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关于名山古寺写生、创作、研究的对话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都都 点击 :

时间:2014年8月27日

地点:北京东辰民族艺术大厦渊林精舍

丁雪峰: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书画鉴赏家

朱斌:书画经纪人、恩卉画廊总经理

朱:丁老师,听说你组织了一个画家组,对名山古寺进行考察、写生、创作、研究,请问你们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怎么个活动方式?

丁: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生活,中国艺术从一开始就立足于自然美的表现,魏晋以降,就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至五代、两宋,山水画高度繁荣。相应的美学思想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元代以后,山水画开始偏重于心源和形式意趣。明代,模仿宋元成为潮流,画家们关注的中心是笔墨气格,董其昌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清代的石涛及黄山派诸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受经济社会物质文明的影响,模仿、重复、远离自然的枯索之作越来越多。依照固定程式闭门造车的画家相沿成习。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发现自然美就成为时代的要求。

模仿复古的作品,由于缺乏直观的感受,不能避免枯燥、单调和千遍一律,画家注意的只是“体”、“法”,远离了自然的生动与气息,技巧再高也画不出生命与精神。从写生而来的作品,不脱离生动的直观,不丢弃从自然中得来的新鲜感和造化之气。

我们之所以选择“名山古寺”,一是因为自佛教东传,天竺诸国文化与之俱来,今日我国石窟、寺、塔及雕塑、绘画,金石、碑碣,典章、文献等传世瑰宝,莫不有佛教的影响与保护。为了进一步发掘、吸收佛教艺术的精华,以期让久远的佛教艺术在当今的美术创作中发挥新的作用与影响。二是古语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在考察、研究石窟、古寺佛教艺术的同时,深入名山大川师法造化、写生、创作。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用3~5年时间完成这一计划。然后拿出研究成果、拿出作品,向社会汇报。

朱:听您的意思,这个活动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那你们的人员组成是什么情况?

丁:我们的画家组是一个自发的组织,有两三个参与初始筹划的骨干人员,其余大都是朋友们自愿加盟,谁想加盟都可以。在时间上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短期、长期都可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画家参与,希望有更多的画家深入生活。

朱:现在社会大多画家在炒作名气,在运作市场。你们却要深入名山古寺,而远离都市,这样你们作品的价格是否会受到影响?是否有些想淡出名利的意思?

丁:也不是出世,也不完全是淡出名利。我经常接受一些朋友邀请去给人看藏画,这时有一个明显的现象,一般不论画家生前如何,只看画得好与不好。所以,书画经过几十年后,罩在其上面的虚幻之物自然会剥离,只有好坏、高低的差别,一切都清澈的一目了然,这是画的本来面目。艺术之所以千古至尊,乃是因为有其深刻的自身价值,这种自身价值的大与小,真与伪,作品本身会说话,并非靠耍嘴皮子,摇笔杆子就可以改变的了。画的不朽,在于其作品内在的生命力,鲁迅说:“文章得失不由天”,画,跟不上,画以外的因素,可能起一时的作用,却决不会起永久的作用。那些脱离艺术本质的假招数,华而不实,任何侥幸获得一时之名,一时之利,一时之大出风头的画家和作品,靠炒作出来的名声,注定是短命的。至于画的价格,我认为艺术是关于价值、而非价格的,是关于道德、而非物质的,是关于品格、而非市侩的。艺术是关于人类思想、能力陶冶的,是为了让人类成为目的本身,而不是发自某种可鄙的功利动机。我们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真正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般都是长期处在边缘为人类精神而奋斗的人们而创造,因为真正的艺术是一种在拒绝权力和功利的过程中改变精神方向的事业。只有这样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才会具有内在的精神和生命力,才会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喜爱。

相关文章

  • 以法写心,质实空灵——简论张德林的书法世界[图文]
    以法写心,质实空灵——简论张德林的书法世界[图文]

    张德林书法“书法”之道,一是写心畅意,二是明理法趣。技术过关,文心弥漫,重在修行。来自滁州“醉翁亭”畔的张德林先生清涤尘滓,参禅悟道,看淡尘俗羁绊,沉练笔墨春秋几十载,终得佳境,他的心性伴随着线条的“喜感”从纸上彰显开来。“书道”之功,甚为抽象,玄妙莫解而又真实存在。张德林业已打破诸般书体的成法与规...

    2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关于宋庄青年艺术家砍手自杀的“争论”[图文]
    关于宋庄青年艺术家砍手自杀的“争论”[图文]

    王笠泽和李律师关于宋庄青年艺术家砍手自杀的“争论”2014年元月12日上午,我看到了《宋庄青年艺术家生存困难自己砍手》这篇新闻报道,心里很难受,立即转发在自己的维信里,并写了下边的一句话:为宋庄的青年艺术家流泪!呼吁通州区、宋庄镇政府设立“艺术救济基金“,不能让创业的艺术家去死啊!我的一位律师朋友很快发来一封回信,发表了他的一些看法。我和他因此...

    94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图文]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图文]

    张德林作品我一直以为,宁静简约与空灵自然是书法作品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安徽籍书家张德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了这样的境界和气象。创作行草书作品,往往都是表现飞动易而获得静气难,尤其是很难达到空灵自然,浑融无迹。张德林在书坛出道较早,后来洞悟人生,迁居北京,求学问道,广交师友,书艺每有进境。我与之相交多年,对其书艺人品多有了解。特别是今年三月份以来,和他数次会面,与之深谈并欣赏了他的众...

    9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郭沫若深受王国维影响:继承其学术研究方法[图文]
    郭沫若深受王国维影响:继承其学术研究方法[图文]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又名鼎堂。1921年出版新诗集《女神》,为其成名之作而登上文坛。1924年6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之后自谓“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方面来”,8月翻译屠格涅夫《新时代》之后进一步表示“我现在成了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1926年3月出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文科学长,在广州先后与毛泽...

    130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谈张永华的山水画近作:会通求变[图文]
    谈张永华的山水画近作:会通求变[图文]

    碧山寻旧图2012年138×36cm纸本设色罗世平近年中国画坛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一些年轻的书家转而作画,而且表现不俗,张永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也许是深受其业师,著名书画家王镛先生的影响,永华在工书之余,兼习山水,一些年下来,积累的画作已近百件之多,既有立轴长卷,也有扇面斗方。画法有工整的细笔,也有恣肆的放笔,格制体式不离传统山水,不少作品还可看到上溯元、明诸家山水的风范,且...

    177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戴丹:梵高的启示[图文]
    戴丹:梵高的启示[图文]

    梵高自画像1887年巴黎纸面油画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一.“19世纪”和“法国”在艺术史上是两个具有革命性的关键词,艺术一词的含义在19世纪的法国发生了某种转变,这个特定的时空领域孕育了20世纪的现代主义和先锋艺术的诞生。19世纪的艺术史不再是英雄式主流艺术家的历史,而是少数边缘艺术家与沙龙展览相抗衡以获取自身地位的历史,这批艺术家批判和颠覆传...

    16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安迪·沃霍尔:名声是飞逝的,艺术是永恒的[图文]
    安迪·沃霍尔:名声是飞逝的,艺术是永恒的[图文]

    布展现场即将于2013年4月29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亚洲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安迪·沃霍尔回顾展今日向媒体公开了布展细节,美国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展览部主任JesseKowalski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上海站是根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场馆特点量身打造的,展品也将比香港站更为丰富。除了400多件安迪&b...

    66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向京:只有专注才会成就你[图文]
    向京:只有专注才会成就你[图文]

    雕塑家向京红火了很多年,她似乎也成为了女性艺术家的代表,一个时常能被提到的名字。而我们所知道的向京也与“女性”这个词息息相关,因为她的作品本身塑造了很多大胆的女性艺术形象。因为这样,她成为“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获奖艺术家之一。最近,向京又与丈夫瞿广慈在上海当代艺术馆联袂举办了一个“双个展”,展览的名字叫“这个世界会...

    190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大为:无愧于时代精神[图文]
    刘大为:无愧于时代精神[图文]

    2011欧洲伦敦桥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鼓励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积极探索;我始终认为,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艺术发展史,其中始终贯穿着可贵的进取精神。当代写意花鸟画家谢天赐,其作品中的写意精神是十分突出的,他用笔大气、率意,用墨淋漓、酣畅,在书写中体现一种源于生命的元气、笔势的美感和墨色的韵致,在画面中营造了近乎抽象感觉的意象之美。在看似随意的挥洒中,一切都是成竹在胸的,一切都是空间结构的体...

    114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走出困境[图文]
    走出困境[图文]

    童中焘平湖秋月22×25cm2004年中国水墨的材料一千多年来,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纸砚,变化不大。而单单是架上的、纸本的绘画无法满足对现今文化语境的表达,那这新要求就刺激了新方法的出现,首先,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的符号和材料,宣纸和墨成为当代水墨画的基本要素被创造性地转移使用,艺术家仍然使用宣纸和墨,但是从平面转移到立体,从绘画转移到装置,这些“水墨画”从...

    2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前路漫漫[图文]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前路漫漫[图文]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的圆明园文物。本报记者翟群根据中国房地产商黄怒波与挪威KODE博物馆的协议,100多年流散海外、现藏于该博物馆的7根圆明园石柱预计将于今年9月重回故里,届时入藏北京大学博物馆(详见本报2月13日八版)。消息一出,随即引发了热议:这7件文物应当藏于北大还是回归圆明园原址?这份协议究竟算是购买、赎回还是捐助、自愿偿还?更有人质疑黄怒波炒作。个中缘由还有待公布,但这则有关圆明...

    111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门罗:不会把现实人物直接写进书中[图文]
    门罗:不会把现实人物直接写进书中[图文]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著名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甚为低调的加拿大女作家门罗,当地时间1月22日,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与另一位女作家阿特伍德展开对话,吸引了很多粉丝在线观看。在这场关于文学的对话中,谈及笔下的人物,门罗说从没听过读者指责她书中的角色不够好,但阿特伍德则说的确会有人抱怨她笔下的人物不够善良。【阅读】门罗推荐《大湖国家的曾经和未来》获...

    7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春辰:什么是好的艺术[图文]
    王春辰:什么是好的艺术[图文]

    王春辰要想在今天回答这个问题可谓是难上加难。不是说我们不能给出答案,而是当我们给出一个回答的时候,另一个答复又迅速出现,肆虐地反对着前一个。首先,“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已经被颠覆,迄今无法获得共同理解的“艺术”定义,那么在回答“什么是好的艺术”的时候就必然是歧义横生、百辩难清。但是,另一方面,被称作&ldqu...

    94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家在青山齐白石先生出生在农民家庭,而且是比较贫困的家庭。贫困的农家背景使他自小就得以接触到农村的劳动生活,这一方面在他的心灵里种下了生活必须靠自身辛勤劳动的认识,一方面孩提时代的劳动生活,给他未来的艺术生涯储备了鲜活的具有农家意趣的艺术创作素材,同时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俭的品德。家庭虽然贫困,但对于这样的家庭,他却有着深刻的眷恋之情。乃至到了耄耋之年,在他的心里尚有风木之叹,惋惜“祖...

    28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越窑青瓷怎堪凋零[图文]
    越窑青瓷怎堪凋零[图文]

    图片资料宁波素有“瓷母”之称,这里曾经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类玉、类冰”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宁波东钱湖“越窑”是浙江三大青瓷窑址群之一。1981年,由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微博)博物院举办的“中国古窑址瓷片展览”,先后两次在香港和日本展出。展出的瓷片共500多件,其中,宁波鄞县选送12件,这些展品全部...

    12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