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图文]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黑点 点击 :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2002年,广东文联等多家专业机构在广东画院举办了许钦松个人山水画展,展出50件中囯画新作,岭南美术出版同时推出《许钦松山水画集》。在一个各种展览已经多如牛毛的年代,当年许钦松这一展览,人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似乎还是在于,这是一个版画名家的中国画个展。新闻媒体甚至美术界的同行们关注的,主要是版画家许钦松左右开弓,两手都要抓的创作取向。

坦白一点说来,对于新闻媒体兴趣盎然的“跨界”、“客串”式的多才多艺,专业界人士的内心未必很以为然。艺术贵在专,难于精。做做票友或边缘人未尝不可,一般而言难以与专业的中国画家等量齐观。

但人们大都不太留意,许钦松此前已有了20多年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经历。长久以来,他怀揣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国画情结。相比版画刻板拓印的一整套制作程序,中国画直对宣纸挥毫泼墨抒写情性的方法,有时更适合于他。七十年代中期,他从美院毕业分配到广东美协工作,已正儿八经不断拿出国画作品参与各种联展。只不过,与他这一阶段最投入的版画相较,这些中囯画只能算小打小闹。随着他版画事业的蒸蒸日上,许钦松作为版画界后起之秀的形象被定格,更如他自已所说那样,是“版画影响力掩盖了中国画的名声”。

现在回想起来,十年前在广东画院举办的这一山水画展,乃标志着许钦松一次非同寻常的转折,是他创作重心的大挪移。如果说,七八十年代许钦松主攻版画,九十年代是版画、山水画齐头并举交错行进,2000年后则已是山水画成为重头。他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向,由此,许钦松的主要身份已悄然转换为山水画家。

回溯一下他作为一个山水画家的行程,不难看出,许钦松的前期作品,曾沿着传统笔墨路向走了一段不短行程。上世纪80年代,他追摹过沈周、石谿、石涛,尤为北宋大画家范宽倾倒。而现代大家中的黄宾虹、李可染和陆俨少等人,对他也有异常吸引力。他研习传统笔墨程式,揣摩别人的画法,也曾尝试在传统型山水技法系统中加入意识流、解构主义等后现代式造型语言。不同方法都尝试过了,头绪甚至显得有点杂乱。但,这种种探索和体验,为他下一步再出发作了必不可少的铺垫。而他在这一阶段画作所透露出的乡土气息和清新格调,仍让人留下不忘印象。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许钦松90年代的作品,多有写生体验依托。这一时期,他在探求以新笔墨语言传达真实感悟的新途径。许钦松已有许多年外出写生积累,足迹近至长城内外、天山南北,远及西洋东亚、他国异乡。作为画家,他对北派山水的雄浑厚重,南派笔墨的秀润灵动一样喜爱,同时抱有一种专业化的强烈兴趣。也在这一时期,大尺幅创作,全景式、俯视式构图不时出现,有意无意间流露出他一种以“大”为尚的个性特色。2002年在广东画院的个展,出现了众多大幅作品,构图方正,气势迫人。这些作品,正出自他历经两个阶段探索积累的艺术蜕变期。许钦松喜爱大山、大水、流云的格局,而且对云的表现一直情有独钟。流云远山、游云漫渡、寒云欲雪,类似作品标题一再出现。在他笔下,变幻浮动的云靄能让坚实沉稳的大岳崇山变得生气灵动,进而让观者的精神心绪从中获得体验和观照。而许钦松山水画的若干个性倾向和风格特色,也已在这一阶段鲜明地呈现出来,他获取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

而这只是阶段性的收获。许钦松的过人之处,在于沉得住气,能不骄不躁。鲜花和赞誉声最易让人晕眩,他在这时却能清醒地把握住自己真正的优点、不足和往何处努力的方位。下一步该如何呢?他对记者说:“一旦个人风格形成,你就要不断完善它,提炼它,提升它。我不主张画家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天天都在变,变成面目全非。其实我主张‘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内心的艺术目标”。

这个要坚执的内在目标又是什么呢?以往他并没有直言。近年面对记者的一再追问,他终于透露一二:“灵动、巧妙、轻快、抒情,是广东美术创作的特点。但能引发对社会、对历史深层次思考的震撼性力作,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经得起推敲的大作还是不多”。他早就意识到,当代岭南画家若仅停留在“对景写生”这一层面,“看似源于生活、忠于生活、勤于写生,但实际上是缺少创造”。老路己行不通,当今的广东美术家,需要更迫切思考艺术提炼和升华的课题。

这是从美学的角度,深入思考广东近现代以来美术创作特征而得的一个总体性结论。它出自许钦松之口,更让人感到沉甸甸的份量。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同志仍须努力”,广东美术界的同仁任重而道远。而艺术创作自有规律,它首先是个体的。从许钦松这里可以看到,内心有了坚定的艺术目标,大山水大气格的美学取向也变得越来越明晰。在接下来的探索中,他一直紧紧把住个人风格“要不断完善,提炼,提升”的关键点。用的是毛笔宣纸,技法上则更多尝试将版画的块面、黑白构成和西画的色彩、光影、透视等造型手法与中囯笔墨语言融合起来,提炼出融入自己艺术个性的新画法,进而整合为体现个人风格的语言系统。

这是一个延续了多年,曲折而困难的行程。激发他创造潜能的契机,来自于许钦松十余年前的一次出国经历。1997年,他作访问学者来到尼泊尔,坐直升机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上空写生。飞机登临青藏高原,从高空俯看崇山峻岭,群峰苍莽,云层叠涌,气势壮阔,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南方画家惯用的山水画法,很难传达此时心灵所受撞击。“一定要有所突破,首先要突破自我!”许钦松此前一直心仪唐宋元山水的恢宏气格,大山大水,披阅千里,既有强烈的震撼力,又经得起反复品味等。此刻,新旧感受触碰在一起,有如电光石火,他豁然开窍了。

由此,他的创作走上了转型、蜕变、升华之路。许钦松明确归纳出自己必须达到的目标:审美倾向儒家精神的厚重、浩然正气,意境需有雄浑、博大气势,总体要突出崇高,伟大的壮美。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这一倾向,包含着他的个性特征。许钦松多次说到,他少年时的偶像都是英雄豪侠,一直不太拘泥个人痛痒,“人的精神应该是深远而崇高的。”这种个性倾向成为潜意识,有意无意总会落在作品上。如同他所说那样,“我在创作中的确有一种‘大’的倾向。我总是不自觉的提高视角,仿佛自己是一个遨游天空的飞翔者,穿越一道道云层,向深远的地方飞去。我就是一只雄鹰,自由地翱翔在群山峻岭之上,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广大的地球、神奇瑰丽的自然,都在我的胸中。”

大气势、大境界、大意象,“大”是许钦松山水画一贯的追求。这样大美和壮美的内涵,需有空间结构、视觉图像、技法语言各环节的依托。出于表现的需求,甚至要求纸张幅面大型化。这些要素,都已在许钦松近年山水画中有明确体现。在空间结构中,他借鉴了唐宋山水宏大气格的高远构图法,有意识保持“焦点透视”特征,同时也“自觉的提高视角”,把广袤天地尽收笔底,以俯视角度导引观众随他遨游天际,遍阅万山,感受壮阔气势。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正如许钦松所述,他的山水画很注重山体地质结构、山水云雾相互关系的研究。厚重雄强的山体质性何以表现,壮阔宏大而又灵动变化之美怎样传达,这都是一个山水画家需以创造性方法解决的专业课题。而这一专业的答案如何,则决定了他的作品价值如何。许钦松恰好在此发现了他的优势所在。“从事版画专业,给我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因素”。这里能把他多年从事版画创作的体验,顺理成章引入到山石形质的造型语汇中去。版画重黑白,省却许多繁杂累赘,删繁就简是其长处。刀刻意味的俊朗、坚实、明晰、简括,则可补传统笔法之不足。再略作分析,他所画山体,一是喜用积点成面去造型,二是常见侧锋块状的笔墨。这些,都若隐若现透出他由版画转入中国画,版画技法元素与唐宋山水笔墨交叉糅合的特征。他由此尝到甜头,“版画创作因素介入进来,强化了山体语言的重量感、力量感”。

其实,这又不过是他所作综合性探索的一方面。他说,“艺术要在不同种类的交融中获取新的养分。我在山水画创作中,运用了版画功底和木刻技巧,融入了水彩、水粉的色彩意识,甚至平面设计的构图方法”。在山水画中融入油画、水彩水粉的色彩语言,乃至现代设计的图式结构,这对于传统型的老一辈画家,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但,许钦松具有当代广东人的开放性思维。只要有助于加强山水画的表现力,能传达厚重感和力量感,种种方法都不妨为我所用。他曾作自我总结:“我的山水画的鲜明特点:一是构图,变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为焦点透视;二是用色,改变传统国画推崇的纯水墨,画出自然界色彩的丰富变化;三是光感,改变传统国画画面的散光,将山水沐浴在自然光的笼罩之中”。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由于开放型的思路,综合型的方法,传统的山水笔墨技法到了他手里不啻于猛虎添翼。“在我的山水画中,追求视觉冲击力,在巨大的展示空间中,要有把观赏者从远处吸引过来的能力。我认为这是现代创作最重要的因素。”这一“能力”,在西方艺术哲学中,经典的诠释是艺术的“视知觉”。它首先是作品形式的张力,同时也是作品内涵的魅力。而这一切,却只能通过技法语言落实在作品上。从多方摸索、多年探寻到自辟蹊径,许钦松已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终得以为表达山川的博大、雄伟气象,为实现自己心目中的艺术目标,从技法层面的突破开始,找到了创作上的可操作途径。

对于一个画家,达至这一点岂易言哉!

现时的许钦松处于旺盛的“现在进行时态”,正在不断前行,不断为自已提出富于挑战性的课题。例如,他说到,“近年来,我把研究的课题重点放在‘水墨山水’的创作上,在创作中主要想解决以下几个难题:首先是技巧问题,如何在‘厚重’与‘灵动’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作品既要浑厚又要空灵,要使之达至和谐统一;第二,如何使‘第一自然’向‘第二自然’的转换。就是说,要让‘眼中的场景’转换为‘心中的境象’;第三,艺术语言既要有创新又要有承传,两者如何完美结合,值得深究。我希望用五年时间走进这‘水墨山水’,相信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个人风格,创造出有新意的山水画作品。”许钦松还说到,“我要画一批篇幅巨大的山水画。一个山水画家,一辈子没有大画支撑,是说不过去的”。

这里,不仅坦裎了他对自己的高要求,更让人看到了他的一种担当精神。作为当今广东画坛的领军人物,许钦松有着难得的文化自觉。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解读许钦松并不容易。其原因在于,他的作品已越出了“岭南画派”范畴,且包含着许多跨门类的要素。而另一个困难的问题,是他正在路上,还在继续探索。面对着许钦松以往的作品,有人说看到了他“易刀为笔”的特长,有人则感受到“青秀出苍豪”一类特色,这些确乎说得不错,但尚嫌不很透辟。或许真是“旁观者清”罢,上海画家施大畏的角度便不同了。他赞赏许钦松“既有广东特点同时又发挥了广东特点,这很了不起。一个地区走出来画家,必须要打破自己的地域文化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局限性”。

这,才真正是关键所在。打破了地域文化的局限性,让许钦松的山水画得以呈现出更明确的个性化和精神性特征。归结起来,许钦松近年的山水画创作,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几点:一、创作观念完成了自“器”到“道”的升华;二、立意造境到达了由物象而心象的跨越;三、技法语言实现了从融合到综合的转换。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型期。在许钦松之前,广东已有“二高一陈”的开宗立派,接着是关、黎一代画人的各领风骚。而许钦松作为一个当代山水画家的意义,在于承传和光大了岭南画坛的革新和创造精神,他是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艺术评论

相关文章

  • 东方观众需求度低 儿童博物馆发展缓慢[图文]
    东方观众需求度低 儿童博物馆发展缓慢[图文]

    空荡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体验厅“‘六一’儿童节要到了,馆里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吗?”“全国儿童剪纸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如是回答。然而,记者到访该馆的当日上午,也许因为是非周末时间,馆里看不见一个小观众。目前,国内公立儿童博物馆仅有北京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上海宋庆龄儿童博物馆。一些公立博物馆有儿童展厅,如中国科...

    151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学书断想[图文]
    学书断想[图文]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王云翔王云翔因受家学熏陶,我自幼就痴迷上书画。几十年来,尽管职业更替频繁,环境反复变迁,但学习书法始终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它应具备精美的技巧、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独特艺术。所以书法艺术需要传统文化的依托,需要技术书理的支撑。没有传统的根基,缺乏历史的积淀,...

    17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把握禅机》当代海派玉雕大师代胜坤精品鉴赏[图文]
    《把握禅机》当代海派玉雕大师代胜坤精品鉴赏[图文]

    代胜坤著名玉石雕刻家、上海玉雕大师、上海海派玉雕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主攻人物雕刻,代胜坤自1997年始进入玉雕行业,2005年成立个人工作室“瑞坤玉舍”。经过近十几年的苦心钻研、厚积薄发,自2006年至今,他凭借《观音》、《罗汉》。《喜获大礼》、《马到成功》、《飞黄腾达》、《代代有余》《引凤来仪》《妙笔生花》等经典作品成为“天工奖”、&ld...

    154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文]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文]

    中国是漆树原生地、大漆的故乡,也是大漆髹饰工艺的发祥地。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漆器,曾经遍布先民生活的角角落落,以其千文万华的瑰丽,与丝绸、瓷器一样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名闻天下。漆艺,更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胶着融会,不但在中国的音乐、建筑、文学、宗教、绘画等领域留下了文明的记忆,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大红大黑的髹饰,引领中国审美趋向数千年,绵亘至今。深植于远古历史文脉的大漆...

    106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涂鸦艺术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图文]
    涂鸦艺术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图文]

    校园涂鸦近日涂鸦艺术在各大校园创新、漫延,甚至向世人发出一种声音:涂鸦也是一种艺术!据说各大校园涂鸦的起因是,因为两位同学在校园合影,其背景是三得利沁柠水部分海报。第二天他走过拍照的地方,发现海报上被涂成复仇者联盟的形象。于是他拿来自己前一晚的合影VS涂鸦海报,并传到社交网站上。没多久又有大学生在自己的校园里发现了,被涂鸦成柠檬家族并带有会话的三得利沁柠水海报。一下子各大校园以及社区出现了涂...

    17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长谷川佑子:人景互动是最美的公共艺术[图文]
    长谷川佑子:人景互动是最美的公共艺术[图文]

    长谷川佑子在首届国际公共艺术获奖作品展览现场寇聪图日本知名策展人长谷川佑子素以“强硬”著称,上海的公共艺术项目几乎没有一个在她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反而是市中心花园中的长椅上的人们,让她感动。作为独立策展人,她认为,策展人除了犀利的眼光、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社交能力之外,与参与展览的各方人士保持距离,维护一份尊严感,很重要。日本知名策展人、东京现代美术馆(MOT)馆长、总...

    15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还原好莱坞的异类传奇[图文]
    还原好莱坞的异类传奇[图文]

    画家JonathanMeese为偶像库布里克所绘的画像。库布里克在世的时候,一直以离群索居而出名,并以我行我素的性格著称。在所有人的印象里,他并不属于好莱坞,是一个异类。但正是这个异类,连续创作出了《2001太空漫游》、《洛丽塔》、《全金属外壳》、《发条橙》等等经典之作。虽然就数量而言,他并非高产,但若论成就,他足可以媲美费德里科-费里尼这样的顶级大师。好莱坞的异类天才导演库布里克。本书从开...

    6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今天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实践行为的特定称谓,也不仅仅意味着相关实践的具体产物,在当今社会它也早已不仅仅限于“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这样的称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视野中最具典型性和历史感的内容,设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与其相伴,并对于自身进行着不间断的改造——一个设计词汇逐渐从“想”到“做&rd...

    5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技巧与观念[图文]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技巧与观念[图文]

    张晓刚作品赏析:《血缘大家庭系列》从第一代出国留学的油画家画油画到现在的百余年间,中国油画历经坎坷发展已成今天的多元格局。其间技巧与思想(观念)在创作中呈现出的代与代之间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争鸣不断地促使着中国油画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幼稚迈向成熟。“代沟”的存在是文化的历史阶段性标志,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代艺术家必然面对着与上一代和下一代不同的成长背景与社会需求,这是导致观念...

    13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曾来德——求之有得[图文]
    曾来德——求之有得[图文]

    陈求之作品初识求之,有点戏剧性。先蒙申万胜将军推举后经梁占岩兄引荐。有如续前缘。辛卯之初,深圳之行。访求之太阳山馆。只见一座座即将废弃的民宅被求之妙施巧手变成了艺术天堂。我顿然间打开眼界。求之并非建筑专家却有如此才能而颇感异外。求之还画油画。我本不在意。而馆中四壁大量的书法作品更引起我关注。一幅幅气局宏阔。笔墨豪雄如夹风雷的现代意识书法作品似有先贤张旭怀素黄庭坚之气象。表现上的大胆妄为却又坚守...

    32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吴洪亮:美术馆尊严是核心问题[图文]
    吴洪亮:美术馆尊严是核心问题[图文]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美术馆尊严是核心问题,而钱不是■收藏周刊记者韩帮文程辛把实力太弱、太不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放在美术馆,尤其像我们馆楼上展着齐白石老爷子的作品,你好意思吗?——吴洪亮逢齐白石诞辰150周年之际,“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于1月10日至3月18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该展览甫一亮相,便在艺术界...

    13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季顺: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图文]
    季顺: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图文]

    季顺(右)随代表团赴德国表演现场与时任我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中)交流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一个奇形怪状的葫芦,一把普通的烙铁,只需要这两样东西,季顺就能完成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在季顺看来,火绘葫芦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只是掩盖瑕疵,葫芦跟纸张一样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完全可以独立承载艺术的载体。从诗歌创作得灵感季顺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画画,他笑称自己的婚姻也是因画结缘。据季顺回忆,从小因为能画所以一路...

    6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梵高自画像21世纪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开始图像化,每个人在一日之内可以接触和浏览到大量的图像信息,这些图像为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受。与文字信息有着极大的不同,图像信息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感受性。在以前的文字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主要以时间的方式发生,比如阅读一段报刊文字必须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文字符号转换为视觉心象,而在图像时代人们可以在一...

    2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批评家为何会出尔反尔?[图文]
    艺术批评家为何会出尔反尔?[图文]

    艺术评论家为何会在公开出版物中出尔反尔?人们普遍认为评论家具有一双慧眼,能够作出自信的判断,那他们如何又会改变自己的主意?时代的情绪是否影响了批评家的口味?他们是否会被其他评论者所影响?对艺术家的熟悉程度是否会影响评论者的判断?评论家改变立场是否会对其他评论家产生影响呢?克里姆特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引起了评论家在判断上的反复。如果一个政治家的立场左右摇摆,公众和媒体会群起...

    13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无意插柳柳成荫[图文]
    无意插柳柳成荫[图文]

    1500年前,一对“天之娇女”双胞胎在齐鲁大地诞生,她就是《郑文公碑》上、下碑。《郑文公碑》现存两处石刻。一处立于山东省平度县城北大泽山的天柱峰,因刻制在前,称上碑。碑高3.5米,宽1.5米,碑文19行,每行50字,共881字。另一处立于山东省掖县东南8公里处的云封山,因刻制于后,称下碑(以下简称《郑文公碑》或《郑碑》)碑文刻在一块孤立的半圆形巨石上,碑高3.4米,宽4....

    144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