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猪猪 点击 :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 | 美术常识

沈鹏先生

沈鹏,江苏江阴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其家学渊源,学养深厚,幼习诗书画,尤书为上。几经磨砺,渐成气候,以草书傲立于书山画海,成为一代名家。少年时代,喜读《大公报》,认为它天下为公,公正公道。时值《大公报》建报110周年,我们特地邀请了这位当年的老读者,请他谈谈他的书法艺术之路,他对当下书坛的评判,他对《大公报》的期望等,以飨读者。

书卷气

未识沈鹏先生之前,闻其以狂草独步天下,暗度:此人或许如唐人怀素,性情疏放豪宕,不拘细节,洒脱嗜酒,在酒精发酵的激发下,挥毫泼墨,狂颠醉草,势不可挡。及至见面,沈先生却是清瘦俊朗,虚怀若谷,言谈举止之间俨然是一位谦谦君子,全然颠覆了我先前的猜测,令人暗自纳罕。

沈先生细细叙来,方知其故。

他是江苏江阴人,此地人杰地灵,历史上出了多位名人,如沈先生仰慕的明代地理大家徐霞客,不仅能不辞辛劳的探寻高山峻岭,而且文笔书法也不能小窥。近代文化名人“刘氏三兄弟”(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亦是江阴人士,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先生从江阴走出,后来成为知名的社会学家。江阴悠久的历史文化无形中滋养了沈鹏先生的心胸和学养,影响了他将来的人生方向。1942年,沈鹏先生入南菁中学读书,这所中学由左宗棠批示拨款建立,取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可谓悠久。他的文科一直名列前茅,理科相对较弱,但是,沈先生说,正是理科的逻辑性思维在他以后的书法生涯中常常带来新的认识,开拓新的境界。课余时间他师从清末举人章松庵,曹竹君、姚菼、李成蹊诸位先生,主要学习古诗文、书法碑帖、中国画等课程,其实也无外乎是些寻常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譬如背诵《唐诗三百首》,临摹柳公权、颜真卿等人书帖,摹写《芥子园画谱》等,但是,正是这些最初的启蒙美育,无形中培养了沈鹏先生对诗书画的兴趣,使得少年时代的他在书法方面的天赋逐渐凸显出来。

但是,当时的沈鹏并没有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多么好,时常没有自信,其他同学却对他青眼相视。耄耋之年,沈老拿出少年之作,方才确认自己的字似乎是好于其他同学。时隔70载,方能对别人的赞扬表示认同,需要何等的谦逊!沈鹏先生讲了一则故事,诠释了他独特的学者气质的来源。

“中学时,同学们有段时间都临清末翰林潘临皋的帖,大家认为他的字好,市面上也有很多他的印刷品,但是我觉得不好,当时十二、三岁,也说不出哪里不好,后来想明白了,就是俗气。那时心里有个疑问:什么是书卷气?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书卷气就是读书人有书卷气。这个答案当然很不理想,但是,我知道,我要有书卷气,不要有俗气。这种观念很早就形成了。”

这种要成为读书人的理想在少年时代已初露端倪,也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后来,他上大学,学中文,转新闻,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编,案牍辛劳,朝朝暮暮,为他人做嫁衣,业务精熟,成为骨干,后任副总编,在编辑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了40余年,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至今仍每日临帖,笔耕不缀,不仅书法造诣突飞猛进,而且诗词成就不菲,已出版了四本诗集,集学者与艺术家于一身,这与他少年时代确定的“书卷气”不无关系。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 | 美术常识

沈鹏先生与《大公网》总裁林学飞先生亲切交流

游于艺

沈鹏先生以草书独步天下,赵朴初曾赞他的书法“大作不让名贤”,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不是仅仅练练草书就行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沈鹏先生说:“我二十多岁时练欧阳询,后来学赵孟頫、王羲之,我还喜欢隶书,经常写写,现在,我每日练习大篆《散氏盘》。因为各种书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笔法相通。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他一定也是个不错的田径运动员。以楷书见长的,不妨也练练隶书、草书,这样才能精进。”沈鹏先生建议道。

看来,集书法各体之大成的草书,并不仅仅是只练练草书这么简单的事。非但不如此,而且,转益多师,功夫在诗外,才是书法渐精的途径。沈鹏先生出身美术编辑,是著名的美术评论家。启功先生赞叹说“朴私交沈鹏先生逾30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遍览中外美术,无疑给沈鹏先生丰厚的审美沃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淫,对他书法审美的攀升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书画同源,在沈先生的理解中,书画是同笔同法,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经营位置”,相对于书法的笔法、构建。书法之于绘画,提供了抽象的美学原则,而绘画也丰富了书法的美学思想,互相影响。比如说八大山人,他的书法中的中锋用笔,构图的空灵虚应,感情的冷峻超逸,很难说绘画与书法的相互影响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沈鹏先生常为疾病所苦,生理的病痛有时会消磨人的意志,而音乐则成了他的疗养鸡汤,更是他书法节奏美的来源之一。他说“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有一个著名的论点:‘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用来解释书法非常恰当,‘乐音’作为音乐最基本的元素,在书法以‘线’的形式出现,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规范化、美化。在音乐为乐音的运动,在书法则为线的运动。”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沈鹏先生处处留心,将从别的艺术形式所感悟到的,运之于书法,使其丰满、成熟,渐至佳境。“书法以外的东西,懂得越多越好,文史哲经教,是相近的;远的,比如音乐、舞蹈,对于书法的节奏感、韵律感都有益处。仅仅看到书法以内的东西,就字论字,恐怕提高就有限了。”沈鹏先生坦言道。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 | 美术常识

沈鹏先生点评《大公报》

痴于诗

2003年3月底,寒山寺内普明宝塔院的回廊,新立了一块高150厘米,宽110厘米的大碑,上书一首七律:“钟声回荡夜迟迟,过往客船江月思。阅尽古今无限事,寒山化育一身诗。”

字写得自由磊落,行云流水,落款便是沈鹏。而书写的内容,颇有唐人韵味,意境深远,气格高古,不知出于何人。据说,此碑一出,观者众多,无一人猜出作者,有说是李太白,有说是杜工部,有说是李义山,或是王摩诘等。往往是秋爽方丈一语道破天机:“沈鹏介居也”。

说起沈鹏先生的书法,外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起沈鹏先生的诗作,却少有人耳闻。然而在文学界和书坛,他的诗作亦受到大家的击节称赞。刘心武说他的诗“吟意趣真”,周笃文赞它“本色清奇”,赵朴初则点评为“清新挺健”。沈鹏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敬仰他的同乡——中国地理大家徐霞客,多次赋诗赞他不畏艰险,踪迹踏遍各地,并从中得到书法的启示。说他的字“世间真文字,秉笔无矫饰,世间大文字,目遇不暇接。世间奇文字,惊天动河月”(《徐霞客歌》)。而沈先生也是齿痕处处,周游列国,并有感而发,诗风多样。清新诗如“苔湿方知昨夜雨,频年难得听鹧鸪。(《镇江•晨起》),”“神农野逸天山雪,适我心胸畅我魂。”(《自述杂诗》之二),“小避尘嚣静不哗,绿茵铺地净无瑕。”(《小避》),风格质朴,言语简洁而意味深厚;哲理诗如“为因失算塔倾斜,因有倾斜盛得名。世事难分诚若此,东坡琴指辨声情。”(《比萨斜塔》),辩证的看待事物,包含相对论的哲思。悼念诗写得更得乐府遗韵,太白遗风。“我来梅花岭,梅花杳无影。清气满园林,衣冠应未冷”(《梅花岭史可法墓》),以简驳繁,举重若轻。似是信手拈来,实则笔力雄厚。刘征说他有“大唐音”是不为过的。

诗人沈鹏的古诗词修养自幼而来,已是渗入到血液当中去的,“欲问何以故,诗情早入骨。以此视金樽,墨韵浓于血”(《余不善饮,诗以自解》)。无需酒精的刺激,诗情墨韵已是深入骨髓,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诗、书、画三位一体,集于沈鹏先生一身,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修养,在他身上和谐的统一着,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共同铸就了一位大师级的学者艺术家。

在外行人看来,身兼数职的沈鹏先生一定每日忙于社会活动和应酬,而没有时间磨砺自己的书法,而沈先生说,他每天都在磨练自己的笔头,而且常常否定自己,不断创新,每一幅作品都有新意,绝不重复自己。但是,他在诗歌上下的功夫,却远远超过书法,这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他有一句诗描写这种状况:“废纸三千犹恨少,新诗半句亦矜多”。沈先生解释说:“我不愿重复自己,好比今天下午写几幅字,如果第二张跟第一张差不多,我就不喜欢。写了一张以后,一定要先放在桌上看,然后放在地上看,再挂起来看,总希望有一点新的感觉,废掉的很多,不好的自己就撕掉。有时候暂时不撕,放在那里,过去以后又撕掉。这叫‘废纸三千犹恨少’;而新诗得了半句,我也很得意,这是相对的。”

当谈起书家中的诗人时,沈先生精神一振,为我们讲了两个有趣的人,“有的诗书画家喜欢说自己的诗第一,比如齐白石,诗书画篆都精通,但是他喜欢说诗第一,其实齐白石的诗当然不如他的画。林散之写字,画也能画一点,诗也有,他也喜欢说诗第一。他希望家人在他去世后的墓碑上写上‘诗圣林散之’。这里头我想有两种情况,可能具有普遍性,一个是写诗下的苦心常常多于画画和书法。另外,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作诗的苦心,因为他的画或者书法已经有名了,所以他希望人家知道他的诗很好,所以把它说成第一。”

沈鹏先生至今已出版了《三馀吟草》、《三馀续吟》等诗集,多达五百余首。沈先生有点得意得告诉我们,他的第五本诗集已经付印,他的诗的成就高于他的书法吗?这一点,读者说了算。我们期望早一点看到诗集的面市,给诗坛吹来一股别样的大唐之风。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 | 美术常识

沈鹏先生为《大公报》创刊110周年题词点击欣

赏更多沈鹏书法精品(组图)>>

求于真

沈鹏先生擅长草书,兼及楷隶,风格奇崛烂漫,恣肆横流,逸气充盈,变化不可端倪。书法是纯粹的艺术,他引梁启超先生的话说“个性的表现,各种美术都可以,……但是表现得最亲切、最真实,莫如写字。”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进行的一种艺术创造,当汉字进行艺术创造成为书法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脱离开汉字的实用意义。

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沈先生自己的体会是:“中国文字的‘意美’,因长期历史积淀而变得丰富深厚,汉字的多义性、不确定性,蕴含着本民族的美感,‘音美’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诗词、歌曲、戏剧;其余各种文体倘内涵节律、韵律的美,也会令人击节称赞。至于‘形美’,集中体现当然是书法了,它是立足于‘形美’的艺术,与文字的‘意’、‘音’无关。”书法艺术以墨线为主导,按照特定的文字形成结构,由一画、两画、三画……直至万画。

沈先生说:“书法的形式即可说书法的全部。它的的形式即内容”,他着重强调书法纯形式的美,肯定书法艺术本身独立的存在。学习书法的途径是什么呢?沈先生微笑着说,“当然是字帖了,它不说话,但是却说了书法的全部。”“学习书法应该先临摹,后揣摩。如写‘大’、‘小’、‘日’、‘月’一样,遵循着它固有的笔顺,循序渐进。写出来不断观摩,从古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逐渐提高。虽然我写草书的年头也不少了,但我一直想着一件事,就是我的行草书中怎么能够做到古人说的‘气通于隔行’。气,草书的气,在每一行不是孤立的、并列的一行一行,而是怎样加以贯通。古人这么一说,二三十年我都在想着这个事。”

为追求书法艺术之真谛,花费三十年来揣摩古人的书法体验,沈鹏先生可谓执着而坚毅。没有对艺术之美的理想追求,恐不会取得如此煌煌大绩。

当被问及现在的学校里开展书法课,以加强学生的美育时,沈先生大加赞同,连说这是好事。但是,面对广大学生学习书法是为了在考试中加分的情况,他大为不满,直言道:“现在的书法艺术如果被冠以加分的功能,参与到学生的竞争当中去,就失去了书法的纯粹性,失去了美育的真正意义,因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了功利心。“我们那时候参加考试,就是硬碰硬,没有任何可以加分的项目。外国也是这样,比如说你在体育方面得了什么大奖,在考试中不会加分,工作中也不会加薪。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这才能回到美育的真正意义上来,回归到书法的纯粹上来。”

面对如今社会上经常举办的所谓的大型书法艺术比赛,沈鹏先生慨然道:“我已经不是一线人物了,但是我听说有好多获奖的作品是拼起来的,就是说拿古人的很多字,一个一个好的字拼起来,然后再临摹,形成一件作品,一看也不错。但是这失去了书写的意义。所以我强调我们书法要原创,要‘有我’,拼起来的作品就是没有将真正的自己摆进去。这也是沈鹏先生追求书法的纯化,还原书法的纯粹之美的良好愿望。我们真诚希望,书法界的某些乱象,能够因为沈鹏先生的铮铮直言,而得到一些改善。

在采访的结尾,沈鹏先生对我们提出了愿望,希望《大公报》这三个字,仍然能够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办出自己的特色,用传统文化中高雅的东西来引导读者,祛除低俗的不好的东西。作为一位资深的编辑和新闻工作者,他向我们建议:向读者介绍年老的艺术家,前提是他(她)有新东西,或者以新的角度来介绍;另外要注意发掘有潜质的中青年,有分寸的介绍,不要棒杀或捧杀。沈鹏先生以一位老读者,以一位同行的姿态,对《大公报》提出了文化传承的方向和要求,其坦坦真言,将激励着同仁们继续努力,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大公报》/大公网林学飞席涓周文昭王迪)

相关文章

  • 古建修缮莫成豆腐渣[图文]
    古建修缮莫成豆腐渣[图文]

    崇礼门内部结构(图IC)古建修缮莫成“豆腐渣”引发对高校加强建筑修复技艺课程的思考◆本报通讯员程国政姜锡祥文并摄●新闻背景去年底,韩国头号国宝——崇礼门的复建被称“豆腐渣”,梁木裂缝。何至如此?崇礼门复原工程首席木匠新应洙(音译)解释,梁木出现裂缝,是因为木材的干燥期通常是7到10年,而崇礼门的工期不允许这样慢条斯理...

    39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每一种文化都像一棵大树,民族文化就像树的根,只有根强壮了树才会茂盛。——乌仁娜有这样一种蒙古族女声,因为从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所以没有闪闪发光的音质,却如同一件古老的精妙乐器,因为充沛的能量和时间的沉淀而能在四个八度任意跨越,令听者忘我。这个声音来自乌仁娜·查哈尔图格旗,欧洲最活跃的亚洲音乐人之一,曾获德国RUTH奖最佳国际艺术家称号。乌仁娜出生在内蒙古鄂...

    2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专家谈新闻摄影:新闻照片背后的记者思考更关键[图文]
    专家谈新闻摄影:新闻照片背后的记者思考更关键[图文]

    《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组照之一,杨绍明,1988年获得荷赛新闻人物类组照三等奖,成为首位获得荷赛奖的中国摄影师1988年注定成为中国新闻摄影师难以忘怀和新闻摄影史必须记录的一年。这年的1月5日,《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这个展览集中展示了“荷赛”30届(1957-1987)比赛中评出的241幅代表作。这样的展览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以至...

    11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诗歌评论家:海子当年如果没死,一定没现在这么耀眼[图文]
    诗歌评论家:海子当年如果没死,一定没现在这么耀眼[图文]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何晶实习生李虹霖王笑近日,“品嚼诗意·留传经典”——2013中国当代诗歌精读系列活动在佛山举行,此次活动由佛山电视台主办,程光炜、唐晓渡、张清华、欧阳江河、王家新、臧棣等多位诗人、诗评家齐聚一堂,共同点评和解读当代优秀诗歌文本。期间,海子的诗歌引起热议。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海子的诗歌地位...

    6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何家英:笔墨的自由挥洒[图文]
    何家英:笔墨的自由挥洒[图文]

    何家英简介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由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擅长工笔人物。现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谈创作建党90周年的纪念展中展出了何家英新作《杨开慧》。何家英说,他...

    11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丹青再续古道情:记丝绸古道裕固风情画家王晓银[图文]
    丹青再续古道情:记丝绸古道裕固风情画家王晓银[图文]

    金风吹来的时候68cm×132cm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脚下,住着一个少数民族:裕固族。在丝绸古道上,有一位专画裕固族的画家:王晓银。迄今为止,王晓银是国内唯一长期坚持将裕固族付诸笔端的画家。相信每一个来到祁连山脚下的人,都会在目睹了白雪皑皑的山顶,清水潺潺的山下,穿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的俏丽姑娘后,就浑然不觉地会被这风景如画、乡情浓郁的景象所陶醉。我想,对于王晓银来说,最初的...

    140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72岁,“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全国政协常委。2004年成立“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新京报: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大关注。冯骥才: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文艺座谈会放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来看,它带有里程碑的性质,因为它是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个全新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谈论文艺最根本的问题。新京报:在你看来,这次座谈会为...

    18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堃:希望观众爱上博物馆[图文]
    张堃:希望观众爱上博物馆[图文]

    张堃(右)在指导组员练习仪态手势。前天8:40,虽然距离天津博物馆开馆还有20分钟,但门口等待进场的参观者已经排起了长龙。试开放两周以来,天博每天普遍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而首个周日竟高达9500人次。因此上周日,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迎接可能再次出现的游客高峰,记者也跟随天博的讲解员,感受他们在博物馆工作的一天。早间必修课口腔体操8:40,天博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点名后,穿...

    11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图文]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图文]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被誉为“中华楷书第一人”的著名书法家张瑞龄,年近古稀仍笔耕不辍。他6岁习书法、20岁起专攻楷书,几十年如一日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历经岁月沧桑却矢志不渝。他习汉临魏,追唐研宋,汲古而不泥古,博众家之长,舍传统之短,终成一派。他那被称为“折钗股”的书法艺术线条,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他的“张氏”楷书,大...

    27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国际顶尖设计大师纵论艺术传承与创新[图文]
    国际顶尖设计大师纵论艺术传承与创新[图文]

    姜峰发表演讲。本报首席记者裴强摄7月2日下午,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主办、甘肃省室内装饰协会承办、兰州中心战略合作、德国汉斯格雅卫浴冠名、中集商贸协办,以传播“先进室内设计文化”为使命的2014中国西部室内设计高峰论坛在兰州举办,国际顶尖设计大师梁志天,亚太十大顶尖酒店设计大师姜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杨冬江教授等室内设计界的大腕登台献讲,让兰州的众多业界人士直呼过瘾。...

    15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葛千涛:老顽童与长鼻子[图文]
    葛千涛:老顽童与长鼻子[图文]

    葛千涛策展人、广告人、画家,云游意大利,收藏有40余个匹诺曹玩偶、陶器、油画等。本文图片高剑平巴西世界杯开赛第二天,当荷兰以4:1暂时领先西班牙时,葛千涛兴奋难掩。凌晨4:35,他在朋友圈贴出两张小玩偶匹诺曹和两张海鲜饭照片,写下:“帅呆了,吃海鲜饭庆祝!”外界知道的葛千涛是策展人、广告人和画家,但一定不知道他收藏了40多个小可爱——匹诺曹玩偶...

    163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这一次,由女人们主导一切[图文]
    这一次,由女人们主导一切[图文]

    詹妮弗·劳伦斯那边,奥巴马正在被指责白宫高官中白人男性比率太高,女性则太少;本届金球奖颁奖典礼却正相反,充分地体现了好莱坞女星们的力量——不仅颁奖典礼由蒂娜·菲和艾米·波勒两位女星担任主持,所有颁奖典礼上的惊人之语也基本来自女性。朱丽安·摩尔蒂娜·菲和艾米·波勒的主持得到媒体的好评。典...

    168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家秦风:以笔为剑的侠客[图文]
    艺术家秦风:以笔为剑的侠客[图文]

    艺术家秦风我通常会用“水墨”这样一种语言形式和表现形式,来作为主体创作的基本特征,但我应用的材料实际上是离开了传统定义的水墨材料的,笔墨纸砚,我已经完全离开了。本刊特约记者黄楚斯1961年生于新疆,1996年受德国柏林市政府邀请任艺术大使,曾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2006年创建北京当代艺术馆。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当代艺术研究员。“...

    116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雕《凤宫》朱其玉与当代艺术似乎是无法融合的两个领域。玉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一向被归入“工艺美术”,它不被看作一种讨论社会和哲学议题的纯艺术。王俊懿以玉为材料的环保主题的装置艺术无疑打破了这一界限。作为中国早期的文明形式,玉的出现比青铜器更早。在中国上古时期,玉最早是作为一种祭祀的礼器而出现的。它具有镇邪和祝福的功能。中国早期大量有关人的品格的词语也来自玉。宋代以...

    76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贾方舟:艺术创作的四种归类你找到方向了吗[图文]
    贾方舟:艺术创作的四种归类你找到方向了吗[图文]

    王沂东寄语青石沟118.6×72.8cm2011年编者按:近日读到了贾方舟先生为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对象世界”小幅油画邀请展写的一篇序言,其中对艺术家归类有4种表述:一种是以再现客体为目标;第二种是艺术家把主体作为呈现的目标;第三种倾向是既不追求客体,也不追求主体,画家更在意的是绘画“本体”;第四种是前三种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

    14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