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蒋小彦:古朴的大汉陶艺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媚媚 点击 :

蒋小彦的作品深得“大汉文化”精髓,以厚重见长,古朴为先,圆润出众,以霸气称著。蒋小彦本身也有一种参透世事的睿智,粗颗粒,大轮廓,豪放不羁,又坦诚率直。

穿越2211年的时空,蒋小彦与中国文化的纯真年代对话。那个时候的中国,名字叫做“汉”。

汉代可算是汉文化的孩童时代,鲁迅先生对汉代之“豁达闳大之风”颇为嘉许,他说,“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汉代的这种率真,倒真是可以用一个质朴孩童的举动来具像。蒋小彦和他的作品就很有“闳放豁达”的风骨。在他的大汉工作室,“金沙宝鼎”“陶家佳人”“古井风韵”“楚汉雄风”“中华至尊”“葵花宝典”“西施浣纱”“等一件件作品,仿佛隔着时空氤氲出不绝如缕的恬淡与质朴。蒋小彦本人也丝毫不吝于用“豪放、粗犷、圆润、霸气”等粗线条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作品。所谓作品如人,蒋小彦本身就有一种参透世事的睿智,粗颗粒,大轮廓,豪放不羁,又坦诚率直。

16岁的那年,蒋小彦初中毕业进入了宜兴紫砂工艺厂。拜著名艺人王寅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为师,学习传统造型艺术。同时进厂的100个学徒里,别人去烧窑、炼泥、做车工,他被分配去做最苦最累的行当——制壶。如果站在今天回顾过去,那么,当年这个看似不公的分配,倒成就了今天的蒋小彦,也成就了今天的“大汉工作室”,以及那一件件豪放粗犷的作品。当时的蒋小彦每天只顾埋头苦学,所幸的是他的师傅王寅春、吕尧臣、李碧芳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给他,这也使得蒋小彦成了光素器、花器、筋纹器、方器……样样精通的“全活儿”手艺人。3年后学徒毕业,成绩优异的他“升职”做了师傅。到今天,蒋小彦已是“桃李满天下”。

谁也不会想到,现在风格鲜明的蒋小彦曾被自己的老师评价“没有思想”。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蒋小彦作为厂里选拔的人才,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老师经常会要求学生交“作业”——设计作品。蒋小彦交的“作业”总是按照老思路来,老师评价他的设计“没有思想、太传统”。蒋小彦决定设计一件“不传统”的造型给老师看看。四个月后,这一批学员要毕业了,蒋小彦交上了自己的“毕业作品”。他到现在都记得老师当时的表情,“他看了我5分钟,最后问我为什么会有新的思路出来”。这一完全颠覆老师对他评价的作品,名字叫“灵石”,灵感自太湖石丰富的线条,成为了蒋小彦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创作尝试。

真正让蒋小彦思考自己创作定位的,是一个来自台湾的商人。他以500元一把的价格从紫砂工艺厂购买了20把紫砂壶,以11万元的价格在台湾销售一空。这批壶的器形是“倒把西施”,无一例外地用粗颗粒制作,古风俨然。这给了蒋小彦很大的启发。在多年对陶文化的研究中,他渐渐揣摩出来,陶是汉文化的代表,而粗颗粒的表现手法在体现陶质朴特性的同时,也刚好与汉文化的底蕴吻合。他开始尝试这种创作。在当时,国内整个市场的紫砂都以细腻为主,粗颗粒的壶很少有人认同。蒋小彦没有放弃,他从事紫砂制作,本来也与名利没有关系,只要做得开心就好。他认定,自己的这种理念和心态,要通过陶的质感来传递。

蒋小彦的坚守是值得的。在他的“大汉工作室”,来访者无不被他古朴霸气的作品震撼。代表作“楚汉雄风”的制作完全可以看作蒋小彦与作品的一次灵魂交流的过程。从所周知,子冶石瓢是紫砂经典,完美的造型难以逾越。蒋小彦曾以追求极限的心态仿造这把壶。仿造过程中,他一直在体会当年作者的思维和意境,在连续打了9个样后,他慢慢地体悟到了作品的灵魂和气韵——一种金字塔的形体语言在壶中与中国陶文化水乳交融。这一发现让蒋小彦无比震撼,因为这是中外设计理念隔着时空的对话。震撼之余,蒋小彦把自己对汉文化的体会与之结合,造就了雄浑霸气的“楚汉雄风”。像这样的对话在每件壶中都可以体味道得到。蒋小彦的另一代表作“陶家佳人”完成于2009年,取形于憨态喜人的葫芦。这把壶线条流畅自然,光洁的壶身没有任何装饰,圆润的提梁如彩练当空。一切都那么简洁,质朴,就像一位汉代田间的女子,手挽陶罐款款而来。“金沙宝鼎”是蒋彦的得意之作,取名宝鼎之源,以商周最尊贵的方鼎作为主体,直玄纹和回旋纹两线条组合的壶身,前有方仪壶嘴领仗,后有无尽龙凤把对,顶有如一华盖富佑四方,一派歌舞升平群仙朝和的盛世美景。这种对富贵平安毫不掩饰的追求和向往,是那么坦白,直接,正是汉代文化的可爱之处。

蒋小彦常说“密不透风,空能跑马”,“留白”在他看来是最高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很少有书画纹饰。即使有,也是在把、嘴等地方“点到为止”地刻些字、词。他要让人一眼先看到器皿,与器皿有共鸣的人才是真是懂得他的创作灵魂的人。其实,敢于“留白”又何尝不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自信?蒋小彦坦白地说,“一把壶的文化内涵应该由作品来体现,而不是由字画提升价值。”

“古井风韵”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知足常乐”被南京博物馆收藏,并获2004海峡两岸中国(福建)茶叶博览会特等奖;“楚汉雄风”于1992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中华至尊”荣获“2000江苏陶艺评比”金奖……面对收获,蒋小彦只想说“耐得住寂寞,就总有一天会见阳光”。

现在的蒋小彦还是开开心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像陶一般朴素,率真。

相关文章

  • 解读皇宫圈椅的精神品质:一个时代的主流象征[图文]
    解读皇宫圈椅的精神品质:一个时代的主流象征[图文]

    关毅编者按: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皇宫圈椅不仅在我国家具史上身份显赫,在世界家具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皇宫圈椅何以如此身价不菲?著名宫廷家具修复专家、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一言以蔽之:因不断迎合主流社会的传统时尚使然。一个时代的主流象征——解读皇宫圈椅的精神品质文/关毅编辑/蔡静琦图片提供/太和木作人物名片>>>关毅,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紫禁城学...

    38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马未都:博物馆门票应比电影票稍微贵一些[图文]
    马未都:博物馆门票应比电影票稍微贵一些[图文]

    图:马未都近影“我甚至曾经想过,将来,如果有一天,观复博物馆的条件能够允许,我会在博物馆外面的草坪上,给100个为博物馆做过贡献的人塑一个铜像。这些捐助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蹲着也行、趴草地上也行、牵着宠物狗抱着宠物猫都行……想来,这100个雕像,放在博物馆外,也是一道风景……”“我想,如果有可能...

    176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当代影像艺术:挖掘人性才是好作品[图文]
    当代影像艺术:挖掘人性才是好作品[图文]

    《收藏·趋势》:您在今年2月份的文章《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中说,这几年的观念摄影几乎成了“摆怪”,为什么有这种认识?朱其:作为一种摄影方式,我对于观念摄影的摆拍并不反感。我指的是那种顶着当代艺术的名声而模仿,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创造力的行为。这几年的观念摄影几乎成了“摆一个怪动作摄影”,或者“化装成一个什么人摄影&rdqu...

    93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薛国泰书法在中国书法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书法艺术经历了文化生态的深刻变化与书法主流群体身份的专业化嬗变。伴随着传统文化生态的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古典书法文化的式微。然而,在现代化书法运动的底层,有这么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乡贤群体,他们的身上有着浓郁的怀古情节与传统底蕴,他们的书法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心素似简,根底里却充盈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们延续着古典书法的生长机制,虽然在当代书坛是非主流的...

    19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3月在沪举行“寻找挪威的森林”多媒体音乐会■并开始全国巡演国内多媒体音乐会创始人、钢琴家宋思衡。徐晓林早报资料对于宋思衡来说,他的“百分百女孩”是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挪威的森林》里忧郁的直子该是身披“月光”云淡风轻的模样,“空气蛹和小小人”应该踩着斯克里亚宾第四钢...

    156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胡德夫:一次精神碰撞音乐之旅[图文]
    胡德夫:一次精神碰撞音乐之旅[图文]

    胡德夫2005年,55岁的胡德夫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张专辑《匆匆》,满头的白发告诉人们,这位歌坛新人一定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奠定了后来台湾流行音乐甚至整个大陆流行音乐的基调,胡德夫就是这场民歌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卑南族歌手,胡德夫在当时更大的兴趣不是唱歌,而是参与到更多社会活动和民主运动之中,一直为台湾少数民族争取权益,直到录制《匆匆》。单纯从流行音乐这个角度来讲...

    191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南京国际美术展征集作品复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由组委会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强大的复评评委团队参与了此次复评,其中部分专家评委对本次美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们将为大家逐一呈现。在南京国际美术展复评现场,当谈到在艺术品收藏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再三强调,“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面对近1000件的复评...

    164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图文]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图文]

    2002年,广东文联等多家专业机构在广东画院举办了许钦松个人山水画展,展出50件中囯画新作,岭南美术出版同时推出《许钦松山水画集》。在一个各种展览已经多如牛毛的年代,当年许钦松这一展览,人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似乎还是在于,这是一个版画名家的中国画个展。新闻媒体甚至美术界的同行们关注的,主要是版画家许钦松左右开弓,两手都要抓的创作取向。坦白一点说来,对于新闻媒体兴趣盎然的“跨界&rdqu...

    142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大公报:文学的真正繁荣需更宽松的体制[图文]
    大公报:文学的真正繁荣需更宽松的体制[图文]

    莫言(资料图)中国的当代文学成就,不可能靠一次的诺贝尔奖就能获得体现,也不可能奢望获奖能令整个文坛状态发生质的飞越。归根结底,文学只是一种载体,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与生存状态,要真正繁荣中国文化与文学,需要开放的思想与宽松的体制,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莫言最终以大热姿态,问鼎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根结中国人半世纪的诺贝尔奖情节,似乎找到一个宣泄的机会。不可否认,以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界...

    172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李小可:颠覆传统国画 “以满求空”不留白[图文]
    画家李小可:颠覆传统国画 “以满求空”不留白[图文]

    《夏》李小可: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2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962年应征入伍,1968-1977年复员分配至北京内燃机总厂锻工车间,其间坚持美术宣传创作。李小可自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代表作有《藏迹》系列、《水墨家园》系列等。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羊城晚报记者何晶“水墨家园——...

    183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周有光: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图文]
    周有光: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图文]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他说,“你只要看看世界,只要把眼光放大,眼光一放大,许多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中国今天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看到世界。”能活过百岁的人不多,而过了百岁还能保持思考和写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今年虚岁108岁的周有光先生是其中一位。周有...

    11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能诗善画的孟淑敏[图文]
    能诗善画的孟淑敏[图文]

    孟淑敏,号湘竹居士,汉族,籍贯河北省黄骅市,自幼爱好美术、诗词,师从工笔仕女画大家刘思良先生,专攻工笔仕女、花鸟,其绘画风格细致、飘逸,搭配自作诗词题款相得益彰,深受书画收藏者喜爱。作品《读西厢》获沧州市书画比赛一等奖,作品《春夏秋冬》获沧州市中青年书画比赛二等奖,作品《昭君出塞》、《李清照》、《红叶仕女图》、《富贵全家》、《富贵满庭》、《富贵花开》、《富贵和平》、《有余图》等被众多国内外书画爱...

    152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戴维·埃利奥特:当代艺术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安[图文]
    戴维·埃利奥特:当代艺术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安[图文]

    戴维·埃利奥特高剑平图戴维·埃利奥特(DavidElliot),这位英国出生如今常住柏林的知名当代艺术策展人,担任过日本森美术馆的首任馆长,伊斯坦布尔当代美术馆馆长,主持过牛津美术馆、瑞典美术馆,策划过悉尼双年展,面目和蔼平淡的他却常常以具革新和推动力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新兴的当代艺术场合。近日,他在中国策划的首个展览“首届基辅双年展影像回顾展”...

    62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美术双年展:用今天给明天画像[图文]
    美术双年展:用今天给明天画像[图文]

    图片资料中国艺术界的重要展事之一——“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经过近一个月的展览,即将于22日闭幕。该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参展国家84个,参展作品超过700件,再次引起海内外艺术界的关注和期待。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未来与现实”(Futur...

    130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兴文访谈:从“心”开始[图文]
    马兴文访谈:从“心”开始[图文]

    马兴文马兴文(SimonMa),华裔设计师,2012年7月SimonMa个展“龙马情”在上海世博馆意大利中心开幕,这场跨界的艺术展览,让马兴文以“艺术家”的身份走入公众的视野。2013年,受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组委会之邀,“中国马兴文特邀展馆”即将登陆水城一座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教堂,届时,马兴文将秉承一贯的跨界之...

    51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