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创作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斌斌 点击 :

艺术创作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 | 艺术美文

李磊2010年作品《初夏的回忆24》

艺术创作于我而言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有人说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宣泄。对于我来说,我就是通过艺术创作来“宣泄”愤懑、“解放”心灵,进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我需要面对四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文化身份超界。如何平衡好馆长和画家的身份。

第二,视觉音乐实践。我近期的作品,主要是在做一个关于视觉中的音乐性的探索。

绘画是看上去似乎与音乐距离遥远的艺术,但是对于绘画中音乐性的挖掘,可以揭示出艺术的内在结构。保罗·克利就曾经专门“画音乐”。他曾在日记中写道:“音乐,对我,是爱的蛊惑。”作画前必先拉一小时小提琴滋养心灵,他画里的任何线条都是可以去“倾听”的。

音乐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助缘”,我通过大师的音乐来学习他们对于音乐结构及对应关系的把握。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结构非常严谨,并且层层递进,每一小段的推进加速之中,能量在不断地积聚,像滚雪球般地融合了各种音乐元素并强有力地奔向最终的爆发点。而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精神力就非常涣散,虽然技巧上很华丽,但是总体的力量比较弱。精神力的强弱其实与内在结构相关,音乐和绘画其实都是对欣赏者的一种“感官刺激”。好的音乐会打通身体的经脉,使血气畅通,绘画也是如此。绘画对于观者的“刺激”相对音乐而言比较随机,因为音乐和诗歌一样,节奏和音律都是预设的,而绘画的音乐性,或者说“刺激点”则完全视乎作者和观者的境界,你究竟是先看到哪一片色彩哪一个线条,每个观者的经验都是不一样的。抽象画的音乐性和“刺激点”更加本质,更少干扰,因为它没有写实画那样的故事情节、形象线索的制约与搅扰。

第三,诗化自然意境。一个作品好不好,关键在于意境。意境的创造过程就是对自然现象进行整理使之与作者心灵对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文”化,是创作的方法论。

第四,生命直观体验。

所谓生命直观体验,就是我在人生各个阶段的生命体验,即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有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认识,要通过艺术创作把这种生命的直观体验表现出来。事实上,文化身份是非常表面的东西。视觉音乐实践和诗化自然意境都是方法类的东西。“生命直观体验”才是我艺术发展的逻辑和根据。

1986年,我还没有开始做抽象艺术,当时的倾向是象征主义的,倾向于表现精神图式以及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从《太阳鸟》到《月亮蛇》差不多有十年的过程。

1997年,我才开始画《禅花》,这一阶段比较注重精神的提升和图像的隐喻。表现的是一种作者与现实境遇的关系,即在现实境遇中,作者面对压力的反应。

我是研究型的艺术家而不是生产型的艺术家。每一阶段,我都试图探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是我直接面临的一些困惑,或许是我生活中折射出的问题,我通过绘画的方式来研究这些问题。20年以来,虽然我的创作风格变化很大,但它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1997年开始创作的《禅花》是反映生命的逝去这一主题的。我画的是“花冢”,之前题目叫《葬花》,后来一位朋友建议改为《禅花》:从一个没落的逝去,一个生命不可逆转的失落的角度去思考意境提升的可能性。于是从“葬”的角度入手进行提升,花瓣的形象都开始抽象化了。从这时起,我就开始做抽象艺术了。后来,我尝试把符号化图像与绝对的精神境界相对应,就到了纯抽象的阶段。从生命的逝去到一个精神的提升,这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完结,也可以视为是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我的很多艺术作品追求的就是精神生命的诞生和提升。这个过程中,运用了一些综合材料和符号。我把色彩抽象到只剩一个颜色——灰,但其中也有一些变化。大家看了,也许觉得很简单。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追求,仅用一两笔是不能画完一幅画的!很多人不敢“简单”,怕别人追问。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我创作的灵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艺术讲“气韵生动”,即流动的气息,只要可以使气息流动,什么材料和工具来表现都可以,可以用水墨,也可以用铅笔画。但你“流动”得起来吗?你必须想办法使它“流动”起来。我们看怀素的字,酣畅而沉静,这么流畅的字又让人感觉那么笃定。其韵味的关系不就是我们追求的那种自然生动的气息吗?

我的画,大量的留白、枯笔、疏密的节奏关系和虚与实的关系,这些都是中国绘画和中国文化哲学中的概念,西方艺术中没有。我的画就是借鉴了东方传统的哲学概念和艺术形式,例如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虚实对比。有虚才有实,黑与白也是相生相应的。

2003年,《天堂里的色彩》是进一步精神视觉化的实验。作品对造型结构、色彩结构、视觉结构、心理结构等方面及其相互关系都进行实验和讨论。2003年我在美国北部的佛蒙特创作中心(靠近加拿大)呆了一段时间。《天堂里的色彩》就是在这段时间创作的。我当时的作品包括水墨、风景写生,还有风景、人像、人体写生。那里的阳光非常好,经常有一种虚虚茫茫的神秘感觉。记得当时还做过一个梦:梦到极其透明、澄澈的水,水里有一些大型的浮游生物,它给了我很多灵感。我做了近200件纸上和布上作品,主要探讨了抽象符号、形式空间(虚拟空间)与意象境界的视觉和心理关系。同时也尝试着色彩与意象境界的视觉和心理关系。

回国后,我继续用这种结构关系和思想脉络来创作。我创作了色彩实验的作品:这是一种微妙的关系,用不同的办法、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节奏关系反反复复的画。

绘画也有眼。绘画的眼在哪里?一幅画中很可能几个很小的色点和线条就是作品的眼。因为这几个小小的色点和线条的提示和串联,这张画就有生气了。

我画《忆江南》的时候是到常熟写生。在江南哪怕是冬天,气息还是绿的,骨子里是绿的。江南水多,在画面上我要寻找一种流动性的东西。我还想通过色彩和造型的实验来营造一种诗意。

2006年起我创作了《醉湖》系列,它是诗化的生命力量的体现。湖是水,可以很容易找到视觉形象。醉,是一个精神状态。湖,怎么能醉?我追求的一个是下意识中的“活”字,即不羁的生命力的恣意流动。画画的时候也要注意,要画“活”的画,要突出生命力、能量的聚集与流动。

作为艺术创作者,一定要善于从其他艺术样式中汲取营养,无论在诗歌、文学、音乐、民间文化中都能找到契合自己的东西并得到启发。我找了两位大人物的词,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两种不同的浪漫。一位是李煜,亡国之君;一位是毛泽东,开国之主。两者不同的生命滋味,令人感慨良多。

《醉湖》系列,就是要把生命的力量透出来。我创作的《桃花渡口》,就是抽象地表现了桃花艳而不俗的意境。此外还有《春雨无意逗桃花》,《昨夜漫舞醉桃花》、《春使轻舟泛桃花》这些作品。《雨后》表现的“绿”,不是一个简单的颜色,其透彻的节奏感,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绿。《夕阳昨夜万里红》、《夕阳烂漫》、《子夜蝉歌》这些作品的意境都很美。《楼高人远天如水》这件作品有绿色、紫色,很浪漫。

2007年我画了《天外天》系列,这是一种对自由生命的吟唱,献给至上精神的生命之“花”。这批作品,我赋予了其极端的音乐性。我们来看所谓“大音希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古典音乐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音乐结构上的堆积,形成最后的高潮,在高潮中戛然而止。音止之后,还有“出”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即“声外之音”。而我想要寻找的就是类似于这样“声外之音”的一种“视觉之音”。我的创作就是要寻找人和自然的那种超越了物质的和谐关系。

物质的世界,不能成为束缚我们精神的理由。我们的精神,还要超越物质世界对我们的限制。所以,抽象艺术是一个精神超越的非常好的方式。

相关文章

  • 乔晓光:人生剪纸三十年[图文]
    乔晓光:人生剪纸三十年[图文]

    2003年,乔晓光在贵州苗族拍摄民间剪纸申遗时的工作照。王倩乔晓光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主任、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2011年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颁发的“民间文化守望者&r...

    179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有"三信危机"?专家称若不重视,后果堪忧[图文]
    中国有"三信危机"?专家称若不重视,后果堪忧[图文]

    漫画信仰非常重要,这毫无疑问,不论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还是从现实生活来说,信仰都是不可缺失的。开放以来,窗户打开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信仰体系受到冲击,在商品经济下,钱,或者说物质财富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大,然而正如马克思批判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信仰、信任、信心等逐渐后退,很久以前就有人提...

    9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程美信:实验水墨不要迎合传统绘画
    程美信:实验水墨不要迎合传统绘画

    程美信艺术虫:您认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是如何的,尤其是最近又新火热起来的当代水墨艺术?程美信:当代水墨艺术是个炒冷饭话题,那些画家作品全定格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实验水墨的兴起,不是要迎合传统绘画,而是反传统的变革,但如今水墨却成了民族身份和历史文脉,甚至成为传统的卫道士。这简直是有奶便是娘的瞎扯,这种学术卖点只是为了吻合当前的市场胃口而已。当代水墨曾是被人忽视的期货,它即不传统也不当代,...

    10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物私生子亟待合法化[图文]
    文物私生子亟待合法化[图文]

    文物“家底”仍是糊涂账对于藏家来说,要合法“收养”文物的成本不菲,途径也很少,而相反,文物“私生子”则很容易获得,价格也便宜,而法律惩治力度却很弱。恶性循环之下,藏家收藏“私生子”越来越多,盗墓、盗捞、盗窃猖獗。曾向全国两会倡导创办“中国文物产权交易所”的彭中天博士告诉羊城...

    107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图文]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图文]

    《春水幽居》于永茂1952年生于北京,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等。多次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于当今世界,画家如云,然而画家群体中的文化贫血儿与思想矮子实在太多。于永茂的秀出颖立并不出于偶然。他的天分与勤奋都是一流的,多年亲临自然山水,广涉传统文化为他提供了广阔艺术视野。他经常游历在秀美的名山大川山水之间,又周游了祖国的南北东西,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

    12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上周五,“墨彩情致—两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展”在澳门威尼斯人度假酒店开幕,画展由中国画学会和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是两大协会在澳门的首次聚首,包括刘大为、郭怡孮、张道兴、杜滋龄、靳尚谊、许江、全山石等内地名家的120幅作品集体亮相澳门,掀起一股中国艺术风。翻开中国美术史,澳门曾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首站。16世纪下半叶,西方传教士在澳门将油画传入中国...

    188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是在写意、传神中表现笔墨情趣并将诸多文化形态(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独特画种。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和重在写意的艺术表达,是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的根本所在。目前,在一些受西画风格影响严重的“海归”画家中,很多人都在以西画的创作理念来营造画面。比如,有的运用“焦点透视法”并效仿水粉画和水彩画的画法,有的还效仿木炭画...

    49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语言的路径[图文]
    语言的路径[图文]

    黄宾虹焦墨山水编者按:收藏界对于创新型艺术家的认知,普遍来说是相对滞后的,而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往往首先是受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艺术品收藏家们注重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如溥儒、金城、陈师曾等一些有着世家背景出身的画家,无论是市场的认可度还是画坛的号召力,在当时都是翘楚一时的;其二则是海派艺术看重画面富丽的审美观念。但这两个因素,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都已经不是决定作品价格...

    6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走在现代与传统、碑学与帖学之间[图文]
    走在现代与传统、碑学与帖学之间[图文]

    白砥现代书法“唐”字101×101cm1995年董水荣(书法评论家)书坛上活跃着不同类别的书法家,很多人一眼就让人洞穿了自己隐秘的书法身份,往往以一句“现代派”或“传统派”,亦或是“碑派”和“帖派”就可为他论定了,可见他的书写中有着某种过深且单一的观念烙印,而少...

    12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吴长江:“中国画 • 世界语”[图文]
    吴长江:“中国画 • 世界语”[图文]

    看当代著名书画家吴长江做画,就能深刻领悟一种洒脱之境、唯美之境和雄浑之境:一支如椽巨笔在他手中挥舞,一刷,一滚,一勾,一抹,一点……时许,一朵娇姿欲滴的牡丹跃然纸上。能书能画,能篆能诗的吴长江,被业界称为“四艺兼通”的青年才俊。他将淳朴本色和丰厚底蕴融于其作品中,使其画作获得更为广泛意义的审美境界。有评论认为,吴长江宽厚丰实的学养,优雅淡定的气质...

    69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90岁黄永玉:人生才写到11岁[图文]
    90岁黄永玉:人生才写到11岁[图文]

    3月20日,2013年“你好,公民”癸巳·潇湘风尚大典颁奖晚会现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潇湘晨报社社长龚曙光(右)将“年度致敬”大奖授予黄永玉,他的侄子黄立(左)代其领奖。图/记者华剑辜鹏博李坤谢长贵年度致敬:黄永玉颁奖词:一生都活在风景里。那座小小的边城,在沈从文是士兵回到故乡,在他,就是归梦绕...

    10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余华《第七天》小说自上市短短十天内掀起各种话题,有评论家叹余华江郎才尽,更有读者用“最烂”来吐槽这本等待了七年的新作。《第七天》是振聋发聩的墓志铭还是网络时代的平庸剪报?是余华七年磨一剑的强势回归还是匆匆草就的滑铁卢?昨天傍晚,余华接受了扬子晚报的独家专访,围绕着新作《第七天》上市以来媒体和读者讨论的一些话题,和读者分享自己的看法。最烂的作品?与《兄弟》比很客气了...

    96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浅析中国文人绘画尚“荷”意趣之思想内观(二)[图文]
    浅析中国文人绘画尚“荷”意趣之思想内观(二)[图文]

    卢东荷叶青青90×180cm二.“荷”在佛教意象中之内观佛教与荷的渊源,大概是其他任何宗教思想都无法比拟的。荷之意象紧密地渗透在佛教当中,二者结合为完美的有机体。佛家视佛国为“莲界”,称佛经为“莲经”,谓佛座为“莲台”,道佛寺为“莲宇”,称僧舍为“莲房...

    96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一个非美术馆的展评[图文]
    一个非美术馆的展评[图文]

    未知博物馆遭遇2011展览“一个(非)美术馆”开幕的时候,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历史还不足一年。数月前,第一次来到由雷姆·库哈斯和阿兰·弗劳克斯设计的展览空间时,还在不禁担心这样一座空间对于展览呈现提出的挑战。这座由时代地产集团投资的美术馆地处广州黄边村这样一个城中村中,一条还未完全规整的大路横在门前,时而扬起的尘土是美术馆外最忠实的观众。在19楼...

    71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争议性雕塑推进城市的价值观?[图文]
    争议性雕塑推进城市的价值观?[图文]

    2009年作品《烟儿》,从地缝中冒出,不断地升腾、膨胀,即使跌落,也蕴含顽强向上的力量和生命的激情。每年变换颜色,是一个有生命感的作品。在这股"烟儿"的复苏中,让社会重新审视和评判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热爱。作品入选建国60周年当代艺术成果展,被评选为国内首个以性为主题的公共雕塑。雕塑作者王开方争议性雕塑推进城市的价值观强奸人的眼球也是一种罪搜狐艺术:您的雕塑作品《烟儿》被网友列入丑陋雕塑之一...

    82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