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海上墨林:人物画的复兴[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小杏 点击 :

海上墨林:人物画的复兴 | 艺术理论任伯年《群仙祝寿图》局部

文/汤哲明

将“海派”绘画视作中国近现代画史的发端乃至近代绘画的摇篮,毫不为过。事实上,至民国时期“海派”画家的人数,保守估计恐怕也要占当时画坛的六七成之多,论者谓之为中国近代绘画的半壁江山,似犹有不足。更为难得的是,海上画坛以无与伦比的包容性与自由度,令各地画坛的主流风格,几乎都能在此立足,在近代史上曾经涌现过的有影响的艺术主张与潮流,包括南方岭南派乃至北方京津画派的风习,也都曾在此地生根开花……

问题也由此产生。

事实上,用“海派”来界定鸦片战争直至建国之前这一时段以上海地区为中心而形成的画派,其实并不确切。这不但由于形成于清末民初以费丹旭、改琦、任渭长、赵之谦、胡公寿、钱慧安、虚谷、张熊、王礼、杨伯润、吴榖祥、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张大千、谢稚柳、陆俨少、唐云等为代表的不同画风渊源于不同的传统,很难作统一划分,而且由于20世纪的西风东渐,造就了海上画坛史无前例的多元化景象,使任何从画派角度出发对之所作的归纳,都易顾此失彼。因此,我们也许只能这样认为,“海派”并非仅是狭义的绘画流派,而是广义的文化现象。

“海派”绘画乃至文化的特性,是以自由经济为基础的商业性,这与中国画史上任何时代的商品化有本质的区别。

“海派”之形成,或曰海上画坛之繁荣,是缘于开放性的经济文化背景,这固然首先取决于上海的地理位置,反过来也使上海成为一个不同于国内任何地区的特殊城市。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打破了旧经济模式,充满着机会的地方;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又是一块可以避开兵祸、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土地。

随着新兴经济模式的诞生与发展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挤压,上海逐渐发展成为江南相对安全的地区与最大的艺术市场,不断吸纳江南嘉兴、湖州、杭州地区乃至安徽、北京、广东等的画家,纷纷来此鬻画谋生,兼之本地画家的崛起,海上画坛也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早期海上画坛与未曾遭兵火涂炭的苏州艺坛联系紧密,任熊、任薰、吴大征、任颐、周闲、吴昌硕等一大批对早期海上绘画起到重大影响的画家皆驻足于此,通过沪苏之间并不引人注目的商业通道联系起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整个江南艺坛。

需要说明的是,上海这座城市,其实包括清末以城隍庙为中心的老城厢与民国以还以新(租)界为中心的两层地域,严格地说应该是由地域引发的时间概念。在“海上墨林”为主题的本文中,我们主要叙述的是清末租界尚未形成时老城厢时代的海上画坛。

事实上,海纳百川,并不仅仅是上海一地艺术的发展历史,而是整个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缩影与先声。自1842年开埠后的海上绘画,犹如新生的一轮明月,以其冷艳的光芒润物无声地普照四方,既承传着传统绘画的精髓,也接纳了外来文化的营养,更引领着近代中国绘画,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通古今、融中西的自新之路。

鸦片战争失败后的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耆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不久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由与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同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了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1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列强势力随之进驻上海,竞相在上海周边地区设立租界——英国于1845年,美国、法国分别于1848、1849年建立租界,其中英、美租界被人们合称为“公共租界”——上海俨然被划分为老城厢与新租界两个不同的区域。

老城厢与新租界,不但是上海这个城市一度华洋分居的两个区域,随着1920年代十里洋场的成型,新一轮华洋杂处时代的到来,这其实又可以视作海派艺术发展史上的前后两大阶段。换言之,老一代海上画家,是集中或者说产生在南市一隅的老城厢,而随着上海的租界在20世纪前后逐渐成型,西方化、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兼之辛亥革命爆发,约于1910年代,海上画坛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由外地源源不断涌来的新一代画家定居租界,海上画坛非但得到极大扩容,更迎来了全新的时代。

以钱慧安为代表的“城隍庙派”,以勾填渲染的传统笔法结合西画立体明暗造型,作八仙、财神等图市利、讨口彩的喜庆题材,学者甚多。

一个画派的兴盛从不依赖一两个天才画家的崛起,而需要更为广泛的基础方有可能实现。上海老城厢市民文化的繁荣孕育着人物画复兴的契机,图市利的世俗人物画与传承文人画格调的仕女画作为海上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与稍后大兴的任派人物画共同开启了人物画复兴的潮流。自元以还衰落已久的人物画,随着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步伐,却首先在上海的老城厢里掀起了波澜。

然而真正令海上人物画坛迎来高潮的,是来自浙江萧山的画家群,也即由海上四任,特别是由其中的三任——任熊、任薰、任颐领衔的声势浩大的人物画派。由此,在城隍庙派与费改传派之外,老城厢时代的海上画坛掀起了一波更为强劲的人物画发展浪潮。

山阴任氏一派是清末祖述明代诸暨人陈老莲遗风的一个有着亲缘与师生关系的画家集群。

任派人物画的第一位领军人物任熊,被张鸣珂称为“工画人物,衣褶如银钩铁画,直入陈章侯之室而独开生面者也”。(《寒松阁谈艺琐录》)任氏一门皆起于浙江民间的画家。浙地民风强悍,其人素有“杭铁头”之称,而诸暨陈老莲的人物画传统亦古艳浓丽,富有磊落昂臧之气,与陈老莲一脉相承的任熊、任颐,无论在治艺或者为人上,同样也甚富有傲岸倔强的个性。从任熊著名的自画像及其题跋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画家在作自我写照时,突出的那股任侠气息,后来曾从任熊学画的任颐甚至还有过参与太平军的经历……这种潜移默化的地域文化与画家的个性都决定了这一路人物画的旨趣,既异于城隍庙派与城镇市民密合无间的民俗趣味,亦不同于费改人物画派文人气息与市民趣味相糅杂的雅俗共赏的文弱绮靡作风。虽然任熊、任薰、任颐等与城隍庙派画家一样也都画过不少市利、喜庆、祈福的题材,同样体现着市民趣味,但却留下了许多表现民间神话传说与传奇故事并倾吐胸中块垒的杰作,尤其是任颐,其画《木兰从军》、《风尘三侠》、《群仙祝寿》等,更成为其生平的代表作。这些作品,虽然在任氏画家们的作品中并不占有绝对多数,但却与其劲利雄秀的笔墨风格一同构成了其艺术所独具的豪迈特色。

由于在任派画家集群中,产生了三任这样的杰出人物,不但他们的成就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画风对于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惟其如此,我们可以将任氏人物画视作代表了老城厢时代海上人物画坛的高水平与高成就。

任熊虽称早期海派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但他寓居上海的时间却并不多,严格地说他是一位往来于杭州、宁波、苏州、上海等地的职业画家。相对而言他寓居苏州的时间倒更长,并在那里置业生子直至去世,上海对他而言只是售艺的市场之一,然而他的画风、成就却最终被定格在了海派的范畴中。这是因为海纳百川的海上绘画乃是建国前近现代绘画史上的主力,也几成为民国时期江南绘画的代名词,即使画家的生活与艺术活动主要发生在上海周边地区而未必是在上海本地,但其艺术及其艺术活动,却在上海产生了实质而持久的影响,故被后人纳入广义的海派范畴。任熊、虚谷、周闲和更早一些甚至未曾驻足过沪滨的赵之谦等,都属此种类型。

任熊的画风,对其弟任薰、其子海上四任之一的任预,都有重要的启导之功,特别是他对任颐的影响,更令他成为叙述海上绘画历史时无法绕开的坐标。

任薰的绘画相对任熊与任颐而言,虽然在表现题材与风格上有很多相近之处,即亦师陈老莲传统,更绍述着任熊的遗格,然而其笔墨相对任熊、任颐而言,却显得更秀逸温文一些。

真正将任派人物画发扬光大并使之成为影响后世至深的典范,如前所述乃是后来定居沪上的天才画家任颐。任颐在上海老城厢的崛起,又有赖于当时海上画坛耆宿胡公寿。胡公寿是松江人,绍述的是董其昌的文人山水画传统,笔墨以腴润见长,间作花卉,逸墨撇脱,亦富文人画趣。胡氏由云间寓居沪浜后,画名甚彰,成为画坛众望所归的人物。其室名“寄鹤轩”,寄意传统士大夫画家的高蹈情怀,而后任颐则额其室云“倚鹤轩”,曲折地道出了自己对受到胡氏扶持的感怀。

任颐对任氏画风的承传与发扬,既在于他继承了任熊的造型与其勾勒法的银钩铁划,吸收了任薰用笔的钉头鼠尾,更在于他融入了胡公寿乃至传统文人画如八大山人等逸墨撇脱的写字诀,令任氏人物画以一种笔墨潇洒率意、大开大阖的全新面目横空出世。伯年尝谓人曰:“作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道出了他与其先辈在画风上的差异。任颐偶一为之的山水画明显受到过胡公寿写意笔墨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可以视作是连接任颐在人物画中损益任熊、任薰人物画陈法而求新变并最终自成一格的津梁。

作为将任派人物画推向巅峰并深刻影响后世的宗师,任颐之画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一如前已述及是善于运用大场景、大幅面来表现盛行于野史、小说甚至坊间的神话传说、传奇故事,使之既富有世俗趣味,合于市场口味,同时更在其中寄寓了自己悲歌慨慷的孤傲感。所写传奇故事如《风尘三侠》、《木兰从军》、《苏武牧羊》、《观刀图》等,或多苍凉感,或富豪侠气,在雅俗共赏间求得平衡,吐出块垒,寄寓理想,更创出风格。任颐人物画的重要特色乃其独擅的逸墨撇脱的超长线条,生动飞舞,遒劲雄肆,自明代陈老莲以还罕有其对,在近代画史上惟后起的张大千可相抗衡。任氏人物画的另一大特色,实其难遇其俦的绝技,是即他独擅的写真术。正是这手绝技,令他在后世得到了以推广写实主义为己任的徐悲鸿的极力揄扬,进而令他的画风在1950年代以后的中国画坛,获得了广泛的尊崇,尤其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盛于其故乡而复风靡全国的“浙派”中西合璧的人物画新风。

作为一名来自民间的画家,任伯年《群仙祝寿》、《华祝三多》等巨幅代表作,成为第一代海上绘画中最为重要的画家,任颐画风的趋于成熟,令任派人物画成为海上绘画坛的主流画风,同城隍庙派、费改人物画派相后先,在上海老城厢掀起了新兴的市民化的艺术风潮。

相关文章

  • 北井一夫:忍耐的目光[图文]
    北井一夫:忍耐的目光[图文]

    北井一夫(KitaiKazuo)的摄影展藏在人群之外,正如亦安画廊的建制——很窄的门脸,一道长走廊,引向一个隐蔽的空间。这次展览的照片尺寸不大,数量也不多,形式上依然是日本摄影师最爱的黑白影调,主要记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北井一夫摄影展作品主要记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北井一夫摄影展作品主要记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2009年,在...

    97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图文]
    姜庆共:万卷旧书觅字体[图文]

    ①1966年《柜台内外》上海文庙旧书刊交易市场是姜庆共几乎每周日都要逛的地方,通常他都会拎着一个环保袋,在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中,沿着书摊一家一家看过去。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他便与摊主砍价,“当你看到一样找了很久的东西,也不能表现出很想要的样子,这样才能用你的心理价位把它买下来”。有时候只能空手而归,但也有时候他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他最新买的一期《收获》杂志和两期《电...

    149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叶欣谈绘本:接近于人文传统的“第九艺术”[图文]
    叶欣谈绘本:接近于人文传统的“第九艺术”[图文]

    高雅的纯绘画并不纯粹,单靠画并不可以说话;通俗的绘本、漫画、连环画却往往进退自如,尤其近三十年来欧美关注自身,关注现世的所谓“独立连环画”,真如鲁迅所说,产生了许多米开朗琪罗式的“伟大画手”,不同只在这些画手的伟大,在于他们先就是作家。叶欣(PeterFriedli摄2003年)叶欣,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教授,或可算得上一位隐者。叶欣先生生长于...

    13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别对“春晚”太认真(组)
    别对“春晚”太认真(组)

    《西游-降魔篇》剧照《西游》票房这么高,原因无非有三:大年初几的没别的片子,只能看它了;一家老小都放假,去趟电影院至少三口人;3D票价贵死人,票房不高没天理啊。票房有时候能证明的东西很少,当年《大话西游》的票房就很低,据小道消息,星爷当时为此还跟刘镇伟分道扬镳了一段时间。那些期待着又一部《大话西游》,为该片大声疾呼、痛心疾首的观众,实在是应了这句:认真你就输了。都什么年代了,影片评价两极化本...

    3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百年山水画的演变[图文]
    百年山水画的演变[图文]

    中国绘画从古以来逐渐形成山水、花鸟、人物三种表现形式,不同于西方的风景、静物、人体,一向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审美追求。但是到了近百年来,由于西方艺术思潮不断袭来,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100年前,在山水画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四王”派山水(指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代表的画派。四王派山水崇尚临摹,讲究古法古意,在山水画领域备受推崇,临、摹、仿、拟古人,技法功...

    40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杨晓阳对话方土:中国美术现在是回归传统的时候了[图文]
    杨晓阳对话方土:中国美术现在是回归传统的时候了[图文]

    广州画院新址暨当代美术馆奠基前夕,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与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进行了一场对话,就广东美术、中国美术传统、社会审美养育等一系列话题深入碰撞。此前生活在大西北的杨晓阳,似乎是因为浸染汉唐雄风,所以他特别喜爱“大”,从1995年起便针对中国的美术学院西方模式的写实艺术教育体系进行反思和质疑,并提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三大主张。作为...

    153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原研哉:无印良品美学炼金师[图文]
    原研哉:无印良品美学炼金师[图文]

    原研哉作为一代设计大师,原研哉追求设计日常化、虚空、白,崇尚万物有灵。毕生,他都在安静地挖掘日本的资源。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每次离开日本,我都为自己未能更加明晰地体现本土文化感到懊恼。文化只有具有原创性和本土性才会被别人接受。”3月11日,喜马拉雅美术馆分支机构证大当代艺术空间的一间办公室内,摄影师刚刚举起相机。突然,坐在沙发上的老人举起手,示意先不要拍。他站起身...

    13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玉堂春暖陈逸飞作品在国家文物局前不久颁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中,明确将24位2001年以后辞世的书画家的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作为一项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鉴定标准”政策的增补名单,此番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谁来遴选上榜艺术家,是艺术还是市场?鉴定领域后继乏人,谁来看好文物艺术品出入境的国门?相关部门真的可以&ldquo...

    194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沈威峰书画:将传统花鸟画画出大境界[图文]
    沈威峰书画:将传统花鸟画画出大境界[图文]

    ▼沈威峰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在2013年的省美术馆“沈威峰画展研讨会”上,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代表感言:“我参加的研讨会不多、很少,今天,作为个人来讲主要是出于感动。第一个感动是沈威峰先生进步很快。我认识他很久了,最近看他的作品,进步神速,非常快,这令我感动。我知道这种进步的背后一定是充满艰辛与勤奋的努力。第二个感动是他的勤奋。拿...

    163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图文]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图文]

    蛋雕刘刘会群蛋雕刘,本名刘会群,号品蛋居主人,中国著名蛋雕艺术大师,现居辽宁省本溪市,中国多种蛋雕艺术形式的开先河者,其工作室品蛋居,为世界鸸鹋蛋雕,鸵鸟蛋雕等精品蛋雕艺术的创作源地。雕刻刀磨出的茧1998年11月28日,随着辽宁电视台国际部《中国辽宁》节目在国内外的播出,本溪的蛋雕大师刘会群,以精湛的蛋雕技艺被国内外蛋雕欣赏者所认识。二十分钟的专题报道中,观众无不为其精彩的蛋雕作品所感染,在...

    6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们的传奇在诗歌里”[图文]
    “我们的传奇在诗歌里”[图文]

    ■“诗歌来到美术馆”昨天请来欧阳江河欧阳江河王寅图欧阳江河说自己很喜欢背后墙上的诗句,出自荷兰艺术家布里埃尔·莱斯特的作品《阿卡迪亚的忧郁》:“欣喜若狂,忧郁将择日而至。”昨天,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举办了第二次活动,这次请来的是诗人欧阳江河。在“欧阳江河《凤凰》朗读交流会”...

    17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mi...

    168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尚扬自述:学习山水画的母本已面目全非,何以入门?[图文]
    尚扬自述:学习山水画的母本已面目全非,何以入门?[图文]

    尚扬多年以来,我以日志和手迹的方式,记录下我们正在剥蚀和坍塌的风景。1991年初冬,我从长途车里回望渐渐远去的大雪覆盖的黄土高原,在一片被白色抹去的风景里结束了我的十年纪行。此前不久,我画了《大风景》,它已不再是我1985年以前那些关于文化记忆的黄色土地。自《大风景》开始,由散开再拼合的土地到如教科书般的截面剖析,我用自己的方式观照当下混杂的文化状态,观照人的生存状态和文明走向。我们,当然也...

    8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野:艺术不是批判社会[图文]
    刘野:艺术不是批判社会[图文]

    刘野《竹子的构图4号》布面丙烯50×70cm2011年作刘野供图>>创作学会放弃比得到更难此前在中国美术馆油画双年展上展出的《竹子的构图》已经回到刘野的画室,现在墙上挂着的《静物系列》是刘野准备在明年办个展的作品。从色彩热烈的“小海军”“小兔子”,到竹子和月季的一白一黑,刘野说道,中年后的他在学着放弃而不是得到。刘野现在更关注的...

    142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不可尽信印也不可不信印[图文]
    不可尽信印也不可不信印[图文]

    图一鉴定书画,印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内容,书画作品的印章,既包括作者的落款章、闲章,也包括收藏章。作者在自己书画作品上加盖印章,是元代开始才逐渐盛行起来;而藏家在藏品上钤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普遍。因此,作为鉴定依据,两种印章都不能忽略。通过印章来帮助鉴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张彦远说“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他已经把辨别收藏印章作为很重要的鉴定经验在传授。当...

    74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