

陕西省西安市的杨飞、李淑文夫妇从事陕西皮影的雕簇和演唱几十年,不但演技高超,而且他们还倾尽毕生心血,收藏明清以来各类皮影精品3000余件,整理皮影史料廿余卷。夫妇二人还藏有所为,研有所成,不但编辑出版了大部头的皮影集,还经常被邀出国考察和讲学。夫妇俩还独创了一种“皮影画”,精描细染,清丽淡雅,券舒风韵,自成一家,遂得到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的青睐和珍爱。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 艺术常识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 艺术常识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 艺术常识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 艺术常识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 艺术常识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 艺术常识

相关文章

  • 设计师,你还在让自己的原创作品裸奔么? [图文]
    设计师,你还在让自己的原创作品裸奔么? [图文]

    设计师,你知道吗?在中国,只有1%的设计师为自己的作品登记版权保护;只有5%的设计师知道遇到侵权时该拿出什么证据;而90%的侵权案件的失败都是证据不足所导致的。原创作品侵权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设计师,眼睁睁地看着侵权者肆无忌惮地盗图,却无能为力,只能在微博上发发牢骚抱怨几句。华盖创意版权保护的法务经理任女士表示:很多侵权案件都是在取证阶段就夭折了,因为设计师无法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即使走到司法...

    188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五代耀州刻花鸟首壶11月3日,第二届中国柴窑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五代时期的柴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虽列诸窑之首,却无实物留存。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探寻柴窑,产生了“越窑说”、“钧窑说”等说法,甚至有人认为柴窑是不存在的。近年,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致力研究柴窑之谜,并在文献查证方面取得突破。“青如天,明如镜,薄如...

    8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伊琍画油画获赞 油画易入门吗[图文]
    马伊琍画油画获赞 油画易入门吗[图文]

    马伊琍:我的第一张油画近日电视明星“马司令”马伊琍在微博晒出自己的首张油画作品,并称“我的第一张油画”———油画内容为五只鸭梨,画面冷暖色调分明,阴影画得也有模有样。作品一晒出引来网友点赞。其实喜欢画画的明星实在太多了,陈道明、朱军、倪萍、孙俪、李嘉欣、周慧敏、张柏芝、徐静蕾……掰...

    50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芥子园画谱》到《故宫画谱》[图文]
    从《芥子园画谱》到《故宫画谱》[图文]

    学习绘画,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师古人,办法是临摹;一是师造化,亦即向大自然学习,直接从描写对象提炼画法,方法是写生。这是绘画普遍规律,中西绘画概莫能外,所以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康斯太勃也说:“在艺术和文学上有两条道路可以使艺术家出头。一条道路是研究其他艺术家的完美作品,模仿他们,选择和重新组合他们创造的美。另一条道路是在美的原始源泉中——在自然中寻求完美。&rdq...

    127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学书断想[图文]
    学书断想[图文]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王云翔王云翔因受家学熏陶,我自幼就痴迷上书画。几十年来,尽管职业更替频繁,环境反复变迁,但学习书法始终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它应具备精美的技巧、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独特艺术。所以书法艺术需要传统文化的依托,需要技术书理的支撑。没有传统的根基,缺乏历史的积淀,...

    17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詹建俊对话法兰西院长[图文]
    詹建俊对话法兰西院长[图文]

    詹建俊近日,被授予“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詹建俊先生将在11月16日举办的“中法油画家高层对话”的论坛中现身,并与法兰西学院油画院院士PierreCarron、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RemyAron等人进行中法油画艺术探讨的消息吸引了众多藏家的注意力。据悉,此议题与“中西方艺术高层论坛”中15日举办的&ldq...

    3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蔡青:经历央美[图文]
    蔡青:经历央美[图文]

    图片资料海外漂泊太多年了,先在德国12年再又住纽约7年,2007年到了新加坡,在南洋理工大学多媒体艺术学院当了4年的教授(用英语教学),这期间积累了许多当代艺术资讯和教学经验,这样当我在新加坡教学合同到期时,我没有延长教学合同,而是决定换种活法,返回中国工作。我的愿望是在中国推广行为艺术和行为艺术创作,我在国内积极参加行为艺术活动和组织策划行为艺术节,同时每学期在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兼职,客...

    188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可以救赎灵魂吗?——艺术经理人访谈[图文]
    艺术可以救赎灵魂吗?——艺术经理人访谈[图文]

    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先生荣登《艺术经理人》2012年9月刊杂志封面人物艺术经理人:从您的身世得知您是书香门第,从小受父亲的艺术熏陶,您做了如此多的行业,是什么吸引您走上艺术这条路,又是什么吸引您一走就走了20多年?贾:记得我小时候,每年过春节父亲总是写同样内容的春联贴在门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多少年不换,我刚记事时,经常看到父亲白天被批斗,夜里用旧报纸在昏暗的灯光下练毛笔字。现在我...

    9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克平:木性与人性[图文]
    王克平:木性与人性[图文]

    王克平和他的木雕作品。王克平,一提到这个名字,一系列历史词语立即会窜出来:星星画会、游行、口号、标语、传单、西单民主墙、改革开放……,但一看到他展览中的作品,所有的历史思绪又立刻安静了下来。以艺术家本人命名的展览“王克平”正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展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早的雕刻家之一,王克平几乎将全部的创作精力投注于他所选...

    11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草间弥生“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目前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受到了一定关注。应朋友邀请,今日我带着好奇心,以观赏者的角度,走进这位被誉为“圆点女王”的绘画艺术世界,同时,也为您作一解读。穿行于“真实与虚幻世界”的草间弥生,她拥有超越世间的...

    190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书法观沧海提起乔领,他的画作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在关于他的介绍中,也是国画居多。但鲜为人知的是,乔领的书法作品也曾几经锤炼,受到过众多名师指点,其中就有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大家亲授,而今,其书法功力也可算是修成正果。乔领祖籍山东,异香精舍佛子,龙吟书屋主人。曾以乔仲英、羊乳生、石桥为名求学并发表书、画、诗、文诸作品。石桥居士乃原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赐号,寄寓如石之坚韧,如桥普度众生。...

    60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李守白的海派剪纸作品上海的海派剪纸发展至今走过近半个世纪之路,诞生了王子淦、林曦明两位剪纸代表性人物。曾师从这两位先生的李守白目前仍从事剪纸艺术,他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民间文化在大都市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原生态的剪纸直接带到大城市来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定要经过提炼。”陆斯嘉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支已有1500多年历史,剪纸不仅具有实...

    5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吴为山:城市文化要懂得人[图文]
    吴为山:城市文化要懂得人[图文]

    吴为山在进行创作近日,曾一度引起人们关注的混搭风雕像“大背头”又传出要改为“九龙宝瓶”,再次引发公众的热议。另类雕塑争议不断,也给我们的城市发展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题——我们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我们该怎样打造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文化要懂得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的话,一语中...

    8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大卫·林奇出生于1946年,早年他在美术学院学习,后在70年代搬去洛杉矶,在那里他以实验性的邪典片《橡皮头》(Eraserhead)开始了电影生涯。但是他从未放弃过绘画。如今,林奇迎来了他艺术家生涯的一次复兴:在2007年巴黎卡地亚基金会的展览后,他在纽约的Tilton画廊,及洛杉矶KayneGriffinCorcoran画廊的新空间作过多次展览,此外在德国和丹麦也有展出,同时还通...

    19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做好人  画好画——画家张英才印象[图文]
    做好人 画好画——画家张英才印象[图文]

    张英才作品画家张英才是北京人,他对北京的大杂院更是情有独钟。那年他正上初中,当时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他家大院的住户就更多了,邻居看他爱画画,就把从楼房新搬下来的一位老画家介绍给他,英才管老人叫爷爷,拜师后留的第一份作业是让他临摹介子园画谱中的山水部分。老先生见他画得好,就把印有四王的山水画册借给他临摹。这一学就是三年,老师对他说,画山水,第一步是临摹,就是以后能对景写生创作了,也还要不断临摹古...

    52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