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文人书法”、“我书即文献”与“书法文献学”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尧尧 点击 :

2013年秋,陈振濂先生在第二次书法专场拍卖之际,提出一个“我书即文献”的新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是与他几年以来不断倡导“阅读书法”出于同一思想起点的有深度的新目标。依我的理解,“阅读书法”是站在观众立场上立言;而“我书即文献”,则是站在艺术家创作立场上的新要求。

时下里大家都在感叹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书法已难能重现于当代。一般多归咎于书法家的少读书不读书。写字本来是一个人人必须掌握的文化行为,现在却变成一个供少数人专嗜的艺术行为,与读书、与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更有人说,古代的大书法家都是大学问家。而今天大学问家可能写字很差很一般,但网络时代键盘时代,写不好字并不影响他的做学问。既如此,书法对于学问就不是必须的条件。于是书法对于学问也渐行渐远。古代人“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学问考科举搏功名都要靠写字,文人士大夫书法在古代是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在现在却是梦寐以求且求之不得的越来越遥远的目标。因此,今天不会再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书法”。读书,做笔记,写文章,记录生活起居、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不用书法而是钢笔字和键盘网络,早已是抽掉了“文人书法”的根基。再提“文人书法”,就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了。

我看“文人书法”有二解。

第一,“形制”

是风格、形式类型意义上的书法笔墨饶有书卷气。如魏晋二王之于上古的秦砖汉瓦;如宋代苏黄米蔡之于唐代的丰碑大额。这一条线,一直挂到赵松雪董玄宰。直到民国时的沈尹默白蕉马公愚邓散木潘伯鹰的海派书法。这种风格与形式的指向,当代许多书法家都在追求。陈振濂先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本身就是文人,学富五车,笔墨精良,当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既然是作为一种风格类型而存在,“文人书法”应该与其他的官僚书法、工匠书法、皇帝书法各种类型一样,也是为了展示而写给别人看的。

第二,“内质”

是文化意义上的书法作为一种个人日常读书生活起居的不二需求。晨昏朝夕的日常生活中一有感受,必以书法(当然还有文言文)记录之。平时记录挥毫,并不特别意识到自己是在从事书法艺术创作,而只是一种基本的文化需求常态,无须做秀,不必装扮,更没有矫柔造作老想时时刻刻提醒别人我是在写伟大的书法艺术。亦即是说,真正的“文人书法”,不是写给别人看并求欣赏求重视、而是基于自身的文化需要、是写给自己看的。

前者是今天这个时代对“文人书法”的一般理解,后者则表现出陈振濂先生对“文人书法”的独特把握。

5年前“阅读书法”的提出,是陈振濂先生对“文人书法”的一次成功诠释。五年之后“我书即文献”的提出,则是对“文人书法”在本质上的深化与再出发。据我的粗浅理解,“阅读书法”的指向,是希望能向观众提出可供欣赏更可供阅读的书法文本。它立足于书法家作为提供者的选择——只要可以阅读,观众对于书法家根据自己口味与需求而提供给观众的文辞内容,是无法选择只能被动接受的:退一步想,假设一个书法家因学养不够生性或狭隘或猥琐或工于心计城府深刻,但他希望把这方面的缺陷伪装起来,那么他提供的“阅读书法”,仍然可能是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慷慨激烈义薄云天的。当然,与今天99%书法是抄录古诗文而无法阅读相比,它已经是一个大进步了。但“我书即文献”却不一样。基于社会变迁、生活起居、文化思考的日常流露式书写挥毫,因其真实性先天地即具备历史文献价值,却很少有可能进行做局和掩饰自己,而更易于见出一个本真的“文人”真实相来。当然它的前提是:这文人必须有一流的名家笔墨技巧,如果书法技巧拙劣平庸还标榜“我书即文献”,“书”既无价值,则“文献”亦难为人重视,自然不足为训。但问题是当下许多成名的书法家习惯于抄李白杜甫陶渊明苏东坡,却不愿去写当下的日常内容,理由是不够风雅;而许多有文献意识的却笔墨技巧拙劣难入法眼,缺乏基本的及格线水平的书法艺术价值。于是这“我书即文献”遂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命题、成为“文人书法”的一个新标杆,从而成为众多的书法界人士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目标了。

以“我书即文献”为“文人书法”创新理念的切入口,必然会推向“书法文献学”,从而显示出其历史价值与学科价值来。

书法即书写汉字,汉字具有直接的语义指向。因此与其他电影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相比,书法本来即具有先天的文字、文辞、文献、文史、文化的特性。是以书法之于“文献学”,本来几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常识:试问在过去古代5000年历史中,有哪一种文献是不需要通过书法来写就的?但返观今日,恰恰是书法习惯于抄唐诗宋词,严重缺少直指当下的历史文献意识,遂使当代书法之于文献学,反而显得十分陌生而有距离感。以此推之,陈振濂先生的“我书即文献”,几乎可以说是关乎当代“书法文献学”能否接续传统、从而不被湮灭、不遭消亡的学术大统问题,是一个“文人书法”在当代形态下能否准确延续其文化使命的重要问题。

在陈振濂先生的第二场书法专场拍卖之前,他提出一个“我书即文献”的新的作品理念,必定会牵涉到创作界、理论界、收藏界与市场等方方面面的看法;从而为当代书法的已有认知体系、价值观的重新调整,提供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型依据和学术支撑点,并且它会成为这个时代书法观念创新的又一个醒目的标杆。

——从“文人书法”到“我书即文献”再到“书法文献学”,是一个从个人提倡走向学科重建的大转型,一场专场书法拍卖而能有此强大的学术文化能量,非“学术引领拍卖”何?

相关文章

  •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1955年3月号《人民画报》封面日前,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在中山大学“政务论坛”进行题为“革命:从现实到想象———20世纪下半叶中国革命的视觉记忆及其变异”的讲座。杨小彦用多年来收集的历史照片,从视觉记忆的角度讲述了“革命”概念的历史变化,陈述了图片的历史价值。杨小彦首先厘...

    12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品香:从容不迫方见雅[图文]
    品香:从容不迫方见雅[图文]

    沐莲堂主人郭雪如果拿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古人的生活做一番对比,一定会发现很多差异,除了物质条件和经济、科技发达程度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是天差地别。例如,我们的业余时间多数用来上网或摆弄手机,而古代很多文人雅士,除了吟诗作对,还有更具生活情趣的四般雅事:点茶、插花、挂画和品香。旧时雅事今安在?品香对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外观气质都是一种锻炼和提升。中华民族自用香以来,经过长久的发展,形成了悠久而丰富的...

    174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玉堂春暖陈逸飞作品在国家文物局前不久颁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中,明确将24位2001年以后辞世的书画家的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作为一项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鉴定标准”政策的增补名单,此番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谁来遴选上榜艺术家,是艺术还是市场?鉴定领域后继乏人,谁来看好文物艺术品出入境的国门?相关部门真的可以&ldquo...

    194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从《芥子园画谱》到《故宫画谱》[图文]
    从《芥子园画谱》到《故宫画谱》[图文]

    学习绘画,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师古人,办法是临摹;一是师造化,亦即向大自然学习,直接从描写对象提炼画法,方法是写生。这是绘画普遍规律,中西绘画概莫能外,所以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康斯太勃也说:“在艺术和文学上有两条道路可以使艺术家出头。一条道路是研究其他艺术家的完美作品,模仿他们,选择和重新组合他们创造的美。另一条道路是在美的原始源泉中——在自然中寻求完美。&rdq...

    127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 艺术家:颠覆了蒙昧价值观[图文]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 艺术家:颠覆了蒙昧价值观[图文]

    最近和朋友讨论艺术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朋友的观点之一是:艺术就是艺术,距离现实越远越好。由此不禁想到我经常在讲座中提到的一个作品,那就是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为何这个作品是旷世杰作?我认为绝不是因为作品有精湛的技术,也不是因为作者毫无缘由地表现女性美。而是,在中世纪第一次兴起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中,这个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第一次提出和触及到了人类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问题,即个人...

    4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融汇中西 涅磐重生——汤卫明其人其画[图文]
    融汇中西 涅磐重生——汤卫明其人其画[图文]

    西部画家汤卫明我早就有为汤沐(汤卫明笔名)先生写点文字的冲动,开始我觉得很容易,但真正想动笔时,却犯起难来。自认为容易是因为我和他相识十年有余尽管各自都忙,但也时常电话联系,总感觉他颇为用功,也不便打扰。偶有相约,也与他话头颇合。每当看到他的新作,都有一种“时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我对中国画一知半解,甚感惭愧,但汤沐先生总是谦和地拿出他的新作让我一一过目,他那种儒...

    51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格高韵古 传承有致
    格高韵古 传承有致

    大凡小说艺术有24美。那么,作为线条艺术的汉字书法,亦应有24美,通过线条造型,将人类的每一步艰难险阻和人类在强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懦弱及人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坚定步伐,一一蕴逸。要知道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每一个字就是一部历史。因此,汉字经久不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那么,马先生的书法之美也就蕴逸在这24美之中了。甲午初春,我有幸在恩卉画廊看到了《马华林书法教学示范作品》集,翻...

    119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宋体文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宋体文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宋体文的工笔花鸟画与宋体文的认识缘于一次少儿书画赛,交谈中得知:自幼喜好画画的他不仅是美术专业的“科班”出身,并且从事国画创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因为在画画之余主要从事青少年艺术教育工作,所以如今是扬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的理事。当下与他约定改日到他的工作室去看他的画作。在一个春雨淅淅沥沥的上午,我如约来到了宋体文的工作室。当我走进他那个位于5楼的、面积不小的工作室时,我看到...

    196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图文]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图文]

    记者:胡兰杰上个月末,在美丽道开幕的冷军个展,除了《小姜》《小唐》两幅超写实油画,其余的都是冷军近年来的画室写生作品。首先不得不肯定冷军的超写实作品一定源于肉眼的真实观察,牛仔裤的每一个细缝,毛衣里的每一个纤维,这些精确到近乎微米的范围就连照相机都很难完成。我相信这与冷军的常年写生练习密切相关。正是写生锻炼了冷军极度敏锐的观察力。这一点从展览中冷军的画室写生系列作品中就能证明。冷军在写生创...

    142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青铜时代·把酒论英雄-266cm×660cm-2008中国美协理事、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反映现实并不都意味着客观的再现。这正像现实社会在我们每个人内心产生的反应并不相同一样,对于曾经被现实撞击过并在心理永远落下伤痛的人而言,现实在他的内心也多半会被扭曲,心理的病灶一直会改变他观看事物的正常方式。这种被魔幻了的现实世界,虽非是...

    17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俊东:吴昌硕与齐白石张大千绘画之比较[图文]
    张俊东:吴昌硕与齐白石张大千绘画之比较[图文]

    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在近些年的艺术市场上,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吴昌硕画作的市场价格,与早已跻身亿元俱乐部的齐白石、张大千画作相比,并不算耀眼,更不符合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那么,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吴昌硕与齐白石、张大千三者在绘画艺术上又有着怎样差异呢?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文物网于近日采访了著名中青年书画家、书画评论家张俊东先生,他对于三人的绘画艺术有着自己的看法。齐白石比吴昌硕更...

    110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八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八探[图文]

    当我们观赏齐白石的作品时你可能以为其中有许多重复,但是当你细细的观察时你会感到并非如此。不错,确实有“重复”的,但一般只是图案样式重复,具体到画面内容时却并非如此。他的重复并不是一张图案的复制,而是重新的创作。应该看到,这种“重复”与复制的本质区别。复制不具有再创作的构思,它只是再重复一遍;而齐白石这里只是借助了原有的图形,此后的一切笔墨都另有所出,...

    163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薛永珍:追逐·那颗执著的心[图文]
    薛永珍:追逐·那颗执著的心[图文]

    编者语:光阴如梭,今天是史春坡教授离开我们的日子,他的妻子薛永珍女士满怀爱恋与深情写下了这首《追逐·那颗执著的心》的诗来缅怀,来追忆史春坡教授。有些花朵不必结果,却不能不美丽,祝福他们!孤影倚窗思故人.蒙蒙细雨夜风吹;揽尽回忆空惆怅.思君之痛折断肠;荡漾清风沁心扉.墨香依旧绕梁逥;小笺细语浅浅思.千言万语铭心中;屈指离别已五载.旧时剪影常涌现;百花凋零留余香.犹如隔世梦一场;...

    195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品读画家刘妍宏——得其英华 穷其枝叶[图文]
    品读画家刘妍宏——得其英华 穷其枝叶[图文]

    刘妍宏近日品读刘妍宏新作,得到两个印象,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印象是“放”。看上去眉清目秀的刘妍宏较少作工笔,有志于在大写意上发展,作品少有轻柔品味,用笔利落,简洁,气隽语快,屏绝俗常绵软,淘汰冗杂线条,疏离笔记躁乱,振起画面气态,便有雍雅和厚、超逸爽朗之气脉。即使是那些工兼写之作,亦具豪放品格。其创造自出机轴,呈现豪放之韵趣。做到这一点,有她的艺术追求,更有北方人的气...

    2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油画家詹建俊詹建俊,满族,1931生于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京。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作为中国油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派”的力行者、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詹建俊于2013年1月荣获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颁发的“...

    161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