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朱雨泽、张卿媛:创新不能迷失方向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小青檬 点击 :

最近有许多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在尝试多种及多重的艺术表现手法,他们甚至提出否定艺术表现的平面化,过多地强调自我,强调形式、方式,可以看出其内心的狂躁。我认为这些人有反叛意识,也在反思,但在全球一体化和同步化的今天这种反思是落后于当代艺术发展的国际大形势,依然还是主观至上的,所以还需要再反思。其实关于这些问题是西方现当代艺术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并成为当时的潮流。但是,在进入21世纪后,真正走在前沿的艺术家们开始回归,创造自然简洁的画面语言,传导新美学思想的核心旨意。平面作为学术课题是西方当代美学在其演进过程中始终伴随对艺术媒介的论证,形成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的自律性艺术实践美学。当代艺术的平面意识作为美学意义中本质的媒介特征之一,越来越得到肯定与重视,当代架上绘画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阐释平面意识的回归,从平面走向简化的视觉意味状态,又从简化走向材料的原始物质状态。所以真正的艺术创新不是乱来,真正的艺术品应是将不可知的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没有了这些,那所谓的“艺术”就是堕落。

最近两个月接触了许多当代西方哲学家和美学家,他们现在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空间与心理状态,对大众美学精神内涵的追寻,是伴随着“本我”意识的崛起,在题材的大众化表现语言中折射出当下社会大众的特殊心理状态。当代西方在美学演进中呈现出一种内省式的发展,无论绘画语言的平面意识还是美学题材的大众意识与美学价值,正是这种在经济高速发展下带来的人们心理的紧张、生活空间的压缩、交流沟通的需要,在美学鉴赏上就反映出对质朴美与自然美的追求。当前严峻的生态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近百年来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飞跃和可观的生产生活资源,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但是人与自然的分离使人往往不能及时地发现:人类的发展给自然带去多大的损害,工业化带来的潜伏的危机逐渐冒出水面,人类开始对自己应当抱着何种态度对待自然产生了疑惑,作为艺术家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这些问题,该如何认真的对待今天的艺术实践活动。

作为美学的集大成者,法国的杜夫海纳非常关注艺术实践活动,有许多关于艺术实践问题的精辟论述。他的基本美学思想是肯定审美感知是人与大自然创造力的独一无二的接触。在这种接触过程中大自然就像“人的母亲”那样敞开自己的胸怀。艺术是保持着人与自然的这种接触的唯一活动,这种接触建立在同世界的联系的感受上。在他看来,现代艺术存在着重大的矛盾和问题。人们尽管仍然尊重拉斐尔、拉辛等艺术家,但是拒绝效仿它们。他认为:要融合普遍之中而又不失去自我。要承前启后而又能自成一家,这不是容易的事。当下有些艺术家为了创新而创作,在狂热的气氛中迷失了方向,更多地致力于行为,而不是他的作品,甚至粗制滥造的“行为作品”大量产生。在这种状况下,艺术怎么能是所有艺术家和美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另外,艺术品具有一定的结构,即它常常是被限定的东西。艺术品因为受到那种限定而成为艺术品。绘画艺术家不遵守这一限定时,必然产生拙劣的作品。因此,“限定”是艺术的核心。我们细细品味艺术史中的经典作品,就会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但是,仅仅提出“限定”这个概念还远远不够,关键问题是,成功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限定,应该如何去限定?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杜夫海纳看来,具有理想结构,经过成功限定的作品,就是蕴含深度的作品。这样的限定首先不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遥远,“异国情调和古色古香都不是深度的保证”。尽管,经典的艺术作品必然要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但是与其说杜夫海纳的深度理论是一种论证过去的理论,不如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理论,深刻揭示新产生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是其理论的根本存在意义所在。其次,成功艺术作品的限定也不是通过“隐蔽”来实现的。“隐蔽”意味着不透明、难以理解。但是,艺术作品的晦涩往往是相对于理性而言。例如杜夫海纳的“时间在闪闪发光,而梦是知识”这句诗,难以用理性思维解释,但是在艺术欣赏中,理解不再是解释,而是感觉。这时诗在我们身上就结出灿烂的果实。

如果说,遥远只是审美对象的深度的一种可有可无的符号,深度中的晦涩难懂对感觉来说又变成了透明的东西,那么审美对象的深度又在哪里呢?杜夫海纳认为艺术作品的深度源于它的内在性,这些构成作品深度的内部要素是艺术作品成功所必需的真正“限定”和必要条件,艺术价值的真正根源。在杜夫海纳看来,这种艺术作品内部相互“限定”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以情感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意识,另一个是作品中虚幻的“世界”。艺术作品是一个类似人类的“准主体”,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甚至盎然勃发的生命力。意识是艺术作品的无尽性、深度与再现的世界的统一性的根本保证。在艺术作品中,意识外显为“世界”,我们通过外观“世界”体验意识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邃思想。

另一方面意识和世界在审美对象中内在合为一体的同时却往往表现出一种否定的关系。意识的内容永远飘忽不定、不可琢磨,它只能有限的形象化,因此世界不等同于意识,不能完全的负载意识无穷无尽的内容,表现达到真实和完满的顶点的情感。另外,艺术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意识之所指的世界,是艺术的“瞄准物”,它真实存在却外在于意识。艺术作品中的世界,是意识之所是的世界,虚幻不实,不过内在于情感和意识,通过内在化和非现实化的转换使其更符合自然法则和道性。

艺术必然呈现出来的主体间性思维方式——主体间性范畴建构——主体间性终极关怀的逻辑发展轨迹,这一思想发展轨迹囊括了人—物关系层面的审美经验维度、人—人关系层面的个体主体维度,以及人—自然层面的终极本源维度,这三大维度交汇成一种对“和”的主体间性诉求,从而在生存论的审美领域,展现了对人之本真生存与精神逍遥游的不懈追寻,探索了人类对自身与世界本源和谐之境的重返与回归之途,及其对人类在后现代语境下妥善处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具有的重要的启示价值。

西方当代艺术的文化特质表现为对自然的强烈关注意识,并呈现出对当代美学的极度关注。现代艺术题材的观念化是因为绘画的叙事性与记录性特征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被照相机的发明与普及所取代,对绘画是否还应具有社会美学意义甚至绘画平面性的争论不止,经历了现代主义的抽象形式化、立体化、行为化的追求后,艺术本体的回归使艺术家们更趋于关注当下的即时的大众的美学现象,更贴近大众的美学接受层面。如果我们创造的艺术与美学相去甚远,与时代的核心价值相去甚远,与艺术的本质价值相去甚远,那么只能说它不是艺术。

相关文章

  • 不摄影的摄影师获奖惹争议[图文]
    不摄影的摄影师获奖惹争议[图文]

    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拼贴摄影作品国际艺术摄影奖中拥有最高声望之一的德意志证交所摄影奖日前揭晓,英国摄影师赢得评审的一致好评并获奖。该奖项由英国伦敦摄影师画廊于1996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于夏季公布,旨在奖励过去一年在摄影领域贡献最大的摄影师。斯蒂扎克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拼贴摄影师,他将他人的摄影作品进行剪辑和拼贴后形成自己的作品。作为非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师,他并不架着摄影机拍摄作品,因此...

    136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呵护灵魂的栖息地[图文]
    呵护灵魂的栖息地[图文]

    题记:用最美的文字,表达最美的感觉;用最美的感觉,揭示最美的意蕴……雪域神舟(一)川西北,那里蕴藏着太多的神秘、太多的不可思议、太多的让人难以割舍的挂怀……我相信,“香巴拉”,或者说“香格里拉”是存在的,它不是一个幻化的世界,它是千百年来安放在我们心灵中的一片净土。我渐渐理解了画家贾雨笔下的...

    47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帖学五人谈[图文]
    帖学五人谈[图文]

    一、你怎样看待帖学在书法史上的意义?张荣庆:我以为,自东晋以降及于今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系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发展延续的一条主脉。主脉,就是中国传统书法的正脉,或谓主流、正统、大统(参见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中国书史总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中有:“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犹...

    171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关于宋庄青年艺术家砍手自杀的“争论”[图文]
    关于宋庄青年艺术家砍手自杀的“争论”[图文]

    王笠泽和李律师关于宋庄青年艺术家砍手自杀的“争论”2014年元月12日上午,我看到了《宋庄青年艺术家生存困难自己砍手》这篇新闻报道,心里很难受,立即转发在自己的维信里,并写了下边的一句话:为宋庄的青年艺术家流泪!呼吁通州区、宋庄镇政府设立“艺术救济基金“,不能让创业的艺术家去死啊!我的一位律师朋友很快发来一封回信,发表了他的一些看法。我和他因此...

    94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曾来德——求之有得[图文]
    曾来德——求之有得[图文]

    陈求之作品初识求之,有点戏剧性。先蒙申万胜将军推举后经梁占岩兄引荐。有如续前缘。辛卯之初,深圳之行。访求之太阳山馆。只见一座座即将废弃的民宅被求之妙施巧手变成了艺术天堂。我顿然间打开眼界。求之并非建筑专家却有如此才能而颇感异外。求之还画油画。我本不在意。而馆中四壁大量的书法作品更引起我关注。一幅幅气局宏阔。笔墨豪雄如夹风雷的现代意识书法作品似有先贤张旭怀素黄庭坚之气象。表现上的大胆妄为却又坚守...

    32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本文作者与朱家溍(右)在萧山博物馆1996年春,朱家溍受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自那时起,先生几乎每年亲赴故乡,无偿为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作鉴定。内容涉及书画、铜器、杂件、家具等等,过目鉴定的藏品近2000件。纠正了许多原先鉴定的错误,为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朱家溍,字季黄,原籍浙江萧山新塘朱家坛村。1914年生于北京,2003年去世。生前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12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图片说明:圆雕《陈散原像》泥巴里的灵魂——雕塑家滑田友的斧凿人生本报记者柳青中华艺术宫“名家馆”专题陈列中,滑田友(1901-1986)是唯一的雕塑家。如果不是偶然得到徐悲鸿的赏识,滑田友也许会终老于苏北的小县城,做一辈子小学美术教员。1930年初的寒假,他在淮阴老家,用因陋就简的材料给三岁的儿子刻了只木雕兔子,看到孩子欢喜极了,他又找来一块...

    41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设计与伦理:对话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设计与伦理:对话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图:左为策展人、艺术史学者彭贵军,右为高兴博士众所周知,在“国际”和“民族”共同营造出中国设计所处的重要场域的当代,中国当代设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无可回避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全球化”“本土化”“世界性”“地域性”等概念既宣示着现实设计所处环...

    68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清新淡雅文人画——读刘域星花鸟画有感[图文]
    清新淡雅文人画——读刘域星花鸟画有感[图文]

    刘域星作品观刘域星之作,一股清新淡雅之气扑面而来。其一幅幅高雅的花鸟画,散发着文人画的芬芳。写意花鸟画是中国文人画的结晶,是中国文化中寄情自然、关爱自然、表现自然,并以花鸟喻人格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表现。但由于写意花鸟画对画家的学养素质要求极高,画家艺术成熟期较晚,前人范式也不易突破。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画文人画的不多,而专心从事者更少。但生性倔强、勇于探索,数十载勤...

    179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谈张永华的山水画近作:会通求变[图文]
    谈张永华的山水画近作:会通求变[图文]

    碧山寻旧图2012年138×36cm纸本设色罗世平近年中国画坛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一些年轻的书家转而作画,而且表现不俗,张永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也许是深受其业师,著名书画家王镛先生的影响,永华在工书之余,兼习山水,一些年下来,积累的画作已近百件之多,既有立轴长卷,也有扇面斗方。画法有工整的细笔,也有恣肆的放笔,格制体式不离传统山水,不少作品还可看到上溯元、明诸家山水的风范,且...

    176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弗兰克·斯特拉《波伦布》继《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在中华艺术宫揭开面纱之后,《电场:超越超现实——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前天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露真颜。在许多人津津乐道于两场展览的艺术品“天价”市值比较时,还有更多人提出了艺术赏鉴上的比较问题:和以“写实主义”...

    115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吕新民与他的乐天书画社[图文]
    吕新民与他的乐天书画社[图文]

    行草吕新民作渐入耄耋之年的吕新民,1997年从江西上饶移居北京通州区天桥湾社区,与夫人彭光英及子女团聚在一起,过上了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尽情书画创作,勤于笔耕。2006年6月,在居委会的支持下,创办乐天书画社,与邢泉先生共同担任义务教师,吸引了社区20余名中老年书画爱好者,彼此相互切磋,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2013年,乐天书画社被北京市通州区评为通州市民学习品牌。为配合社区文化宣传,乐天书画社...

    83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美术双年展:用今天给明天画像[图文]
    美术双年展:用今天给明天画像[图文]

    图片资料中国艺术界的重要展事之一——“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经过近一个月的展览,即将于22日闭幕。该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参展国家84个,参展作品超过700件,再次引起海内外艺术界的关注和期待。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未来与现实”(Futur...

    130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青年艺术100:重复创作的困境[图文]
    青年艺术100:重复创作的困境[图文]

    青年艺术100:重复创作的困境时下关于青年艺术的推广项目甚多,扎堆出现。每年一次的“青年艺术100”号称以选拔和推介青年艺术为己任,力求发掘青年艺术家们富有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2014年度“青年艺术100”于8月15-18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和798艺术区举行。笔者发现,青年艺术奖除了让人审美疲劳之外,是否存在重复创作、模仿之作过多的情况...

    96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99艺术网:您2006年之后的作品,我看到您有一个概括:复仇与存在。“复仇”指向自己以前的作品,“存在”是对新的问题的关注,如果说“复仇”的话,怎样来解释这个针对性?隋建国:也不是说“复仇”,就是说我每一次选择一种方法的时候,总会丢掉一些东西,然后我会慢慢寻找机会把丢掉的东西找回来,但找回来...

    156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