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海上墨林:人物画的复兴[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小杏 点击 :

海上墨林:人物画的复兴 | 艺术理论任伯年《群仙祝寿图》局部

文/汤哲明

将“海派”绘画视作中国近现代画史的发端乃至近代绘画的摇篮,毫不为过。事实上,至民国时期“海派”画家的人数,保守估计恐怕也要占当时画坛的六七成之多,论者谓之为中国近代绘画的半壁江山,似犹有不足。更为难得的是,海上画坛以无与伦比的包容性与自由度,令各地画坛的主流风格,几乎都能在此立足,在近代史上曾经涌现过的有影响的艺术主张与潮流,包括南方岭南派乃至北方京津画派的风习,也都曾在此地生根开花……

问题也由此产生。

事实上,用“海派”来界定鸦片战争直至建国之前这一时段以上海地区为中心而形成的画派,其实并不确切。这不但由于形成于清末民初以费丹旭、改琦、任渭长、赵之谦、胡公寿、钱慧安、虚谷、张熊、王礼、杨伯润、吴榖祥、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张大千、谢稚柳、陆俨少、唐云等为代表的不同画风渊源于不同的传统,很难作统一划分,而且由于20世纪的西风东渐,造就了海上画坛史无前例的多元化景象,使任何从画派角度出发对之所作的归纳,都易顾此失彼。因此,我们也许只能这样认为,“海派”并非仅是狭义的绘画流派,而是广义的文化现象。

“海派”绘画乃至文化的特性,是以自由经济为基础的商业性,这与中国画史上任何时代的商品化有本质的区别。

“海派”之形成,或曰海上画坛之繁荣,是缘于开放性的经济文化背景,这固然首先取决于上海的地理位置,反过来也使上海成为一个不同于国内任何地区的特殊城市。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打破了旧经济模式,充满着机会的地方;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又是一块可以避开兵祸、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土地。

随着新兴经济模式的诞生与发展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挤压,上海逐渐发展成为江南相对安全的地区与最大的艺术市场,不断吸纳江南嘉兴、湖州、杭州地区乃至安徽、北京、广东等的画家,纷纷来此鬻画谋生,兼之本地画家的崛起,海上画坛也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早期海上画坛与未曾遭兵火涂炭的苏州艺坛联系紧密,任熊、任薰、吴大征、任颐、周闲、吴昌硕等一大批对早期海上绘画起到重大影响的画家皆驻足于此,通过沪苏之间并不引人注目的商业通道联系起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整个江南艺坛。

需要说明的是,上海这座城市,其实包括清末以城隍庙为中心的老城厢与民国以还以新(租)界为中心的两层地域,严格地说应该是由地域引发的时间概念。在“海上墨林”为主题的本文中,我们主要叙述的是清末租界尚未形成时老城厢时代的海上画坛。

事实上,海纳百川,并不仅仅是上海一地艺术的发展历史,而是整个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缩影与先声。自1842年开埠后的海上绘画,犹如新生的一轮明月,以其冷艳的光芒润物无声地普照四方,既承传着传统绘画的精髓,也接纳了外来文化的营养,更引领着近代中国绘画,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通古今、融中西的自新之路。

鸦片战争失败后的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耆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不久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由与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同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了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1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列强势力随之进驻上海,竞相在上海周边地区设立租界——英国于1845年,美国、法国分别于1848、1849年建立租界,其中英、美租界被人们合称为“公共租界”——上海俨然被划分为老城厢与新租界两个不同的区域。

老城厢与新租界,不但是上海这个城市一度华洋分居的两个区域,随着1920年代十里洋场的成型,新一轮华洋杂处时代的到来,这其实又可以视作海派艺术发展史上的前后两大阶段。换言之,老一代海上画家,是集中或者说产生在南市一隅的老城厢,而随着上海的租界在20世纪前后逐渐成型,西方化、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兼之辛亥革命爆发,约于1910年代,海上画坛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由外地源源不断涌来的新一代画家定居租界,海上画坛非但得到极大扩容,更迎来了全新的时代。

以钱慧安为代表的“城隍庙派”,以勾填渲染的传统笔法结合西画立体明暗造型,作八仙、财神等图市利、讨口彩的喜庆题材,学者甚多。

一个画派的兴盛从不依赖一两个天才画家的崛起,而需要更为广泛的基础方有可能实现。上海老城厢市民文化的繁荣孕育着人物画复兴的契机,图市利的世俗人物画与传承文人画格调的仕女画作为海上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与稍后大兴的任派人物画共同开启了人物画复兴的潮流。自元以还衰落已久的人物画,随着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步伐,却首先在上海的老城厢里掀起了波澜。

然而真正令海上人物画坛迎来高潮的,是来自浙江萧山的画家群,也即由海上四任,特别是由其中的三任——任熊、任薰、任颐领衔的声势浩大的人物画派。由此,在城隍庙派与费改传派之外,老城厢时代的海上画坛掀起了一波更为强劲的人物画发展浪潮。

山阴任氏一派是清末祖述明代诸暨人陈老莲遗风的一个有着亲缘与师生关系的画家集群。

任派人物画的第一位领军人物任熊,被张鸣珂称为“工画人物,衣褶如银钩铁画,直入陈章侯之室而独开生面者也”。(《寒松阁谈艺琐录》)任氏一门皆起于浙江民间的画家。浙地民风强悍,其人素有“杭铁头”之称,而诸暨陈老莲的人物画传统亦古艳浓丽,富有磊落昂臧之气,与陈老莲一脉相承的任熊、任颐,无论在治艺或者为人上,同样也甚富有傲岸倔强的个性。从任熊著名的自画像及其题跋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画家在作自我写照时,突出的那股任侠气息,后来曾从任熊学画的任颐甚至还有过参与太平军的经历……这种潜移默化的地域文化与画家的个性都决定了这一路人物画的旨趣,既异于城隍庙派与城镇市民密合无间的民俗趣味,亦不同于费改人物画派文人气息与市民趣味相糅杂的雅俗共赏的文弱绮靡作风。虽然任熊、任薰、任颐等与城隍庙派画家一样也都画过不少市利、喜庆、祈福的题材,同样体现着市民趣味,但却留下了许多表现民间神话传说与传奇故事并倾吐胸中块垒的杰作,尤其是任颐,其画《木兰从军》、《风尘三侠》、《群仙祝寿》等,更成为其生平的代表作。这些作品,虽然在任氏画家们的作品中并不占有绝对多数,但却与其劲利雄秀的笔墨风格一同构成了其艺术所独具的豪迈特色。

由于在任派画家集群中,产生了三任这样的杰出人物,不但他们的成就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画风对于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惟其如此,我们可以将任氏人物画视作代表了老城厢时代海上人物画坛的高水平与高成就。

任熊虽称早期海派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但他寓居上海的时间却并不多,严格地说他是一位往来于杭州、宁波、苏州、上海等地的职业画家。相对而言他寓居苏州的时间倒更长,并在那里置业生子直至去世,上海对他而言只是售艺的市场之一,然而他的画风、成就却最终被定格在了海派的范畴中。这是因为海纳百川的海上绘画乃是建国前近现代绘画史上的主力,也几成为民国时期江南绘画的代名词,即使画家的生活与艺术活动主要发生在上海周边地区而未必是在上海本地,但其艺术及其艺术活动,却在上海产生了实质而持久的影响,故被后人纳入广义的海派范畴。任熊、虚谷、周闲和更早一些甚至未曾驻足过沪滨的赵之谦等,都属此种类型。

任熊的画风,对其弟任薰、其子海上四任之一的任预,都有重要的启导之功,特别是他对任颐的影响,更令他成为叙述海上绘画历史时无法绕开的坐标。

任薰的绘画相对任熊与任颐而言,虽然在表现题材与风格上有很多相近之处,即亦师陈老莲传统,更绍述着任熊的遗格,然而其笔墨相对任熊、任颐而言,却显得更秀逸温文一些。

真正将任派人物画发扬光大并使之成为影响后世至深的典范,如前所述乃是后来定居沪上的天才画家任颐。任颐在上海老城厢的崛起,又有赖于当时海上画坛耆宿胡公寿。胡公寿是松江人,绍述的是董其昌的文人山水画传统,笔墨以腴润见长,间作花卉,逸墨撇脱,亦富文人画趣。胡氏由云间寓居沪浜后,画名甚彰,成为画坛众望所归的人物。其室名“寄鹤轩”,寄意传统士大夫画家的高蹈情怀,而后任颐则额其室云“倚鹤轩”,曲折地道出了自己对受到胡氏扶持的感怀。

任颐对任氏画风的承传与发扬,既在于他继承了任熊的造型与其勾勒法的银钩铁划,吸收了任薰用笔的钉头鼠尾,更在于他融入了胡公寿乃至传统文人画如八大山人等逸墨撇脱的写字诀,令任氏人物画以一种笔墨潇洒率意、大开大阖的全新面目横空出世。伯年尝谓人曰:“作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道出了他与其先辈在画风上的差异。任颐偶一为之的山水画明显受到过胡公寿写意笔墨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可以视作是连接任颐在人物画中损益任熊、任薰人物画陈法而求新变并最终自成一格的津梁。

作为将任派人物画推向巅峰并深刻影响后世的宗师,任颐之画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一如前已述及是善于运用大场景、大幅面来表现盛行于野史、小说甚至坊间的神话传说、传奇故事,使之既富有世俗趣味,合于市场口味,同时更在其中寄寓了自己悲歌慨慷的孤傲感。所写传奇故事如《风尘三侠》、《木兰从军》、《苏武牧羊》、《观刀图》等,或多苍凉感,或富豪侠气,在雅俗共赏间求得平衡,吐出块垒,寄寓理想,更创出风格。任颐人物画的重要特色乃其独擅的逸墨撇脱的超长线条,生动飞舞,遒劲雄肆,自明代陈老莲以还罕有其对,在近代画史上惟后起的张大千可相抗衡。任氏人物画的另一大特色,实其难遇其俦的绝技,是即他独擅的写真术。正是这手绝技,令他在后世得到了以推广写实主义为己任的徐悲鸿的极力揄扬,进而令他的画风在1950年代以后的中国画坛,获得了广泛的尊崇,尤其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盛于其故乡而复风靡全国的“浙派”中西合璧的人物画新风。

作为一名来自民间的画家,任伯年《群仙祝寿》、《华祝三多》等巨幅代表作,成为第一代海上绘画中最为重要的画家,任颐画风的趋于成熟,令任派人物画成为海上绘画坛的主流画风,同城隍庙派、费改人物画派相后先,在上海老城厢掀起了新兴的市民化的艺术风潮。

相关文章

  • 专家教你品鉴紫砂壶[图文]
    专家教你品鉴紫砂壶[图文]

    近日,北京赞华艺术之家举办了关于紫砂壶的座谈会,邀请了大学教授、杂志主编、画家、评论家、收藏家等。与会的人虽然职业不同,但对紫砂壶的喜爱是相同的。大家从紫砂壶的泥料、做工、设计、版权、审美、创新等方面发表了个人见解。本版作了详细采访,希望对紫砂壶爱好者有所启发。紫砂壶泡茶为什么好喝张守智(清华美院教授)在宜兴的黄龙山上,蕴藏着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甲泥,这种泥矿开采出来后呈夹层状,称为&ldq...

    15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威尼斯双年展是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盛宴?[图文]
    威尼斯双年展是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盛宴?[图文]

    绿园城堡外的中国展览宣传广告导言:对于如今的中国艺术界而言,威尼斯双年展虽然早已不是那个神秘的国际大型艺术展,但在众多中国艺术家、策展人和媒体人的眼里,它依然是掌控着国际艺术权威和最高学术标准的国际艺术展。从1993年奥利瓦邀请十三位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就开始努力寻求世界认同,直到2003年正式成立中国馆,再到如今的多个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艺术似乎已经融入这个国际化的平台。...

    187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苏立文:抛开理论直面20世纪中国艺术[图文]
    苏立文:抛开理论直面20世纪中国艺术[图文]

    封面用图:2010年11月24日,苏立文于杭州97岁高龄的苏立文先生是20世纪第一个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中国艺术的西方人。他因为偶然的机会来到中国,也因偶然的机会接触中国艺术,两个偶然造就了这位杰出的中国艺术史家。他曾说:“我没有理论……艺术中的理论如同一连串的有色镜,我们戴着有色镜去看现实,不会看到我们原来要看到的问题。他们模糊了许多东西,以致无法看清整幅...

    46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回归原点·笔墨、审美与气度[图文]
    回归原点·笔墨、审美与气度[图文]

    李安源(以下称李):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杂陈的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选择与可能性。以这个摹写展为契机,可以让我们理性地回过头来关注一下中国画的传统问题。因为这百年以来的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难以回避一些中西交错的东西。就当下工笔画的发展倾向而言,很多青年画家崭露头角,无论是在题材、画面内容还是技法上,都深受西方审美观念影响,与传统工笔画的制作方式拉开了距离。特别是在题...

    185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爱德华·蒙克《呐喊》北京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朱青生提醒中国藏家——在万达以2816万美元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后不久,国际拍卖场上当代艺术又连创新高。11月12日的纽约佳士得夜场,弗兰西斯·培根的三联作——《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以1.424亿美元的价格成交,超过了2012年由爱德华·蒙克的《尖叫》创下...

    152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他对现代建筑有推进作用[图文]
    他对现代建筑有推进作用[图文]

    2005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伊东丰雄到上海来进行过一次演讲,当时非常轰动。2005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伊东丰雄到上海来进行过一次演讲,当时非常轰动。但其实,这不是伊东第一次来上海。在1990年代的时候,伊东丰雄就曾经受上海市政府之邀,和诺曼·福斯特等建筑大师一起竞标陆家嘴的规划,最终却没有一个人的方案被采用。后来,伊东丰雄又参加了CCTV新大楼的竞标,他自己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但最终...

    199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令人着迷的敷座而乐——朱永灵书法艺术[图文]
    令人着迷的敷座而乐——朱永灵书法艺术[图文]

    朱永灵书瓷《百缘经》说佛陀率诸比丘去鹦鹉林,“各敷座具,在于树下,坐禅思惟。”——题记9月26日,济南微霾,朱永灵书法艺术展“敷座而乐”于山东省博物馆——这次朱永灵书法艺术展览与他以往各次个展略有不同,除了他的一些书法新作之外,还包括有家具、瓷器、紫砂壶、屏对、笔筒、笔洗、折扇、秘阁、压尺等等传统...

    175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2002年我出国考察时,看到日本人、韩国人穿着民族服装,一眼就能认出来,而我们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十几年前的往事,依然觉得“很难受”。“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规范性很强的服饰体系,反映着当时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张改琴说,这种传统和做法一直延续到孙中山先...

    40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图片资料“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的顽皮之举,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不过,您别误会,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涂鸦”并非上述的“乱涂乱画”,而是舶来品。城市涂鸦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这是纽约最穷的街区,当时这个区域的年轻人喜欢在墙上涂画各自帮派的...

    6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丹青再续古道情:记丝绸古道裕固风情画家王晓银[图文]
    丹青再续古道情:记丝绸古道裕固风情画家王晓银[图文]

    金风吹来的时候68cm×132cm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脚下,住着一个少数民族:裕固族。在丝绸古道上,有一位专画裕固族的画家:王晓银。迄今为止,王晓银是国内唯一长期坚持将裕固族付诸笔端的画家。相信每一个来到祁连山脚下的人,都会在目睹了白雪皑皑的山顶,清水潺潺的山下,穿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的俏丽姑娘后,就浑然不觉地会被这风景如画、乡情浓郁的景象所陶醉。我想,对于王晓银来说,最初的...

    140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文]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文]

    从紫砂陶工艺的历史长河来看,每一把紫砂名壶都是有可感知的形象语言的。历代紫砂艺人以独特的成型技法,不断创造,使其有极其丰富的造型。虽然这些艺人和使用者互相都不认识,有的更不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的思想都会通过作品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双眼察看,从而溶入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去,或喜!或叹!作为我——青年一代的壶艺工作者,通过临摹前辈的一些精典作品之后,感...

    31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图文]
    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图文]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漆画320cm×160cm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漆画艺术家乔十光——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文、图/记者金叶乔十光是中国漆画界“教父级”的艺术家,是将中国数千年的漆艺传统引入到平面绘画世界中的第一人。3月6日,“漆墨春秋——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全国巡展·广州站...

    162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现场传统中国建筑曾有着完整的体系、鲜明的特征。而今天之所以讨论“中国当代建筑共同体与范式重建”,是因为我国建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历经了一个严重的文化断层以致失范。如今的中国,能够找到任何国家的建筑风格,却鲜有中国自己的风格。那么,范式重建的意义何在?如何重建?新共同体是否已初现端倪?姜岑整理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当...

    18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正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行,这是继北京、成都之后,雕塑家在中国巡展的第三站。1988年就获得英国特纳奖的垂青,克拉格可以算是“英国年轻艺术家”的前辈。然而和那群每每在市场上掀起波澜的“艺术明星”相比,深居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克拉格似乎更是一位“探索家”。...

    5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新年伊始,陈丹青的三部新书《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并于1月8日在工人文化宫举行新书发布会。这是陈丹青继2008年《荒废集》之后首次将文稿付梓出版,三部书总共收入陈丹青近年累积的杂文、访谈、游记作品三十万余字。五年沉淀,三部书稿全新面世《草草集》是陈丹青近年所撰杂文和随笔的结集,全集分为艺术、影像、社会、木心四个部分,或谈及艺术...

    10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