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施大畏:架起艺术通向百姓之桥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与与 点击 :

【人物名片·施大畏】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文联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上海市政协委员。1950年生,浙江吴兴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品《暴风骤雨》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绘画创作三等奖。在意大利米兰举办过个展。1989年,其作品《归途西路军妇女团纪实》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质奖,当选为上海美协主席团委员;1991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望夫石》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绘画创作三等奖。作品《1941.1.14皖南事变》获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五十周年美展铜质奖、上海地区美展一等奖。

每个人的心底都想亲近高雅艺术

新报记者:是什么促使您致力于在高雅艺术和平民百姓之间架起桥梁?

施大畏:文化发展繁荣,不仅仅体现在演员要一个剧场,画家要美术馆;文学家展露个性,雕塑家追求艺术自由;也不仅仅让文艺界的人欢呼“春天到了”,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拿我们美术圈来说,有多少艺术家真正传播了老百姓该知道的故事,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有两件事触发了我建“艺术桥梁”的想法。几年前,我在考察调研金山廊下镇的图书馆时看到,那里竟然摆放着杰克梅第的画册,这是本非常专业的艺术家们看的画册,现在摆放在一个乡镇的图书馆里。我想,这批书买来后有多少农民能看懂,能从图书馆中了解这些艺术画册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传播的桥梁由谁来搭建?

还有一次,大年初一,我去静安文化馆作慰问,作家程乃珊正在做讲座,谈文学。我看到的是,下面的居民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位知名度比较高的著名作家,这个馆是老百姓的馆,文学和大众在这里碰撞,擦出了火花。于是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想亲近“阳春白雪”高雅艺术,所谓的精英文化和老百姓的需求之间有段不小的距离。我们在画室里画图,在书房里写东西,当中都缺少了一个传播给普通百姓的媒介,这就需要有人去搭桥。

“连心桥”造就老百姓和艺术家的和谐

新报记者:发展文化正当时,但这座艺术的“连心桥”应该由谁搭?怎么搭?

施大畏:最近听文联领导介绍,有许多在上世纪70年代非常知名的二线演员,已经退下来了。这批艺术家的人才资源搁置在了社会里,等同浪费。我想,社区需要这类专业人员去给居民辅导艺术;而这批二线演员不能再上荧幕,再上舞台,心中必然渴望亲近艺术。不同层次、不同时代的居民有自己的偶像,如果偶像能够重新展现在粉丝面前,会产生新的冲撞和激情。老百姓走近了名人,名人则有了新的辉煌。这座桥梁就可以由政协、文联以及区宣传部等一起来搭建。

我认为具体操作比较简单:文联可以画一张“艺术菜单”排片表。之前先做一下调查,第一步是社区里有多少需求量,哪个社区有哪些场馆。我们文联有那么多协会,唱歌跳舞,翻跟斗顶盘子,那么多艺人,多少资源可以配置。通过协会在这个“艺术菜单”上认购,再由各个区协调,比如1月在长宁表演,2月在闸北展览。也可以从浅入深,分期分层去引导居民。比如先为社区艺术中心主任作讲课,再面向居委会管文化的人员,然后再慢慢铺开,深入浅出讲述艺术的故事,引出百姓的兴趣。到社区后还可以利用明星效应,可以分类比如白领文化、市井文化,各种文化的不同形式都可以在社区内生存。

建这座“连心桥”有两个好处:一是社区文化提高了,居民不再只是打扑克搓麻将,也不再是表面化的一台京戏一场话剧。真正的高雅艺术进入后,整体社区人员的艺术修养将会提高。区里也不用再建美术馆办剧团,只要将市里的资源请些过来,加以利用发挥。第二,也改善了一批二线艺术家的生活,让他们在社会上二度产生自己应有的价值。真正达到艺术圈内的和谐,达到老百姓和艺术家的和谐。

艺术家要跳出圈子看社会问题

新报记者:艺术家常常富有个性,他们如何在大众文化中找到共性,进而传播、引导?

施大畏:文化发展繁荣,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事,更要提高整个社会的国民素质;专业人士也并非写一个好作品获了奖就是达到了目标,还要让百姓对你的好作品看得懂。这就要通过整体文化资源的配送,提升国民的艺术修养。

有人提出,艺术家太自傲,不太肯屈尊降贵来到大众身边。我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艺术家是很真诚的,他们的高傲只是表象,内心世界是真诚的,因为他们与老百姓分不开。艺术家不是光要金钱的人,他们特别需要被尊重,要被认可被欣赏,因此不用担心“专家”不愿来到社区里。

画院曾经将有名无名的画家每人各一幅作品去作巡回展览,在复旦、同济大学和一些社区的效果相当好,既没有损失艺术家的尊严,也得到似乎不大懂画市民的关注。再讲得大一些,国家领导也希望通过文化素质的提高,让随地吐痰者少点、乱穿马路的人少点,等等,这样国民素质的真正提高,这才是最终目标。

文化发展繁荣是整个社会的事。因为文化的概念不仅是艺术,更是大文化概念。一个社会中,从最小事到最大事都有文化,那是渗透在灵魂中的事。而我们艺术家,就是将文化具体到一张画、一本书、一种表现手法来呈现给广大百姓。

我是文艺界的政协委员,我的身份是搞专业的,但到了政协后我不能只讲文化界的事,更要关注社会的事。这样,政协委员履行的职能就能放大就比较宏观了。要跳出自己的圈子谈我所认识到的社会问题,要通过自己的专业,帮社会多做一些事情,才算履行了自己的职能。在我看来,文化人要跳出个性局限去思考共性问题,那样文化空间就会变得很大;我们要多做一些事,而不要光发牢骚,纠结在一些细小问题中。

艺术不能被金钱控制和垄断

新报记者:当下的艺术作品往往由市场价格来体现其价值,对于这方面的误区我们能做些什么?

施大畏:去年开“两会”,有人采访我时提问,吴冠中的作品拍出两千万,您怎么看?我反问他,如果吴冠中的画一分钱没有拍出,或者只卖出了两百万,那还算不算是好画?我会说肯定是好画!因为我懂画。吴冠中的画即使只拍出两元钱,也是好画,因为他是里程碑,有划时代意义,显现了中西交融的成果。而现在,因为市场价格拍出了两千万,所以每个人都觉得他好,但是好在哪里能说得出吗?如果大家都能回答了,那么我们的文化问题就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孩子的艺术教育也有着很大的误区。比如美术教育不光是技术教育,它不仅要孩子学会画,更应学会欣赏美。

拿这次2011年毕加索大展来说,在商人眼中,主办方、策展人谢定伟或许是失败了,因为他投入了4500万元,将62件毕加索真迹请到中国来,却没有赚到钱。但在我眼里,他是成功的!他的伟大之处就是将那么多钱投给百姓“看不懂”的东西,他让百姓有了一次享受,有了一次亲近高雅艺术的机会。前去观展的人或许多了一些思考,或许下一次能够多看懂一点了。不少人对艺术尚缺乏欣赏的能力,而这需要慢慢培养。

在我看来,即使你再有钱,在艺术标尺上都是平等的。要记住,金钱的标价不等同作品的质量。要通过不断的正确宣传,将金钱与艺术完整、公平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市场才能良性发展。所以我们要到社区去宣传,让老百姓渐渐都知道,艺术和市场是怎么回事,不要让真正的艺术被“束之高阁”。有了这种互动后,老百姓能读懂作品了,“三俗”自然会被抵制。如果我们不去占领这个市场,“三俗”就会侵入老百姓的心灵。

当下而言,我们世俗、娱乐的东西太多。周立波要有,余秋雨也要有。面对百姓时,周立波可以通过他的聪明,引导人们思考社会问题,或者说,通过比较草根的智慧,变成了不起的睿智。周立波与余秋雨要共存。

文化需要灌输和引导

新报记者:文化产业如何做大?推手是什么?

施大畏:近年来,电影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成功案例。他们的体制改革让电影真正成为了一项产业,有制作人制度,有公司制度。然而,也给拍电影的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拍片子必须要赚钱,否则亏的是自己,这肯定会激发“自觉”。另外,电影的需求量正在增长,现在不少百姓是有文化的,他们看电影是一种享受,是生活的一种需求。等到看一部电影成了广大人们的“自觉”,这个产业就做大了。将文化和市场很好结合,有了收益,百姓也享受到了,就是良性循环。如果电影太低俗就会没票房,即使说得再好也没人看。有些电影虽然小成本投入,但它让人有共鸣,就能被接受。如果没有竞争机制,是做不好事情的。

在我看来,不用再大力宣传低价票、免费票了,因为当下的文化不再是扶贫,文化繁荣发展的对象不仅仅是目不识丁的人,不仅仅是农民工,还有知识分子、白领,甚至科学家。我认为,文化需要灌输和引导,扶贫不是文化的唯一操作方法。放眼看看,现在的老百姓对文化越来越有了自觉,他们喜欢看一场话剧、一次展览,不会因为买不起一张票而不去。关键是我们的文化表演要贴近生活,要讲大家心中的故事。

反观艺术家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少了。虽然进入网络时代,但创作还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阿姨伯伯、白领蓝领都是活生生的身边人。

或许艺术家在与社区文化结合中就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激情,点点滴滴有了体会,重新焕发出青春,激发新的创作灵感。

现在,政策宽松了,政府投入多了,对艺术重视了。艺术家就要反思,那么多投入后如何回报社会?我认为政府现在该关心的,是艺术家与社会的结合度。政府应该要求艺术家有责任心,自觉去传播知识给百姓。画家画一张画是自觉,告诉老百姓画中故事也应自觉。文化人的自觉,除了走出去体验生活,更重要是传递心中的故事,让百姓获得真善美的良知。

文化发展繁荣不能在空中开炮,我们要做落地步兵,让专业家们的艺术享受成为大众的诗意生活,让我们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一起来为建设文化强国作贡献。

相关文章

  • 误读“程式化”[图文]
    误读“程式化”[图文]

    贾廷峰中国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审美内核,更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修内质、养德操、怡性情的精神托付。世间万象,物态物情,山水之跌宕,草木之枯荣,日月之盈亏,皆赖笔墨得以外现。囿于封建帝制的思想束缚,古代社会很少出现对个人风格的极端推崇,加之师徒承传的教育模式,以致程式化难以避免。古人讲求“师自然,师造化”,强调绘...

    16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图文]
    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图文]

    山川风物,人杰地灵,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的江浙一带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魏晋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使得江浙的文化地位大大提高,山东王氏家族南迁,书圣王羲之的出现使得绍兴的文化地位照耀千古。宋室南迁又造就杭州成为绘画发展的重镇,千年以来江浙画家一直是艺术风气的引导者,以迄近代。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运动又以杭州为中心,林风眠、潘天寿二位大师主持下,国立杭州艺专(后陆续称为:中央美院...

    72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经典名画解读阅读的12种姿态[图文]
    经典名画解读阅读的12种姿态[图文]

    世界、书本、身体,构成了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有趣:世界存在于书本,书本被身体掌握,身体又处在世界的某一处。就像人们自由选择自己的读本一样,人们更有权利选择自己阅读的姿态。这说起来是很私性,平常甚至不会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但在反映阅读情形的艺术作品那里,它确实又有些微言大意:阅读定格了那些时空的主人和他们的年代,就像福楼拜说的那样,“阅读是为了活着”。绘画证明...

    22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论中国国画发展与传统文化[图文]
    论中国国画发展与传统文化[图文]

    传统国画是文化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它不是单纯的图象,要能传达、表现作者的情感,即画不单纯是一张无意味的图案,它他要承载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在近百年来中国画这一传统的美学观念却受到外来文化、工业革命、社会政治革新巨大的冲击。。一自上世纪辛亥革命到现在将近一百年了。随着中国最后封建王国的覆灭,我国基本开始了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过渡。在此前后我国的传统文化便随着这种转型和政治斗争的展开越来越式微...

    13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前不久,老友来访,不免谈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事,不料老友有心将我们的随意谈话录了音,并整理成文,我看了一遍,虽然了无新意,多是些老生常谈,但有的问题还是具有针对性。正好《当代美术家》杂志约稿,于是我征求了老友的意见,把我们的谈话加以修改和节选,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友:我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大多变成了活动家,变成了被人诟病的“赶场子&rdquo...

    13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贾樟柯用镜头拍摄下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其纪录片《东》的主要内容。而很多人知道刘小东恰恰是因为《东》和《三峡好人》这两部影片。刘小东影像展《儿时朋友都胖了》近日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展出艺术家自1984年至今拍摄的千余幅摄影作品及其相关的纪录片与电影。展览期间,刘小东与贾樟柯以“艺术的立场”为题进行了一场对谈,在贾樟柯看来,刘小东绘画中&...

    2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美术馆收藏和艺术委员会制度研究[图文]
    美术馆收藏和艺术委员会制度研究[图文]

    “藏品是美术馆业务建设的基础。美术馆代表国家征集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以及与美术有关的实物、资料等”。①美术馆的这一工作任务决定了收藏是美术馆的一个主要职能,要履行好这项职能美术馆需要组织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职责就是为美术馆的美术作品收藏提供智慧,提供艺术价值相对标准支持。当下中国的美术馆面临较以往任何时期都为复杂的收藏环境。一方面改革开放,带来了大国的崛起,中华大地正在发生...

    78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雕塑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图文]
    中国雕塑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图文]

    图为曾成钢的雕塑作品《月光》。图片为受访者提供。7月至12月,“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在京展出。此次雕塑展汇聚了中国百年来190多位艺术家共计223件雕塑作品,其丰富性、系统性堪称空前。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曾成钢。目前中国雕塑的特点记者:此次雕塑展的主题是“融汇与屹立&rd...

    62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所谓“大画家”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要有那种“一招鲜”的绝技,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几乎每个对中国美术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津津乐道地说上几句。个中原因其来有自,不过多少有些不全面,因为作为“大画家”,“一招鲜”恐怕还是单薄了些,正如著名雕塑家许鸿飞所说:那只能算技巧,算不得创造力。事实上,...

    159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实验水墨:重估隐藏的价值[图文]
    实验水墨:重估隐藏的价值[图文]

    谷文达遗失的王朝96×180厘米2005年2012年伊始,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和朱屺瞻艺术馆共同发起“上海新水墨大展”,该展与30年前批评家黄专与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第一次提出“实验水墨”遥相呼应,实验水墨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近30年来,虽然业界对此概念还存在分歧,但实验无疑是最能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演变的重要特征。...

    163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作家梁晓声谈如何当政协委员[图文]
    作家梁晓声谈如何当政协委员[图文]

    ■十年提案都与自己所在领域无关■反腐和民生才是关键问题梁晓声因为心脏与颈椎问题没有参加今年全国两会,但还是在春节期间撰写了三份提案。早报记者许荻晔图◎梁晓声两会语录以前在两会上我拍过桌子,以后会要求自己不再拍桌子。(2012)城市退休工人的退休金还须涨;医疗福利还要再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和纳税额线也还有上调空间。(2011)梁晓声的提案手稿。代表委员的责任之一就是从国家那儿一而再、再而...

    71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80后漫画家邓秋婷:一本漫画闯天涯[图文]
    80后漫画家邓秋婷:一本漫画闯天涯[图文]

    邓秋婷(中)和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左)、大陆漫画家本杰明(右)。近年来,随着数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在贵阳的顺利举行,贵州本土动漫的创作实力正在慢慢崛起,并逐渐为外人所知。不少贵阳动漫人都拿起画笔,用自己的作品打开了通往全国平台的道路。而笔名叫“豚宝藤井樱”的80后贵阳漫画家邓秋婷,就是其中一个。彩色的自我2011年,邓秋婷连载于国内动漫杂...

    177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邓平祥:艺术批评需要严肃的态度[图文]
    邓平祥:艺术批评需要严肃的态度[图文]

    古希腊遗址上的中国思想者(油画)200×180厘米2011年邓平祥本报记者朱永安人物名片邓平祥,湖南宁乡人,1947年出生。国家一级美术师,1981年在中央美院油画进修班结业。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协名誉副主席、湖南油画学会名誉顾问、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出版有《邓平祥油画集》、评论集《论第三代画家》、文化随笔《符号的欧洲》等。不久前,水天中、贾方舟、...

    35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刘明亮,1972年生,山东新泰人;200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美术学(油画)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和青年油画家刘明亮相识近二十年了,从最初的同学到现在的挚友,多年来的交情让我深深地感动。这些年来,明亮总是乐呵呵的求学、创作、再求学、再创作。虽然...

    11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人头攒动的街头,一位不修边幅的街头漫画家聚精会神地盯着对面的男子,目光不敢有丝毫的游离。投入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时间成本,目的只是为了给他创作一张生动的自画像。类似的场景,相信不少人都有经历过。靠着辛苦的手工创作,很多街头漫画家也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收入。不过,当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来临之后,熙熙攘攘的街头却少见了漫画家的身影。特别是一款叫魔漫相机自拍漫画软件的出现,直接颠覆了传统的漫画行业,加...

    142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