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元素”只是当代艺术中的快餐盒?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青檬 点击 :

当代艺术的语境下,“中国思潮”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看似伟大,实则渺小的名词。一个难以启齿的现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基石及理论几乎全盘照搬于西方,而“中国元素”却只能退居边缘位置,挣扎求存。尽管近年西方艺术界亦一度兴起所谓“东风西渐”潮流,但“中国元素”所充当的角色,仿佛仅仅是一种辅佐和点缀。

面对如是背景,今年3月起,雅昌艺术网诸位艺评名家,掀起了“中国元素如何在当代艺术圈中求存”的讨论,他们的博文和评论,指向以下议题:在“传统元素”不断流失的今天,“中国思潮”是否已经过时?什么样的条件和情境下,“中国元素”才有可能复苏,中国何时才能成为世界艺术版图中的重要板块?在解构主义将西方传统肢解得面目全非时,与之相对的,“中国传统”抬头的契机是否即将来临?

中国文化是“早泄文化”?

如果不是所谓的“东风西渐”,在当代艺术创作的主流氛围中,你确实很难找到“中国”的存在感。

“中国传统”的流失是隐形而迅猛的。目前,被主流话语圈认可的所谓“当代艺术”,大多围绕装置、行为艺术、抽象创作等形式运行,中国传统的“水墨”、“禅意”、“境界”、“诗意”等元素无法跻身其中,难觅一席之地。而更致命的是青年艺术家的“数典忘祖”,一大批“艺二代”及学院精英,自幼深受西方美学理论体系的熏陶及浸淫,创作理念也极力朝“西化”靠拢,他们所认可或执行的创作,大多迎合西方解构主义的潮流,摆出杀气腾腾的“叛逆、先锋”姿态,似乎要把所剩无几的传统中国元素从艺术的辞典里彻底抠掉。

即便是偶尔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创作、打出“传统”旗号的少量新生代艺术家,他们也难以形成一股“中国思潮”。正如《中国画家》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江福全对南都记者所说的那样:“一些‘80后艺术家’支离破碎地吸收着传统、把‘传统元素’当做一种所谓的‘时髦’,生搬硬套地添加到装置、行为艺术里,这不是运用‘中国思维’的创作,本质上还是一种西方理念指导下的新兴艺术品。这样的‘中国元素’,实际上已经被快餐化。”(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在一些艺评家看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时至现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早泄文化”。这正如知名艺术评论人彭德所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也常常是早泄的文化。某种学术主张一旦成为热门话题,几乎命定地会被冷落。”自“五四”以来,多年与西方思潮的对冲和PK中,“中国文化”总是阶段性地以某种“潮”的方式流行一阵,马上又归于沉寂,如此循环往复,却偏偏无法阻止“西学”登堂入室、反客为主的现状。

不过,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中国元素”又开始了新一轮反思。西方艺术界的现状似乎给了中国传统新的复兴契机。解构主义的出现和网络时代的来临,西方经典哲学、经典史学、经典美学等等骤然成了明日黄花,被各种犀利的艺术舆论打入冷宫,西方艺术界也面临着传统“找不着北”的尴尬。于是有艺评家提出,“当解构主义把西方思想拆解得不成片断的今天,中国学术界与其前仆后继地续其香火,不如另起炉灶。中国人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或许能为人类的思想方法以至精神境界开辟出新天地,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难道,一场“中国元素”的艺术复兴运动,即将拉开帷幕了吗?

“中国式表意”需与全球化语境结合

中国艺术传统中,一个十分典型的倾向是“求禅”、“求韵”、“求意”,对虚幻、玄妙的境界乐此不疲,这也构成了奇特的中式象征文化。直到现今,仍有一批坚持在传统水墨画领域中的资深艺术家,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艺术媒介的冲击之下,他们的创作理念,始终没有背离“韵味”这一基本的中式准则。而这些“意境”、“虚玄”的元素,有没有可能催生一种“新中国思潮”,为中国当前尚处弱势的艺术环境注入一针强心剂?

在江福全看来,以“意象”为最高审美的中国艺术,无论到了哪个时代,这一基本准则都不会显得“过时”。“现在,坚持在传统水墨领域中的艺术家,仍然在‘心像、直抒胸臆’这一原则下进行各种‘写意艺术’的创作,这种大写意艺术需要有很深厚的笔墨功力和人生阅历修为,对中国的儒释道文化能有较全面理解,才能绘出一幅好的作品,中国水墨画不单纯是架上艺术,它讲究天人合一、立意高远、空灵超脱、笔情墨妙,就笔墨功夫而言,没有二三十年的努力修炼基本是谈不上有水墨禅意,大批艺二代因年龄关系,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修行,只有用颠覆传统走当代艺术这条捷径,来取得名利,观念可以一日一新,功力需要五十年以上修为,今天的前卫就是后天的落后,所以功力修为到了极致,几百年后依然会令人崇尚,这就是水墨画的文化魅力。”

因此,在他看来,所谓“新中国思潮”,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功力,只不过,求意韵、求表象的同时,需要多兼顾一些“全球性”、一些时代感而已。

江福全继而提出,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新中国思潮”会对一批有才情的水墨画家产生影响,让他们在传统与当代画语中找到灵感,解决传统绘画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墨画的全球化的语境。“好的传统水墨画家也面临着需要融入光影、体面与解构等当代艺术元素,紧随时代创作出灵动与意象完美结合的作品,在全球共识的语境中不失为优秀的水墨画家。”

也就是说,“新中国思潮”本质上是一种“中体西用”的创作思路,它是对西方艺术理论统治全球这种长期艺术格局的宣战,它试图改变“西体中用”的昔日模式,要让“中国潮”成为世界艺术的核心流派。

“新中国思潮”需避免“民族主义”倾向

“新中国思潮”这一新颖名词的提出,固然有助于提振中国在当代艺术圈中的民族士气,但在一些专家看来,它还是一个空虚的概念,对民族性、地域性的过度强调,又有可能导致新的误区。

“我们艺术界的基本理论、价值判断的标准来源于西方,于是很多中国艺术家、艺评家马上迫不及待地去谈中国性,希望迅速将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给抢回来,这种迫切的情绪又会进入一个新的悖论。”深圳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孙振华告诉南都记者,“新中国思潮”试图摆脱西方阴影另辟蹊径,但这种“思潮”的描绘方式,恰恰又正好是“西化”的,“对国别、地域性的强调和关注,不正是回到西方‘民族主义’的老路上去了么?这种‘中国可以说不’的思维,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吻合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思路,反而是一种过时的思维。这种‘中式思潮’的提倡,可能会使我们陷入一种理论的缠绕之中。”

在孙振华看来,“新中国思潮”是否出现并不重要,当务之急是少一些虚妄的“民族自豪感”、少纠结一些地域性的问题,而是把视野落到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当中去,这才是未来艺术的正确方向。“如果说,未来的艺术真的一定要有地域性的话,那就要求我们的艺术家更关注中国社会、中国民生中最尖锐、矛盾冲突最大的问题。比如,环保问题,中国的表现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是不同的———在耕地和开荒仅能满足基本的农业需要时,我们是选择‘生计’还是‘环保’?还有就是女性艺术,中国的女性,价值观、属性及意识形态、文化教育水平等与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较大的差异,她们的艺术观、创作方式也有许多别致的特点,如果说这也算一种‘中国元素’的话,那么这些‘中国元素’恐怕是更值得开发的。”孙振华认为,“地域性特征”不是大张旗鼓地打出某种“主义”、“思潮”的旗号便可人工炼成,而是在艺术家长期的自我修为、自我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种难以言喻的状态,这种“地域色彩”才更具生命力。

在西方艺术界仍然流行“解构主义”的今天,中国有没有可能另辟蹊径地走上“建构主义”的道路?在孙振华看来,“建构”固然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当下的中国艺术、文化生态并未发展成熟,恐怕也难以形成“建构主义”生长存活的土壤:“中国目前的情况是,批判性、否定性尚未发展到位,还难以直接进化到‘建构’的阶段,‘建构’一词固然很诱人,但所谓‘新中国思潮’式的‘建构’,很容易让人沉浸在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中,从而忽视我们更紧迫的现状和困境。”

就连一些“80后”新兴艺术研究者也认为按地域分野的艺术研究思路,已然过时。“80后”艺评人TOTO告诉南都记者:“我的感觉是,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有东西之分呢,在我看来,这不再是一个意识形态或者文化比较的时代,在艺术理论界,这种地域性的分野、中西方之分已经很少提及了。”

相关文章

  • 李立群:电视剧是玩妥协的艺术[图文]
    李立群:电视剧是玩妥协的艺术[图文]

    李立群直言自己因为需要赚钱而大量接拍电视剧,他说,其实并没有那么无奈,他对电视剧还是充满感谢的。1978年,李立群参加华视演员培训班,此后凭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及电影《搭错车》声名鹊起,参演的《光阴的故事》《恐怖分子》等影片也成为当时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之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立群在兰陵剧坊看了一出新戏《摘星》并结识了该剧导演赖声川,他感觉,自己可能会再次回到舞台了。1984年,由赖声川...

    134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如果真的要懂毕加索,我相信你大约要看一下非洲艺术,看一下塞尚的艺术,看一下新古典主义也就是安格尔的艺术,当然还要看一下希腊的艺术。当你了解这些艺术以后再来看毕加索可能情况会不太一样。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

    17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徐悲鸿和他的法国老师:杰出的艺术历程[图文]
    徐悲鸿和他的法国老师:杰出的艺术历程[图文]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玻璃庭堂徐悲鸿选择了自己的立场:法国学院派艺术,是十九世纪“大艺术”的一种继承。在选择法国学院艺术的同时,徐悲鸿本身也促成了它与中国传统的对话。从达仰-布弗莱身上,徐悲鸿能找到一种自然主义的精髓:内在的坚信,以及对现实主义表现所具有“灵性力量”的敬仰,就好像对真实的忠诚刻画能够演绎出种种事物与存在的内在核心。徐悲鸿在1922年...

    200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图文]
    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图文]

    张江舟历经近百年的争争吵吵,中国画发展至今,还是形成了多元并举的基本格局。尤其是被指称为“非传统”或“现代水墨”、“实验水墨”等名谓的当代水墨画(本文中的“当代水墨画”专指与传统文人画在语言样式上有较大不同的当代探索性水墨画),已然在诸多质疑、嘲讽声中得到了它应该得到的文化席位,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质...

    11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图文]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图文]

    《小兽》200cm×160cm布面油画2011年“审老”是少番最新个展的主题,在20多年的艺术历程中,少番对“老”的东西有着挥之不去的迷恋,从早期对老家具的拆装实验到绘画中对于“无我”状态的呈现,“老”一直是少番的审美哲学,也是让作品超越时代语境存在的方式。《白兔》(局部)100cm&t...

    6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芳满闲轩》《题长安壁》徐伟出生于京城宣南,其先辈为梨园名家,喜以书翰自娱,并与书界名流交往甚厚;受家庭影响,徐伟自幼迷恋戏曲并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宣南地区自清代以来即人才荟萃,少长贤集,大批的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均居住于此。会馆、庙宇、戏楼、书肆、园林中书法作品触目皆是,所以徐伟从小就耳濡目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无才学戏、无志念书,偏偏酷爱写字”。他认为,&...

    13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瓦当书法第一人—王书广[图文]
    中国瓦当书法第一人—王书广[图文]

    王书广,中国瓦当书法继承、挖掘、创新第一人王书广,号洨东,别署墨香斋主,大学文化,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瓦当书法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常务副主席,中国社会新闻网书法顾问,中国炎黄书画艺术协会顾问,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收藏网特邀艺术顾问,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全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委员会、名人书画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客座教授,北京思博华夏高级书画师,九鼎艺术...

    15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璜生:艺术史的变化需要一种新力量推动[图文]
    王璜生:艺术史的变化需要一种新力量推动[图文]

    在今年众多主推“年轻”的群展中,“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可谓是声势最为浩大的一个。在接受采访时,王璜生一直在慎重地使用“筛选”这个词,强调“田野考察”才是他们工作的出发点。在反思了国内挖掘年轻艺术家机制上存在问题的同时,指出现在大部分年轻艺术家还是太急功近利...

    18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艺术与时尚不分家,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和见过不下百遍了!但是每一次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仍然令人惊喜,充满期待。仅2012年,这一年间我们就见识到了很多重量级的艺术家与各大时尚大牌的精彩合作,包括草间弥生,AnselmReyle,杉本博司,JonathanMeese等这些在艺术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染指时尚,使得跨界合作再也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而是一种全新的,深入的合作方式。对我们而言,在选择这些联名系列时...

    2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萃取精神的华彩[图文]
    萃取精神的华彩[图文]

    姚伯齐《山魂》系列姚伯齐的《山魂》系列是一组微观的山,它犹如一只剖开的苹果,我清晰地看见了果肉、果核。然而,它又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放大,不是对山的结构的解剖。它是通过强烈的视觉符号,立体的、细腻的图式呈现,勾勒出山的形态。《山魂》系列有些抽象,画家似在有意表现一种岩石的错落,而山的肌体在扭曲、变形中,仿佛筋络毕现,于是,错落所形成的强力,使山体由坚硬变得柔软和筋道起来。沿着画境所提供的幽邃空间,...

    178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黑龙江漫画创作日渐低迷[图文]
    黑龙江漫画创作日渐低迷[图文]

    图为王俊平漫画《如此关注》。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黑龙江漫画会,后改名为黑龙江美协漫画专业委员会,由王大壮等一批老漫画家发起并组建,是全国成立较早的漫画组织之一。三十载的风风雨雨,她历经辉煌鼎盛,曾经人才济济;而今却日渐低迷,创作群体萎缩,高质量作品难产,失去了往昔的犀利与风采。曾经人才辈出精品纷呈黑龙江漫画会建会初期成员不到20人。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省漫画会主张大力开展群众性业余...

    69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张大千:艺术成就属于聪慧而多情之人[图文]
    画家张大千:艺术成就属于聪慧而多情之人[图文]

    张大千画作摘要:1983年4月2日,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先生在宝岛台湾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五岁。回望其传奇一生,为世人带来的是无数艺术精品,而他带走的,则是对巴山蜀水的无限眷恋。每个关心其艺术创作的人心中都有对先生的不同评判和解读。先生身后备受争议有三:一是造假,其仿制名家作品,却又常常自揭真相。二是敦煌临画,说其苦行僧般临摹壁画将古老文化发扬光大者有,责其...

    139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无酒不能画的傅抱石[图文]
    无酒不能画的傅抱石[图文]

    傅抱石绘制《江山如此多娇》傅益璇父亲傅抱石(1904—1965)有一方非常著名的白底朱文闲章,刻着“往往醉后”四个字,通常会钤在他的得意之作上,颇有些自嘲的意味!父亲确实是爱喝酒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艺术界人所共知的。酒对于父亲有很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他的绘画艺术里,酒更是起着微妙的作用。比方说,父亲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

    14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诗书画印的守望[图文]
    诗书画印的守望[图文]

    “西泠雅集”活动现场。资料图片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本报今起推出“贯彻十八大精神·‘五位一体’礼赞”栏目,记者将以真挚的情感、贴近的姿态和鲜活的笔触,深入反映各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五位一体&rdq...

    116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朱万章谈美育:意在山水诗画间[图文]
    朱万章谈美育:意在山水诗画间[图文]

    朱万章在接受访谈。主持人:各位,欢迎收看由金羊网独家策划的《名师说家教》系列节目,今天是我们节目的第33期,我们今天来谈一谈孩子的审美教育,也就是“美育”。今天光临到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博士。朱老师,欢迎您光临我们的节目,跟我们的观众打声招呼吧。朱万章:大家好。审美能力与生俱来主持人:朱老师主要从事的是明清以来的书画鉴藏与研究,可谓每天都是与历...

    105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