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施大畏:架起艺术通向百姓之桥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与与 点击 :

【人物名片·施大畏】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文联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上海市政协委员。1950年生,浙江吴兴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品《暴风骤雨》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绘画创作三等奖。在意大利米兰举办过个展。1989年,其作品《归途西路军妇女团纪实》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质奖,当选为上海美协主席团委员;1991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望夫石》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绘画创作三等奖。作品《1941.1.14皖南事变》获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五十周年美展铜质奖、上海地区美展一等奖。

每个人的心底都想亲近高雅艺术

新报记者:是什么促使您致力于在高雅艺术和平民百姓之间架起桥梁?

施大畏:文化发展繁荣,不仅仅体现在演员要一个剧场,画家要美术馆;文学家展露个性,雕塑家追求艺术自由;也不仅仅让文艺界的人欢呼“春天到了”,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拿我们美术圈来说,有多少艺术家真正传播了老百姓该知道的故事,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有两件事触发了我建“艺术桥梁”的想法。几年前,我在考察调研金山廊下镇的图书馆时看到,那里竟然摆放着杰克梅第的画册,这是本非常专业的艺术家们看的画册,现在摆放在一个乡镇的图书馆里。我想,这批书买来后有多少农民能看懂,能从图书馆中了解这些艺术画册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传播的桥梁由谁来搭建?

还有一次,大年初一,我去静安文化馆作慰问,作家程乃珊正在做讲座,谈文学。我看到的是,下面的居民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位知名度比较高的著名作家,这个馆是老百姓的馆,文学和大众在这里碰撞,擦出了火花。于是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想亲近“阳春白雪”高雅艺术,所谓的精英文化和老百姓的需求之间有段不小的距离。我们在画室里画图,在书房里写东西,当中都缺少了一个传播给普通百姓的媒介,这就需要有人去搭桥。

“连心桥”造就老百姓和艺术家的和谐

新报记者:发展文化正当时,但这座艺术的“连心桥”应该由谁搭?怎么搭?

施大畏:最近听文联领导介绍,有许多在上世纪70年代非常知名的二线演员,已经退下来了。这批艺术家的人才资源搁置在了社会里,等同浪费。我想,社区需要这类专业人员去给居民辅导艺术;而这批二线演员不能再上荧幕,再上舞台,心中必然渴望亲近艺术。不同层次、不同时代的居民有自己的偶像,如果偶像能够重新展现在粉丝面前,会产生新的冲撞和激情。老百姓走近了名人,名人则有了新的辉煌。这座桥梁就可以由政协、文联以及区宣传部等一起来搭建。

我认为具体操作比较简单:文联可以画一张“艺术菜单”排片表。之前先做一下调查,第一步是社区里有多少需求量,哪个社区有哪些场馆。我们文联有那么多协会,唱歌跳舞,翻跟斗顶盘子,那么多艺人,多少资源可以配置。通过协会在这个“艺术菜单”上认购,再由各个区协调,比如1月在长宁表演,2月在闸北展览。也可以从浅入深,分期分层去引导居民。比如先为社区艺术中心主任作讲课,再面向居委会管文化的人员,然后再慢慢铺开,深入浅出讲述艺术的故事,引出百姓的兴趣。到社区后还可以利用明星效应,可以分类比如白领文化、市井文化,各种文化的不同形式都可以在社区内生存。

建这座“连心桥”有两个好处:一是社区文化提高了,居民不再只是打扑克搓麻将,也不再是表面化的一台京戏一场话剧。真正的高雅艺术进入后,整体社区人员的艺术修养将会提高。区里也不用再建美术馆办剧团,只要将市里的资源请些过来,加以利用发挥。第二,也改善了一批二线艺术家的生活,让他们在社会上二度产生自己应有的价值。真正达到艺术圈内的和谐,达到老百姓和艺术家的和谐。

艺术家要跳出圈子看社会问题

新报记者:艺术家常常富有个性,他们如何在大众文化中找到共性,进而传播、引导?

施大畏:文化发展繁荣,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事,更要提高整个社会的国民素质;专业人士也并非写一个好作品获了奖就是达到了目标,还要让百姓对你的好作品看得懂。这就要通过整体文化资源的配送,提升国民的艺术修养。

有人提出,艺术家太自傲,不太肯屈尊降贵来到大众身边。我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艺术家是很真诚的,他们的高傲只是表象,内心世界是真诚的,因为他们与老百姓分不开。艺术家不是光要金钱的人,他们特别需要被尊重,要被认可被欣赏,因此不用担心“专家”不愿来到社区里。

画院曾经将有名无名的画家每人各一幅作品去作巡回展览,在复旦、同济大学和一些社区的效果相当好,既没有损失艺术家的尊严,也得到似乎不大懂画市民的关注。再讲得大一些,国家领导也希望通过文化素质的提高,让随地吐痰者少点、乱穿马路的人少点,等等,这样国民素质的真正提高,这才是最终目标。

文化发展繁荣是整个社会的事。因为文化的概念不仅是艺术,更是大文化概念。一个社会中,从最小事到最大事都有文化,那是渗透在灵魂中的事。而我们艺术家,就是将文化具体到一张画、一本书、一种表现手法来呈现给广大百姓。

我是文艺界的政协委员,我的身份是搞专业的,但到了政协后我不能只讲文化界的事,更要关注社会的事。这样,政协委员履行的职能就能放大就比较宏观了。要跳出自己的圈子谈我所认识到的社会问题,要通过自己的专业,帮社会多做一些事情,才算履行了自己的职能。在我看来,文化人要跳出个性局限去思考共性问题,那样文化空间就会变得很大;我们要多做一些事,而不要光发牢骚,纠结在一些细小问题中。

艺术不能被金钱控制和垄断

新报记者:当下的艺术作品往往由市场价格来体现其价值,对于这方面的误区我们能做些什么?

施大畏:去年开“两会”,有人采访我时提问,吴冠中的作品拍出两千万,您怎么看?我反问他,如果吴冠中的画一分钱没有拍出,或者只卖出了两百万,那还算不算是好画?我会说肯定是好画!因为我懂画。吴冠中的画即使只拍出两元钱,也是好画,因为他是里程碑,有划时代意义,显现了中西交融的成果。而现在,因为市场价格拍出了两千万,所以每个人都觉得他好,但是好在哪里能说得出吗?如果大家都能回答了,那么我们的文化问题就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孩子的艺术教育也有着很大的误区。比如美术教育不光是技术教育,它不仅要孩子学会画,更应学会欣赏美。

拿这次2011年毕加索大展来说,在商人眼中,主办方、策展人谢定伟或许是失败了,因为他投入了4500万元,将62件毕加索真迹请到中国来,却没有赚到钱。但在我眼里,他是成功的!他的伟大之处就是将那么多钱投给百姓“看不懂”的东西,他让百姓有了一次享受,有了一次亲近高雅艺术的机会。前去观展的人或许多了一些思考,或许下一次能够多看懂一点了。不少人对艺术尚缺乏欣赏的能力,而这需要慢慢培养。

在我看来,即使你再有钱,在艺术标尺上都是平等的。要记住,金钱的标价不等同作品的质量。要通过不断的正确宣传,将金钱与艺术完整、公平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市场才能良性发展。所以我们要到社区去宣传,让老百姓渐渐都知道,艺术和市场是怎么回事,不要让真正的艺术被“束之高阁”。有了这种互动后,老百姓能读懂作品了,“三俗”自然会被抵制。如果我们不去占领这个市场,“三俗”就会侵入老百姓的心灵。

当下而言,我们世俗、娱乐的东西太多。周立波要有,余秋雨也要有。面对百姓时,周立波可以通过他的聪明,引导人们思考社会问题,或者说,通过比较草根的智慧,变成了不起的睿智。周立波与余秋雨要共存。

文化需要灌输和引导

新报记者:文化产业如何做大?推手是什么?

施大畏:近年来,电影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成功案例。他们的体制改革让电影真正成为了一项产业,有制作人制度,有公司制度。然而,也给拍电影的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拍片子必须要赚钱,否则亏的是自己,这肯定会激发“自觉”。另外,电影的需求量正在增长,现在不少百姓是有文化的,他们看电影是一种享受,是生活的一种需求。等到看一部电影成了广大人们的“自觉”,这个产业就做大了。将文化和市场很好结合,有了收益,百姓也享受到了,就是良性循环。如果电影太低俗就会没票房,即使说得再好也没人看。有些电影虽然小成本投入,但它让人有共鸣,就能被接受。如果没有竞争机制,是做不好事情的。

在我看来,不用再大力宣传低价票、免费票了,因为当下的文化不再是扶贫,文化繁荣发展的对象不仅仅是目不识丁的人,不仅仅是农民工,还有知识分子、白领,甚至科学家。我认为,文化需要灌输和引导,扶贫不是文化的唯一操作方法。放眼看看,现在的老百姓对文化越来越有了自觉,他们喜欢看一场话剧、一次展览,不会因为买不起一张票而不去。关键是我们的文化表演要贴近生活,要讲大家心中的故事。

反观艺术家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少了。虽然进入网络时代,但创作还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阿姨伯伯、白领蓝领都是活生生的身边人。

或许艺术家在与社区文化结合中就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激情,点点滴滴有了体会,重新焕发出青春,激发新的创作灵感。

现在,政策宽松了,政府投入多了,对艺术重视了。艺术家就要反思,那么多投入后如何回报社会?我认为政府现在该关心的,是艺术家与社会的结合度。政府应该要求艺术家有责任心,自觉去传播知识给百姓。画家画一张画是自觉,告诉老百姓画中故事也应自觉。文化人的自觉,除了走出去体验生活,更重要是传递心中的故事,让百姓获得真善美的良知。

文化发展繁荣不能在空中开炮,我们要做落地步兵,让专业家们的艺术享受成为大众的诗意生活,让我们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一起来为建设文化强国作贡献。

相关文章

  • 参观者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图文]
    参观者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图文]

    ■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博士林蕙玟谈博物馆场域空间与展示诠释位于柏林的欧洲犹太人受难纪念地是一个位于地底下的博物馆,地面上是由一块块棺木状大理石组成的场域。从中华艺术宫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地标性的博物馆怎样代表这座城市?从提篮桥监狱博物馆到淞沪抗战纪念馆,博物馆对历史的展示与诠释如何做到客观公允?近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邀请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博士、创意产业设计研究院助理教授林蕙玟主持讲座&l...

    6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红果之歌(中国画)李德哲同李德哲先生结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数年前,观李德哲先生书画作品,印象颇深。近日得暇细品之,其画笔简墨丰,骨力洞达、气畅意雅、厚重质朴、满阳刚之气,读之使人振奋。细回味,感之良多,不揣冒昧,执笔抒怀,一吐为快。古人云,书画乃文人之轶事,观历代之画家皆与传统文脉相承。李德哲先生,号周口店醉翁,心元草堂主人,籍豫之周口,生于军人世家,天赋颖慧,勤学善悟,乃哲学博士...

    9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艺术家威尼斯披麻戴孝哭孔子[图文]
    中国艺术家威尼斯披麻戴孝哭孔子[图文]

    中国艺术家威尼斯披麻戴孝哭孔子第55届威尼斯艺术节今年6月1日至11月24日在威尼斯举行,此前,各种预展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5月30日,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项目因为出现了几场惹争议的行为艺术一度引爆网络议论高潮。当代艺术家原弓的《空袭全世界》计划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还未表演完,其助手就被警察带进了警局。而在艺术家金锋《哭孔子》作品中,在孔子雕塑前有一男一女,...

    166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吕纪《红梅斑鸠图》文、图/记者金叶无论你是否欣赏他,每当拍季来临,携巨资横扫拍卖行“封面作品”的刘益谦都是最吸引眼球的人物。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不懂艺术”,被人讥为“土豪”,其斥巨资购入的艺术品也不止一次地被质疑是“假画”乃至炒作;他是中国大陆的“收藏大鳄”,其古代书画藏...

    101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1956年8月出生,祖籍南通。国画家、文化学者。现任无锡广播电视台台长,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卷)》、《严克勤水墨画选》等画集。著有《仙骨佛心——家具、...

    6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图文]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图文]

    第二看台17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情况。据介绍,去年4月开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目前,国有单位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已基本完成,本月起正式开展文物采集认定,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导入审核。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又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村...

    136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日本为何流行少女癖[图文]
    日本为何流行少女癖[图文]

    历经百年,少女文化给日本人养成少女癖,流弊多端。少女,通常指七岁至十八岁的未婚女性(十六岁可以结婚,但二十岁成年,然后才可以抽烟喝酒)。虽然AKB48成员有超龄的,但人们也当作少女看。少女一词古已有之,例如《源氏物语》有《少女》卷,写光源氏的长子夕雾和云居雁两小相恋。不过,那鸭头不是这丫头,现在所使用的少女是社会发展到近代才产生的概念。拥有批评家等不少头衔的大冢英治在所著《少女民俗学》中写道:&...

    6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历史演进的深化与再造[图文]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历史演进的深化与再造[图文]

    作者尚辉但这百余年的中国油画,既是一个不断深入研习欧洲油画传统的过程,也是一个用油画表现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塑造中华民族的人文形象、不断探求油画的东方文化审美品格的创造过程。中国油画语言,毫无疑问,一方面要在造型、色彩及表现形态等方面呈现出属于这种绘画媒材属性的艺术独特性,因而中国油画语言的历史演进必然会以欧洲原发油画的历史积淀与艺术传统为研习模仿的典范;另一方面则因民族审美心理、创作方法及价值...

    135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文物刻字背后的文明暗疮[图文]
    文物刻字背后的文明暗疮[图文]

    文物刻字背后的文明暗疮埃及神庙刻字事件又勾起了国人“到此一游”素质的讨论,而且很多景点都可以看到这些刻字,大煞风景,在文物上刻写更是破坏了文物的价值。网民对埃及刻字事件反应强烈,在警示所有人要自觉保护文物的同时,也让我们不禁反思埃及刻字事件网络舆论声讨背后的“文明暗疮”。中国人为何偏好用这样的方式四处留痕?对此,你怎么看?@闾丘露薇:一、不管是...

    87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图文]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图文]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本报记者程丽仙与香港漫画的创作繁荣相比,漫画研究则显凋零。近10年来,除《路漫漫——香港独立漫画25年》之外,罕有其他,欧阳应霁[微博]说这对香港漫画发展史而言是个很大的欠缺。虽然麦兜的知名程度不弱于《风云》等武侠漫画,但麦家碧仍被港漫界视为独立漫画人,这缘于港漫界对“独立漫画”的认知:更讲求创作者个人关注的题材,体现具有...

    108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世纪上半期女画家现象研究[图文]
    20世纪上半期女画家现象研究[图文]

    女人体潘玉良作从进入20世纪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中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和民国的兴衰。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岁月长河中最惊心动魄的几十年。这样的时代背景,成就了女子绘事发展的无限可能。站在封建帝制的尾点上,一方面由于皇权的崩溃、帝制的瓦解,旧的体制、规范、风习、信仰逐一遭到破坏甚至崩盘,人们在新的社会里产生了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错愕与震惊;另一方面,强大的保守、顽固势力和封建王朝的...

    91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图文]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图文]

    启功先生是我所崇拜的一位长者,而且我从不讳言这种崇拜。“崇拜”这个词的分量很重,在我到了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年纪之后,我几乎没有用过它,但用在启功先生身上我却毫不犹豫。是因为他那卓尔不群、隽永洒脱的法书吗?还是因为他那无所不容、博大精深的学问?要我说,这些都是令人钦佩甚至尊敬的,但还不足以构成崇拜的理由。我之崇拜启功先生,完全是因为他特有的人格魅力:谦和慈祥、淡泊名利、...

    108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周文中:触动内心的重量[图文]
    周文中:触动内心的重量[图文]

    《呼吸黄昏》布面油画150×150cm2011年初识周文中是在2003年我策划的《我们在一起——“民工同志”当代艺术展》,迄今已经十年过去了。然而周文中其人、其创作对我来说依然既熟悉又陌生,相信很多长期关注他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周文中与当代艺术热闹的表象保持着审慎的距离;但更深处的原因在于,他的潜在能量总是令人捉摸...

    13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张国琳艺术的“大千世界”[图文]
    张国琳艺术的“大千世界”[图文]

    张国琳是依靠黑白画练习走近现代美术的。1984年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这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研修期间他集中精力从事黑白版画艺术研究、创作,他的结业习作——65幅黑白组画《大千世界》(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美术》月刊第6期、《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5日版有介绍),就是他百余天近似疯狂地夜以继日创作的结晶,是他经历85美术思潮的见证。1989年,...

    184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朝的商品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有了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使人的视野得到拓宽,思想也得到解放,审美取向也跟着产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一味喜好追求端庄工细的传统花鸟画,而更趋向于笔法灵动鲜活、格调轻松明快的写意花鸟画,这也说明人们开始更注重生活的舒适和随意,体现了渴望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理想。到明代中期,花鸟画在写意技法上更加发扬光大,淋漓酣畅的笔墨意蕴体现得更加充分。出现了号称“青藤...

    155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