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素描观看之道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cameron 点击 :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是创造“看”的自身事业。看是研究描绘对象的起步。素描用的线是从对象身上分解出来的抽象因素。绘画的过程,就是通过看,利用对象身上的抽象因素来表现对象。无论是西方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还是中国古代画技,都是从不同角度切入相同或不同的对象,但由于现代人与古代人的看法不一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看法也不一样,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这就是绘画艺术之所以有个性和风格的必然。

在哲学上“看”,有当“看见”和“看做”的不同含义。传统的中国画家对世界的看法是“看做”;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则指“看见”,看见,讲求“真实”,但真实是相对的。因为“看”不仅来自物理的反应,还有心灵的映射,也就是说,在看的过程中,总是把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把“看见”与“看做”融为一体。为什么几位画家面对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画出来的作品不完全一样?就是因为除了表现技法的区别外,还有各人意识、观念、文化、修养的参与和心灵映射的差异,为什么有人会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美,有人却对明摆着的美,视而不见、失之交臂?也是这个差别的必然。

观看对象,总是首先接触对象的表面现象,获得总体印象和局部特征,然后通过形体、动态、光影、调子等外在因素,因此及彼、由表到里的有机联系,去寻找内在规律,抓住本质特征,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之目的。作为画家,在看这个问题上应当注意的重点和要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1.看,总得有一个选择、取舍的问题,不可能把看到的一切,全部搬到画面上来,而只能是根据对象的反馈,经过思考、理解、取舍、提炼的结果,犹如淘金,通过筛选,去其杂质,把纯金提炼出来;有了这个过程和结果,才有“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可贵;

2.对象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人物、静物、景物,都因时间推移和光线变化而有程度不同的变化,模特儿休息后再摆的姿势,也不可能与原来完全一样,所以“看”,不是孤立地、静止地观看,而是动态的体验,体验对象的性质特征和生命活力;

3.通过观看,从中了解自然和艺术的规律,理解“艺”与“道”的关系:“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神情,“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道”的生命进乎“技”,“技”的表现启示着“道”,理解此中道理,有助于认识艺术精神和境界;

4.饱览自然风光,饶看艺术作品,多体验日常生活,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启示想象和联想;意外的、偶然的发现,往往来自观看;马蒂斯把“看”当作一种创造性的视觉能力,即观照真理,领悟事物本质的直觉能力;

5.绘画大师张大千说:“看物,不能一览而过,从表面看看了事,而要深入了解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并蕴藏胸中,呼之欲出,才能笔放心闲,心手相应,随心所欲,涉笔成趣”;

6.普通人的眼睛不会在那些与他实用目的无关的事物中发现什么,而对于画家来说,他就必须能够洞见火红的枫叶与阳光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必须能够看出使苹果呈现出柔和的、圆球状的光影层次,还必须能够把自然之光演化为艺术之光;

7.叔本华认为:意境乃须臾即变的存在,唯有诗人能记载它,使之永恒,主张以诗人之眼观物,化须臾为永恒;

8.曼尔德洛维兹指出:画素描必须学会一种全新的、入木三分的方式去看,不仅使用眼睛还要用所有的感官,即不只用“肉眼看”还要用“心眼看”;

9.中国美术学院在素描教学改革中提出:“现象学式的看”,即以更主观的姿态和纯视觉的形式去“视其所是”:“把素描训练无数次观看的目光,在交替着的意识中,唤起多样的联想和对素描以外形而上问题的思考和追问,从而必将牵动在追问过程中引发的自身主体精神的向往,也牵动素描技术手段掌握过程中引发诸多文化的关怀”;

10.中国画也很讲究“看”,画家王伯敏,从山水画的角度,提出“七观法”,即:步步看,面面看,推远看,拉近看,专一看,取移看,合六远;“合六远”指的是运用郭熙的高远、深远、平远和韩拙的阔远、幽远、迷远,在同一画幅上,综合不同视点透视,把高低、起伏、远近、大小巧妙地处理成统一体,去表现千山万水的无限景色;这是中国画家独创的、别开蹊径的、极其自由的一种看法。

此外,我们时代的主导精神是,自我与宇宙对立的二元论世界观正在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万物统一观念:所有对立力量都处于绝对平衡状态之中,画家要能看出这一本质的统一,在画面上形成相等、均衡、抑扬、挫顿的“韵律”,把形式美基本规律体现出来。如此等等,说明“看”是美术作品精神内涵的源泉,是画家视觉能力的体现,“看”中之道,很值得我们去探索。

相关文章

  • 书画修复非容易事:最复杂的当属分离画心[图文]
    书画修复非容易事:最复杂的当属分离画心[图文]

    油画作品《蓝衣女站像》修复效果对比,左为修复前,右为修复后。一场特殊的藏品修复展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在展览现场,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央美院的馆藏精品,还能同时看到这些作品被专业人员修复的详细分解过程。有意思的是,不少民间书画收藏者特地赶到这里,请修复师们开个“药方”,让自家珍藏的宝贝也获得“重生”。修复师周末忙赶场王少陵的油画《揽镜》...

    11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画家张增丽一直以来就很喜欢以自然为题材作画,这里的自然题材,指的不是写实的日常风物景观,而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印象,是在对天地万物进行联想后,运用笔墨与色彩去理解和诠释的巨大与绝小,宏观与微观,这样的画面往往能让观者感觉到画面中的自然,虽不熟悉,但仿佛亘古有之。“天清地宁,万物化育”是我们东方圣人从遥远的时空里发出的合于自然的大善境界之祥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1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是时候“回看”传统了[图文]
    是时候“回看”传统了[图文]

    ■四人谈:于“当代”中的“山水、花鸟与人物”姜建忠作品《书童》中国当代艺术的自身建立该怎样行进,这是个大命题。关于中国画、中国文化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当代性,中国如何从传统中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如何摆脱西方的话语模式等问题,策展人李晓峰与三位艺术家进行了对话。孙良作品《闲趣》编者按:黄阿忠、孙良、姜建忠三位都是油画家,然而前不久三人却联袂展出了各自...

    58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彦君:培养文物专家的园丁[图文]
    李彦君:培养文物专家的园丁[图文]

    2011年,李彦君在东方大学文物学院给学生讲解青铜礼器制作方法和辨伪要点,手里拿的是春秋时期的青铜簋。王倩人物名片李彦君,资深文物鉴定家,现任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文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辽金史学会会员、东北历史人物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及修复委员会会员、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13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张大千艺事问答录[图文]
    画家张大千艺事问答录[图文]

    张大千的《大墨荷通屏》□巴东之三:“五百年来一大千”的说法可接受吗?“五百年来一大千”,这是当年徐悲鸿用来赞美张大千艺事成就的一句话,听来实在是有些刺耳,多年来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原因是这句话仿佛是指张大千乃五百年来第一人。那么明清以来的青藤、白阳、石涛、八大,这些大家亦各有他们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难道说他们都不如张大千吗?这点大概张大千自己都...

    154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玉来:论国画创新的底线[图文]
    刘玉来:论国画创新的底线[图文]

    刘玉来家在青山心淡然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如果要能独立的存在,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有着的丰厚的历史,在背负历史艺术语言又需不断开拓新语言的状况下,怎样才能在延续故往中使自己得到不断更新呢?这确实给从事国画工作的艺术家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在螺旋性的进程中不断更新发展,发展中它不能不在不断的吐故纳新中使生命得到更新升华,因此故往的自我必定会成为每个不同艺术工作者攫取的宝库...

    11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13文化消费大戏谁来唱?能否随GDP“水涨船高”[图文]
    2013文化消费大戏谁来唱?能否随GDP“水涨船高”[图文]

    创意中国元素剪纸鱼造型近十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增长与国内旅游人数增长比较图表。CFP临近2012年末,一部制作费仅有30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泰冏》以13亿元的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纪录给了文化消费市场一份最大的惊喜,不仅让人们对国产电影的竞争力刮目相看,也折射出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巨大的潜在能量。翻开2013年新一页,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又将何去何从?刚刚浸润于文...

    75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导言: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外界称之为“调整年”,受经济影响,艺术市场遇冷。拍卖行成绩平平,画廊业的动作也显得更为谨慎。春节前夕,99艺术网就“2013中国艺术预测”话题,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策展人王春辰。艺术行业受经济影响遇冷不会影响策展人对艺术家的关注记者:中国艺术品行业去年一直受到政治、经济大环境以及艺术市场的影响,您认为今年...

    34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近代美术史——作为标本的北平艺专[图文]
    中国近代美术史——作为标本的北平艺专[图文]

    宗其香《嘉陵江上》1947年纸本设色。继去年底“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之“西画部分”结束之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再次展出“国画部分”,试图完成一次完整的叙事,以一所美术院校为单位,对中国近代美术史进行重探。“西画部分”展出了两件李叔同的作品,十分罕见,据说是目前仅有的发现。给文化界带来惊喜之余...

    74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图文]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图文]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吴巍简帛书法艺术展”目前正在北京第九届园博会展出。北京简帛书法艺术院院长吴巍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失散2000多年的简帛书法进行整理、研究和创作,并出版《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吴巍于10月17日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现在很多人写书法,但不懂文字,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吴巍简帛书“种豆得瓜”30年研究简帛形成书体>...

    10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宝林:我与大山[图文]
    李宝林:我与大山[图文]

    李宝林近照1,山水蕴藏着人对大自然的深厚、宽广甚至悲怆的情怀。而我要追寻的,则是那亿万年屹立不动的大山所展现的无以伦比的永恒与博大,无可名状的沉默与悲壮。2,我爱山,爱其凸显天地之大,宇宙之无穷。3,我爱山,尤爱西部大山,爱其伫立于万古洪荒,任日出日落巍然不动之悲怆。4,我爱山,爱其外冷内热,爱其冰雪覆盖之外表下雪水消融,渐成生命之源泉暗流涌动,正是它们最终汇聚成我们的母亲河&mdash...

    144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兰力斌圣城我相信这是对他许多年来寂寞而艰苦的探索过程的一种精神上的回报。我们将认识他和他的艺术,并与他一道去感受那些曾经感动过他的心灵的人与自然。像今天人到中年的许多油画家一样,兰力斌在学习和研究油画的过程中经历了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历程。在中国,对油画的了解在很长时间里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无法目睹欧洲油画原作的局限,使学习油画的年轻学生只能靠对印刷品上图片的揣摩,去体会油画的语言意味和技法...

    10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油画创作:真诚是艺术的生命[图文]
    油画创作:真诚是艺术的生命[图文]

    刘曼文作品一位成功的画家必具两个基本品质:认真地面对客观世界,在观察、分析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汲取创作的灵感;善于审视和寻找自我,不断从自我的体悟中发掘自己的才智与潜能,找到自身在艺术中的位置。对艺术家来说,表现客观世界和表现自我,应该是合二而一、互为表里的。从表面上看,画家画的是客观对象,实际上是在画自己,是在呈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刘曼文作品我一直关注女画家刘曼文的油画创作。这位受过学院...

    127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胡德夫:一次精神碰撞音乐之旅[图文]
    胡德夫:一次精神碰撞音乐之旅[图文]

    胡德夫2005年,55岁的胡德夫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张专辑《匆匆》,满头的白发告诉人们,这位歌坛新人一定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奠定了后来台湾流行音乐甚至整个大陆流行音乐的基调,胡德夫就是这场民歌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卑南族歌手,胡德夫在当时更大的兴趣不是唱歌,而是参与到更多社会活动和民主运动之中,一直为台湾少数民族争取权益,直到录制《匆匆》。单纯从流行音乐这个角度来讲...

    192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技巧与观念[图文]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技巧与观念[图文]

    张晓刚作品赏析:《血缘大家庭系列》从第一代出国留学的油画家画油画到现在的百余年间,中国油画历经坎坷发展已成今天的多元格局。其间技巧与思想(观念)在创作中呈现出的代与代之间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争鸣不断地促使着中国油画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幼稚迈向成熟。“代沟”的存在是文化的历史阶段性标志,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代艺术家必然面对着与上一代和下一代不同的成长背景与社会需求,这是导致观念...

    13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