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朱万章谈美育:意在山水诗画间[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静静 点击 :

朱万章谈美育:意在山水诗画间 | 美术理论朱万章在接受访谈。

主持人:各位,欢迎收看由金羊网独家策划的《名师说家教》系列节目,今天是我们节目的第33期,我们今天来谈一谈孩子的审美教育,也就是“美育”。今天光临到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博士。朱老师,欢迎您光临我们的节目,跟我们的观众打声招呼吧。

朱万章:大家好。

审美能力与生俱来

主持人:朱老师主要从事的是明清以来的书画鉴藏与研究,可谓每天都是与历代的名家书画打交道。今天朱老师来跟大家谈一谈我们怎么样帮助孩子从艺术当中感知美,培养审美的能力。

朱老师,我们最近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在之前广东省妇联有一个调查显示最多孩子报的兴趣班就是绘画,我们也听很多家长说,其实学习绘画的技巧倒是其次,大家真正想要培养的是审美的能力,或者说是品味。通过学画画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您是怎么看的呢?

朱万章:孩子从小就对艺术有一种认知和天赋,要靠我们家长如何去把它诱发出来。大人对于孩子的这种艺术天赋了解得不是很多,当然孩子有的是对钢琴,有的是对绘画,有的是对音乐,对舞蹈,都有自己的艺术潜能。这就是要通过我们大人后天对孩子的培育,去把孩子的这种潜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当然,绘画就是激发他们这种艺术潜能的最好方式。

主持人:我知道您在闲时兴致上来的时候也会画几幅画,那么想问您个问题,像“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您觉得是先有审美的能力才能画好画还是先学会了画画才会渐渐地有对美的感知呢?

朱万章:应该说,审美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而已。有的人对美的理解比较肤浅一些,可能他看到的美就比较少一些;有的人的审美能力比较强一些,那他对待艺术的东西就比较深刻一些。所以有句话就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孩子也是这样的。我觉得应该是有了审美能力,才能开始从事美术的创作,开始对后天的培养。所以说对孩子来说,审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强弱的不同。

主持人:那这个强弱的不同能够通过后天美术的教育来增强吗?

朱万章:后天的美术教育可以达到两个作用:一个就是能够让他本身的美术潜能被诱发出来,另外一个就是让他对美的看法,审美能力,对美的认知能力能更大地提高。

主持人:那看来在培养审美的方面,为孩子报绘画班还是很有用的。您大学本科并不是学美术专业,可以说您并不是科班出身的。

朱万章:我原来是在中山大学历史系,是史学出身的。

主持人:可以谈谈您自己的故事吗?

朱万章:我们当时在中山历史系的时候就对美术史非常有兴趣,那时候我们有很多的专门史,比如说经济史,商业史,民主党派史,美术史等这些专门史的选修。当时我就选择了美术史。

当时学的美术史跟我现在从事的书画历史方面的知识应该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虽然当时的美术史比较抽象一些,但是有了之前的美术史来做基础,等我到了广东省博物馆以后再结合很多馆藏的大量作品,加上对中国美术史的认知,就更加真切深入了。所以在大学期间有了美术史大量的理论培育,对我后来进入书画鉴藏、美术史研究包括后来的书画创作(领域),我觉得是打下了一个基础。

主持人:您在对美术史感兴趣之前,在童年时候有接触过美术作品吗?

朱万章:当时我所在的四川,我们对于美术的教育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并不是很重视,我记得小学几乎是没有的,到了初中的时候就发过一本美术教育的教材,但没有专门上过一节课,当时就只是追求一种升学率,片面强调数理化和语文等科目,所以对素质教育就不是很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是靠自学了。所以当时发的美术教材里面有很多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是石膏,素描,还有西方的油画,那时候在朦胧之中隐隐约约对美术有了一种认识,大概知道了什么就是美术作品,什么样的东西是美的,有一个非常肤浅的感性的认知。

古画美在哪里?

主持人:朱老师作为广东省博物馆的研究员,每天接触了许多历代的名家名画,那审美也就是您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了。

能不能在我们的节目里面跟我们示范地讲一下,我们的古画美在哪里呢?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我们的身后墙上,朱老师已经为各位准备好了,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朱老师的鉴藏介绍。

朱万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幅画,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画家张大千画的一个人物画。这个人物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每个地方的线条都非常流畅。他画的人物的衣纹的线条都很流畅和有遒劲,简短的几笔就把怀春的古代仕女的一种惆怅的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就把人物造型、生动有趣的景象全部表现了出来。

那我们现在再看这一幅画,是由近代著名的一个海上画派画家王震,又叫王一亭所画的《寒林步月图》。他所画的是一个高士在一片树林里面漫步,他画的树木虽然看上去比较凌乱,但实际上它是非常的有遒劲,而且凌而不乱,显得笔精墨妙。所以广东省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他在这幅画的旁边就题了几个字,叫“笔畅墨酣”。他的意思就是说笔墨很流畅,气韵酣畅淋漓,表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

我们现在看到中间的这一幅画就是我自己画的一幅小画。因为我自己并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事美学研究和书画鉴定的。所以画这一幅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它来了解中国画的笔墨,因为中国画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线条即墨线,表面看起来就是隐隐约约,有粗有浓的墨线,实际上它在画里面表现的就是一个藤蔓,藤蔓旁边是一个葫芦,葫芦和藤蔓连在一起就表现出一种很随意的文人画的景象。

培养审美情趣莫忘文化素养

主持人:感谢朱老师刚刚跟我们详细谈了一下这三幅画的鉴赏,其实说到底我们要知道的也是这些画背后文化的含义。除了古画以外,朱老师您还要鉴赏古字。您曾经写到,书法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字写得多么端正、写得多么雅俗共赏,最重要的是书法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书法家本身的内在修为。那么这个所谓我们说的“艺术素养”也好,“审美情趣”也好,是不是说到底还是这个背后的文化内涵、自身的文化素质呢?

朱万章:的确是这样的。古往今来我们可以留意到,凡是在中国书法史上和中国绘画史上,能留下大名,作品可圈可点的在美术史上成为重量级,经典作品的书画家,他本身一定是个文人,一定是一个具有深厚功力的学者。比如说宋代的苏东坡,像元代的赵孟頫、清朝的王铎、明代的董其昌、清朝的郑板桥、近现代的康有为、张大千、到现代的启功、谢泽柳、苏庚春等等,他们都是学富五车的学者,同时又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较高的造诣,而且能在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主持人:那对于我们父母对于孩子的培养是不是也是一种启发,可能我们真正要培养的不是绘画的技巧,而是孩子怎么样通过绘画或者美术作品来了解背后的一些文化故事?

朱万章:现在对于孩子的培养跟我刚刚讲到的成名成家的书画家不是很一样的。培养孩子的美术技巧主要是让他了解一些美术的基本常识,绘画的一些功能,但未必就是要让他以后成为画家或书法家。

我们是想通过美术的培育来让他们对美的世界,对整个客观世界有一种美的认知。当然在小孩子的培育过程中,有的可能就成了小画家,长大成人以后可能有的人就是通过这样一条路而成为了大画家大书法家。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大多数小朋友不是这样的。他们是通过一种美术的培育来了解到美术的深刻内涵。作为一个家长来说,要通过美术以外的东西(培养)是肯定的。在美术培育的同时,有的学钢琴,有的学习很多文化知识,有的看很多课外书,这些都是一步一步慢慢积累的。

真正的文化内涵,就是具有绘画以外的功底,它是靠一天天的积累,而不是说靠一个培训班或几个培训就能达到的。有的是靠十年二十年慢慢培育下来的。我们大人能够做到的就是让他们在幼年时期能不辜负美好的光阴,能在这些时光内学到有限的知识,能对客观世界有美的认识,同时也学到美术的相关技巧。

小孩子的世界与大人不同

主持人:听说朱老师您自己也有一位女儿,而且还曾经获得过奖项,您平时有无手把手地教她绘画?

朱万章:没有。我认为孩童的幼年时期对艺术的认知应该是最纯真、直观的。我在少年宫给她报名,学习美术,但是自己在家并没有对她做特别的教育。

她在少年宫主要学的是西画,比如素描和油画之类的。回到家,她经常看我画国画,并且家里也有很多的画册等资料,所以她自己也会下意思的“舞文弄墨”一番。最近,她就在办公室画了两幅国画,这个是她首次画的,之前都是画的油画。通过这两幅画,我就发现,小孩子对世界的认知非常的纯真。让她给我讲解了下这两幅国画所画的内容。

可能大家想不到,这个画的是什么,(主持人:是太阳吗?)你可以理解成太阳,但是她说这是一只西红柿。你也可以理解成一篇长满鲜花的苗圃,有高山、蝴蝶、兰花等等。小孩子可能并不注重形状的描绘,但是实际上在她的笔下,她把整个世界反映在她的绘画里。

下面的这画就更有趣了,她画的是一位古人在苦读,身后是油灯。这个是她自己想象的,画的非常的有趣,具有一种孩童的天趣。表现出对艺术的一种很直观的认识。和我们成年人画的很不一样,大人更多的是讲究笔墨技巧,讲究的是像还是不像,希望在笔墨方面多下点功夫。她这个画,纯粹是自己想到什么画什么。虽然这两幅画不可能达到什么艺术地步,但我个人认为它反映了孩童最本真的、最天然的一种美的认知。在大人给小孩做美育教育的时候,不能扼杀,不能要求她一定要画的像张大千、齐白石一样,不要这样的灌输她。

一味的灌输,可能会对她的某种天赋给扭曲了。有些家长会在家专门刷一面白墙,让小孩来涂鸦,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随意点。就算是鬼画桃符,她的每一笔都能反映她真实的世界。其实小孩所了解的世界和大人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画里所表现出来的,也和我们大人是截然不同的。

主持人:您刚说到,您有送你女儿去少年宫学画,那么家里有刻意的让她背诵一些诗词歌赋或者讲述一些文人雅士的故事呢?

朱万章:有!一方面我们会给她买一些古典文学名著,让她自己来翻阅。同时我们也会有意思给她灌输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最近她也特别着迷《水浒传》,当然看的是白话版的。每看完一段,她都会和我分享她的一些看法。每当她郁闷或者看到一些让她无法理解、困惑的事情时,我们大人就会给她讲解、引导。比如,她看《水浒传》,在梁山泊108名好汉中,政府招安宋江一事,她就会问:为何宋江之前反政府,后来又同意被招安呢?对此,小孩子她表示不理解,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去引导她,但是我们也不能强迫她接受某种理论,只是希望她多接受古典文化的知识,然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成一种气质,对艺术对文学的一种爱好!

主持人:那随着她逐渐对这些历史文学和故事的更多认识与了解,她对于绘画或者对画作方面的鉴赏水平,是否有明显的提高?

朱万章:这个不会是马上就能发现的,它毕竟是一个非常潜在的,需要慢慢的日积月累,只能是一步一步的去培养她。让她从小就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主要是这样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单单指望她将来能成名成家,成为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我们不奢求,我们就看她以后自己的造化。主要还是我们家长现在能够为他做到的,就是给她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她更大限度的发挥她自己的一种艺术天赋,让她那种艺术的才智茁壮健康的成长。

润物细无声的美育

主持人:其实您觉得,一个孩子她对每个事物都有一个感知,如果说她的感知能力没有那么的强,这对于她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朱万章:应该说这种影响,我们还不一定能看的出来。其实我们也很难去探讨,这到底对她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个人觉得就是对小孩子的这种美育教育,家长一定要走出误区,就是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因为对孩子的美术教育,最重要还是一种“润物细无声”似的素质的培养。像小孩子或者女孩子艺术的培养,让他们有一种艺术的气质,主要是提升自己的涵养,将来在社会上从事工作,对她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功利和名利性的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主持人:“润物细无声”讲的很好!我们就是不用带着太多的目的性去让孩子接触艺术,要让他们慢慢的发展其对“美”的认识,就可以了。您是从事这个对艺术美术书画方面的鉴赏,那么,平时生活中有无通过别的艺术形式,带您女儿去感知呢?比如:音乐会等?

朱万章:这个有的。其实我女儿对绘画的这种喜爱只是其中一部分,她还有更喜爱的,一个就是芭蕾舞一个就是音乐会。我们经常会带她去广州大剧院和星海音乐厅去听一些音乐会和看一些芭蕾舞。例如,我们去北京上海等地旅游,我们在当地看到一些比较好的、高水准的演出,也会去感受观摩一番。让她从小在具有艺术氛围里面成长。当然这个不是我们强加给她的,都是她自己的兴趣。

再如,周末在少年宫,她也有很多的课外活动,除了画画,就是芭蕾舞,还有一个是合唱。我看她每天也是搞得很疲惫,我就说:如果觉得太累,就可以砍掉一二门课,我们是不会责备你,会理解你的。但是她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自己很爱芭蕾舞、合唱、绘画,所以不会觉得很累。因为喜欢,所以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也就是“乐此不疲”了。

主持人:也就是她现在跟很多小朋友一样会上很多,比如三门兴趣班,但是她都乐此不疲,因为她自己对这个兴趣班的喜爱。所以说到底,还是要看孩子自己本身的兴趣。最后,能请您用几句话来概括下,这个孩子的美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朱万章:我觉得应该用四个字“顺其自然”。

主持人:好的,谢谢朱老师今天光临我们的节目。

相关文章

  • 以艺术之名“创新” 解读艺术圈儿怪事[图文]
    以艺术之名“创新” 解读艺术圈儿怪事[图文]

    艺术创新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一个词可以有着不同的解释,人们常常习惯于一语双关地表达比较隐晦的意思,所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懂难学的语言。就艺术这个词而言,在我国古代单纯地是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而今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深,人们开始接受了西方艺术理念的冲击,各种艺术扑面而来,多如蝗灾。面对着各种创新的艺术名词,我们古代的六艺显得单薄了许多。摄像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书画艺术、管理艺术、电...

    196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图文]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图文]

    《安素轩石刻》中的《功甫帖》拓本(黑底图)对比《功甫帖》钩摹本(白底图)中国文物网讯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计划于2014年在即将开馆的龙美术馆中展出。但随后,《功甫帖》却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公开质疑为伪本,引发热议。近日来,随着刘益谦三次公开声明的发表、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打假”...

    3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粉画艺术的特性与时下的认识误区[图文]
    粉画艺术的特性与时下的认识误区[图文]

    郑家沅寂静的海滩53×74cm1996年粉画同油画、水彩不一样,它不能先调合颜色再下笔,而是用固化的色粉笔直接在画面上配置色彩关系,以有限的色阶表现无限的色彩与空间。这给粉画带来很多的限制,然恰恰因为限制,则为粉画造成了油画、水彩等其他画种无可替代的艺术特色。粉画的这种特点与作画方式,是从它的前身——素描脱胎而来的,亦由此带来了硬笔绘画的疏松感和单纯、简洁、婉...

    131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蛇文化的7大象征意义 包含情欲诱惑与智慧创富[图文]
    蛇文化的7大象征意义 包含情欲诱惑与智慧创富[图文]

    蛇盘兔(剪纸)2013年是中国癸巳年,癸属蛇,农历称蛇年。蛇类和人类一样,也经历了地球冰川期的考验,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中自有它的地位和奥秘,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更有它的文化与价值。尤其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家、玄学家、巫师的眼里,蛇有着许多特有的意象——巴基斯坦蛇形灯具(木雕)第一象征意义:先祖图腾蛇在古代曾经是一种受到褒扬、膜拜的圣物。中国最大的“神物&...

    168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何多苓:你让我画丑我有些困难[图文]
    何多苓:你让我画丑我有些困难[图文]

    何多苓画作一个梦境一样的园林,一位身袭长裙的女性,迎面走来,眼神里带着淡淡的哀伤。这是四川艺术家何多苓的新画,展览于近日于上海外滩22号璘宝轩画廊何多苓的个展《自然的诗意》上。何多苓以描绘女性而闻名,在他的画面中,他总能够把特定的形象和特定的气氛不可思议地混合起来。除了上世纪80年代《春风已经苏醒》以及《青春》,一张《小翟》同样影响巨大——给女诗人翟永明的造像,让人分...

    17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绘画的态度[图文]
    绘画的态度[图文]

    非时6油彩水性颜料亚麻布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中古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之后,正在或者已经步入了后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在整个精神理念和时代风气上有着强烈的“解构”特征:反一元、反宏达叙事、反精英甚至反崇高。后现代社会又是个娱乐和机遇的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好玩”的方式获得各种文化的享受。然而正如徐晨阳所说的:在这种时代的变化中,...

    91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图文]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图文]

    一个花香鸟语的世界是我们的理想,但这个世界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由于自然生态被破坏,花鸟画家们不得不跋涉数千里到人迹罕至的绿色丛林去寻寻觅觅,呼唤行将消失的美好家园,唤起人们的良知和思考。著名画家吉瑞森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画家近照澜沧江从青藏高原奔泻而来,穿越高山峡谷,在即将流出国门之际,地势突然变得宽广,江畔到处是丘陵、平坝,长满芭蕉、棕榈、凤尾竹等亚热带植物,村寨点缀在纵横阡陌之中,这就是美...

    84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五代耀州刻花鸟首壶11月3日,第二届中国柴窑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五代时期的柴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虽列诸窑之首,却无实物留存。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探寻柴窑,产生了“越窑说”、“钧窑说”等说法,甚至有人认为柴窑是不存在的。近年,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致力研究柴窑之谜,并在文献查证方面取得突破。“青如天,明如镜,薄如...

    8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钱青霞:让艺术与灵感同行[图文]
    钱青霞:让艺术与灵感同行[图文]

    钱青霞:让艺术与灵感同行钱青霞是一位颇有气场的画家,从谈吐、穿着再到作品,都让人感到她就是艺术圈里的人,无需更多言语上的描绘。认识钱青霞很偶然,也很有机缘。她是山东人,与记者是同乡。她曾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后来为了画画,去法国一段时间。尽管在外多时,但依然没有完全改变她那家乡的口音,听起来让人倍感亲切。钱青霞很年轻,也很有艺术家的“范儿”,但不像很多画家那样趾高气扬。...

    68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马年说马画马[图文]
    马年说马画马[图文]

    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马科的食草动物,起源于5千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早期北美大陆的热带丛林,最早的始马只有狐狸那么大,背部拱起,前肢4趾、后肢3趾着地,牙齿简单,以树叶、浆果为食。此后的2千万年变化不大,直至中新世,气候变干燥,大陆草原化,在选择压力下,始马的体型结构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千5百万年前中新世出现的草原古马,身材变大,四肢变长,前后肢都只有3趾,但仅中趾趾尖着地,侧趾退化。...

    135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笔挟风雷起狂涛——陈求之“水墨文字”之意义试解[图文]
    笔挟风雷起狂涛——陈求之“水墨文字”之意义试解[图文]

    陈求之作品中国书法在经历了新时期展览文化30多年的狂热之后,表面上一度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局面。平心而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缺点、不足甚至是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成绩在于有效地宣传和普及了中国书法,书坛呈现出一种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但不足在于图式化、市场化、功利化过强,真正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作品鲜能一见,崇高的艺术精神和理想追求被逐渐消解,趋于娱乐化、快餐化。人们一窝蜂地为了追求短平快,揣...

    90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石平:石破天惊抱不平[图文]
    刘石平:石破天惊抱不平[图文]

    刘石平先生你还记得初中课本上的《愚公移山》吗?“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但你相信吗?如今,王屋山中隐居着两位耄耋老翁,一位叫宗福元,寿高八秩,日日开山种树,乐此不疲,另一位叫刘石平,寿高九旬,或弄笔丹青晨起时,或自拉自唱山林间,或静坐沉思斜阳后。他们同居一室,欧阳中石先生为其题写斋号“二翁草堂”。欧阳中...

    6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音乐书法招致“作秀”争议 笔墨如何随时代? [图文]
    音乐书法招致“作秀”争议 笔墨如何随时代? [图文]

    书法向来有“凝固的音乐”、“无声的音乐”之美誉,当有人把这种凝固、无声给活化、有声之后,一种全新跨界艺术——音乐书法便由此诞生,但同时也招致“作秀”、“杂耍”的批评。这个人就是书法家李斌权。在质疑声中,他已经连续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皇宫上演了“中国书法音乐会&...

    13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中国“胖女”雕塑“行走”、“运动”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感染了以拘谨与冷幽默著称的英国民众。曾雨林图当融合了中国普通平民朴实、幽默、乐观风格的雕塑作品与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碰撞会产生什么?这些天来,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都灵市皇宫广场、米兰水上世界等欧洲城市公共空间不约而同成为中国平民雕塑的展示场所。广州雕塑院院长...

    28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书法口决[图文]
    中国书法口决[图文]

    李德哲作品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田白回向)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五古直质)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喜吾娄安)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会合金命)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天父文支)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主王生正)倘要平或下,反倒...

    3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