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无酒不能画的傅抱石[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思翰 点击 :

无酒不能画的傅抱石 | 艺术理论傅抱石绘制《江山如此多娇》

傅益璇

父亲傅抱石(1904—1965)有一方非常著名的白底朱文闲章,刻着“往往醉后”四个字,通常会钤在他的得意之作上,颇有些自嘲的意味!

父亲确实是爱喝酒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艺术界人所共知的。酒对于父亲有很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他的绘画艺术里,酒更是起着微妙的作用。比方说,父亲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则要喝一杯一鼓作气;不顺手时,更要喝一杯来排忧解难。如大功告成,兴奋之下那就更要痛饮几杯了!平日里和朋友高谈阔论时,手持一杯那是常事,就是晚上灯下读书也常有一杯相伴。总之,在父亲的生活中,酒是无处不在的。

在南京傅厚岗客厅的黄色旧柜子里总是放满各种酒。父亲平时常喝的是高粱酒,有段时间也爱喝金奖白兰地,但他最爱的是茅台,有次母亲错手打碎了一瓶,浓浓的酒香弥漫,久久不能散去,足足熏了我们好几天。

父亲自中年就有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的毛病,他那无酒不欢的习惯,一直令母亲非常忧虑。她似乎拿不出什么好办法,除了经常劝阻之外,只有将酒瓶藏起来,但母亲为人太老实,是怎么也“玩”不过父亲的,最后只有自动拿了出来。我也曾多次见到父亲将高粱酒瓶藏在中式长衫的宽大袖筒里,悄悄地带到楼上画室。当然,我们之间那“不要告诉妈妈”的小小默契,我是颇心领神会的。直到父亲晚年,母亲在多年抗争不果之后,终于全面败下阵来。虽然仍是忧心忡忡,却也会捧着一杯酒爬上二楼送到父亲手上。

在傅厚岗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副清人的对联,镶着精致的红木框,父亲颇喜欢。上联是“左壁观图右壁观史”,下联是“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好像是隶书,豪放而潇洒。每当父亲手握酒杯微吟之时,我总是要偷偷笑他只能“学仙”而不能“学佛”了。

不知为什么,父亲的酒似乎对我也成了很重要的事。记得我10岁那年,在一个大雪之夜,家里有客来酒却不够了,母亲正发愁,我就自告奋勇要去买。谁知雪深路滑,我不断跌倒又爬起来,但双手紧抱着的“金奖白兰地”却没打烂。母亲见我浑身是雪,叹了一口气说:“快拿给爸爸吧!”

1964年,我随学校去苏北涟水县参加“四清运动”,听说有个工作队长是泗洪县双沟大曲酒厂的厂长,立即想起父亲爱喝此酒,几经拜托终于买到两瓶顶级的。待过年回家时,像宝贝一样抱在怀里,在长途汽车上颠簸了6个小时才带回南京。父亲见到非常高兴,连连感叹说:“我璇子也会帮我买酒了……”见到父亲如此欣慰,我后悔没有多买些给他。谁知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这在我心里一直是个遗憾。

说起父亲喝酒,在我们家里是时刻能体会到的。虽然从未见过父亲喝得大醉或酒后失态,但如果他画得不顺利,心情不好,又喝多了的话,就会变得“认真严肃”起来,在我们兄妹身上发现许多他看不顺眼的地方,甚至为一些平时并不在意的小事和母亲发生争执。这常令母亲哭笑不得,继而也会真的生气,甚至会拂袖而去,常常因此而吃不好饭。我们当然是绝不敢出声的,唯有赶快草草吃完溜之大吉。这是我唯一不喜欢父亲喝酒的时候。

父亲也深知这种癖好是个隐患,称之为“病”,自嘲“20年来,此病渐深,每当忙乱、兴奋、紧张……非此不可。特别执笔在手,左手握杯,右手才能落纸”。不过他又细数唐伯虎、高凤翰等大师皆有此癖,就连他最敬佩的日本大家辛野梅岭等也都是同道中人。总之,父亲对喝酒虽然有些无奈、自嘲,也不太理直气壮,但“喝酒有理”的心态是毫无疑问的。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其实从未真正打算戒酒。

坊间对于父亲“无酒不能画”的传闻是很多的,据说父亲在画《江山如此多娇》时,曾为当时买不到好酒所困扰,居然写信给周总理,得到特批一箱茅台,于是父亲下笔如神助云云。

酒和父亲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他并不只是爱喝酒那样简单,其中的心态也不是别人可以理解的。当我站在父亲的画前,感受那蒙蒙烟柳里荡漾的春意,还有那满纸烟雨弥漫的苍凉,都会深深地被感动。这样的心胸气魄,这样澎湃的激情,手中的笔,面前的纸,又怎能表达万一?当他生命的激流冲破了这一切时,怎一个“醉”字了得?有学者说父亲是一个有“诗心”的哲人画家,性格耿直狷介,醉后更见天真。父亲曾说:“我认为一幅画应该像一首诗、一阕歌或一篇散文……”我大概能明白父亲在“往往醉后”里蕴藏着的巨大热情。

父亲在画历史人物时,尤其是画那些“酒仙”,更是倾注了深沉的情感,似乎他们之间并无任何时间上的距离,而是志趣相投的君子在互相倾诉。有人这样形容父亲的《寒林沽酒图》:“疏林薄雾之间,陶渊明与书童沽酒、吟诗,缓步向前,画面静懿散淡,人物飘逸自然,情境和心境合一……”

父亲是死在酒上的。1965年9月,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落成,父亲为此画了一张大画,东道主派了一架飞机来接他去参加典礼。父亲爱喝酒的名声远播,各方人士热情有加,从下飞机就没停过喝酒,都是高浓度的茅台。几天下来应酬不停,直到上飞机回南京。听母亲说,父亲回来后心情很好,但很疲倦,脸色也差。午饭后就如常去午觉,并叮嘱母亲到点一定要叫醒他,因为下午要参加一个会议,不可误事。谁知此时正好有朋友来访,聊天忘了时间,等到母亲匆忙赶上楼时,父亲已经呼吸急促,差不多已陷入昏迷。母亲慌了手脚,冲下楼去打电话,突然听到父亲大叫了一声,震耳欲聋,然后就彻底地静了下来……父亲就这样走了,临终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我深知是酒害了父亲,令父亲过早地去世。但我并不记恨父亲的酒,父亲喜欢喝酒,自有他的道理。也许他在微醺之中,能感受到心灵的翅膀无比自由,可以冲破那些压抑在心里的晦暗和苦闷,释放出一切。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很久远了,家中兄妹无人饮酒,但每逢清明去拜祭父母时,我仍会绕着父亲的坟墓倒上一瓶茅台酒,让那竹林掩映的墓地弥漫着浓浓的酒香,我深信父亲是一定能闻得到的。

相关文章

  • 庞茂琨:用画笔绘出有色生活[图文]
    庞茂琨:用画笔绘出有色生活[图文]

    《含花的女孩》7月21日,“浮世·游观——庞茂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上周,庞茂琨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展出的新作选取了日常生活场景,通过色彩的变化,给人以一种舞台感和荒诞性。《老鹰茶的滋味》180cm×280cm布面油画2013年作>>展览十年间女儿油画交相辉映此次个展以“浮世&m...

    159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最不可欲的生活中……认识权利[图文]
    从最不可欲的生活中……认识权利[图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会听到这样的质问:“谁给你这样做的权力?”但是较少听到有人问“谁给你这样的权利?”或“你的这种权利从哪里来的?”质疑权力,往往是因为权力可能越界干预了权利;但是质疑权利,则是为了讲清楚权利到底来自何方。可惜的是,生活中较少人能够认识到明白和讲清楚权利到底来自何方有什么重要意义。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涉...

    10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南怀瑾一生传奇 能否称“国学大师”向有争议[图文]
    南怀瑾一生传奇 能否称“国学大师”向有争议[图文]

    南怀瑾9月29日于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寿95岁。图片来源:台湾《旺报》中新网10月1日电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日前去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宛如传奇,曾习武学文,在台湾备受推崇后又在大陆掀起传统文化热潮。对于他的学术造诣,则有着非常不同的评价,有人奉他为“国学大师”,亦有人认为他的著作有常识性错误。从九月下旬起,南怀瑾病危的消息就开始在网络传播,对于病情的猜测也各式各样。流言...

    19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被扔掉的当代艺术品。劳动节假日的最后一天,这场“物质内外的当代艺术开放展”在时尚天河商业城如此喧哗的展场开幕。开展日期和展场都可以用“热闹”二字来形容。这样的展示形式与展览策划的本意正好相得益彰,丰富的物质世界在开展时刻呈现出另一种能量,从而更加反衬出对精神世界的反思诉求。在展览中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据策展人世宾透露:27日下午布展,约3点多钟...

    18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作《科教新片进山来》张宏伟,1953年生于济南,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全省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馆联络部主任。有数十幅作品入选全国、全军、全省美展,多幅作品获奖,并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张宏伟画集》《张宏伟国画》《人靠衣裳马靠鞍》《永不消逝的记忆》等美术论文、散文,多...

    188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评论: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图文]
    评论: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图文]

    前往莫言旧居参观并无不妥,但这种敬仰更应是一次与文学大师开展“精神对话”的过程,是一次价值共鸣的心灵之旅。据媒体报道,清明小长假期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旧居成为热门景点,吸引了数千游客。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造成了一定损害,有些游客挖走了墙角的砖头,有些游客则抠下了旧居的墙皮,说要带回去把土撒在家里沾沾“文气”。山东高密,这个频繁出没于莫言作...

    196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近照他出生在贫寒家庭,父亲是生产队会计却写得一手好字,还擅长绘画,因此广播里经常讲到父亲的名字,正因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使他自幼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他曾经连续奋斗三年最终还是与淮安师范美术专科失之交臂。踏入社会后,一边从事工作,一边学习,始终不放弃绘画的学习与创作。多年的坚持不懈终于成就了他的国画梦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画家,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他就是李秀祥。说起李...

    87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蔡玲玲:丹青有意爱无言[图文]
    蔡玲玲:丹青有意爱无言[图文]

    蔡玲玲粉彩瓷板《母子情》之一李熙寰大凡艺术,总有风格派别之分,陶瓷绘画艺术亦然。高雅是一类、通俗是一类,哪一类都有大量的追随者,而雅俗共举、亦雅亦俗者却不多见。大雅大俗的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值得庆幸的是,成长于景德镇这块热土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是二者兼得的佼佼者。纵观她的作品,人们可以得出:正是大雅大俗这两根支柱,撑起属于她自己的一片蓝天。欣赏蔡玲玲的山水瓷画,没有小家碧玉的...

    10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罗中立:穿越矛盾获得成功[图文]
    罗中立:穿越矛盾获得成功[图文]

    罗中立作品做学生时,他努力“逃离”油画,却以巨幅油画《父亲》一夜成名,成为新时期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做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当官”,却在50岁时被教职工民主推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61岁时被任命为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在个性鲜明的艺术界,他的沉着包容能为各方所接受,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他都要在地标性建筑前“...

    15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图文]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图文]

    宫崎骏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中新网9月3日电(上官云)综合报道,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1日,72岁的宫崎骏将退休的消息对外界公布,目前正在上映的作品《起风了》成为其收山之作。这条新闻很快引发影迷的一片惋惜之声。宫崎骏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动画大师,其作品艺术风格将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故事内容表达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关怀,受到全球动漫迷的追捧。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日本,他参与编剧导演的动...

    19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图文]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图文]

    丹麦奥登赛安徒生博物馆中安徒生剪纸纸,是人类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信息媒材,不同地区的文明在纸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的汉代已发明了成熟的造纸技术,并在后续的年代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也影响了中国本土纸文明形态的形成,这个形态包括了中国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中国绘画、木刻版画、剪纸、书法以及古典书籍的印刷与复制,还有祭祀...

    144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清芬逸珠 永存画史[图文]
    清芬逸珠 永存画史[图文]

    ■一代画人潘君诺草虫虽微细,《诗经》比兴,亦加寓意。自兹以降,历代画界多有名流。有趣的是,潘先生竟能模声虫语,作虫语交通,比前人更胜。逗蟋蟀不用丝草,而引之以声。晚年的潘先生画虫时,也常有不期之声,弟子闻虫鸣便四处张望寻找,他却一脸无状地说:“声音是我嘴里发出来的。”逗得弟子大笑。先生在画上题及“余儿时喜蓄蟋蟀,爱其鸣声而不使斗也。”草虫技法芦苇蝗...

    106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陆维钊书法(一)“书,心画也”,这是扬雄给书法下的定义。“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表,总之如其人而已。”这是刘熙载的书法定义。而当代一般学者认为:书法是一种墨象艺术,用抽象的点线画(线条)书写汉字,抽象印象的墨迹艺术。比较古人今人的书法定义,差距显而易见。今人仅仅把书法看成是一种艺术方式,而古人呢?把书看成是学、才、表的综合体现,看成是&...

    18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梵高自画像21世纪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开始图像化,每个人在一日之内可以接触和浏览到大量的图像信息,这些图像为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受。与文字信息有着极大的不同,图像信息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感受性。在以前的文字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主要以时间的方式发生,比如阅读一段报刊文字必须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文字符号转换为视觉心象,而在图像时代人们可以在一...

    2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冯骥才:对得奖已经没兴趣了 只希望有机会发声[图文]
    冯骥才:对得奖已经没兴趣了 只希望有机会发声[图文]

    “那天中午吃饭,万宝龙首席执行官贝陆慈讲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他说‘你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公众讲明你的观点,让更多人重视这件事情,关爱你们的文化’。”许多80后从教科书上才能想起的人——冯骥才这么说。不过此次他不是以作家的身份,而是一位“民间文化守望者”。他是曾经的作家,如今的“民间文...

    72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