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地新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在建设博物馆。然而,我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呢?这是笔者在博物馆建设热中的思考。本文以福建省永定县刚建成的福建土楼博物馆为例,阐明博物馆建设应当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注重科学规划,找准特色定位。
近年来,随着两岸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随着客家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新突破,福建客家祖地生态文化保护建设一批重大项目陆续酝酿成熟并付诸实施。按照最初方案,海峡客家博览园的核心子项目名称是客家文化博物院,计划内设福建土楼、永定历史、海峡客家、永定华侨等8个专题陈列。那么,永定县在客家地区分量有多重?设在永定的客家场馆冠以客家文化博物院之名是否恰当?这种规划设计是否符合政府倡导的发挥各地优势、各有侧重、各具特色、避免重复的园馆建设要求呢?
围绕这些问题,参与场馆建设的各级领导专家进行了深入论证。大家认为,客家文化博物院名称与龙岩市客家文化博物馆、三明市客家博物馆、清流灵台山客家博物馆简单相似,陈列内容与其他客家博物馆极易重复交叉,特色不鲜明,主题不突出,建议结合永定特色重新冠名,编写新的陈列方案。
那么,永定区别于客家其他地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些特点与客家又有什么联系呢?永定的县情最显著最有含金量的是世界遗产福建土楼的发源地和核心分布区,明确了这一点后大家很快就新建博物馆的冠名问题达成了一致,确定命名为福建土楼博物馆。
博物馆往往是地方重要的文化标志,地方博物馆只有突出特色,避免和其他博物馆重复雷同,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观众需要,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和持久的生命。为此,福建土楼博物馆规划建设突出了以下三个特色:
首先,建筑外观采用了典型的土楼形制。
福建土楼形态各异,基本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福建土楼博物馆即以其中的典型形制府第式五凤楼为设计蓝本,整个建筑庄重典雅,似飞鹏展翅,蔚为壮观。此外,独特的歇山屋顶、巨大的挑出屋檐、粗壮的梁头构件、逼真的夯土实墙以及碎石叠砌的墙裙、形式各样的窗棂等,处处显现着客家土楼标志性的建筑符号。外在的环境布局与内在的陈列展览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相互辉映,恰似实景实物讲述历史、展现文化,给人留下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观感。
其次,陈列展览突出了鲜明的地方特点。
陈列是博物馆特色的主要体现方面,陈列特色是博物馆特色的主要表象。福建土楼是世界遗产,永定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和核心分布区。从内容上看,福建土楼博物馆题材具有唯一性,具有区别于其他客家院馆乃至全球所有博物馆的鲜明地方特色。该馆常设陈列名称为“客家梦·土楼情”,展览以福建土楼为主线,突出土楼与客家的关系,客家人创建了土楼,土楼又养育了客家人。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部分“文化瑰宝”,主要展示土楼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第二部分“源远流长”,主要展示客家民系的形成,土楼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第三部分“薪火相传”,主要展示土楼是怎样养育客家人,客家人在土楼中又是怎样创造新的生活,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第四部分“梦中故土”,主要展示迁播海外的客家人慎终追远,崇正报本;第五部分“守望家园”,主要展示土楼人怎样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
从表现形式看,“客家梦·土楼情”注重结合主题,创新理念,变换手法,充分运用展墙、展台、通柜、景观、模型、投影、电动图、触摸屏、艺术造型等展览语言,赋予形式设计以精神内涵,在带给观众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带来心灵的震撼、鼓舞和感召。比如在展示土楼之美时,考虑到游客参观土楼难以穷尽各式各样的土楼,也难以欣赏到同一座土楼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时段、不同角度的情状,展览运用了3D环状大屏幕立体投影进行全景式展示,通过多台投影机组合形成分辨率极高、无变形失真的数字三维立体影像,再配合环绕立体声响系统,使观众获得极具冲击力和沉浸感的视听享受。在这里,可以看到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以及早晨黄昏、仰视俯视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土楼,置身其中,恍若亲临其境,如梦如幻。
再次,目标定位体现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福建土楼博物馆按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建筑面积10693平方米,展厅面积4320平方米,概算总投资9030万元。福建土楼博物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除了履行国有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职能外,它还提出了更高的发展定位:打造客家文化交流中心,福建土楼伴随客家民系形成而产生,是客家文化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是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福建土楼博物馆建成开馆,为研究、交流、展示和传播客(视频分享)家文化搭建了新的平台。
永定是全国重点对台工作县,是国台办授牌的全国1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福建土楼博物馆将承担“海峡客家文化论坛”建设等任务,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博物馆将运用特有的平台,打造土楼营造技艺演示传习基地,做好土楼营造技艺的保护展示工作。