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邓平祥:艺术批评需要严肃的态度[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惜惜 点击 :

邓平祥:艺术批评需要严肃的态度 | 美术趣闻

古希腊遗址上的中国思想者(油画)200×180厘米2011年邓平祥

本报记者朱永安

人物名片

邓平祥,湖南宁乡人,1947年出生。国家一级美术师,1981年在中央美院油画进修班结业。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协名誉副主席、湖南油画学会名誉顾问、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出版有《邓平祥油画集》、评论集《论第三代画家》、文化随笔《符号的欧洲》等。

不久前,水天中、贾方舟、邓平祥、陶咏白、赵力忠、徐虹、高岭、杨卫等美术评论家聚集京西马奈草地美术馆,不为参加画展开幕,也不是为研讨会发言,就是聊聊近期艺术见闻,沟通各自关于当前艺术的思考。据介绍,这个被称为北京美术批评家沙龙的聚会已经连续举办两年之多,先后有数十名知名艺术批评家参与其中。无涉利益的主题、自由开放的形式,呈现了不同于一般印象中的艺术批评氛围,美术批评家、油画家邓平祥是最近这次沙龙的主持人,日前,记者就北京美术批评家沙龙、当代艺术的创作与批评等话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美术文化周刊:不久前您主持了一次北京美术批评家沙龙,请您谈谈这一沙龙的源起?

邓平祥:沙龙这个概念源自18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的文化现象,是一些热爱文化艺术人士的聚会。我们今天有许多研讨会、座谈会,常常因为针对具体画家、具体话题,从而出现一些吹捧或者无法全面表达批评家本意的现象。北京美术批评家沙龙活动已经持续举办两年多,平均每两个月要举办一次,由批评家们轮流主持,就近期热点的艺术话题进行讨论。应该说,这种沙龙的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更好地避免功利目的,有助于批评家之间产生思想的碰撞。

美术文化周刊:针对社会问题和美术界内部的问题,当前的美术批评存在失语现象,对于这种现状您怎么看?

邓平祥:仔细观察中国艺术的现状,掌握了比较好的技术、画得不错的画家大有人在,这种优秀画家的数量可能是以前的多少倍。但是以前的大师我们随便就能说出来几个,现在却没有能称得上大师的,所以问题还要回到思想、精神上来。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缺少与这个时代的发展的关联,还没有那种能够对时代精神产生引领作用的艺术家和作品。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批评家应该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有人说批评家都是在唱赞歌,也有人认为只有揭短、酷评才是批评,我认为这些都是对“艺术批评”这个概念的误解。批评不是骂人,一个批评家欣赏艺术家的创作,对他怀着同呼吸式的理解和爱,写出来的文章即便是赞美,那也是好的批评文章。关键看批评家对待艺术是不是严肃认真的。现在这种对批评的误读,也反映出社会环境和批评界自身的不成熟。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简要地提一提有关“批评”的知识性材料。伏尔泰曾将“健康的批评”列为第十个缪斯,派她守卫艺术神殿的大门。从批评史的角度看,历来存在“有热情的批评”“寻美的批评”“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大师的批评”等多种批评方式和批评风格。

美术文化周刊:您提出中国先锋艺术与现当代艺术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节点,做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邓平祥: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当代艺术家进入90年代以后,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有的到国外去了,有的开始用新的方式替代原来的创作样式,就是所谓泼皮现实主义或者玩世现实主义的出现。当时的那种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社会背景和独特价值,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采取一种不正经或者玩世的表现态度。但是时至今日,随着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当时的那种艺术形式被广泛模仿,形成了与娱乐和消费文化的共谋,在今天,这样的创作态度可能负面作用要大于积极的作用了。

今天的当代艺术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现实,所以我们看到包括当时采取玩世主义的一些艺术家也已经开始寻找新的转型,再去重复做解构性和“形式的游戏”式的艺术创作意义不大,艺术家们需要思考如何以建构的方式来与社会发展保持深刻而又富有责任心的关系,同时也是推动自身艺术的发展。

美术文化周刊:以西方观念为中心的当代艺术能否真正实现对中国社会的“建构”?

邓平祥:这种“建构”是时代的要求。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文化太深厚了,不可能被外来文化包括西方文化所替代。尽管当代艺术的许多观念和形式都来源于西方,但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必须以本土的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一方面是如何面对传统,另一方面是如何对世界开放,这两个老问题都需要艺术家重新做出思考。

美术文化周刊:通过古今中西艺术发展的比较,您认为当前艺术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邓平祥:除了要真正关注时代发展之外,还有艺术审美观念的问题。为什么欧洲文化在近几百年引领了世界的发展?最核心的是他们对待文化艺术的三个尺度:自然的尺度,自然法则决定人类法则,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尺度,强调对人性的关照和关怀以及尊重;审美的尺度,用审美来承载、象征提示时代精神。蔡元培提出用审美代宗教,就是因为审美可以和宗教一样,对人的心灵发挥作用,从而超越物质欲望的层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对审美的重视仍然十分欠缺。审美的作用不能停留于政治或者道德教育的层面,审美应该是独立的,对审美的理解应该上升到精神的层面。建构可能比解构要难,在这些方面艺术家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相关文章

  • 留在记忆里的纯净——刘成湘儿童画赏析[图文]
    留在记忆里的纯净——刘成湘儿童画赏析[图文]

    扑蚂蚱赏读刘成湘的儿童画,“纯净”两个字,宛若清露,突然就渗入了我思想的神经,我不由得激灵了一下,那是一种情感的触动,它由末梢传入中枢,让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刘成湘的儿童画,凝聚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它是那个特殊的、单纯的火红年代的精神光亮。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们,皆能从刘成湘的儿童画中,不难找到各自的面影和神态。刘成湘画了四十多年的版画和连环画,他的取材范围...

    118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自画像的对话[图文]
    自画像的对话[图文]

    李宝华《自画像》上世纪80年代末,我怀着憧憬,只身飞越大洋,开始了澳大利亚之旅。初到悉尼,由于职业关系,第一件事便是参观当地最大的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刚进美术馆就被大厅正中央其中一幅巨幅布瑞德·怀特雷的《画室里的自画像》所震撼。在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已经脱胎于他早年深受培根、霍克尼和马蒂斯画风影响的痕迹,作品比前辈们更富于流畅和音乐感,充斥着荒诞与不羁,灵魂随着色彩在画布上跳...

    11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赏画识人--品刘域星作品有感[图文]
    赏画识人--品刘域星作品有感[图文]

    刘域星作品很少与人写评论,并非是“惜墨如金”,而是对自我艺术素养乏有自信,恐离题跑偏,而贻笑于世人。日前,有幸得以细品刘域星先生大作,感触颇深。无寐之时,记录自我感受,实为观后感尔。虽不甚深入,才疏而至。自顾也不会偏题太远。凡绘者,余大致划为三类。其一为悦己为上,悦人次之;其二为悦己且悦人;其三只为悦人,忘乎悦己。悦己者,多不为世俗所动,笔墨挥洒间无不透发出个人素养...

    5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导言: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外界称之为“调整年”,受经济影响,艺术市场遇冷。拍卖行成绩平平,画廊业的动作也显得更为谨慎。春节前夕,99艺术网就“2013中国艺术预测”话题,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策展人王春辰。艺术行业受经济影响遇冷不会影响策展人对艺术家的关注记者:中国艺术品行业去年一直受到政治、经济大环境以及艺术市场的影响,您认为今年...

    3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文]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文]

    近年来,国内当代艺术家频频跨出国门办展览。金子艺术家徐冰最新个展“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近日正在英国V&A美术馆展出,据了解,这件他近年来创作的规模最大的作品将在V&A的中庭花园“住上”3个月。近年来,国内当代艺术家频频跨出国门办展览:今年10月,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在被拍出1.8亿港元后,其首个法国大型回顾展旋即在巴黎开幕;今年9月,...

    9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马兴文访谈:从“心”开始[图文]
    马兴文访谈:从“心”开始[图文]

    马兴文马兴文(SimonMa),华裔设计师,2012年7月SimonMa个展“龙马情”在上海世博馆意大利中心开幕,这场跨界的艺术展览,让马兴文以“艺术家”的身份走入公众的视野。2013年,受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组委会之邀,“中国马兴文特邀展馆”即将登陆水城一座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教堂,届时,马兴文将秉承一贯的跨界之...

    51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艾敬:从歌手到画家的华丽转身[图文]
    艾敬:从歌手到画家的华丽转身[图文]

    艾敬绘画作品文:《申》报记者职烨/照片提供:艾敬工作室现在去网上搜索“艾敬”的名字,还是与唱歌相关,她的《我的1997》当时红遍大江南北,人人都记得这个背着吉他、外形酷酷的女孩。但实际上,艾敬早就高调转型。1999年,她正式拜师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学习画画,同一年,她就在纽约举办了第一次个展《aiwanttolove》,并找到了西方的藏家。2007年开始,她的艺术家身份逐...

    159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真正成功者寥寥[图文]
    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真正成功者寥寥[图文]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由冷渐热,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加温,于今已趋炙手可热之境地。当下书坛,热闹非凡:不仅学书者趋之若鹜,多如牛毛;号称“书家”者亦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各种书法展览更是目不暇接,层出不穷。如今书坛,多种书体竟相媲美,各展其姿,各臻其妙。比较而言,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包括行楷和行草)等,均不乏登...

    15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马乐:读书行路 意写造化大美[图文]
    马乐:读书行路 意写造化大美[图文]

    马乐(左)与美协主席刘大为(右)马乐(本名,马建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华书画院副秘书长、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外事局局务会成员。成长轨迹:1963年出生于太行山麓的古赵都城邯郸,自幼跟四处写生绘画的父亲“游学玩艺”。幼年在心里埋下的艺术种子在他数十年的求学、工作,读书、行路中滋生、成长。教育背景: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研究生就读于号称“中国新闻...

    3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从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又在网上掀起热潮,网友纷纷被其独特的创意吸引,关注起这种始于汉代的发型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前有康熙亲笔“朕知道了”胶带,后有“坠马髻颈枕”,原本被动等待参观和了解的历史文物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自从有了社交网络,人们更喜欢以调侃的方式看待事物。台北故宫博物院抓住年轻人...

    46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人为什么易于欣赏接受梵高[图文]
    中国人为什么易于欣赏接受梵高[图文]

    《自画像》,梵·高,1889年,布面油画,66×54cm,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自从弗洛伊德以来,人们在精神领域中所遇到的一切不可言说的困惑,其解决办法随着精神病院的设立从神界逐渐降临人间。这也使艺术家们具备了从绘画中挖掘潜意识、直觉、性本能、妄想等等的依托,更使得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绘画流派得以蓬勃发展。这些现代绘画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人人都能轻...

    113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经典名画解读阅读的12种姿态[图文]
    经典名画解读阅读的12种姿态[图文]

    世界、书本、身体,构成了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有趣:世界存在于书本,书本被身体掌握,身体又处在世界的某一处。就像人们自由选择自己的读本一样,人们更有权利选择自己阅读的姿态。这说起来是很私性,平常甚至不会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但在反映阅读情形的艺术作品那里,它确实又有些微言大意:阅读定格了那些时空的主人和他们的年代,就像福楼拜说的那样,“阅读是为了活着”。绘画证明...

    22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石平:石破天惊抱不平[图文]
    刘石平:石破天惊抱不平[图文]

    刘石平先生你还记得初中课本上的《愚公移山》吗?“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但你相信吗?如今,王屋山中隐居着两位耄耋老翁,一位叫宗福元,寿高八秩,日日开山种树,乐此不疲,另一位叫刘石平,寿高九旬,或弄笔丹青晨起时,或自拉自唱山林间,或静坐沉思斜阳后。他们同居一室,欧阳中石先生为其题写斋号“二翁草堂”。欧阳中...

    69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张森霖:任何时候岭南画派画家都应该自信[图文]
    张森霖:任何时候岭南画派画家都应该自信[图文]

    ■画坛宗师梅社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森霖——如果有时光机,今天的我们或可回到清末时期的纯阳观,见证岭南画派的先驱“二居”(居巢、居廉)以及众多文人在观中遍植梅花、唱咏诗词、结社雅集的盛况;又或可回到民国时期,看到“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在“梅社”带徒写生作画的风潮。对于和岭南画派的诞生有...

    131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现场传统中国建筑曾有着完整的体系、鲜明的特征。而今天之所以讨论“中国当代建筑共同体与范式重建”,是因为我国建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历经了一个严重的文化断层以致失范。如今的中国,能够找到任何国家的建筑风格,却鲜有中国自己的风格。那么,范式重建的意义何在?如何重建?新共同体是否已初现端倪?姜岑整理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当...

    18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